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伐吳大軍有多豪華?二十萬兵馬劍指東吳,九大名將悉數登場

2020-12-15 浪淘古今事

三國是一個特殊的時代,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去世以後蜀漢就被曹魏集團攻破,那麼僅剩下的東吳命運又會如何呢?公元222年,夷陵之戰剛剛結束,掌管曹魏集團兩年的曹丕終於按奈不住了,發動了三路的伐吳之戰,而從這場戰役的規模來看,這並不是曹丕衝動之舉,很可能早就精心謀划過了,並打算一舉拿下東吳。

先不說戰役的結果如何,單從曹魏的陣容來看,就不容小視,曹丕幾乎出動了曹魏集團裡面所有的名將,九大名將帶領著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直接進攻東吳的要地,那我們就來看以下曹丕是如何進攻東吳的?

曹丕將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前進,東路是曹休帶領的軍隊沿資江而下直抵洞口要塞,手下更是有張遼和臧霸兩名大將,中路軍隊的組建是曹魏集團軍中最高級別的大司馬曹仁帶領,軍中也有蔣濟常雕和王雙三員猛將。

在這其中人們會留意一個細節,為何鎮守合肥的張遼會被派遣到曹休的軍中,其實這是曹丕對曹休不放心,派遣張遼去監軍的,這樣不但能監視曹休的一舉一動,而東吳也知道張遼的勢力,也加強了東路軍的戰力,同時曹仁是曹氏宗親,同時也是這一代中能力最強之人,因此曹丕對他還是非常放心的,並沒有把曹魏集團集團中最厲害的武將放在中路軍中。

三路大軍中真正的主力部隊是進攻江陵的西路軍曹真,在這支軍隊裡面可以說是名將薈聚,不僅有曹氏本部的名將曹真和夏侯尚,曹丕還派遣了張郃徐晃兩員虎將給他,同時曹丕自己還親自攻打到宛城,其目的就是為了給曹真來打氣的。

不僅如此,曹丕還為曹真拿下江陵保駕護航,還將鎮守江夏的文聘也用行了,就算孫權想救援江陵,可是半路卻發現會有有文聘率領的軍隊進行攔截,這也保證了曹真可以順利地拿下江陵。

在這三路大軍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司馬曹仁,武將曹休,上將軍曹真,夏侯尚,張遼,張郃,徐晃,臧霸,文聘,九大頂級武將,可以說是曹魏集團最強的陣容了,幾乎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可見曹丕對此戰的重視和他拿下江陵的決心。

總結: 但是此戰下來曹丕並沒有獲得他想要的結果,反而痛失了二員虎將,他們分別是張遼和曹仁,這對曹丕來說是得不償失,有時候戰爭並不是名將越多越好,各個軍中的配合是最關鍵的,而且戰爭與指揮人員有非常大的關係。

