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對於新生兒的護理問題,總是令很多新手父母犯愁,有時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餵完奶,還沒等放下就開始吐奶,讓寶媽好不苦惱。
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會出現溢奶、吐奶的情況,所以「拍嗝」就成了寶媽的日常工作之一,漸漸地會發現,吐奶的情況反而越拍越嚴重?
寶媽小鍾就每天因為這個問題而犯難,之前聽別人說過,因為餵奶時太急、太多,新生兒吐奶是很常見的現象,果不其然,小鐘沒逃過寶寶吐奶的折磨。
有時候,吃得太飽了就會吐一點,要是再打個嗝就開始往出溢,還有更高級別的更嚇人,從鼻子裡和嘴裡一起往外噴。
婆婆經常寬慰她說:「沒事,孩子一時咽不下去,抱起來拍拍,等大一點就好了。」
可是,寶寶自打出生幾個月以來,無論是餵奶後拍嗝還是墊高后背,寶寶吐奶的情況也毫無改善。
寶寶吐奶是怎麼回事?可能有兩種原因,寶媽需提前做好判斷
雖然「吐奶」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屬於新生兒常見的生理問題,但是寶媽也不能有半點疏忽和糊弄,畢竟孩子的事無小事。
其實,寶寶吐奶仔細分析下來分兩類,一種屬於正常現象,還有可能是病理性表現,寶媽要做好判斷,找到更適合自家寶寶的護理方式。
①正常現象,長大就好了
由於新生兒寶寶的各項器官發育仍未成熟,不像成人胃部是豎著長的而且容量大,新生兒寶寶的胃部器官很稚嫩,呈橫向長而且容量小。再加上很多吐奶都是由於脹氣而引發的,腸胃中的氣體很容易把剛吸收的奶頂出去。
另外,很多新手父母在新生兒的護理問題上是「兩眼一抹黑」,餵奶多少、餵奶姿勢等都是在嘗試中學習,把寶寶折騰得不舒服。
這樣一來,喝完奶很難自然地流暢下去,出現溢奶、吐奶的情況再正常不過。
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寶媽不用太過擔心,隨著寶寶月齡的長大和器官的發育,便會漸漸有所改善的。在平日的護理問題上,要注意餵奶的量和次數,奶完寶寶不要立即放下或者玩鬧嬉戲,先要拍嗝或者豎抱一會兒。
②病理表現,耽誤不得
雖然吐奶是每個寶寶都會遇到的情況,但寶媽也不能放鬆警惕,因為有些疾病也會引起吐奶,如果被寶媽視為不見,那可能給寶寶的健康埋下了「隱患」。
病理性吐奶的表現往往非常劇烈、頻繁,而且隨著月齡的增長卻不見好,甚至越來越嚴重,同時,寶寶也可能伴隨著其他病理和不適的表現。
寶媽如果發現寶寶出現異常,需要立刻就醫諮詢、做檢查、治療,耽誤不得。
寶寶吐奶、溢奶,第一步不是抱起來拍,很多寶媽做錯卻不自知
(1)著急拍背,可能出現更嚴重的不適
當寶寶出現吐奶的情況時,寶媽先別急著第一時間拍背,否則抱起的瞬間再加上拍打的刺激,容易讓奶液殘留順勢流下去,這些吐出物流入胃部、肺部、器官等部位後,寶寶會出現更嚴重的不適。
(2)先清理殘留奶液,再抱起來拍
首先,寶媽要將寶寶直立抱起,把頭傾向一側,使得口中的奶液能夠順利流出。然後,要及時將口腔中吐出、溢出的物質清理乾淨,保證呼吸道的順暢。
如果寶寶的嗆奶情況比較嚴重的話,寶媽可以效仿一下「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法」(Heimlich Maneuver)的操作,將寶寶面部朝下放在腿上,單手撐起頭部,在後背輕輕拍打,促使口腔中的殘留奶液排出,然後進行清理。
(3)解決不了,及時就醫
寶媽在新生兒的護理問題,總是充滿未知和擔憂。寶媽遇到問題自己解決固然好,但要是碰上無能為力的情況,還是應該及時就醫。
畢竟,關係到寶寶的健康和發育,處置不好容易引起更大的問題,尋求科學而正確的護理手段,才是上策。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