抗日戰爭,艱苦卓絕。無數英雄兒女背井離鄉,拿起槍走上戰場與鬼子做決死之爭。他們用犧牲為後人創造了幸福,他們的不屈精神令人感動。
抗日遠徵軍老兵張體留就是這樣的英雄。
張體留,1927年2月1日生於四川眉山松江鎮茶店村,原名劉克強。由於家境貧寒,張體留15歲便跟著當地的船工當學徒,整天拆卸船板、運輸糧食,幹著繁重的體力活。
由於經常在船上奔波,張體留練就了很好的水性。1941年的夏天,一位前來徵兵的軍官在碼頭逗留時發現了他,於是將他帶到了部隊。
張體留就這樣成為了一名遠徵軍士兵,那一年他才15歲。入伍後,他被編入了第54軍預備第2師第2團第1營,遠赴滇西對日作戰。
張體留雖然人小,但作戰相當勇敢頑強。不久後,他被升任為第1連3班班長。
1942年,張體留參加了怒江之戰,他與戰友們冒險強渡怒江,攻打高黎貢山。
在高黎貢山,日軍以重火力和大量碉堡死守高山,給預備第二師造成了重大殺傷。張體留和戰友們歷經九死一生,才將頑抗的鬼子全部消滅。
攻下高黎貢山後,預備第二師大舉反攻騰衝。來鳳山是騰衝的最高點,也是最後一道屏障,日軍以5個碉堡群和重火力相互配合,居高臨下進行垂死掙扎。
在來鳳山之戰中,第2團付出了傷亡上千人的代價才將此處據點攻克。第2團有上千四川籍士兵,在攻克來鳳山之後,全團僅剩下了不到300人。
攻克來鳳山之後,預二師繼續追擊殘敵,將日寇包圍在騰衝縣城。收復騰衝之戰打得相當慘烈,鬼子依託最後的據點拼死頑抗,預二師與日軍進行了長達42天的焦土之戰。
最終,在使用了大量火焰噴射器、重型火炮和高爆炸藥等武器後,日軍被徹底打敗,收復了騰衝。
在此戰中,張體留的額頭被日軍彈片擊中,留下一道2寸長的傷口,所幸沒有被彈片正面擊中,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騰衝之戰結束後,日軍勢力徹底被清除。第二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迎來了勝利。張體留原本可以回到四川老家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他一直沒能離開這裡。
不久之後,他與當地一名張姓姑娘結婚,做了張家的上門女婿。按照當地的習俗,他改名為張體留,入贅張家。
雖然當了上門女婿,但張體留一直沒有忘記故鄉,沒有忘記老家的父母。他經常與父母通信,詢問家中的情況。在最困難的60年代,他還向父母寄去了100斤糧票和60塊錢生活費。
然而,幾年之後,張體留就與家中失去了聯繫,生活陷入了困境。90年代後,張體留也多次想回老家看望,但由於生活條件所限制,加上故土離散多年,地址變遷多次,家鄉親人再也難以聯繫得到。
隨著年紀漸長,張體留思鄉之情更甚。2015年,他的事跡和回鄉愿望引起了志願者的關注,在數百萬網友的接力尋找下,張體留的親人終於被找到。張體留老人的兩個侄兒子得知情況後,立刻趕往騰衝與張體留見面。
2015年1月,闊別了故土74年的張體留終於回到了眉山。家鄉的親人們以隆重的禮節,歡迎這位88歲的老兵回家。
張體留回到家鄉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尋找父母的墳墓。然而,由於時過境遷,張體留父母的墳墓早已經找不到具體的位置。
張體留只得朝著父母墳墓的方向跪下,連續磕了幾個頭,放聲哭喊道:「爸媽,對不起!孩兒不孝,如今才來看望你們。我對不起您們,請您們原諒!」
張老跪在地上久久不肯起來,聲嘶力竭的哭喊和自責聲令圍觀的人紛紛落淚,肝腸寸斷。
2017年2月1日,在90大壽的當天,張體留在騰衝家中安然辭世。
張老的一生見證了抗日戰爭的艱苦,見證了先輩的偉大。張老雖然已經離去,但他的英雄事跡將永遠留在後人心中,供後人緬懷、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