相關焦點

  • 此人是曹魏名將,不懼周瑜,不怕關羽,卻死在東吳小將之手
    此人是曹魏名將,不懼周瑜,不怕關羽,卻死在東吳小將之手 導語:三國時期魏蜀吳各國都有自己的王牌將領,比如蜀漢的關羽,他是劉備的義弟,年輕時候就已經跟隨劉備南徵北戰,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千裡走單騎就是他的代表作。
  • 曹丕三路大軍討吳,曹魏的軍職排名與軍區都督有何變動
    一、三路伐吳 當時曹魏諸將軍銜排名如下 1、 大司馬曹仁(由大將軍遷)、假節、屯合肥 黃初二年(221年),曹仁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於合肥,黃初三年(222年),十月,孫權復叛,曹丕親率各路大軍伐吳, 派曹仁率步騎數萬進攻吳之濡須(濡須口之戰)。
  • 東吳最後的名將:以3萬兵馬大敗8萬晉軍,死後六年吳國滅亡!
    曹魏滅亡,西晉開始。由此,在蜀漢、曹魏相繼滅亡之後,東吳自然成為西晉的眼中釘和肉中刺。可是,在蜀漢滅亡之後,東吳卻堅持了17年之久,也即直到公元280年才被西晉消滅。對此,在筆者看來,東吳之所以能堅持這麼久,離不開陸抗這位名將的堅守。一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 被忽略的蜀漢名將:兩千人守城一年,抗擊東吳陸抗數萬大軍
    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後期雖然人才凋零,但依然有不少將才,只不過被人們忽略了。比如在蜀漢滅亡後,一位將領率領孤軍守城一年多的時間,成功擊退了東吳名將陸抗率領的數萬大軍,此人就是蜀漢後期的名將羅憲!那麼,羅憲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人?他又是如何擊退東吳名將陸抗的呢?
  • 曹魏被忽略的一位名將:文武雙全,輔佐曹魏三位君主!
    當然,因為武將眾多,曹魏的一些名將逐漸被人忽略了,尤其是很多曹魏中期和後期的名將,更是沒有獲得較高的知名度。 得知這一消息後,曹操欲南徵東吳,卻正好趕上雨季,大部分將士都不願意出兵。曹操知道後恐有人要來勸諫,於是下令有諫者處死。但是,賈逵與同寮三位主簿仍執意進諫,曹操大怒,問何人是發起者,賈逵承認,遂被曹操下獄。後來,曹操認為賈逵無惡意,恢復了其職位。
  • 劉備為什麼等關羽死後一年半才去伐吳?伐吳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以前,曹魏還能「奉天子以令不臣」,這在此時已經不再有政治上的優勢,而蜀漢一方倒也自謂是對炎漢正統的繼承,可以名正言順了。這是劉備對天下爭鬥的一種重要的替代品和手段,在為弟報仇的名義下,掩蓋著他爭奪天下的野心。 對於劉備而言,伐吳實比伐魏更可靠。
  • 劉備伐吳損失慘重:近十萬精銳化為烏有,中生代大將差點被團滅
    公元221年4月劉備在成都稱帝,7月正式出兵大舉伐吳,一路勢如破竹攻入吳境,孫權在向曹丕稱臣避免了兩線作戰之後,以陸遜為大都督率兵迎敵,222年8月雙方在夷陵交戰,劉備大敗逃回白帝城。
  • 東吳存在感最低的虎將,每次作戰都以少勝多,深得孫權喜愛
    例如,漢末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烽火連天,是一個典型的亂世,彼時就湧現出了不少,至今都家喻戶曉的名將,例如於萬軍之中,斬敵將首級的關羽;一聲怒喝嚇退五千追兵的張飛;在數千兵馬中,殺進殺出的「飛人」曹仁;以八百破十萬,威震逍遙津的張遼,等等。然而,或許是因為,彼時名將太多,很多戰功赫赫的悍將,逐漸遭到了歷史的埋沒,例如位列江東十二虎臣之首的程普,其戰績便很少有人記得。
  • 曹魏名將張遼是如何一戰斬殺太史慈的?張遼最終的結局如何?
    三國名將很多,但真正做到威震敵國的極少。著名的24名將中要說真正文武雙全的大將也就關羽,孫策,張郃,鄧艾,姜維罷了。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孫策以一個校尉的身份平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而張郃也是九死一生,成為了曹魏後期第一名將,威震天下;鄧艾與姜維這對生死冤家,在三國後期表現也是極為耀眼。
  • 劉備伐吳時,基本上就完全放棄了,諸葛亮的政治主張
    所以劉備當時的局面是這樣的:夷陵之戰輸了,蜀漢和東吳還可以共同對抗曹魏,但是畢竟是輸了,比不去東徵的情況要差很多;夷陵之戰贏了,他什麼也得不到,甚至很可能需要獨立對抗曹魏,這種情況比不去東徵差得非常多。劉備當時的局面,就不要去考慮江東,集中主力搞關中就可以了。
  • 河南南陽籍曹魏四大名將:二人來自南陽市,二人來自新野縣
