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來過(行天下)

2020-12-17 人民網

新昌穿巖十九峰。新昌宣傳部供圖

上下巖貝村。張亮宗攝

天姥山下,班竹村口,陸布衣接過我遞給他的一杯木蓮花豆腐,問賣木蓮花豆腐的女人:

大姐,你知道李白嗎?

我不曉得李白的。木蓮花加了蜂蜜,吃了好的。

然後,她專注地核實著手機裡我們轉的木蓮花豆腐錢。她大概以為我們在找一個叫「李白」的村裡人。

木蓮花豆腐果然好喝,被初秋的暖陽輕輕裹著走了一段山路,這一杯清涼正合心意。踏上謝公古道,一張黛綠色的浙東唐詩之路地圖立在道旁,曾被歷史短暫懸置的巨大空間,此刻清晰地、具象地鋪陳在我們腳下。

司馬悔橋下的楓葉尚未紅透,被陽光照到的一小部分,通透明亮,在黛綠色的山林背景中凸顯出秋色令人驚豔的部分。腳下,一些細碎的陽光正落在謝公古道石頭路毛茸茸的青苔上,鑽石般的光芒,被一個個腳印覆蓋,又一一閃現。

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塵一土,曾一起承載過千餘年前盛大的行吟,一首首唐詩、一樁樁往事、一個個傳說,任鬥轉星移、滄海桑田,如腳底下的一片片光芒,細碎、璀璨、斑駁,如露如電,如夢如幻。從杭州至紹興,自鏡湖向南經曹娥江,入剡溪,經沃洲、天姥山,最後至天台山石樑飛瀑,一條長約200多公裡、方圓2萬餘平方公裡的浙東唐詩之路,被千年時光衝刷得有點面目模糊,卻依然古意悠悠。

1500多年前,謝靈運京城被貶後帶領家僕幾百人,從上虞南山一路披荊斬棘,伐木開徑,自製前後齒可裝卸的木屐,經新昌,過天台,至臨海,打通了越州與台州、溫州的通道。他未曾想到,留在這條古道上的屐印,將被陽光、落葉、積雪覆蓋,將被紛至沓來的腳印覆蓋。李白來了,孟浩然、杜甫來了,盧照齡、駱賓王、賀知章、元稹、羅隱、崔顥、劉禹錫、賈島、羅隱、溫庭筠、孟郊、陸龜蒙、皮日休來了,400多位唐代詩人薈萃沃洲,漾舟剡溪,穿越古道,馳騁會稽、四明、天台三山,擊節高歌,留下了1500多首東海般恢弘壯麗的唐詩,也留下了一條逶迤絕美的唐詩之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雪盡天地明,風開湖山貌」(李白),「越女天下白,鑑湖五月涼」(杜甫),「漠漠黃花覆水,時時白鷺驚船」(朱放),「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劉長卿),「苔澗春泉滿,蘿軒夜月閒」(孟浩然)……在那段夢境般的時光裡,浙東古道見證著人與自然的一見鍾情、深情相擁,見證著每一位詩人的狂喜、痛哭、低吟、長嘯。

為什麼有這麼多唐代詩人在浙東遊弋謳歌,並將唐詩之路的內涵擴及到書畫、音樂、哲學、倫理、民俗、經濟、宗教、建築等各個領域?它的魅力當然不只在山水。

這裡是史前傳說中「仙人所居」的蓬萊,亦是佛家聖境、道教福地,更有魏晉遺風與漢及先秦文化的深厚積澱,早被南朝劉勰贊為「六通之勝地,八輩之奧宇」。這裡流傳著無數美妙的神話和傳說,如劉晨、阮肇天台山採藥遇仙子的愛情故事,魯班刻木為鶴的傳奇,任公子釣巨鰲的寓言等等。因此,詩人們不僅醉心於這片山水,更痴迷於尋訪古人蹤跡,效仿古人雅事。李白「入剡尋王許」,杜甫嘆「王謝風流遠」,王勃效王羲之行修禊事,於濆等效戴顒攜鬥酒,往樹下聽黃鸝之音醫「俗耳」……

在這條線路上,詩人們的遊法也是五花八門,有杜甫孟浩然式的「壯遊」,有宦遊、隱遊、避亂遊、經濟考察遊,還有白居易的「神遊」、李白的「夢遊」。據考,李白曾四入浙江、三入剡中天姥山、二上天台山、一上四明山,47歲的李白奉詔入京又被放逐還山後,自淮南南下越中,臨行前揮筆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響徹天宇,在每個中國人的內心激起了漣漪或巨浪。

