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四月,吃樹葉」是很古老的俗語,是古代農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總結出來的警示俗語。這是針對氣候而來的,它直接關係到農作物的生長和農民的生活問題。
「閏四月,吃樹葉」俗語的關鍵詞是「閏四月」。緊跟後面的「吃樹葉」是形容詞,是說明人們遇到「閏四月」,農業生產不好,減產,農民的生活自然也不會好,沒糧食吃,甚至到了吃樹葉的地步了。因此,弄明白「閏四月」的含義十分關鍵。
「閏四月」是怎麼回事?知道了閏月是怎麼來的?就明白了「閏四月」是怎麼回事了。
閏月是根據太陽公轉周期和月亮圍繞地球公轉周期時間差而產生的。我們知道在曆法中,公曆(陽曆)是根據太陽公轉周期決定的,農曆(陰曆)是根據月亮圍繞地球轉周期計算的。
從中發現,地球公轉周期與月亮圍繞地球所轉周期,每經過這麼一個周期,就會比公曆少一天,而公曆就會比農曆多一天。這樣一年積累下來,公曆比農曆多出整整十一天。
隨著時間推延,公曆與農曆始終不會同步,給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和不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防止公曆與農曆周期天數差距太多,「閏月」就產生了。那麼,這個閏月很自然包含著「閏四月」了。
通過以上分析,「閏四月」就是個很普通的日子而已,與其它日子並沒什麼差別,要說有差別的話,那就是在閏月的日子裡不會有二十四節氣。
如果,從陽曆看日子的話,看不出閏月的日子。但是,作為農業生產,「閏四月」給農民提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春季被延長了時間。
春季,是農作物的生長期。這樣的話,農作物必然會成熟的晚。這樣晚一個月成熟的農作物,對於古代農民,不會有過多的糧食儲存的,沒糧食吃,怎麼辦?只能吃野生植物來充飢了,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閏四月,吃樹葉」這一說了。
綜上所述,「閏四月」就是一個日子與氣候的變化問題,但它卻是一個很特殊的時間段,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青黃不接日子,與其它的閏月有著本質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