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武打電視劇,一組鏡頭在我的腦海裡老是抹不去。
劇中曹繼武是形意拳的傳人,他德高望重、武藝高強,雖然與朝庭有點「親情」,卻不想當權,有人要他帶徒,送給他彩禮,他也分文不受,好像與世無爭。徒弟戴龍邦非常敬佩老前輩的為人,拜曹公為師,學起了武藝,進行了艱苦的練習。然而曹公每天教龍邦提腰託帶、虎步、蹲猴等一些基本功,教幾天就走了,走的時候對龍邦說:「你要用心練功,切不可懈怠。一年後,看你基本功練得怎麼樣,再說你能不能學形意拳的事!」
後來,戴龍邦出現了懈怠,他到外邊遊玩。有一次突然發現一位老者倒在地上,走近一看,卻是曹公。他忙行禮,問師父:「您為什麼倒在這兒?」曹公一笑:「你扶我起來!」龍邦費了好大的勁兒,扶不起師傅,只能抬動胳膊。曹公躍身而起,以嚴肅的語氣、形象的比喻、生動的故事教育了徒弟,並按規定進行了懲罰,龍邦十分後悔。原來師傅一直在關注他練功的事!
從此,戴龍邦跟著曹公繼續學基本功,並且開始教授形意拳。只要龍邦一偷懶,師傅就走了過來,好像師傅一直站在徒弟身邊,又好像他對徒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經過幾次教育,徒弟終於明白了師傅的良苦用心,體會了練武的真諦——恆心,下決心練了起來,只要有一丁點兒分心,師傅那嚴厲訓誡的面容就浮現在眼前。幾年後,徒弟終於學成了,卻發現師傅不辭而別。他歷盡千辛萬苦,消滅了一個又一個敵人,並且苦心鑽研,觸類旁通,推陳出新,使形意拳有了新的發展,成為形意拳的一代宗師……
電視劇中的那位曹公,德藝雙全,心如止水,時刻關注著徒弟。我認為學校教育也應該是這個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當學生學得很認真的時候,老師不在身邊。學生出現了一點分心,老師心裡明白,但不露聲色,考驗學生。當學生問題較嚴重時,老師就不知不覺地來到他身邊,恰如其分的幫助改正。老師巧藉手段、激情澎湃、言簡意賅地輔導學生,學生心領神會,以至終生難忘。通過這樣幾次反覆教育,學生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無論在什麼時候,學生都會為了理想不離不棄,最終獲得輝煌的成就。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教學境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