唐詩之路,與萬裡長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遙相呼應,千古遺韻在後人們的舌尖上、耳蝸裡、筆底下、靈魂深處日夜迴響。

班竹村深處的盡頭,是一條通往天台山的必經之路。領我們走的村裡人說,以前這個村叫斑竹村,村裡人日子特別苦,覺得斑竹淚漬點點,寓意不好,後來改叫班竹村了。

有人說,還是斑竹好聽。

有人說,總是日子好要緊。

昨日在下巖貝村路過一家客棧,見一把舊銅鎖,拴著一枚銅錢和一個繡著蓮花的藍荷包,靜靜躺在客棧門廊的木臺子上,像是被誰遺忘了。客棧敞著大門,樓上樓下沒有一個人,仿佛一個忙累了的主人,攤著手腳躺在陽光裡打盹,靜等著周末的又一波熱鬧,等城裡人沿著古道上來,在此棲息一夜,看穿巖十九峰的平流霧,拍日出或日落。一把舊銅鎖,一家小客棧,一碗熱湯麵,某個旅人面朝大山發著呆,突然再次相信美好,相信遠方,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是一首珍貴的唐詩。

60多歲的菊蓮將一條卡其色的背帶裙晾到家門前的竹竿上。她說是年輕時穿的,現在胖了穿不了,捨不得扔。菊蓮邀我到她家坐一會兒,說要煮一鍋紅薯給我們吃,自己種的,剛挖,特別甜。她邀請的姿勢是一邊側著身往家門口走,一邊笑著伸出手像要牽過我的手。

畢竟曾是士族文化薈萃之地,一位普通的村婦,也溫文爾雅,古道熱腸。半小時後,紅薯還未熟透,我往土灶裡添了一把柴火,看火苗軟軟地舔著鍋底,看菊蓮揭開鍋蓋時,蒸騰的熱氣使她變成一個仙女。

拿著半塊紅薯走出她家,走在下巖貝村的暮色裡,聞到了整個村莊瀰漫著煮紅薯、曬稻穀、曬小米、曬豆子的香氣,聽到了雞鳴狗吠和很土的方言,還聽到一些與唐詩格格不入的名詞,比如「握手言和」工作室、「微法庭」「老娘舅」「民宿貸」「草莓貸」等等,與我們追尋的詩情畫意相去甚遠,卻與菊蓮們的日常息息相關。

村口空地上曬滿了金黃的稻穀,幾位閒坐著的老人臉上的褶皺裡窩著一團一團金黃的陽光。忽然覺得,那些名詞也有了某種詩意。比起奇山異水,這裡的人間煙火是否曾給過「李白們」更多撫慰?

從班竹村的盡頭往回走時,見一位白髮老嫗站在家門口含笑看著我們,身旁曬著兩大竹篩紅棗。

我問她,老人家您知道這裡是唐詩之路嗎?

她笑了,知道知道,你看牆上畫了好多詩,可惜我不識字的。

我的母親,每年從家鄉海島玉環前往新昌禮佛,一路向北,經溫嶺、黃巖、臨海、天台,抵達新昌大佛寺,她從不知道自己走在唐詩之路上,走了那麼多年。

年少時的我,從玉環前往杭州求學,大巴車一路向北,常於風雪交加的深夜,在天台山會墅嶺下車吃一碗麵,繼續漫長的車程。那時,我不知道自己正走著「李白們」走過的路。

假如唐詩是一個人,他一定很高興這些年自己的名字在此被頻繁提起,在更遠方被更多人惦記。我想,他一定也不介意自己的名字在此被鄉野老人們忘記。

每個生命都獨自奮力承載著自己的萌芽,掙扎,綻放,凋零,對於鄉野平凡的人們,唐詩當然可以像賣木蓮花豆腐的女子想的一樣,只是一個認識或不認識的普通人而已。李白是誰?唐詩是誰?他們自己就是。

繁詩似錦,哪及眼前的半點溫馨?要緊的,是將日子過成一首好詩。

(蘇滄桑,出版散文集《等一碗鄉愁》等多部。曾獲「冰心散文獎」「豐子愷散文獎」「琦君散文獎」「中國故事獎」等。)

