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真理總是在不斷質疑與被質疑的路上逐漸被驗證,歷史也同樣如此。雖然史官在記載歷史之時總是秉持著公正客觀的態度,但難免會避諱一些皇家隱私,從而更改歷史本來的原貌。因此後人想要認驗證歷史的真實性,一方面是從文化典籍之中查詢,而另外一方面便是文物古蹟。在這種情況之下,自然有許多人對現已存在的大眾中所認知的歷史提出質疑。
例如在歷史文獻之中,記載文字頗少同時鮮有文物古蹟身影的夏朝;楊貴妃在馬嵬坡當晚,是否命喪?更或者顛倒世人認知的,華佗是否為中國人?
大眾所熟知的華佗作為醫學界的鼻祖,華佗顯然是當之無愧,從歷朝歷代的史書之中可以了解到華佗在醫學界受到了崇高的敬仰。華佗的醫術不僅僅是在治療,而且還以預防為輔,與政治之上的居安思危相似。
華佗在外科手術方面最為傑出的貢獻便是麻沸散,也就是中國早期的麻藥。同時為了加強世人的體魄,華佗以五禽戲作為健身操,以模仿五種禽獸的姿態,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在《三國志》之中對華佗的醫術有此評價,認為「華佗之醫珍,非常之絕技矣」,可謂是將華佗捧上了聖壇之上。
千百年來眾多醫學學者以華佗為祖師爺,更為求得醫術。只身前往沛國,也就是如今安徽亳州華佗的出生地沾染仙氣。華佗乃是鐵打的中國人,但是就在眾人以華佗為榮之時,清華教授陳演恪卻提出這樣一個觀點,華佗並非中國人,而是印度人。陳演恪以三個觀點,來證明華佗所屬的國家,以此來表明並非是一家之言。
三大證據歷史文獻之中所記載,麻藥的雛形便是華佗的麻沸散,後期經過不斷的改善提高了它的效能。但在陳演恪認為,華佗的麻沸散其實是從天竺也就是古代的印度所繼承,並通過自己的才智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而且華佗在中國的歷史之上,並不存在,其原型是天竺的藥神。對於一知半解之物,中國人熱衷於編寫故事,以此來為世人解惑,女媧造人便是如此。而在當時醫療條件低下的情況下,藥神的出現自然是滿足了人們對於治療疾病的欲望。而且在天竺語言之中,所謂藥神其實就是羅漢的意思,而華佗的諧音幾乎與藥羅漢相似。
再者在《三國志》記載之中,華佗救治廣陵太守陳登之時,所使用的方法與印度神醫助人的方法一樣,而且從陳演恪的考究來看,當時兩人所處年代相近,因此華佗乃是印度人鐵證如山。
一家之言,貽笑大方司馬遷在編寫《史記》之時,歷盡千山萬水、聽聞萬千故事,方可集一家之言成著《史記》。而如今的不少學者卻以一些虛無縹緲的證據來否定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以及世人的認知,以此來博得世人的眼球,損害我國的文化地位。
首先關於麻沸散的傳播,中國最早去的印度之人乃是玄奘,時間為公元600多年,三國距唐朝四百年,以當時唐朝萬邦來朝的情況之下,玄奘前去印度尚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何況漢末交通不便。而且唐朝控制中亞,天竺在南亞,拋開漢末並未佔據中亞一說,就算是華佗平安走出中亞,如何抵達南亞?
再說麻醉,其實歸根結底乃是酒的歷史。中國的酒可是歷史悠久,不光是文物古蹟的挖掘,詩詞歌賦幾乎片片與酒有關。酒文化貫穿歷史五千年,這就是麻沸散出現的源頭。而且華佗以五禽戲強身健體,可五禽戲乃是虎鹿熊猿鳥,卻偏偏沒有印度最為信仰的牛,這不是違背了印度的信仰?
最後中國的醫學起源乃是草藥,關於草藥的文獻也是比比皆是。但是反觀印度,絲毫沒有文獻流傳。若華佗真是印度人,憑藉其醫治天下人的心思,必然想將醫術傳承,但是印度的醫書使空空如也!
結論
無論是文化典籍還是相關出土的文物,都讓人無比認定華佗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但是陳演恪卻僅僅憑藉著印度一些虛無縹緲的神話故事,以及貌似和華佗相關聯的證據,將華佗歸為印度人種。中國的歷史人物以及文化典籍被保護都來不及,不料卻有人拼了命往外推,這是何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