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變中突圍的將領,多虧青幫出手才逃生,最終授銜為開國上將

2020-12-06 鬼龍看歷史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變」爆發,期間新四軍軍部、教導團和三支隊共9000多人,遭到國民黨8萬多人包圍襲擊,幾乎全軍覆沒,震驚中外。事變發生後,周恩來等人向國民黨當局提出嚴正抗議,《新華日報》更是刊登了周恩來的親筆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資料顯示,9000多浴血奮戰七晝夜,結果大約僅2000人在激烈的戰鬥中得以突圍,其餘大部犧牲和被俘。在倖存者中,有一人最終成為了開國上將,他就是傅秋濤。傅秋濤是「皖南事變」中突圍出來為數不多的新四軍高級將領,他為何能突圍,這裡面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傅秋濤參加革命很早,早年投身湖南農民運動,1933年參加紅軍。中央紅軍開始長徵後,傅秋濤在湘鄂贛邊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當湘鄂贛邊區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後,傅秋濤任支隊副司令員兼第一團團長。

1938年10月,傅秋濤率團奉命去皖南,受新四軍軍部直接指揮。1941年1月4日,新四軍奉命渡江北上。當時部署是這樣的,除軍直屬隊及教導總隊1000多人外,共編成3路縱隊。第一縱隊為左路,傅秋濤則擔任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關於傅秋濤在「皖南事變」中突圍人數,有1000人和2000人之說。不過,傅秋濤確實是「皖南事變」中國成為突圍的新四軍最高將領。那麼,傅秋濤是怎麼突圍的呢?「皖南事變」爆發第三天,傅秋濤所部的電臺損毀,失去了與軍部的聯繫。

危急時刻,傅秋濤在梓坑召集縱隊營以上幹部會議,集中討論突圍路線。經過激烈的討論,大家決定向蘇南突圍,最大的原因這裡群眾基礎較好,傅秋濤當年更是在這裡戰鬥了半年,對這裡也很熟悉。

傅秋濤所部的突圍路線主要是這樣的,從皖南向蘇南方向,途徑宣城、當塗、溧水、溧陽,最後抵達太湖。在突圍的過程中,傅秋濤還得到了青幫的幫助。為了順利突圍,傅秋濤等喬裝打扮,偽裝成為敵人的便衣隊,當敵人在盤查他時,青幫頭目陳玉庚的手下出手了,傅秋濤得以化險為夷。

傅秋濤在「皖南事變」冷靜處理、浴血奮戰,最終率部突圍,盡最大努力保存了新四軍的骨幹力量。在解放戰爭時期,傅秋濤歷任魯中南軍區司令員、華東支前司令部司令員、山東軍區副政委等,他為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後勤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中,傅秋濤授銜上將軍銜。

