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閏四月,兆年荒」是什麼意思?為何農村老人都不喜歡閏四月

2020-12-10 書中清風

閏年是什麼大家應該都知道,那為何要設立閏年呢?閏年是為了彌補因人為曆法規定造成的年度天數與地球實際公轉周期的時間差而設立的,補上時間差的年份為閏年。

閏年共有366天,即2月為29天,閏年是公曆的概念,公曆規定每400年97閏,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閏年。而農曆閏年由於比平年(354天)多一個月,所以實際上為383天或者384天,所以在農曆上叫閏月,閏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閏,究竟閏哪一個月由節氣來決定。

而2020庚子鼠年,在農曆節氣上有兩個立春節氣,正是叫做「雙春年」;同時也是公曆閏年加上農曆閏月的「雙閏年」,今年農曆閏四月,一般每隔八年或十一年會出現一次。

雖然出現雙閏年閏四月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實際上老一輩都是不願出現閏四月的,甚至有一些地方有「閏四月,吃樹葉」,「閏四月,兆年荒」等的說法,那麼這些說法是什麼意思呢?老一輩的說法是否有根據呢?

「閏四月,吃樹葉」,「閏四月,兆年荒」的意思是如果出現閏四月,百姓要靠吃樹葉維持生計,閏四月往往預兆著荒年,農收的情況會比較差。實際上閏四月的情況,屬於在農曆來說拉長了春季的時間,這就意味著很多農作物春耕的時間點需要變化,而且很容易出現倒春寒的情況。

倒春寒除了對人們日常生活有影響,氣候不穩定,溫度忽高忽低,人們身體的健康情況會受到氣溫變化影響出現陰陽不協調,風寒風熱等感冒會大量增加;同時對農作物的生長影響很大。往往春耕後天氣日漸變暖,適合萬物復甦,「春則萬物生」,如果春耕後出現倒春寒,氣溫突然下降,農作物被凍傷凍死,收成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如果等待倒春寒結束後再春耕,哪怕每天氣候溫和,對於作物而言生長的時間不足,也會影響最終的收成。根據老一輩的這種說法,閏四月對農耕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那麼實際情況如何呢?近期很多農民朋友反饋,在西北地區,頻繁出現降雪、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對當地的農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眾多作物受災,很多作物已經可以確定顆粒無收;北方地區前段時間出現大範圍強降雪的天氣,嚴重影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畜牧業也受到了較大影響,同時印證了「一年打兩春,帶毛的貴如金」的說法。可見民間老百姓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俗語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通俗易懂,且背後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可以廣為流傳的。