相關焦點

  • 詩聖詩仙都寫過嶽陽樓,關於嶽陽樓的唐詩你喜歡哪一首?
    因而關於嶽陽樓和洞庭湖的詩作特別多,今天一起欣賞唐詩中關於嶽陽樓的著名篇章。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這是一首遊記詩,李白晚年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辛遇大赦放還,途徑洞庭湖,寫了不少詩歌,這是其中一首,這時候李白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義,和自己分享快樂和喜悅,雁兒高飛,帶走我的憂愁,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在嶽陽樓上住宿、飲酒,好似在天上雲間一般,一杯接著一杯,暢快無比。
  • 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一首唐詩寫盡人生落魄
    李賀最精彩的作品應該是《燕門太守行》,開篇就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色調極為濃厚,更賦予詩歌更豐富的內容。可惜的是,這個唐代詩人只活了27歲,一生當中都是在失望當中度過。尤其是在他以滿腹才華希望參加科舉求功名的時候,卻因為他人的故意找茬被剝奪了考試資格,內心極為憤懣。
  • 壹行天下
    壹行天下 地圖導航 大小: 34.18MB
  • 唐詩裡的風花雪月
    唐詩裡通過寫意象來表達詩人的情感,託物言志是常用的手法。讀了多了,也希望通過唐詩裡的風花雪月做一個總結:一、風唐詩中以「風」為意象詩歌很多,一年四季有春風、夏風、秋風和冬風,李嶠的「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膾炙人口,現在小學生都能背誦;「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人生得意後的風光滿面;「竹林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是夏夜暑熱詩人心靜自然涼之感;「風急天高猿嘯哀,
  • 年度文旅品牌推廣創新優秀案例24、浙東新昌唐詩之路李夢白IP形象...
    李白的絕世名作《夢遊天姥吟留別》,描繪出唐詩之路的瑰奇與輝煌,宛如一幅似真似幻的仙境畫卷。一個少年書生欽慕詩仙風採,一路行來一路學,遍歷唐詩之路之美,終到夢中仙境天姥山,他的名字叫做「李夢白」。為了契合浙東唐詩之路這個主題,李夢白IP形象設計以唐代書生為原型,在服裝上參考了唐代書生的幞頭,圓領袍,皮質蹀躞帶,李夢白愛寫詩,他會隨身攜帶一隻大毛筆,隨時隨地都可以吟詩作畫,設計風格上運用了當下流行的卡通矢量風,吸引青少年了解唐詩之路、學習唐詩、進而修習傳統文化。
  • 唐詩鑑賞:李賀·雁門太守行
    胡婷婷唱古文:李賀 · 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七言樂府 李賀·雁門太守行(邵佰俊) 開課啦(雁門太守行) 小帆課堂:雁門太守行 1 散譯
  • 唐詩宋詞裡的喜怒哀樂
    唐詩宋詞本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一再學習。說實話,我很喜歡詩詞,只恨自己不會做。諺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看來我是太懶了,若肯下功夫苦讀怕不會吟?《唐之韻》講唐詩,也講作者,比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李商隱、白居易、孟浩然等等。唐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空前繁榮的王朝,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達到巔峰狀態。
  • 男孩起名:帶你欣賞那些來源於唐詩中大氣斐然、寓意悠遠的名字
    本文由江南易林寶寶起名原創 一凱 出處:荒裔一戎衣,靈臺凱歌入-飲馬長城窟行-全唐詩 「一凱」作為男寶寶的名字寓意了無論生活的環境如何,都能始終保持自己的初心,能夠堅持自己最初的理想,並為之而不懈奮鬥。
  • 《唐詩逸舞》古典舞韻震撼交大菁菁堂
    2017年11月9日晚,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校園行將舞蹈《唐詩逸舞》帶到了上海交通大學菁菁堂。青年舞蹈家唐詩逸以自己的名字作為舞蹈主題,將唐詩的瀟灑字句化作飄逸翩躚的舞蹈,叩開唐朝的時光之門,帶領全場觀眾在古典舞韻中夢回唐朝。
  • 為何唐詩中經常出現古寺鐘聲?淺談唐詩與宗教寺廟文化的不解之緣