相關焦點

  • 新四軍在抗戰中犧牲的十大名將:四人有成為開國大將的資歷
    但新四軍的生存環境極為惡劣,因為地理的原因,他們不僅要與日寇浴血廝殺,還要隨時防備頑軍的襲擊,這也讓他們在取得輝煌戰績的同時,也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尤其是皖南事變中,新四軍一下子失去四位高層將領,元氣大傷。幸好組織上力挽狂瀾,重建新四軍軍部,這才挽救了這支部隊的命運。 筆者整理了新四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十位高級將領,來緬懷下他們的豐功偉績吧。
  • 開國授銜的57位上將中,都有哪些人授銜過高了
    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共有55位開國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1956年1月,王建安被補授上將軍銜,1958年2月,李聚奎被補授上將軍銜,這樣,開國上將的名單增加到57人。開國的這57位上將都是功勳卓著的開國名將,他們為新中國的建立所作出的貢獻,足以彪炳史冊。那麼,在這57位傑出的開國將領中,有哪些人的授銜過高了呢?
  • 人民軍隊在抗戰中犧牲的十大名將,若不犧牲,授銜時會是啥軍銜
    1938年1月,陳錦繡在溫塘戰鬥中壯烈犧牲。我們知道,八路軍剛組建時的團長,建國後很可能會是上將,比如李天佑、楊得志等開國上將,在這個時期都是團長。陳錦繡的犧牲真的非常可惜,如果能活到五五授銜,他很可能被授予上將軍銜。第八位:葉成煥。葉成煥在抗日戰爭時期是129師386旅772團團長,是陳賡大將帳下的頭號名將。
  •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的主要領導人是誰?軍銜各是什麼?
    全面抗戰爆發後,留在南方八省堅持遊擊戰爭的紅軍部隊被改編為新四軍。新四軍也是中共領導的一支在正面戰場的部隊,新四軍在華中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但是新四軍的迅速發展也引起來了蔣介石的警惕。蔣介石指揮所部悍然發動對新四軍的襲擊,最終新四軍一部9000多人除了2000人突圍,其餘犧牲或者被俘。
  • 歷經60年 開國將軍如今還有多少人健在?
    以下為文章全文 他曾經參加長徵並倖存;他參加過西路軍行動,行動失敗後死裡逃生;抗戰期間,他又遭遇了「皖南事變」,並再一次絕處逢生,率部突圍成功。 經歷了烽火,卻敵不過歲月。5月20日,開國少將、國防科技大學原副校長張志勇在北京去世,享年101歲。政知局注意到,至此,開國將軍僅剩29人在世,軍銜全部為少將。
  • 開國上將中,哪些人有授大將的資歷
    1955年的授銜中,粟裕、陳賡、許光達等十位功勳卓著的將領被授予大將軍銜,充分印證了他們對革命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那麼,除了開國十大大將外,在開國上將中,有哪些人有授大將的資歷呢?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五五授銜時,主要參考標準是1952年的全軍將領的級別劃分。根據這次級別劃分,開國上將對應的級別應該是正兵團級。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如果參加55年授銜,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皖南事變」中三個叛徒最終的下場
    ——魯迅 皖南事變中,新四軍九千將士,其中兩千餘人突出重圍,兩千餘人戰死,一千餘人失散、失蹤,四千餘人被俘。被俘的將士分別被關押在江西上饒集中營、江西鉛山等地。在被俘的人員中有極少數人由於對中共失去信心,被俘後叛變、變節。而趙凌波、趙希仲、劉厚總這三個團級幹部的叛變,則給新四軍造成極大的破壞。最終,這三個叛徒也得到應有的下場。
  • 57位開國上將中,哪幾位沒有參加過長徵?他們當時都在幹什麼?
    1955年大授銜,有55位開國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加上1956年補授上將的王建安和1958年補授上將的李聚奎,共和國共誕生了57位開國上將。這57位開國上將中,除過3位起義將領外,其餘54位在授銜時都是共產黨員。紅軍時期,參加過長徵的開國上將有48位,有9位因為其他原因沒有經歷過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
  • 安徽的開國將軍有多少?有2上將才能特殊,2中將是王牌戰將
    (本文為自媒體作者「老楊話文史」原創文章,嚴禁抄襲和洗稿,未經同意不得轉載,違者必究!)眾所周知,從1955年開始授銜的1600多名開國將軍中,來自中央蘇區核心地江西省的人數最多,共有327人;其次是湖北和湖南,分別為232人和202人;排名第四的是安徽省,走出了128名開國將軍(一說130名)。開國將軍,多數都是土地革命時期參加革命的。
  • 授銜時,有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還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定:按照這一級別劃分,開國將軍的相應級別應為正軍級。正兵團一級的38名將領中,35名為上將,其餘三名中將,徐立清中將主動要求降銜,否則就是上將,而許光達和王樹聲甚至連大將軍銜都沒有。因此,兵團的級別,是衡量陸軍將軍的重要標準。
  • 江西老紅軍中有四位上將,除了陳奇涵、肖華、賴傳珠,還有誰?
    其實,江西的老紅軍中,可不止是陳奇涵、肖華、賴傳珠三位上將,還有一位來自吉安,他便是永豐縣的開國將軍郭林祥上將。郭林祥上將是郭姓十位開國將軍之一,也是郭姓最後去世的開國將軍。1955年,郭姓有8位少將,分別是:郭金林、郭寶珊、郭炳坤、郭維城、郭奇、郭成柱、郭林祥、郭卓辛。此後又有郭延林、郭廷萬;郭強、郭玉峰等四人被授予少將軍銜。加上郭化若和郭天民,郭姓開國將軍有14人。
  • 授銜時,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最多的省份分別是哪個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1955年,人民軍隊授銜儀式勝利舉行,後來,王建安、李聚奎、聶鶴亭、賀誠等人又被補授上將、中將軍銜,到了60年代初,又有200多位大校被提升為少將軍銜。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只不過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因為戰爭,很多無辜的人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時期很多英雄戰了起來,他們願意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才得以建立起了新中國。建國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些英雄所做的貢獻,195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英雄們進行了授銜,共有一千多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 授銜時,這五位擔任過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為何沒有授予軍銜
    五五授銜時,擔任過四大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們一半都是大將或上將軍銜(不算兼任的陳老總),粟裕、張雲逸、肖勁光都是開國大將,而張宗遜、呂正操則是開國上將。但是我們發現,趙壽山、先念同志、高同志、李運昌、周保中五位將領都沒有授予軍銜,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資歷。
  • 五十七位開國上將中,有四位來自少數民族,分別是哪四位?
    中國軍隊自建立以來,就是一支為人民而戰鬥的軍隊。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軍隊中自然也容納了各個民族人士,無論哪個民族,只要真心為國家為人民服務,人民軍隊一定歡迎。1955年授銜中,我軍出現了不少優秀的少數民族將領,其中位於十大大將之首的粟裕就是侗族人。
  • 57位開國上將中,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有3人,他們都是誰?
    本著富國強軍的思想,建國後首次軍銜制度誕生了,此次授銜,共產生了55位上將,加上後來補授的2位,人民解放軍共有57位開國上將。開國大授銜這57位開國上將,都是解放軍中的瑰寶,是軍隊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其中54位是我軍培養出的優秀分子,在各個戰爭時期都有非凡的表現。
  • 我國57位開國上將中,哪個姓氏的人數最多?王姓有5位,李姓有6位
    1955年,國家舉行了一次非常盛大的授銜儀式,在這場授銜中,國家一共評選出了57位開國上將,在這些人中,哪個姓氏最多呢?王姓5位,李姓6位。你知道這些將軍都有誰嗎?比如有名的政工型開國上將王平,他是湖北省陽新人,一開始的時候他叫王明,因為覺得自己跟一個臭名昭著的傢伙重名不太好,所以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王平。還有一個開國將領名叫王震,他是湖南省瀏陽人,經常被人稱為王鬍子,是一個不太注重形象,但是能打仗,而且愛兵如此的好將領,國家每次給他安排任務,他都能迅速採取行動,為國家做出了很多歷史貢獻。
  • 這位紅軍女將軍領導過3位開國大將,差點成女上將,前夫大名鼎鼎
    這一千多位元帥將軍被統稱為「開國將帥」。而在這些開國將帥中,有一個人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她名叫李貞,她被授予了開國少將的軍銜,也是所有開國將帥中唯一的女將軍。她的丈夫是上將甘泗淇,她此前最高的職務為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