    文聘說完之後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曹操稱讚其忠義,隨即撥給兵馬授予重任。至此,文聘加入了曹魏集團。赤壁之戰中,雖然曹魏大敗,但荊州仍有部分城池在魏軍手中,荊州地區的局勢,呈現出了魏、蜀、吳三方各據一隅的複雜局面。曹操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並賜爵關內侯,統兵駐紮江夏。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關羽率部進犯青泥,文聘與樂進聯手大敗關羽於尋口。
  • 此人是東吳開國名將,一生忠於東吳,死後被兒子帶著屍體叛逃曹魏
    韓當,字義公,三國時期東吳開國名將。早在東吳創立之前,韓當就開始追隨孫堅,先後輔佐孫堅、孫策、孫權父子三人。韓當「以便弓馬,有膂力」,數十年間徵伐四方,身經百戰,立下赫赫戰功。 韓當一生忠於東吳,算得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當然,東吳也沒有虧待他,孫權對這位開國老將十分尊敬,封他為石城侯,加都督稱號,可謂官高德重。
  • 諸葛亮一伐的時候有多少兵力,是否可能達到二十萬的規模?
    關於諸葛亮一伐時期的兵力問題,其實有一個明確數字,但是這個數字的來源非常不靠譜。《諸葛亮集》中有收錄一篇《為後帝伐魏詔》,就是諸葛亮一伐之前劉禪下達的一道詔書,其中記載:「統領步騎二十萬眾。」不過這畢竟是一道詔書,帶有鼓舞士氣或者威懾曹魏的宣傳目的,基本上就跟曹操說自己率領八十萬大軍會獵於吳的性質,所以一般不被採信。我們來看一下其他關於諸葛亮北伐(不一定是一伐時期)的兵力的記載。
  • 被曹操稱為千裡駒的曹休,如何在水戰中擊敗了東吳大將
    雖說曹休在石亭之戰被陸遜打敗,但是曹休在多次對戰東吳時均佔據上風,他是一位足以讓孫權頭疼的曹魏將領。實際上,曹休還是唯一一位,曾經兩次指揮大軍渡過長江,對東吳造成打擊的魏將。我們今天所要說的,就是其中一次,曹休表現亮眼的戰事。
  • 合肥十萬送人頭,逍遙津之戰不僅成就了張遼,也改變了東吳的走向
    東吳渴望向北進發,於是在江北濡須口修建要塞;曹魏同樣想要徵吳,於是合肥、皖城成了戰略要地。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孫權親徵皖城,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因此曹魏只剩合肥一個徵吳基地,這也是為什麼此後東吳死磕合肥的緣故。時代風雲變幻,原本孫權、劉備就荊州問題對峙湘江,曹操趁此良機率主力西徵漢中韓遂、張魯等小勢力以消後患。
  • 三國24名將,個個勇猛過人,那麼真正「文武全才」的有哪幾個?
    對於三國的24名將,其實有一個順口溜,那就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曹操最倚重的名將之一,絕對是曹魏陣營文武全才的名將,能夠得到曹操的重用,本身就證明了他的能力,在跟隨曹操平叛的過程中,夏侯淵用兵出其不意,也就有了「白地將軍」的稱號,《魏書》評價夏侯淵為:淵為將,赴急疾,常出敵之不意。
  • 《三國演義》東吳四大武將排名、第四名號稱福將、第一武將難抉擇
    引言:《三國演義》中,東吳的存在感在魏蜀吳三國中是相對比較低的,說起東吳名將,更是不如蜀國與魏國的將領知名度高,二十四名將前十名中,東吳名將居然一個都沒有上榜。按道理說周泰這樣的出身在三國時期不會有什麼發展,不過正因為周泰救了孫權的命,才被孫權重用。在孫策攻打吳郡的時候,周泰與孫權一起鎮守宣城,在這期間,山賊居然來攻城,這是萬萬沒有想到的,完全是意外情況。周泰為了保護孫權,身中12槍,差點命喪於此,幸虧當時的神醫華佗救治,才令周泰保住了性命,周泰也因禍得福,被東吳重用。這些事跡還看不出來周泰多厲害,只是忠誠神勇。
  • 以當時的外交和軍事條件來說,劉備伐吳完全不具備徹底勝利的可能
    就當時的外交和軍事條件來說,劉備伐吳完全不具備徹底勝利的可能。這並不是說劉備不能取得一定的軍事勝利然後勝利凱旋,而是說劉備完全不具備滅吳的可能。按照很多人所想像的、劉備伐吳成功就要滅吳的情況,劉備必須要在夷陵之戰中給予吳軍主力殲滅性打擊,然後才有可能繼續前進。
  • 張遼率800人偷襲孫權十幾人,卻死了600,為何會被稱為名將?
    與之相對應的,曹魏也有五大名將,被稱為「五子良將」,他們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和徐晃。相比較其他四人而言,張遼在《三國演義》中的出場並不多,反而是于禁和張郃等人因為和蜀漢正面交手,被著墨較多。今天就帶大家了解張遼率800人偷襲孫權十幾人,卻死了600,為什麼會被稱為名將? 張遼
  • 三國正史上的十大名將,關羽第五,張飛第八,呂布未上榜
    張飛還有在劉備入川作戰時,義釋嚴顏,以及巴西之戰時,擊敗曹魏名將張郃的戰績。所以張飛不但是一員猛將,還是一員智謀出眾的名將。  七、鄧艾  鄧艾是曹魏名將。司馬昭時期,曹魏內部穩定後,他派曹魏名將鍾會、鄧艾率兵攻打蜀漢。鍾會的曹魏主力大軍,被姜維阻擋在劍閣不能前進。這時,鄧艾抓住良機,通過偷渡陰平之計,率兵進入了蜀漢腹地。隨後,鄧艾在綿竹之戰擊敗了諸葛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