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瑞士駐華大使羅志誼:70年的中瑞友誼凸顯「先鋒精神」

2020-11-24 和訊

新京報訊(記者 謝蓮)1950年9月,瑞士和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成為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之一。

此後的70年間,瑞士和中國在多個領域深化合作,瑞士成為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歐洲國家、第一個同中國籤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歐洲大陸國家、第一批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域外國家之一。此外,中國和瑞士還籤署了「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著眼在第三方市場開展合作,瑞士成為繼義大利、盧森堡後第三個宣布加入「一帶一路」的歐洲重要國家。

在中瑞建交70周年之際,瑞士駐華大使館和中國瑞士商會於11月20日舉辦了第六屆中瑞經濟論壇。瑞士駐華大使羅志誼(Bernardino Regazzoni)當天在論壇上表示,2020年瑞中經濟論壇的舉辦正是兩國蓬勃發展的經濟關係的完美體現,期待藉助兩國之間建立的創新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加強瑞中雙邊關係。

在當天的論壇期間,羅志誼大使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就中瑞建交70周年、中瑞疫情期間的合作以及中瑞經濟合作前景等問題談了他的看法。羅志誼2019年來華擔任瑞士駐華大使一職,此前曾長期在歐洲、非洲和亞洲國家工作。

11月20日晚,瑞士駐華大使羅志誼在第六屆中瑞經濟論壇上發言。瑞士駐華大使館供圖

中瑞70年外交關係的「先鋒精神」

新京報:今年是中瑞建交70周年。能請您簡單描述下您眼中的中瑞外交關係嗎?

羅志誼:70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要用一兩句話描述中瑞兩國70年的外交關係不是那麼簡單。不過,我可以用一個詞、三個關鍵時間點來描述下中瑞關係的發展。

我選擇的詞是「先鋒精神」(pioneering spirit),也就是中瑞兩國過去70年的交往中表現出一種先鋒精神。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和我要提到的三個關鍵時間點有關。

1950年代,那是一個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的時代,沒有網際網路、通訊也不發達。但是,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僅僅3個月之後,也就是1950年1月,瑞士就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非常重要的。同年9月14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因此這算是第一個關鍵的時間點。

第二個關鍵的時間點是1980年代,也就是中國開始對外開放的時期。當時,在全球範圍內第一家和中國國有企業組建中外合資工業企業的公司,就是一家瑞士公司——電梯製造商迅達集團(Schindler)。今年9月,我們剛在上海舉行了迅達集團入駐中國40周年慶祝活動。在1980年以前,瑞士和中國更多是政治上的合作,但先鋒精神讓雙方自此開展了經濟上的合作,瑞士企業開始進入中國。

第三個關鍵時間點是2013年,中瑞籤署了自由貿易協定,瑞士成為首個和中國達成自貿協定的歐洲國家。協定於2014年7月1日起生效,此後中瑞雙邊貿易額每年超過400億美元。

新京報:過去70年間,您對於中國哪方面的變化印象最深刻?

羅志誼:毫無疑問,過去70年間,整個世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對於中國的發展,讓我印象最深刻、最震撼的還是中國在消除貧困上的成就。

我認為,在70年的時間內,或者說基本上是在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至今的40年間,中國改變了8億人的狀況,讓他們實現脫貧,可以說是個獨一無二、令人矚目的歷史成就。

中瑞參與的COVAX計劃確保發展中國家獲得疫苗

新京報:新冠疫情仍然是個全球性危機。瑞士目前疫情如何了?

羅志誼:我們國家目前還處在第二波疫情之中,但是高峰已過,可以看到新增確診數等數據都呈下行趨勢。

應對疫情可能有不同的方式,第一波疫情時有的地方採取了典型的封鎖措施。但我們也必須考慮到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因此,瑞士政府在第一波疫情時採取了很多措施,包括直接發放現金補助等。現在第二波疫情情況不一樣了,政府在尋找防控疫情和弱化經濟影響的平衡點。

新京報:中國和瑞士在抗擊疫情上有哪些合作?

羅志誼:我將此次新冠疫情看作一個全球共同的挑戰。目前,製藥公司都在研製疫苗等,我有信心我們很快能有疫苗問世。但我們面臨的一個全球挑戰是,如何讓那些經濟上難以獲得疫苗的人也能夠平等獲得疫苗,譬如一些發展中國家,或者是一些國家中的貧困人口等。

因此,COVAX(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是由世衛組織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共同牽頭成立的計劃,目的是在2021年底前向全球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供應給自費經濟體和受資助經濟體)非常重要,瑞士和中國也都在這個計劃中。

除此之外,後疫情時代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我們將要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新冠疫情讓我們意識到,全球性的危機是有可能出現的。這種全球危機不是僅存在於電影中,現實中也會發生,譬如環境危機就很可能產生比新冠更加災難性的後果,還有各種不穩定問題、移民問題等。我不是說這些一定會發生,但我們都越來越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目前最重要的是,創新、智慧和可持續發展——這也是今晚(11月20日晚)中瑞經濟論壇的主題,探討創新如何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從而面對這些挑戰。

新京報:除了新冠疫情的挑戰,氣候變化也是全球面臨的挑戰之一。在這方面,中瑞可以如何合作?

