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閏四月,哪年閏正月?西漢有人過了四個閏正月,有生之年你卻...

2020-12-24 騰訊網

2020年農曆閏四月。也就是說,過完這個農曆四月還有下一個農曆四月。

《說文解字》對「閏」字是這樣解釋的:「餘分之月,五歲再閏。告朔之禮,天子居宗廟,閏月居門中。《周禮》曰:『閏月,王居門中,終月也』。」如此詳細的解釋,在《說文》一書中是不多見的。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說,古人非常重視閏月這個節令事件。據《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左個;仲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太廟;季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右個。夏月居明堂,秋月居總章,冬月居玄堂,各依春月例推,一年十二個月,剛好每月一室。惟時逢閏月,則天子(王)無所居,就只好居於門中了。

那麼,會不會出現閏正月,也就是有兩個大年初一的情況?

這要從閏月的來源說起。現在我們所實行的公曆一年365天,而實際上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是365.24219天,所以每四年增加一個閏日,也就是2月29日。陰曆以月亮公轉來計算,月亮每陰晴圓缺一個周期定義為一個月,農曆一個月是29天或者30天,一年大概有350天,所以農曆上一年理論上比地球公轉一周少了十幾天。少的這十幾天,古人就設置了閏月來平衡,所以農曆曆法有「19年7閏」的概念。如此平衡下來,也就和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配合上了。

先秦時期,人們直接規定把閏月放在一年的年終,所以也叫做「十三月」。秦代和西漢初期使用的「顓項歷」以十月為歲首,以九月為年終,閏月放在九月之後,稱為「後九月」。這兩种放置方式其實都不太科學。中國是個農業國,古人十分重視置閏。《左傳·文公六年》:「閏以正時(四時),時以做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置閏是為天人和合,便於發展生產,厚生利民。所以,當閏而不閏,則為「失閏」,是一件不小的事情。西漢初制定「太初曆」時,把閏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並規定以沒有中氣的那個月為閏月,月序仍用上個月的月序,稱其為「閏某月」。

所謂中氣,指的是偶數位的節氣。農曆不是一個簡單的陰曆,而是個「陰陽曆」,日期上看月亮的陰晴圓缺,農耕上又人為設置了節氣。節氣在每年時間上和公曆高度統一,比如立春每年不是2月3日就是2月4日,這是因為節氣其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公曆。一年有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15天到16天,奇數位的節氣稱之為朔氣,偶數位的節氣稱之為中氣,比如立春是朔氣,雨水是中氣,驚蟄是朔氣,春分是中氣,一般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因為農曆每月只有29到30天,長時間計算下來,總會出現一個月沒有中氣的時候。如果哪個月沒有中氣,這個月就被定位了閏月。

閏月的設置既平衡了地球公轉,又平衡了月亮的陰晴圓缺,使得農曆成為非常先進的曆法。不過,有一定年歲的人會有這樣的體會:閏五月、六月等這些夏季月份比較多,還沒有經歷過閏十二月或者閏正月。事實上也是如此,幾千年的曆法告訴我們,大部分閏月都出自於夏季,其原因和地球公轉的近日點和遠日點有關。北半球的夏季處於地球的遠日點,遠日點附近時地球運轉速度相對較慢,所以兩個中氣之間的時間比較長,最長達到31.45日,因此可能不含中氣的概率大,所以閏四月、閏五月、閏六月的機會就多。

反之地球在近日點附近,也就是陽曆的12月前後時,兩個中氣間的間隔就短,最短的只有29天多一點,比一個農曆月份還要短,所以冬季月份中不含中氣的可能性非常之小,甚至還有三個節氣在一個月內,如1984年和1999年,就有三個節氣分別出現在農曆十一月和十月。有人統計1840年到2050年,211年間共有68個閏月,其中閏四月12次、閏五月18次、閏六月11次,這三個月佔所有閏月數量的60%以上。而閏九月只出現過一次,閏十月出現過兩次,沒有出現閏臘月和閏正月。

閏正月會不會出現?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概率非常小而已。據統計從公元2000年到公元8000年,出現閏正月的年份有32個,最長一次間隔達1469年,平均約200年出現一次。而閏十二月是比閏正月還要罕見的節令事件。

曆法顯示,離我們最近的一次閏正月出現在1640年,也就是滿清入關前四年。明末張岱有篇《閏元宵》,記錄的就是這年過兩個元宵節的情形,「崇禎庚專辰,閏正月……開封府更放十七、十八兩夜燈,乾德五年,宋祖猶煩欽賜。茲閏正月者,三生奇遇,何幸今日而當場;百歲難逢,須效古人而秉燭。」

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是閏正月,這一年,文彥博平定了貝州王則起義。公元763年也是閏正月,這一年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終結,大唐王朝的盛世也隨之落幕。再往前,公元217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二年也是閏正月,史載「建安二十二年丁酉正月,乙未朔。閏正月,乙丑朔。」這一年劉備攻佔了漢中,中原地區發生了罕見的大瘟疫,「建安七子」中有五人在這場瘟疫中喪命。

