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依舊,站好2019年最後一班崗

2020-12-11 騰訊網

我們已經站好2019年最後一班崗。2020年,我們會繼續縮短與抗戰英烈的距離,帶他們回家,為他們尋親。

2019年

感謝給予我們幫助與肯定的您們

您們辛苦了

2020年

我們繼續出發

我們與抗戰英烈的距離

12月7日,湘潭後方醫院埋葬抗戰英烈遺骸的事再次被媒體報導,當地誌願者團隊在年會之際前去祭拜。

水溝旁,菜園子,小路邊,隨處可見的白骨,被風化侵蝕的特別嚴重。誰能想到當年浴血奮戰的英烈最後的歸宿竟是如此!

行走的窄窄泥徑,是當地村民為方便耕耘而開鑿,與遺骸埋葬地之間有一道水溝水溝旁隨處可見的遺骸裸露在低洼表層,行人與英烈每天擦肩而過數次。

我們與抗戰英烈的距離,是水溝的寬度。

零星塊狀的白骨,在陽光的照射下,無比刺眼,刺痛著祭拜人的心,灼燒著無名英烈家人們的心。

家裡的父母,妻兒仍翹首盼望著他們回家,就算他們無法回家,哪怕知道他們長眠於何地也好。給無名英烈們一個溫暖的家,讓他們能妥善安葬。

落日餘暉慰英魂,銘記於心

一束黃花英烈祭,滿川衰草淚橫飛。

寒風莫讓人遲到,落日餘暉慰英魂。

12月7日,湘潭縣易俗河鎮煙塘村。湖南志願者陪同抗戰老兵劉化夷(94歲)丶田伯光(93歲)丶周伯雲(92歲)尋找抗日英烈遺骸。

這是一座雜草叢生的山丘。

據當地一位八旬老人說,「1944年,村裡一座破廟被當時國軍徵為戰地醫院(一說為62後方醫院),醫治了大量抗戰傷員。長沙被日軍攻破後,湘潭也未倖免,62醫院遂被日軍佔領。」

「醫院有許多傷兵員去世,也有戰死的日軍,均埋在離醫院二百米遠的山丘上。」

在山丘上,志願者發現了國軍九十五師謝光超墓碑(具體待考,一說是團團長或營長)及大量骸骨,經復旦大學鑑定,確定是中國南方人

我們所到之處,大量骸骨依稀可見。一位志願者還向我們展示了他拾到的一顆牙齒

據說,曾有日本人來此祭祀。志願者鄭老師推斷,這座山丘很可能既掩埋了大量抗戰英烈,也埋有日軍骨灰。具體情況有待深入考證。

中國第一支傘兵部隊墓地選址正式確定

位于衡陽縣洪市鎮明翰村加福組的中國第一支傘兵部隊墓地選址正式敲定。

為了鴻翔部隊紀念碑選址,志願者四處奔波。

12月17日,志願者專程趕赴明翰村,與村主任、組長商討選址事宜以及前期籌備工作。

經過彼此的協調與溝通,關於墓地佔用山地的青苗補償完成協商,促成共贏局面。

一年半的兜兜轉轉,度四季,終成定局。

志願者為了鴻翔部隊紀念碑項目四處奔波,不辭辛苦。

「這條路,我熟。」

「來回就150多公裡,我已經跑了十幾次。」

「鴻翔部隊紀念碑選址能正式敲定,很令人振奮,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下一步工作,青苗、平地、設計、預算……

為了鴻翔部隊紀念碑早日落地竣工,還需努力。

志願者下午到達遺骸暫厝的地方,將好消息告訴周劍敵、章峰、孫根長三位英烈,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同時我們更希望幫助他們找到家人,讓家人能親自祭拜他們,與他們聊聊家常。

老兵歸隊,永垂不朽

文正國,1922年6月29日生人,祖籍為湖南省湘潭縣楊嘉橋曠家山。

1939年,文正國響應國家政府號召參軍,編入中國遠徵軍第38師112團跟隨師長孫立人、團長李鴻開赴緬甸參加第一次入緬對日作戰

2015年,文正國爺爺受邀赴京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北京大閱兵。

同時榮獲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頒發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文爺爺心情十分激動,「當年,我是一個小兵,歲月讓我成了老兵。穿上這服裝,我又變成了小兵。我仿佛回到了當年和連長、戰友們在一起的時候。我是代表他們來受閱的。」