羅志誼:目前已經有了好多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框架,譬如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等。氣候變化是個全球性的挑戰,因此不僅僅是瑞士和中國,這需要全球合作、全球應對。我們需要真正地去行動、去落實這些重要的目標。

事實上,我希望今年的疫情能夠強化全球在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上的合作,強化所有人對這些目標的承諾,最終加速實現這些目標。

後疫情時代中瑞關係將進一步強化深化

新京報:疫情期間、疫情之後,中瑞兩國將如何深化經濟合作?

羅志誼:2016年中瑞就建立了創新戰略夥伴關係,這是中國首次同外國建立以創新為標誌的戰略夥伴關係。此外兩國建立了自由貿易協定、瑞士加入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些都是兩國經濟合作的基石。

目前瑞士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項目超過1000個,投資總額超過80億美元,他們對於持續的合作都很有信心。中國市場向瑞士企業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機會,這也是瑞士企業選擇落戶中國的原因。而瑞士在當前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中仍將繼續保持穩定和經濟的可預測性,我們也將繼續堅持一直秉持的價值觀,促進合作和協作。

新京報:您對於後疫情時代的中瑞關係有怎樣的期待?

羅志誼:我們現在仍處在疫情中,雖然有各種挑戰、各種不確定,但我們仍然順利慶祝中瑞建交70周年。希望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地恢復人員往來,從而推動經貿投資和商業活動正常化。

在雙邊關係上,兩國將根據2016年建立的中瑞創新戰略夥伴關係框架持續推進。在這些協議框架下,中瑞兩國將繼續進行全方位的對話和合作。我相信,兩國有堅實的基礎繼續強化、深化後疫情時代兩國的合作關係。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