西漢年間曾經出現過幾次密集閏正月的情形,這幾次閏正月分別分布在公元103年、141年、160年、179年。也就是說,這期間很有可能有人一生經歷過四次閏正月。

而從現在算起的下一次閏正月,將發生在23世紀的2262年。這距離上一次1640年閏正月相隔了622年。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今年為什麼要閏四月下一個閏年是閏五月嗎?
    一年十二個月是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其中,冬至所在的月(仲冬之月)為子月,大寒所在的月(季冬之月)為丑月,雨水所在的月(孟春之月)為寅月,其餘類推。夏曆以寅月為正月(與今農曆正月相同)、殷歷以丑月(相當於今農曆十二月)為正月、周曆以子月(相當於今農曆十一月)為正月。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金鼠年碰上閏四月,老農為啥害怕?
    在農曆上,自古就有閏月的說法,有閏月的一年就稱為閏年,每隔四年就要閏一個月,一年從十二個月變成十三個月,閏年中所增加的月份也不盡相同,例如今年就是一個閏年,今年閏的是四月。為啥農曆上每隔四年就要加一個閏月呢?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閏四月,吃樹葉」,這確實是老祖宗們留下的一句俗語,形成於傳統的農耕社會。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其實上點年歲的人都知道,吃樹葉,是挨餓的代名詞,不用說舊社會過來的人,上世紀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農村人也都有過過吃樹葉、吃樹皮的經歷。」
  • 俗語:閏四月、兩頭春、兆荒年,為何閏四月極為罕見?
    今年是雙春年加閏四月,在民俗上有何講究?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即是雙春年,又是閏四月,兩者一結合,這裡面的學問就大了。閏四月為何極為罕見?其他的閏月比較常見,但閏四月算是比較罕見的,一般相隔8年或者11年,最長的時候啊,是相隔38出現一次。在歷史上閏四月總會發生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天災啥的,所以才有一句俗語是:閏四月,兆荒年。寓意要是趕上閏四月,極為可能出現罕見的災荒,提醒大家及早做好打算。
  • 今年閏四月,有兩個四月初八佛誕節,應該過哪個?
    今年有閏四月,也就是說有兩個農曆四月初八,那對於佛弟子來講,是不是意味著可以過兩個佛誕節了?01、何為閏月?先來說說為什麼有閏月?因為農曆以月球繞地球定曆法,每年會和回歸年的365日5時48分46秒相差約10日21時,故用閏月來使兩者相協調。在我國,設閏月定四時的做法早在四千多年前已有記載,民間一般流傳著「十九年七閏」或「五年二閏」的說法。天文專家表示,「閏四月」較罕見,但屬正常曆法現象,一般相隔8年或11年,最長相隔38年一次。上一次閏四月是在2012年,距離我們已經八個年頭,但下一次閏四月要到2058年。
  • 今年是閏四月,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說的啥意思呢
    尤其是對於一些閏年,都會有不同的描述,今年也是特殊的一個年份,不但是閏四月,而且還是雙春年,一年會迎來兩次立春。雙春加上閏四月的年份原本就不多見,所以對於這樣的年份,民間的說法還是很多的。閏月的產生是由於二十四節氣的演變,會每隔19年便會出現一個閏月,只不過閏月的月份會各不相同,今年是閏四月,兩個四月的出現,會給我們帶來我們樣的影響呢?農村說法:閏四月,吃樹葉,又是什麼意思呢?
  • 下一次閏四月要到2058年 天文專家表示「閏四月」較罕見
    下一次閏四月要到2058年 天文專家表示「閏四月」較罕見時間:2020-05-24 13: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下一次閏四月要到2058年 天文專家表示閏四月較罕見 2020年5月23日,是農曆閏四月第一天。
  • 農曆閏四月出生,有人等「生日」等了好多年,還有人第一個「生日...
    今年距離上一次出現閏四月的2012年已過去了八個年頭,蔡聰老師終於又一次迎來了農曆生日。「藉助網絡,我查到有閏四月的年份是1974年、1982年、2001年、2012年、2020年。」蔡聰笑道,已經年近花甲的他,今年才要過第五個農曆生日,是個「學齡前兒童」。
  • 俗語「閏四月,兆年荒」是什麼意思?為何農村老人都不喜歡閏四月
    閏年共有366天,即2月為29天,閏年是公曆的概念,公曆規定每400年97閏,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閏年。而農曆閏年由於比平年(354天)多一個月,所以實際上為383天或者384天,所以在農曆上叫閏月,閏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閏,究竟閏哪一個月由節氣來決定。
  • 今年是閏年嗎?今年閏幾月?
    2020年是閏年還是平年?閏年的出現是為了彌補人為曆法算出的一年天數與地球公轉造成的時間差。除了閏年之外還有閏月,有了閏月那麼按照農曆來算一年就會多一個月。那麼今年是閏年嗎?今年閏幾月?本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農曆鼠年「閏四月」意味著什麼?本世紀僅有8次,有啥講究?
    農曆4月生日的寶寶們,2020年可以過兩次生日啦!那麼,什麼叫閏月呢?閏月是指按照農曆,每2至3年增加的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份,就叫閏月。我們的祖先為了克服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的現象,於是就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以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臘月為冬季。因為農曆,沒有第13月的說法。按照中國農曆曆法規則,排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後重複同一個月,重複的這個月為閏月。