那一刻的念想,他不是一個人,他身旁有一群出生入死的戰友。閱兵歸來後,文爺爺一直想給中國遠徵軍新38師114團二營四連連長湛茂堂立牌

2015年,文正國爺爺根據湛連長生前描述的湘陰家鄉情況,在抗戰老兵後代楊檢平先生的幫助下,找到湛連長的家人

2017年,湖南老兵之家的志願者赴緬甸遠徵軍墓地旁取一抔黃土以作為湛茂堂的英靈

2019年8月19日,在抗戰英雄湛茂堂誕辰108周年之日,中國遠徵軍抗日殉國將士湛茂堂紀念碑正式落成

四年,各方的努力與支持,文正國爺爺的願望終得實現。

2019年12月14日,文正國老兵歸隊。

安葬在湖南省平江縣露江山陵園,該陵園是民間聯合政府共同建立,裡面安葬的皆是抗戰英烈,其中包括各鄉村以及戰場遺址收殮未找到家人的英烈。

他來到人生最後一個節點,完成了使命。生命的結束並不是終點,文正國老兵的經歷已在我們後輩印下深深烙印,我們會銘記著他的故事,傳承他為和平事業奮鬥的精神。

給芶吉山抗戰老兵一個溫暖的家

近日,在家屬和志願者的共同籌備下,修碑立墓事宜正式啟動。

施工團隊在家屬的幫助下,準確找到芶爺爺的埋葬地,除草鏟土,恢復到最初的模樣,僅用石塊簡陋地搭建起的土包

吊車將石材放置在山下。施工人員兩人一組,用木桿挑著石材跨越一條由野草和磚石堆砌成的山路,再走進去,是一條有一定坡度的泥路,來回幾趟,運輸不易,卻無法阻擋前行的步伐。

施工人員在原貌基礎上,用石材在四周搭建起保護屏障,既保持最初的模樣,也起到保護作用。

為方便日後前來祭拜的家屬和志願者,特地用水泥修築祭臺和階梯。將主碑、生平簡介碑和功德碑運上山,用水泥固定住,項目進度已完成四分之三。

時隔六年,芶爺爺終於等到一個溫暖的「家」,家人的心願也得以實現。

下雨了,路難走。

12月21日,綿綿陰雨中迎來芶吉山抗戰老兵墓碑竣工儀式。泥濘的上山路,艱難前行。

志願者步步前行,親手拭去墓碑上的雨滴。手持菊花,彎腰獻給芶爺爺,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銘記與致敬爺爺榮光的一生。

點上高香,燒上紙錢。按當地習俗祭拜芶爺爺,告訴他,家裡的情況安好,家人的立碑心願也實現了,我們後輩會銘記您。

願芶爺爺喜歡這一給他溫暖,被人銘記的家。

白晝如斯,溫暖如初

冬至,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時刻。

第138師師部舊址管理小組和潛山市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相約前往黃鋪鎮雲峰村王家牌樓,為抗日陣亡將士韋金立碑祭奠

看似簡單的燒香、獻花、鞠躬,其實暗含著我們對英烈的深深緬懷與敬佩。

他們放下一切,捐軀遠從戎。他們無悔自己的選擇,我們敬重他們的勇氣。以前是他們守護我們,現在是我們守護他們。

我們敬重抗日英烈,在於他們的選擇,以不可為而為之,承民族興亡之責。

我們緬懷抗日英烈,在於他們的事跡,已無形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冬至團圓,志願者給抗戰英烈家的溫暖,陪伴他們度過寒冷的冬日,替他們的親人給予英烈們團圓的味道。

點擊連結:讓每位抗戰英魂回家,一起守護抗戰英烈!

