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3個決策者之一,對華友好,當兩年總統因自己失誤而下臺

2020-12-25 騰訊網

上個世紀最大的事件莫過於蘇聯解體,一個曾經與美國對抗爭霸近百年的「帝國」轟然倒塌。而真正代表蘇聯解體的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籤訂的一份協議,這份協議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別洛韋日協議》。該協議是由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烏克蘭首任總統列昂尼德·馬卡羅維奇·克拉夫丘克以及白俄羅斯首任領導斯坦尼斯拉夫·斯坦尼斯拉沃維奇·舒什克維奇,他們三人在白俄羅斯別洛韋日籤訂協議,標誌蘇聯解體的終點

蘇聯解體3個決策者之一,對華友好,當兩年總統因自己失誤而下臺

這三個籤訂協議的首任總統,葉爾欽已經去世,而其他兩位也已經淡出政治舞臺。但烏克蘭首任總統克拉夫丘克作為烏克蘭首任總統,他下臺的有些可惜。如果他還在任,或許烏克蘭不會出現如此亂象。

蘇聯解體3個決策者之一,對華友好,當兩年總統因自己失誤而下臺

克拉夫丘克是蘇聯時期的官員,他是「學而優則仕」的典型,最初當老師,直到1960年才進入政壇,一直在烏克蘭擔任要職。1990年7月,克拉夫丘克當選烏克蘭蘇維埃主席。也是烏克蘭末任的蘇維埃主席。

蘇聯解體3個決策者之一,對華友好,當兩年總統因自己失誤而下臺

1991年12月1日,克拉夫丘克當選為烏克蘭首任總統,七天後,他到白俄羅斯與葉爾欽、舒什克維奇籤訂《別洛韋日協議》,從此蘇聯正式解體。但後來克拉夫丘克在採訪時曾說到,他與葉爾欽、舒什克維奇三人籤訂協議時,三人意見出奇的一致,並沒有任何雜音。而且他說協議是遵循國際準則和原則,後來其他蘇聯加盟國陸續籤訂協議。這三人把戈爾巴喬扔在一邊,成為可以載入史冊有重要人物。

但就是這樣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總統,克拉夫丘克也要面對接下來烏克蘭國內建設。畢竟烏克蘭從蘇聯解體出來,很多工作就要單幹了,長期在蘇聯體制內建設,沒有獨立建國的經驗可循。克拉夫丘克並沒有給烏克蘭一個「緩衝期」,他強力推行市場經濟,使烏克蘭也像俄羅斯一樣遭遇了「鎮痛」。

蘇聯解體3個決策者之一,對華友好,當兩年總統因自己失誤而下臺

蘇聯解體出來的15個共和國,都面臨著經濟建設問題。烏克蘭與俄羅斯聯繫更緊密,他們都習慣了蘇聯時期的計劃經濟,一下過渡到市場經濟,讓很多國家都不適應。

克拉夫丘克擔任總統後,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他發行新貨幣,而且擴大對外貿易。但烏克蘭卻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各項生產指標不斷下滑。經濟不景氣必然要影響到民眾的生活,當時烏克蘭民眾生活困難,他們怨聲載道。1993年下半年,烏克蘭出現經濟危機,進而影響到烏克蘭政治。

蘇聯解體3個決策者之一,對華友好,當兩年總統因自己失誤而下臺

克拉夫丘克很明白,如果此時不想辦法,國家就會亂起來,他也決定選一批專業人士重振烏克蘭。於是克拉夫丘克就向議會建議縮短總統和議會任期,議會同意了克拉夫丘克的建議。但縮短總統任期就要進行大選,1994年,烏克蘭大選時,克拉夫丘克很有自信能再次當選,但沒想到大選後,克拉夫丘克落敗,庫奇馬拉當選烏克蘭新一屆總統。克拉夫丘克也只能面對這個結果。

