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運營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400封感謝信 90面錦旗背後的故事
進出車站引導秩序井然。
1號線站務服務溫馨。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轉眼又是一年,1號線從市民翹首以朌的蘭州首條地鐵線,到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給城市帶來了改變、注入了活力。地鐵自身快速便捷的交通屬性給大家的出行增添了新選擇,而地鐵人優質高效的服務,更加賦予了這條地下「巨龍」溫暖的生命力,一幕幕暖心的故事在城市的地鐵裡上演……
「不讓一名上班族遲到。」是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標」。每天早晚尖峰時段,1號線的「常客」可以明顯感到每一班次列車進站的頻率要比其他時段高出許多,往往是上一班次列車剛出發,下一班次列車緊跟而至。排隊等車的人群在站臺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上下車。夜幕降臨,晚上10點30分的末班車又載著加班族等都市夜歸人平安回家。「蘭州的地鐵收車時間真是感人,比一些大城市的收車時間都晚。雖然收車時間只是在原來基礎上延長了半小時,但這半小時卻能讓很多人感受到蘭州這座城市的溫暖、便利和輕鬆。」經常在全國各地出差的上班族李先生說。
「我想再次謝謝當時的好心人,及時幫助我的母親,為她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今年7月22日,市民譚景中先生在人群中找到了軌道交通1號線東方紅廣場站客運值班員魏立明,一邊親手送上了一面繡有「救助病患暖人心,情真意切似親人」的錦旗,一邊不停地向車站運營服務員工表達感謝。
原來,7月17日譚先生的母親乘坐軌道交通1號線時,突發高血壓暈倒在站臺上,1號線東方紅廣場站客運值班員魏立明發現後,立即上前施救並撥打急救電話,因為救助及時,病人在黃金搶救期內及時手術並轉危為安。
雖然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僅一年多,但暖心的小事早已不止一件。家住七裡河區土門墩的景曉麗也深有感觸。今年7月,景曉麗在土門墩站下車後發現手機沒了電,沒辦法正常刷碼出站,車站值班員熱情地為她找來了自己的充電寶化解尷尬,還叮囑讓她先留著充電寶,等有空再來還。「雖然借一個充電寶是件小事,但我切身感覺到,地鐵站務員幫助我的那種勁頭和精神面貌不是刻意為之,那是一種長久以來形成的精神,應該為他們點讚!」景曉麗說。
在今年6月中旬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試運營一周年的信息發布中,有一組數據可能大家都沒注意到:「開通試運營一年來,1號線運營服務工作累計收到乘客表揚信400餘封,錦旗90餘面,為乘客墊付車票近萬元,找回各類丟失物品價值約30萬元。同時,為了滿足廣大市民多元化乘車需求,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全面推出微信、支付寶等掃碼乘車方式,並與銀聯等金融單位開展1元乘車活動,還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率先實現了『蘭州軌道』手機應用與長三角地區城市軌道交通乘車碼互聯互通。」
高質量的運營服務,讓市民在通勤、出行時感到心情愉悅,一句「您好,有什麼可以幫您?」讓乘客在遇到困難時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