  • 今年閏四月都有哪些說法和講究
    2020年是農曆庚子年,今年閏四月。那麼,閏四月有什麼說法和講究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一、四月、閏四月不宜男婚女嫁。因傳統思想「四」諧音不吉利,四月結婚意味著感情不和,夫妻容易分離。雖然這種說法傳承這些年,但主要是一種心理作用。如果兩個人情投意合,而且只有四月份有時間,那麼這個月份結婚成家也未嘗不可。二、送老人、父母閏月鞋。中國民俗中有「閏月鞋,閏月穿,老人健康活一千」的說法。給長輩、父母閏月買鞋子,一是為了報答老人們的養育之恩,同時寓意老人身體健康長壽。在一些地方,出嫁的閨女這月要回娘家,給父母送去閏月鞋。
  • 閏四月!本世紀僅8次!
    閏四月!本世紀僅8次!小編偷偷告訴大家在這個四月之後還緊跟著一個「閏四月」兩個農曆「四月」共計59天天文專家表示,作為一種曆法現象,「閏四月」比較罕見,一般相隔8年或11年,就21世紀來說「閏四月」的年份一共有8次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壬辰年)再下一次是2058年(戊寅年)01農曆年為何會出現閏月農曆年出現閏月是因為中國幾千年所採取的傳統農曆實際上為陰陽合曆,既考慮到與太陽直接相關的陽曆回歸年
  • 今年閏四月有什麼講究嗎?是不是一定得給父母買衣物鞋子?
    閏月的由來以久,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規律,通常都是兩三年就會出現一次,上一次是2018年的閏六月,這一次就是2020年的閏四月了。所以,你看,閏的多隨心所欲(我不會算閏月的公式,別問為什麼,可能我比較傻)?
  • 2020年「閏四月」,應該注意什麼?您們家那邊有哪些風俗與禁忌?
    今天起來一看日曆發現已經是6月2日了,才驚覺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我們的生活,各地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再加上今年是閏四月,在農村還有「閏四月,兆荒年」的說法,不禁令人瑟瑟發抖:今年啥也不想了,保命要緊。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是什麼意思,今年真的要吃樹葉嗎?
    有閏月的年份還是比較常見的,只不過這閏四月稍微有一點特殊,這句「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講的就是這閏四月的特別之處。「閏四月,吃樹葉」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上理解,如果是閏四月的年份,那麼就要準備吃樹葉了。那道理來講每十九年就會有七個閏月,閏月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為什麼說這閏四月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說法一:這第一種說法也是最普遍的,小編覺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 今年端午節為21世紀並列最晚 閏四月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  原標題:今年端午節為21世紀並列最晚 閏四月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新華社天津6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即將到來.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的端午節有些特別,它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中的一次.端午節每年固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非常不固定.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就是「閏月」.
  • 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到底是什麼意思?
    然而人們對閏四月看法不一,多數人認為閏四月年景不好。古代俗語也有「閏四月,吃樹葉」這樣的說法。意思就是在閏四月這一年,老百姓的收成不好,所以到了年底只能吃樹葉為生。古代老百姓關於閏四月有很多說法,因為閏四月會讓人們沒飯吃,所以民間就會有不同的習俗來「闢邪」。
  • 農曆庚子鼠年有384天你知道嗎?因為有個「閏四月」
    天文專家介紹說,農曆庚子鼠年為閏年,有一個「閏四月」,全年從2020年1月25日開始,至2021年2月11日結束,共計384天。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農曆年出現閏月是因為中國幾千年所採取的傳統農曆實際上為陰陽合曆,既考慮到與太陽直接相關的陽曆回歸年,又考慮到與月亮位相變化的陰曆朔望月。
  • 俗語說「閏四月,吃樹葉」,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閏四月,吃樹葉」是很古老的俗語,是古代農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總結出來的警示俗語。這是針對氣候而來的,它直接關係到農作物的生長和農民的生活問題。「閏四月,吃樹葉」俗語的關鍵詞是「閏四月」。緊跟後面的「吃樹葉」是形容詞,是說明人們遇到「閏四月」,農業生產不好,減產,農民的生活自然也不會好,沒糧食吃,甚至到了吃樹葉的地步了。因此,弄明白「閏四月」的含義十分關鍵。「閏四月」是怎麼回事?知道了閏月是怎麼來的?就明白了「閏四月」是怎麼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