還有些俗語提到:「鼠年多事端」,正巧今年就是庚子鼠年,而正是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時候,一場前所未有的疫情襲擊了我們,而且現在正在其他國家肆虐。縱觀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很多天災人禍都出現在世界各地,奈及利亞傳染病,東非蝗災,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歐洲風暴,印尼洪水,北美強震等等,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和民生均受到大大小小的影響。註定202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希望多災多難的一年儘快平穩度過,我們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軌。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金鼠年碰上閏四月,老農為啥害怕?
    閏月其實是一種農民自古以來所用的農曆的中的一種現象而已,閏四月有啥不一樣的呢?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閏四月兆年荒,閏六月不宜婚,閏八月兆兵荒」,也有句俗語說「閏四月,吃樹葉」。意思是說遇到閏四月的年份,往往意味著一年的收成不好,要鬧饑荒;遇到閏六月的年份,那麼這一年不適合結婚;如果遇到閏八月的年份,那麼意味著這幾年可能會出現兵荒馬亂的情況。不管是哪句俗語,反正意思一致,就是說遇到閏四月的年份,可能預示著今年要餓肚子了,為啥這樣說,這樣說有道理嗎?
  • 今年是閏四月,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說的啥意思呢
    在農村對於特殊一些的年份,從來都不缺少這樣那樣的說法。尤其是對於一些閏年,都會有不同的描述,今年也是特殊的一個年份,不但是閏四月,而且還是雙春年,一年會迎來兩次立春。雙春加上閏四月的年份原本就不多見,所以對於這樣的年份,民間的說法還是很多的。
  • 俗語:閏四月、兩頭春、兆荒年,為何閏四月極為罕見?
    今年是雙春年加閏四月,在民俗上有何講究?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即是雙春年,又是閏四月,兩者一結合,這裡面的學問就大了。閏四月為何極為罕見?其他的閏月比較常見,但閏四月算是比較罕見的,一般相隔8年或者11年,最長的時候啊,是相隔38出現一次。在歷史上閏四月總會發生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天災啥的,所以才有一句俗語是:閏四月,兆荒年。寓意要是趕上閏四月,極為可能出現罕見的災荒,提醒大家及早做好打算。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閏四月,吃樹葉」,這確實是老祖宗們留下的一句俗語,形成於傳統的農耕社會。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其實上點年歲的人都知道,吃樹葉,是挨餓的代名詞,不用說舊社會過來的人,上世紀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農村人也都有過過吃樹葉、吃樹皮的經歷。」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吃的又是什麼樹葉
    古老的農曆記時在漫長的變化過程中,與公曆記時產生了「極不相應」的現象,往往就會將農曆記時的某一個月份「再來一次」。在亞洲地區一般兩三年就有一次閏月,是一種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調整時間計量方式。▼ 「閏四月,吃樹葉」是什麼意思?
  • 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到底是什麼意思?
    然而人們對閏四月看法不一,多數人認為閏四月年景不好。古代俗語也有「閏四月,吃樹葉」這樣的說法。意思就是在閏四月這一年,老百姓的收成不好,所以到了年底只能吃樹葉為生。古代老百姓關於閏四月有很多說法,因為閏四月會讓人們沒飯吃,所以民間就會有不同的習俗來「闢邪」。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是什麼意思,今年真的要吃樹葉嗎?
    有閏月的年份還是比較常見的,只不過這閏四月稍微有一點特殊,這句「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講的就是這閏四月的特別之處。「閏四月,吃樹葉」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上理解,如果是閏四月的年份,那麼就要準備吃樹葉了。這「閏四月,吃樹葉」並不是要告訴大家閏四月過得就一定不好,而是為了告訴大家如果有閏四月的年份糧食要省著點吃。因為基本都是每年的五月份收小麥,也就是五月才有新的糧食吃。雖然說農事耕作都是按照24節氣,也就是陽曆來的,但陰曆卻是民間更加普遍的計月方法。
  • 俗語說「閏四月,吃樹葉」,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閏四月,吃樹葉」是很古老的俗語,是古代農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總結出來的警示俗語。這是針對氣候而來的,它直接關係到農作物的生長和農民的生活問題。「閏四月,吃樹葉」俗語的關鍵詞是「閏四月」。緊跟後面的「吃樹葉」是形容詞,是說明人們遇到「閏四月」,農業生產不好,減產,農民的生活自然也不會好,沒糧食吃,甚至到了吃樹葉的地步了。因此,弄明白「閏四月」的含義十分關鍵。「閏四月」是怎麼回事?知道了閏月是怎麼來的?就明白了「閏四月」是怎麼回事了。
  • 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為何對農民影響這麼大