此文為英魂回家原創,轉載需授權。

相關焦點

  • 顏妮:以拼搏精神站好「最後一班崗」
    本報記者 朱才威 中國女排新年後開始集訓,對於隊內年齡最大的遼寧籍副攻顏妮來說,則是最後一次赴中國女排報到,最後一次隨中國女排集訓,最後一次作為隊員備戰奧運會。
  • 春節留守「北上廣」的外鄉人:站好最後一班崗
    春節留守「北上廣」的外鄉人:站好最後一班崗  【解說】2月4日是農曆臘月二十六,很多人都已回到家中,享受團圓的快樂,並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外鄉人卻選擇留在大城市中度過新年,站好最後一班崗。
  • 太和收費站:全力以赴站好最後一班崗
    太和收費站每天要迎來送往成千上萬輛汽車。   在運營的近12年來,太和收費站員工從幾十人擴至現在107人,日均車流量從幾千增至兩萬多,經過多年摸索和發展,通過加設複式收費亭、擴建收費廣場和車道等硬軟體的提高,通行秩序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和保障。如今,即將面臨撤銷,雖難說再見,但鑑於聯網收費是發展需要,太和站也將全力配合,站好最後一班崗。
  • ...剪刀手」即將告別春運田瑛:站好最後一班崗,服務好最後一個春運
    2019年12月5日起,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在管內全部高鐵車站開通電子客票業務,旅客通過刷臉、刷證即可乘坐高鐵列車,同時西安火車站作為普速車站也將在2020年下半年全面實施電子客票。隨著電子客票的全面實施和推行,過去旅客常常在候車室見到的檢票員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2020年春運將是他們服務的最後一個春運了。
  • 芳華依舊守初心 市北巴士第六分公司黨支部書記站好最後一班崗
    「抗疫的前線,我的同事們都堅持在崗位上,越是這種時候我越不能離開,堅守崗位到退休,以最大的努力站好最後一班崗,是為自己的公交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黃書記說道。在疫情發生後,黃書記積極響應黨中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號召,主動聯繫基層黨支部的黨員,成立「疫情防控小組」,並在黨旗下宣誓,重溫入黨誓詞,籤訂請戰書。
  • 電子客票逐漸普及「剪刀手」即將告別春運田瑛:站好最後一班崗...
    2019年12月5日起,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在管內全部高鐵車站開通電子客票業務,旅客通過刷臉、刷證即可乘坐高鐵列車,同時西安火車站作為普速車站也將在2020年下半年全面實施電子客票。隨著電子客票的全面實施和推行,過去旅客常常在候車室見到的檢票員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2020年春運將是他們服務的最後一個春運了。
  • 寧夏空管塔臺卓越班組站好2019年最後一班崗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王震 報導:2019年12月30日,這是寧夏空管分局卓越班組管制員本年度最後一班崗,他們如往常一般,為今日航班的正常保障,做著一切準備。    崗前準備井井有條,一絲不苟。
  • 老柴:站好最後一班崗 堅守抗疫一線
    從晚上十二點到早晨八點,一站就是八小時,凍得腿腳發麻甚至沒有了知覺,老柴從沒說過一個「不」字。 疫情防控仍在繼續,柴增田醫生仍在奮戰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幾十年的堅守,幾十年的奉獻,2020年無論多麼艱難,他都不會停歇,站好最後一班崗,守住百姓的健康。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們的祖國會更加繁榮富強!
  • 帶你看清泰山隊2020年的遭遇!魯能這招牌,站好了最後一班崗
    對於所有人來說,2020年都是極為特殊的一年。在疫情的席捲下,民眾的工作生活受到了肉眼可見的影響。時至今日,口罩仍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在這個特殊的年間,魯能這支球隊同樣頗受困擾。整個2020賽季,魯能都是在全封閉的賽會制模式下投入訓練和比賽。在堅持了351天後,魯能將士們終於用冠軍收官。
  • 【拜法工作】放下法槌,脫下法袍,站好退休前的最後一班崗