克拉克丘克雖然當總統時間不長,但他主張對華友好,是烏中友好協會的榮譽主席,是烏中友好的奠基人。

蘇聯解體3個決策者之一,對華友好,當兩年總統因自己失誤而下臺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出乎意料的「光杆總統」!蘇聯解體的罪人?還是歷史發展的推手?
    是年2月,安德羅波夫因患腎炎住院,戈巴契夫便代行管理一些外交和人事方面的工作,並且在重要的會議上發表講話。他的名字開始在蘇聯各大報刊上露面了。 1990年3月3日,他又主持召開了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會議,決定實行總統制,他自己擔任蘇聯首屆總統。此後,全蘇15個加盟共和國相繼選出15個總統。這些總統上任後,立即宣布本共和國為「主權國家」,並要求蘇聯總統承認其獨立。
  • 蘇聯在1991年解體,解體後分解為幾個國家?
    眾所周知,蘇聯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簡稱,是一個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制國家。1991年12月25日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辭職,蘇聯最高蘇維埃於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立國69年的蘇聯從此正式解體,原本15個組成國也恢復了主權地位。
  • 蘇聯解體,因為戈巴契夫改革失敗?卻不知是蘇聯模式的問題!
    蘇聯的解體其實是必然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弊端就日益的顯現了出來!工業領域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農業就更不用說了!而人們對史達林的敬愛可以說是只增不減,所以對史達林模式也是深信不疑!而後面的幾次改革也就無法找到弊端的關鍵!
  • 冷戰專家:蘇聯解體給美國帶來巨大災難
    1991年12月25日,當時的蘇聯總統、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發表辭職演說,宣布蘇聯不再存在,給世界以極大的震撼,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隨後發表演講說美國在冷戰中獲得了勝利,老布希的觀點構成了我們今天熟悉的一個解釋,那就是蘇聯解體標誌著美國在冷戰中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在長達40
  • 戈巴契夫談蘇聯解體原因:我犯了錯,但罪魁禍首是他們
    蘇聯改革失敗的原因,爾巴喬夫一度認為是自己改革的起步太晚。「當我啟動改革措施的時候已經是為時已晚了,蘇聯當時的整個狀況及實力已是積重難返,這一系列實質性的措施並未激起太大的水花,反而直接加劇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矛盾。」
  • 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為何沒對中國下手?
    "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這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說過的一句話,的確蘇聯如果還是那個超級大國,或許美國也不會在全世界那麼囂張跋扈了,但是蘇聯的解體在俄羅斯全體民眾的眼裡已經成為了不可避免的。這不僅僅是領導政治上的失誤,還有來自蘇聯各國內部的分散和不團結,所以蘇聯的解體已經成為了歷史的必然,那麼蘇聯解體後的美國怎麼樣呢?
  • 蘇聯解體30年:俄羅斯人怎樣看蘇聯解體?
    1991年,蘇聯宣告解體,隨後出現了所謂「獨立國家國協」。整整30年過去了,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現在是怎樣一幅景象?俄羅斯人又如何看待蘇聯的解體呢?甚至為換幾個錢,蘇聯的一些家庭將自家醃製的泡菜拿到街頭兜售,而買商品排長隊更是非常普遍。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導,1992年有66%的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表示遺憾,勃列日涅夫時期的福利制度似乎仍在人們的心頭縈繞。那時俄羅斯老百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糟透了!」可見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社會的艱難處境。
  • 戈巴契夫為何向美前國務卿祝壽,蘇聯解體到底是幸事還是不幸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12月13日,年近90的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向100歲的喬治·舒爾茨的生日發去賀辭,並指出他們多年的共同努力是結束冷戰的轉折點,而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的想法仍有待未來。
  • 蘇聯解體後,士兵們是怎麼被分配國籍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國際上可以稱得上是大事件的也就兩件,其中一件就是曾經為二戰勝利做出了不少貢獻的蘇聯迎來了政治危機,之後蘇聯解體。蘇聯在二戰之後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軍事強國,美國對蘇聯的發展十分的擔憂,進入九十年代之後,蘇聯內部政局動蕩,尤其是在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後,大量提拔以自己為核心的政要進而形成了特權階層,一時之間蘇聯內部的領導核心變成了特權階層,蘇共的勢力被大大削弱。
  • 蘇聯解體給中國的三個歷史教訓
