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未來幾周將出臺「中國戰略」,我大使回應

2020-12-14 觀察者網

據「中國駐瑞士大使館」公眾號12月4日消息,12月2日,瑞最有影響力法文媒體《時報》以近兩整版的篇幅刊發了對駐瑞士大使王世廷的專訪。部分問答如下:

Q:中瑞建交迎來70周年紀念,為什麼這個日子如此重要?

A: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瑞士是第一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之一,也是歐洲大陸第一個與中國籤署自貿協定的國家。中瑞創造了許多第一。雙邊合作成果豐碩,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實惠。

Q:70年來兩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係如何演變?

A:2017年習近平主席對瑞士進行國事訪問以來,中瑞關係在兩國高層的高度關注和推動下,進入了發展的 「快車道」。雙方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務實為基礎,成果豐碩。70年來,中瑞貿易額從建交之初的600萬美元增加到去年的318億美元,增加了5300倍。在有一千多家瑞企落戶中國。此外,疫情之前,每年有約150萬人次的中國遊客來瑞士旅遊。

Q: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的情況如何?您是否知道瑞士有些非政府組織呼籲聯邦重新審核該項協議,理由是中國侵犯人權?

A:中瑞自貿協定於2014年7月1日正式生效,受到兩國政府和業界的高度肯定。在2018年進行的專家組評估中,兩國企業對自貿協定使用率將近50%,這對於一個剛施行不久的協定來說是非常高的使用率。兩國企業每年可以從中節省1億美元的關稅。升級該協定是瑞方首先提出來的,中方對此持開放態度。我注意到瑞士有些非政府組織以人權為由呼籲聯邦政府重新審核該協議。對於這一點我想強調,這些對於中國人權的指控是毫無根據的。

Q:瑞士未來幾周將出臺「中國戰略」,您會對此產生擔憂嗎?

A:只要該文件是基於70年來中瑞合作的成果,摒棄意識形態上的偏見,並致力於改善雙邊關係,就沒有什麼好擔憂的。

Q:當然您是剛到瑞士,不過您知道當前在瑞士有一種對中國的不信任感嗎?

A:我到瑞士雖然時間不長,但瑞士對我來講並不陌生。事實求是地講,不僅是我,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對瑞士有著非常好的印象。中國人認為瑞士人熱情、友好,瑞士風景如畫,環境保護意識非常強。多數瑞士人對中國也很友好,但同時我也注意到,很多瑞士人對中國的了解還遠遠不夠,大多數人從沒有去過中國,對中國的了解渠道也十分有限,主要是從新聞媒體上特別是西方媒體上了解中國。中國有句古語,叫做「偏聽則信,兼聽則明」。

Q:中國公司華為被許多國家指控為中共利益進行間諜活動。瑞士某些議員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您如何回應他們?

A:過去沒有人指責華為。對華為的指責近兩年首先始於美國,然後是受美國協迫和影響的少數國家。世界上有二百多個國家,美國不是世界的全部。川普政府歇斯底裡地以華為「威脅到國家安全」為藉口指責華為,但從未提供出任何證據。華為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1500多個網絡,為228家全球500強企業提供了服務,服務全球30多億人口,沒有發生過一起類似「斯諾登事件」、「維基解密」的網絡安全事件,沒有發生過一起類似「稜鏡門」、「方程式組織」、「梯隊」 系統的網絡監聽監視行為。顯然,美國試圖遏制中國科技發展。華為在瑞士已經運營了12年,據華為公開信息顯示其員工本地化程度達到80%。瑞士的中立政策以及強大的創新和教育是進一步吸引華為這樣優秀企業在瑞投資發展的關鍵因素,希望仍對華為存有疑慮的瑞士議員們能夠客觀看、專業和非歧視地看待企業的市場行為。

Q:關於疫情,武漢在疫情爆發初期的管理以及針對中國掩蓋信息的指控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廣泛關注。在這方面中國的國際形象受損嚴重。