    8:302019年12月20日,拜泉縣人民法院行政庭的李金生法官如同往常一樣,一早來到辦公室,開始著手準備上午的庭審,馬上要審理的是一起民間借貸案件,作為案件的承辦人,他反覆揣摩案情以及相關法律、法規。9:00李法官和商事審判團隊已經開始井然有序的做好了庭前準備工作。
  • 站好最後一班崗!他再次「逆行」轉戰雷神山醫院
    在3月31日其他隊員即將撤離武漢時,三位寶山醫生還將和部分上海醫護人員留守武漢,站好最後一班崗,並在圓滿完成抗疫任務後,安全回到家人身邊。彭四新愛人續翠表示,「他是最勇敢的,他是我們家的大英雄。」
  • 徐匯交警雷樹森:只把獎章心中藏,站好最後一班崗
    「1993年,我就是在武康大樓前開始站馬路的,所以,對於這一帶我是有感情的。」二十多年前,曾當過海軍的雷樹森在這裡開始了他的交警生涯,憑藉著嚴格卻又不乏溫情的獨特執法風格,他很快嶄露頭角,周邊群眾有口皆碑,繼而美名遠揚,收穫無數榮譽。
  • 致敬女環保人(3)|當好螺絲釘 站好一班崗
    當好螺絲釘 站好一班崗——劉相梅 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應急處處長大疫當前 我們須盡力2020年的春節對每個中國人都意義非凡,而對於應急戰線的所有人就更加特別。當日她給值班同事的微信中說:請向家人解釋好,也算是國難了,我們須盡力!值守「鐵三角」大年初一至初二,一個個關於疫情工作的指令從黨中央和國務院迅速發出。劉相梅同志敏銳地感覺到工作任務將十分重要且艱巨,她請示領導後,與另外兩位同事成立了「值守鐵三角」小組,沒有動員令、沒有發令槍,自覺堅守在辦公室。
  • 電商、超市、餐飲..北京商業「最後一班崗」
    距離大年三十僅有一天時間,仍有大批商業企業和服務人員留守在北京堅持「站好最後一班崗」。生活服務業:實體店堅守 鼓勵留崗臨近春節,找一家還在正常營業的洗車店也成了難事。通州區一家洗車店的負責人介紹,店裡的員工基本都回老家過年了,只有自己一家三口維持生意。這家店平日洗車價格為35元,現已漲到60元。平時一天能洗20多輛車,最近兩天每天要洗40多輛車。實體洗車店人手緊張之際,新興的O2O模式卻未能救場。
  • 平凡的崗位 一生的承諾 記老鐵道兵彭有庚的最後一班崗
    退伍不退色,永葆鐵軍風採1984年1月,鐵道兵部隊集體轉業併入鐵道部。彭有庚望著緩緩降下的軍旗,最後一次穿著身上的軍裝,敬了個軍禮。作為一名鐵道兵,他明白這是一次從軍人到工人的蛻變,即便摘掉了紅帽徽和紅領章,他也將永遠奮鬥在中國鐵路建設的第一線。
  • 高州10勇士仍堅守雷神山,站好支援武漢戰疫最後一班崗!
    目前,該院仍有10名勇士堅守在雷神山,站好最後一班崗,其餘12名隊員已完成任務凱旋。 「說不想家是假的,每個人都想回家,但總得有人在這裡堅持到最後一步,我們願意留下。」帶領隊員從武漢中南醫院轉戰雷神山醫院的高州市人民醫院醫療隊長蘇春志說,「戰鬥到最後,要啃的都是硬骨頭,病人在生死線徘徊,能不能通過我們的救治讓他們重獲新生,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渴望。」
  • 59歲民警張正學:只要警服還穿身上一天,就要站好最後一班崗
    1980年至1998年,張正學於原總後勤部青藏兵站部格爾木大站服役,1999年轉業參警的張正學,在江夏公安分局鄭店派出所一呆就是21年。全省優秀社區民警一次、先後榮立三等功三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多次嘉獎。記者在張正學家中看到,大大小小的榮譽證書加起來有七八十本之多。
  • 23年前發明旋轉門的全國優秀人民警察,今天站好國慶最後一班崗後...
    今天是他退休前的最後一天,原本可以享受休假福利的劉立文並沒有休息,而是穿上他心愛的警服,來到他熟悉的社區,與他曾朝夕相處的「戰友們」一同完成最後一班崗。這扇門是他最「鐵」的戰友今天一早,劉立文來到派出所換上警服,提著一小罐潤滑油來到大連西路23號門前。1993年加入公安隊伍之後,劉立文先當巡警,1995年開始到歐陽路派出所當社區民警。
  • 黑龍江省水上交通救援中心迎戰特大暴雪站好最後一班崗
    務必以雪為令,迎戰特大暴雪 站好夏航期最後一班崗,這不容置疑!於是夏山宏立即把這一想法向省航務中心有關領導進行了請示報告,得到了上級領導的批准和支持。此時,夏山宏80多歲的老母親在醫院已經住院1周了。離不開醫院,就把醫院當作辦公室。
  • 【我的扶貧故事】陳俊:帶好隊、站好崗、做好事, 做一名不忘初心的...
    【我的扶貧故事】陳俊:帶好隊、站好崗、做好事, 做一名不忘初心的駐村幹部 2020-12-03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