    中國人喜歡記載歷史,也很喜歡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以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由於意識形態和國家體量的相似性,1991年蘇聯的解體,某種程度上就能給中國帶來很多歷史教訓。那麼,中國能從蘇聯解體中學到哪些歷史教訓呢?
  • 90年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崛起的7大寡頭,現都什麼下場?
    這個巨無霸國家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布辭職為標誌,在29年前聖誕節的這天晚上,克裡姆林宮上空印有鐮刀和斧頭圖案的蘇聯國旗降下,以俄羅斯白藍紅三色旗取代,象徵著蘇聯正式解體並不復存在,直到今天普京都非常惋惜蘇聯的解體,並認為這是一個錯誤!
  • 一場反酗酒運動,成了蘇聯解體的導火索
    1985年5月1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布《關於加強反酗酒和酒癮,消除私自釀酒》的法令。 法令將飲酒年齡從18歲提高到21歲,將白酒商店的開業時間推遲3個小時,吊銷醉駕司機駕照,禁止向醉酒者提供病假。同時大幅提高酒類價格,限量購買;逐步減少伏特加和其他烈性飲料的生產。到1988年,將完全禁止甜味和烈性水果酒的生產。
  • 1991年蘇聯解體,400萬軍隊為何「放棄」了政權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蘇聯高層卻出現了眾多失誤,導致許多西方國家的「糟粕」也被引進到了蘇聯國內,這就給蘇聯社會各階層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作為蘇聯捍衛者的蘇聯軍隊,自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波及。 本來,蘇聯軍隊的官兵們來自15個加盟共和國,他們雖然背景不同,但能夠在一個大集體中同舟共濟。然而從80年代中期開始,受一些外來思潮的影響,蘇聯軍隊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民族幫派」,彼此之間相互扯皮。
  • 俄羅斯領土變動史,蘇聯解體讓俄羅斯失去了什麼?
    奧斯曼帝國被嚴重削弱,成為列強宰割的對象之一。沙俄本計劃徹底滅亡奧斯曼帝國,但是在英法的幹涉下最終失敗。19世紀中期,沙俄開始了對中亞地區的徵服。依靠軍事上的優勢不斷侵蝕,先後徵服了中亞的浩罕、布哈拉、希瓦3個獨立汗國。最後又控制了土庫曼斯坦,完成了對中亞390萬平方公裡土地的徵服。
  • 蘇聯解體,400萬蘇軍為何無法挽救國家?這些原因很關鍵
    冷戰高峰時期,蘇聯武裝力量擁有500餘萬兵力,裝備了大量的坦克、火炮、核彈、武裝直升機等武器裝備。80年代中期,在衡量戰略武器威力的13項重要指標中,蘇聯有10項居於全面領先地位。彼時,蘇聯軍隊可以說是全球頂尖的武裝力量之一,規模龐大,裝備精良,綜合戰鬥力非常強悍。
  • 歐洲4個力挺中國的國家,真誠希望中國強大,個個都是鐵哥們
    從古到今,我國都是熱愛和平的國家,我們希望與世界各國建立友好、互惠、互利的關係。無論古今,中國都在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貢獻。當我們國家不斷發展壯大時,也不忘幫助一些經濟弱國,這也讓我們深受讚譽。歐洲的四個小夥伴在我國發展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高興的,他們都非常願意看到中國的崛起,因為他們與中國的關係非常親密,中國的發展可以讓他們分到一杯羹,能夠為自己國家的發展發揮很大的作用。因此也希望我們的國家能繼續強大。今日共同盤點這四個歐洲國家,第一個是塞爾維亞,雖然他們遠在歐洲,但都心繫中國,總統立刻堅持對我們友好。網絡上的人則更喜歡稱他們為「賽季」。
  • 蘇聯解體之後,秘書送來一份機密文件,曝出一個大秘密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形成了以美國和蘇聯兩極分化的趨勢,而也正是在這個趨勢之下,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要選擇自己究竟是站在哪一方,是代表社會主義的蘇聯,還是代表著資本主義的美國?但是在長期的冷戰當中,蘇聯還是漸漸地落入了下風。
  • 為什麼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蘇聯解體了?
    1917年3月~1917年11月,經過「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從資本主義國家「沙俄」向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過渡,走上共產主義道路,向工業化時代快速發展。隨著二戰東線戰場的勝利,蘇聯紅軍攻佔了德國首都柏林,同時也獲得了部分希特勒從歐洲各國搜刮來的財富,以及德國科學家研究設計的先進武器圖紙,一躍成為了和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強國。
  • 蘇聯解體前夕,美國為什麼反對烏克蘭獨立?今天的歐洲已給出答案
    1991年12月25日,戈巴契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一職,蘇聯這個曾經偉大的紅色帝國從此不復存在,不久後,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發表演講宣告:美國贏得了冷戰的勝利,新的世界秩序將由美國領導。
  • 蘇聯軍隊體制調整對其解體的影響
    ([俄]羅伊·麥德維傑夫:《蘇聯的最後一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頁)1991年3月,蘇聯就是否保留蘇維埃共和國聯盟舉行全民公決,國防部長亞佐夫嚴肅地對媒體講:「蘇聯其他東西還可以分,但軍隊、核盾牌決不許瓜分,這是不可思議的」。「張三、李四、葉爾欽都可以當總統,但國家不能變,軍隊是不可分裂的」,「蘇聯武裝力量是社會團結、政治穩定的極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