    唐朝是中國古詩發展的鼎盛時期,俗話說唐詩宋詞元雜曲,足以證明唐詩在中國古詩詞中的地位。唐詩往往簡短意賅,耐人尋味,廖廖幾句就可以將各種意境囊括其中。稍稍讀完幾首唐詩你就會發現,寺廟、鐘聲、僧侶,經常出現在唐詩中,構成了一種獨特的詩詞意境。為什麼唐詩中的寺廟文化如此盛行?唐朝宗教的發展到底對唐詩有何影響?
  • 「信」行天下
    □ 汪霏霏12月7日,「守信互信 共踐共行——攜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曲阜舉辦。從2018年開始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已連續舉辦兩屆,而這次意義更加深遠。以「信」行天下按照《論語》的記載,孔子以身立言,以「四教」引導、教導學生。「四教」者,即「文、行、忠、信」。據統計,在《論語》中,提及有關「信」的言論就多達38次,是僅次於仁、禮、知、道、學、德等概念的,可見「信」地位之重要。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 薦讀丨《唐詩雜論》——跟隨國學大家聞一多讀唐詩
    《唐詩雜論》就是他的一部學術性隨筆,其文章大都發表在20-30年代的報章雜誌上,後來彙編成冊。文章論述精闢,引用的詩歌皆具有代表性;語言生動形象,兼有知識性和趣味性,引人入勝,讀來頗為愜意。作為一部開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詩研究中的歷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動搖的。對一般的詩詞愛好者而言,也是一本很好的唐詩入門讀物。
  • 葛家兵 ‖ 一卷唐詩慰風塵
    一卷唐詩慰風塵安慶懷寧 作者丨葛家兵世間風雅之事,是落雨聽禪,是撫琴潑墨,是一抹書香醉流年。淺夏茵茵,芙蕤葳蕤,每日閒寄家中,心懷茶香邈遠,執筆墨色生香。此際,一盞清茗,一卷唐詩,一紙清歡,足以慰聊世間所有的風塵。
  • 《唐詩裡的煙火人間》,撕掉唐朝詩人身上的固有標籤
    圖:新書實拍感受唐詩裡的思想,體會詩人的意境之美從開蒙起,唐詩就是每個國人繞不過的功課,無論你懂或不懂,囫圇吞棗也要記、也要背。許許多多你知之甚詳的往事,一知半解的秘辛,都被作者伯陵用一支生花妙筆寫進了《唐詩裡的煙火人間》。他以嚴謹的態度梳理歷史,以今人的語言插科打諢,他在講述詩人經歷的事件之後,插入詩人在彼時的作品,再加以分析的寫法。讓早已讀過那些詩的多年以後的讀者,加深了對詩人的理解。
  • 清明時節雨紛紛 唐詩宋詞中吟詠清明節的佳作您最喜歡哪一篇?
    寒食節期間的最重要的習俗,除了禁火和冷食,還有後來成為清明節主要內容的祭掃墳墓.也有詩為證,例如杜甫的《寒食行》,這是一首換韻的七言古體詩: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壠年年無舊道,車徒散行入衰草.
  • 六神磊磊,唐詩界的段子手
    《六神磊磊讀唐詩》一口氣讀了一半,迫不及待提筆寫下這篇文章。希望你早點把這本書抱回去,晚一天都是遺憾。唐詩是千百年來國文課裡面的一道硬菜,只是那一句背誦並默寫全文,猶如一座大山,讓好多學生娃娃們望而生畏,學,可以,背,就不好玩兒了,還默寫,你說學個唐詩該有多鬧心。
  • 盛開在唐詩宋詞裡的杜鵑花,奼紫嫣紅,爭奇鬥豔
    在唐詩宋詞裡,我們經常能聽到杜鵑鳥的鳴叫,也能看到杜鵑花的綻放,唐詩宋詞真可謂是「鳥語花香」。每當春天來臨,杜鵑花與報春蘭、迎春花爭相開放,奼紫嫣紅,爭奇鬥豔,給人們帶來喜訊和祝福。今天,果爸帶大家一起去欣賞那些盛開在唐詩宋詞裡的杜鵑花。
  • 當唐詩撞上廈門
    那麼若唐詩和廈門相遇,是否會「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呢?車馬年代,不是被貶謫,誰願意渡海登島呢?更不用說文弱書生了。天下文章抄一抄,咱們不妨套一套,邊賞唐詩邊觀景,樂事一樁。《渡荊門送別》李太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 唐詩中的經典名句,帶你縱覽唐詩極簡史
    唐詩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其中很多句子令人拍案拍案叫絕,流傳千古,讀來意味無窮。一首一首的唐詩,一個又一個詩人,連起來就是一部唐朝詩詞極簡史,今天我們就一起讀唐詩,一起來體會那份穿越千年的浪漫。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春曉》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唐詩清源之唐詩的思想淵源
    它的職能唐是受僱於某個集團或個人,用自己的暴力行動替僱主完成某種使命,如聶政受嚴仲子託謀殺韓相俠累,荊軻應兼太子請行刺秦王皆是。俠在戰國時代常常成為貴族間政治鬥爭的工具,有礙於國家法令的統一,因而商駛、韓非之類法家要稱之為「奸」、「盤」,主張嚴加禁絕。西漢前期,遊俠也很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