來閱讀我的更多文章吧

謝蓮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瑞士聯邦議會議長茉蕾特:祝福中瑞友誼萬古長青——瑞士駐華使館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7日訊 (記者 史博超) 今日,瑞士駐華大使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啟動將要貫穿全年的慶祝中瑞建交70周年系列活動。瑞士聯邦議會議長伊莎貝拉·茉蕾特(Isabelle Moret),瑞士駐華大使羅志誼(Bernardino Regazzoni) 出席活動並發表講話。
  • 專訪:中瑞兩國關係最大特點是敢為人先——訪中國駐瑞士大使耿文兵
    新華社伯爾尼1月21日電專訪:中瑞兩國關係最大特點是敢為人先——訪中國駐瑞士大使耿文兵新華社記者聶曉陽 陳俊俠在新中國同外部世界的交往中,有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國家——瑞士。1950年1月17日,時任瑞士聯邦主席珀蒂皮埃爾致函毛澤東主席,在西方國家中率先承認剛剛成立三個多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年9月,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70年後,中國駐瑞士大使耿文兵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當時國際局勢下,瑞士這一決定充分體現了時任瑞士領導人的政治勇氣和戰略眼光,對一些搖擺不定的國家產生了積極影響。
  • SGS三赴「東方之約」,瑞士駐華大使來助陣
    吸引瑞士駐華大使Bernardino Regazzzoni先生和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葛志榮、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會長王新等關注。SGS展位還舉辦了植物染料獨立慧鑑產品認證服務籤約儀式,成為8.2館最熱門的展位之一。
  • 湖南日報丨專訪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
    「在中非經貿博覽會上尋求合作新機遇」——專訪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6月26日,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在北京接受專訪。湖南日報記者 黃婷婷 攝阿爾及利亞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中國與阿爾及利亞經濟合作由來已久,近40年來,已有超過千家中國企業在阿爾及利亞進行投資和建設。近日,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阿爾及利亞將在中非經貿博覽會上尋求合作新機遇,希望有更多中國朋友認識阿爾及利亞。」
  • 聽斯洛伐克駐華使館內傳來的友誼之歌
    今年4月份,為使學生們深刻了解中斯雙方同舟共濟,團結合作,共同應對疫情挑戰,給彼此人道主義醫療援助這一感人事跡,斯洛伐克駐華使館在我區中斯友誼小學組織了以「中國和斯洛伐克——同甘共苦的好朋友」為主題的繪畫比賽,最終大使選出8幅作品進行表彰。
  • 我駐瑞士新一任大使王世廷:中瑞經貿科技人文合作前景可期
    近日,中國駐瑞士新一任大使王世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瑞經貿合作碩果纍纍,雙方應與時俱進地推進務實合作,在金融、投資和科技三大領域深挖合作潛力,分享經貿合作紅利,推動雙方關係長遠發展。王世廷回顧並總結了中瑞關係特別是經貿、科技和人文領域合作。他指出,今年是中瑞建交70周年。70年來,雙邊關係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中瑞已建立創新戰略夥伴關係,籤訂了包括自貿協定、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諒解備忘錄等重要合作協議,雙邊關係進入追求更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 紅網專訪丨加納駐華大使:把最好的可可帶到中國的夢想終於成真
    8月18日,加納駐華大使愛德華·博阿滕在湖南-非洲三國貿易合作推介會上發言。Long live Ghana – China relations(加中關係萬歲)!這是加納駐華大使愛德華·博阿滕的開場白。十分鐘的發言,他提到最多的是中加友誼、湘非合作。8月18日,湖南-非洲三國貿易合作推介會暨非洲咖啡街、可可營銷中心開業儀式在長沙舉行,這也意味著世界第一優質可可產品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
  • 專訪∣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後疫情時代,中泰文化旅遊將...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經濟發展變得並不容易,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讓中泰兩國文旅交流更進一步?日前,出席第15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的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接受東博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後疫情時代,中泰兩國文化旅遊的發展和推廣將會呈現新的面貌,我們將更加注重品質旅遊,更加積極的推介中泰兩國旅遊資源。
  • 瑞士未來幾周將出臺「中國戰略」,我大使回應
    據「中國駐瑞士大使館」公眾號12月4日消息,12月2日,瑞最有影響力法文媒體《時報》以近兩整版的篇幅刊發了對駐瑞士大使王世廷的專訪。部分問答如下:Q:中瑞建交迎來70周年紀念,為什麼這個日子如此重要?A: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瑞士是第一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之一,也是歐洲大陸第一個與中國籤署自貿協定的國家。中瑞創造了許多第一。雙邊合作成果豐碩,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實惠。Q:70年來兩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係如何演變?
  • 墨西哥駐華大使:墨中擁有相似的「家文化」
    墨西哥駐華大使何塞·路易斯·貝爾納爾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 (攝/海外網 謝明)身材挺拔,眼睛有神,加上一頭明亮的白髮,墨西哥駐華大使何塞·路易斯·貝爾納爾很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駐華兩年多來,貝爾納爾在宏觀層面上見證了中國的快速發展,也在微觀層面上對中國社會進行了更為細緻的近距離觀察。2019年是中墨建交47周年,貝爾納爾大使近日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分享了自己在中國的「文化之旅」,用一種比較的視角觀察中墨關係,也表達了兩國應當深化多個領域的合作,增進彼此了解的期待。
  • 中國駐瑞士大使談兩國建交70周年:共同開啟中瑞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新社柏林1月17日電 2020年是中國和瑞士建交70周年,中國駐瑞士大使耿文兵當地時間16日在瑞士媒體撰文指出,中國願繼續和瑞方一道,增進理解、增強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為全球經濟實現良性有序發展、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做出努力和貢獻,共同開啟中瑞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
  • Hablan los embajadores|專訪厄瓜多駐華大使
    在本期《對話》欄目名為「Hablan los embajadores」的系列節目中 ,專訪到厄瓜多共和國駐華大使卡洛斯·拉雷亞先生。大使先生對我國在扶貧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付出的努力表示了肯定,並認為中國經驗值得全世界借鑑。談及全球治理,大使先生主張各國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同時,他還分享了對中厄關係的看法。
  • 一封來自駐華大使的感謝信!
    ●福鼎茶企發揚茶人精神支援抗疫工作● 2020年,這個不平凡的一年即將迎來尾聲,從年初疫情爆發,福鼎茶企積極參與投入、支持防疫抗疫工作,湧現出了一大批如品品香、綠雪芽、六妙白茶、萬氏留香、順茗道、八閩茶夫、奇古枝、品茗香、裕榮香、鼎白、譽達、瑞達等先進企業典型
  • 【中東歐使節話合作】克羅埃西亞駐華大使:我見證了中國一個個貧困...
    克羅埃西亞駐華大使米海林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中國的五年計劃目標一定實現,下一個五年計劃更具意義今年兩會期間,當疫情席捲全球、抗疫形勢非常不明朗之時,米海林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
  • 「我在中國當大使」喬治亞駐華大使:我是半個北京人!
    來源:海外網喬治亞駐華大使阿爾奇爾·卡嵐迪亞近照。 海外網 付勇超攝喬治亞位於大小高加索山脈之間的狹長地帶,素有「上帝的後花園」美譽。西部的海濱、北部的山區、中部的草原和谷地,複雜多樣的地形讓不到7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分布著18個氣候帶。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來源:海外網秘魯駐華大使館會客廳裡懸掛著一幅1884年的老照片——中國時任駐秘魯公使鄭藻如遞交國書時的留影。黑白照片,向每一位來客展示著中秘之間跨越太平洋的世紀友誼。攜手走過歲月長河,當前中秘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