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源自中國,喝茶,是中國人的生活態度。
世界怎么喝茶?
英國紅茶裡的階級代碼
英國人愛茶。茶在17世紀飄洋過海來到英國,比咖啡還慢了一世紀,不過在查理二世夫人的大力推廣下,茶成功擠進了當時英國的上流圈子,取代咖啡成為最受歡迎的飲品。
當時的西方人相信茶能單純享用,也能治百病。除此之外,工人們也習慣在工作休息時間喝茶,衍伸了「tea-break」這個單字。
一位英國人類學家Kate Fox在他的書Watching the English中提過,每當英國人來一杯"cuppa" (a cup of tea)時,可以看出他的社會階級差異:
紅茶如果越濃,咖啡因越多,通常是工人階級喝的,隨著社會階級提高,濃度會逐漸降低。牛奶跟甜度也有玄機,在茶裡加糖代表你屬於下層階級,加了兩顆糖,則可能是工人階級,但如果你不加糖也不加牛奶,選擇帶點菸燻味的Lapsang Souchong (一種紅茶),你大概是中產階級。
法國宮廷茶的頹廢革命
法國人特別喜歡優雅地喝茶,細細品嘗茶香、茶葉梗或茶葉渣,各種花茶的組合。現在有越來越多法國人,用他們研究食物的態度來研究茶的澀味,甚至以茶代酒來搭配精緻餐點。
大家比較不知道的是,茶在法國一開始其實是展現「頹廢風」的必備單品。約在17世紀左右,有個紅衣主教為了治療自己的痛風,從英國引進茶治病,後來國王路易十四也加入,透過喝茶治療痛風跟調理身體。從此茶變成王族的常見飲品,充滿了宮廷華麗風,還聽說泰倫特公主每天至少要喝12杯。不過跟英國不同,當時茶在法國並沒有推廣到平民百姓家裡,而是留在少數的菁英族群中,被視為頹廢和放縱的東西。
今天的法國人,不僅重新定位喝茶這件事,有的茶商還開始提供「喝茶教育」。人們現在一邊喝著茶,一邊討論著把風土民情、氣候、香氛、泡法。茶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熱飲,是一種有深度的飲料,迷倒了法國消費者。
土耳其街頭的子母壺熱茶
典型的土耳其茶葉非常細碎,色澤偏深黑,烹煮的方式也跟我們記憶的不同,土耳其人會有一個子母壺,下層煮水,上層煮茶,濃濃的茶水搭配下方的滾水稀釋,再來一顆方糖,就是完美的典型土耳其紅茶。
茶在土耳其的歷史悠久,但卻是在20世紀才深入一般家庭的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土耳其政府暫時丟失了產咖啡的省份,咖啡變得太過昂貴,一般人無力負擔,當時的領導人,也就是土耳其受人愛戴的國父阿塔圖爾克,鼓勵大家改用「喝茶」來解咖啡的渴。在領導人的推廣下,茶的魅力席捲了近代土耳其。
今天如果你走在伊斯坦堡著名的獨立大街上,或者知名的圓頂市集,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在路邊販賣一杯熱茶,價格就像便利商店的口香糖一樣。喝杯熱茶在繼續逛街,是不是也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