    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為何對農民影響這麼大?中國古代有「四民」的說法,也就是「士農工商」。說得更直白一點,那就是指讀書的、種田的、做工地、經商的。社會中的這四種角色的扮演者,有著不一樣的地位。
  • 2020年「閏四月」,應該注意什麼?您們家那邊有哪些風俗與禁忌?
    再加上今年是閏四月,在農村還有「閏四月,兆荒年」的說法,不禁令人瑟瑟發抖:今年啥也不想了,保命要緊。眼下正是閏四月的第2個四月(陽曆5.23-6.20),應該注意什麼呢?一起說說各自家鄉的風俗與禁忌?2020年「閏四月」,應該注意什麼?2020年為什麼會閏四月?日期又是怎麼定的?由於篇幅過長,在這裡就不解釋了,大家自行百度即可。
  • 今年閏四月都有哪些說法和講究
    2020年是農曆庚子年,今年閏四月。那麼,閏四月有什麼說法和講究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一、四月、閏四月不宜男婚女嫁。因傳統思想「四」諧音不吉利,四月結婚意味著感情不和,夫妻容易分離。結婚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因此大部分人都不選擇在這個月份結婚。雖然這種說法傳承這些年,但主要是一種心理作用。如果兩個人情投意合,而且只有四月份有時間,那麼這個月份結婚成家也未嘗不可。二、送老人、父母閏月鞋。中國民俗中有「閏月鞋,閏月穿,老人健康活一千」的說法。
  • 閏四月!本世紀僅8次!
    閏四月!本世紀僅8次!小編偷偷告訴大家在這個四月之後還緊跟著一個「閏四月」兩個農曆「四月」共計59天天文專家表示,作為一種曆法現象,「閏四月」比較罕見,一般相隔8年或11年,就21世紀來說「閏四月」的年份一共有8次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壬辰年)再下一次是2058年(戊寅年)01農曆年為何會出現閏月農曆年出現閏月是因為中國幾千年所採取的傳統農曆實際上為陰陽合曆,既考慮到與太陽直接相關的陽曆回歸年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和年份、日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年難逢九年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下一次閏四月要到2058年 天文專家表示「閏四月」較罕見
    下一次閏四月要到2058年 天文專家表示「閏四月」較罕見時間:2020-05-24 13: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下一次閏四月要到2058年 天文專家表示閏四月較罕見 2020年5月23日,是農曆閏四月第一天。
  • 農曆鼠年「閏四月」意味著什麼?本世紀僅有8次,有啥講究?
    那麼,什麼叫閏月呢?閏月是指按照農曆,每2至3年增加的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份,就叫閏月。我們的祖先為了克服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的現象,於是就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以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臘月為冬季。
  • 老人常說「閏四月,吃樹葉」,2020年是災年嗎?有啥禁忌要注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是個很特別的年份。不光是個雙春年,還是個「閏四月」的年份。那首先,我們先來說一個為什麼會有閏月的出現。我們現在記錄日期,一般會有陰曆和陽曆。很多人會將農曆成為陰曆,但細說開,農曆和陰曆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農曆是將陰曆與陽曆合併的一種曆法。
  • 今年閏四月,哪年閏正月?西漢有人過了四個閏正月,有生之年你卻...
    2020年農曆閏四月。也就是說,過完這個農曆四月還有下一個農曆四月。《說文解字》對「閏」字是這樣解釋的:「餘分之月,五歲再閏。告朔之禮,天子居宗廟,閏月居門中。《周禮》曰:『閏月,王居門中,終月也』。」如此詳細的解釋,在《說文》一書中是不多見的。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說,古人非常重視閏月這個節令事件。
  • 雙立春,閏四月,夏至五月端,接下來還一個立秋在6月!今年咋了
    很多人回到農村,想要種植上農田,從而讓自己有更多的收入。不過今年的年景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端午節當天,河北多地遭到冰雹襲擊,過去一個冰雹雞蛋大小就很大了,但這次的冰雹足足有手掌那麼大。不僅汽車受損慘重,農田的蔬菜、水果也深受打擊。其實從農村老人的口中,老祖宗早已經預言今年的年景,這些就足以見得!今年是咋了?
  • 今年為什麼要閏四月下一個閏年是閏五月嗎?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春秋戰國時不同區域使用的有夏曆、殷歷和周曆三種曆法制度,主要的區別在於歲首的月建不同。
  • 今年閏四月,有兩個四月初八佛誕節,應該過哪個?
    今年有閏四月,也就是說有兩個農曆四月初八,那對於佛弟子來講,是不是意味著可以過兩個佛誕節了?01、何為閏月?先來說說為什麼有閏月?在我國,設閏月定四時的做法早在四千多年前已有記載,民間一般流傳著「十九年七閏」或「五年二閏」的說法。天文專家表示,「閏四月」較罕見,但屬正常曆法現象,一般相隔8年或11年,最長相隔38年一次。上一次閏四月是在2012年,距離我們已經八個年頭,但下一次閏四月要到20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