A:糾纏於中國在疫情爆發初期的應對,完全是一種偏見。疫情是一種自然現象,人類歷史上曾經爆發過數次疫情,疫情在哪個國家都有可能發生,人類的科技和醫療水平再進步,未來也不可能避免疫情。而新的疫情在爆發初期往往超出人類的認知,並不能因此而指責某個國家。中國可以說是成功應對和遏制疫情的國家,但是仍然受到批評。這使我感到困惑,我也思索了這些指控背後的意圖。武漢的封城受到很多西方媒體無端批評,但它有效地切斷了病毒的傳播鏈。關於掩蓋疫情的指控是錯誤的。在疫情暴發之初,中國就向世衛組織報告了當時稱之為「不明原因肺炎」的一些情況。後來又及時與世衛組織和各國分享了病毒基因組序列,而早在1月4日,中美兩國疾控中心也就這一新病毒進行了溝通。所有這些都記錄在案。令人遺憾的是個別國家自己應對疫情不力,使成千上萬人喪生,卻仍在批評中國。

相關焦點

  • 專訪:中瑞兩國關係最大特點是敢為人先——訪中國駐瑞士大使耿文兵
    新華社伯爾尼1月21日電專訪:中瑞兩國關係最大特點是敢為人先——訪中國駐瑞士大使耿文兵新華社記者聶曉陽 陳俊俠在新中國同外部世界的交往中,有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國家——瑞士。1950年1月17日,時任瑞士聯邦主席珀蒂皮埃爾致函毛澤東主席,在西方國家中率先承認剛剛成立三個多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年9月,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70年後,中國駐瑞士大使耿文兵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當時國際局勢下,瑞士這一決定充分體現了時任瑞士領導人的政治勇氣和戰略眼光,對一些搖擺不定的國家產生了積極影響。
  • SGS三赴「東方之約」,瑞士駐華大使來助陣
    吸引瑞士駐華大使Bernardino Regazzzoni先生和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葛志榮、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會長王新等關注。SGS展位還舉辦了植物染料獨立慧鑑產品認證服務籤約儀式,成為8.2館最熱門的展位之一。
  • 我大使回應
    無論是1950年英國在西方大國中首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954年與中國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還是英國選擇加入亞投行、與中國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英國在關鍵歷史節點,都頂住外部壓力,做出了正確的戰略抉擇。現在,中英關係再次處於關鍵歷史節點。我希望,英國政治家和各界有識之士,認清國際大勢,排除各種幹擾,把握時代潮流,做出符合中英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的戰略抉擇。
  • 專訪瑞士駐華大使羅志誼:70年的中瑞友誼凸顯「先鋒精神」
    瑞士駐華大使羅志誼(Bernardino Regazzoni)當天在論壇上表示,2020年瑞中經濟論壇的舉辦正是兩國蓬勃發展的經濟關係的完美體現,期待藉助兩國之間建立的創新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加強瑞中雙邊關係。在當天的論壇期間,羅志誼大使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就中瑞建交70周年、中瑞疫情期間的合作以及中瑞經濟合作前景等問題談了他的看法。
  • 我駐瑞士新一任大使王世廷:中瑞經貿科技人文合作前景可期
    近日,中國駐瑞士新一任大使王世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瑞經貿合作碩果纍纍,雙方應與時俱進地推進務實合作,在金融、投資和科技三大領域深挖合作潛力,分享經貿合作紅利,推動雙方關係長遠發展。瑞士是最早一批承認並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1980年瑞士迅達電梯在華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資工業企業;2007年瑞士在歐洲率先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2013年瑞士作為世界經濟前20強中的首個國家同中國籤署自貿協定;2016年中瑞建立了首個以創新為標誌的戰略夥伴關係。王世廷指出,展望未來,希望深化雙方在諸多領域的合作。一是加強經貿金融領域合作。
  • 中國駐瑞士大使談兩國建交70周年:共同開啟中瑞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新社柏林1月17日電 2020年是中國和瑞士建交70周年,中國駐瑞士大使耿文兵當地時間16日在瑞士媒體撰文指出,中國願繼續和瑞方一道,增進理解、增強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為全球經濟實現良性有序發展、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做出努力和貢獻,共同開啟中瑞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
  • 瑞士聯邦議會議長茉蕾特:祝福中瑞友誼萬古長青——瑞士駐華使館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7日訊 (記者 史博超) 今日,瑞士駐華大使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啟動將要貫穿全年的慶祝中瑞建交70周年系列活動。瑞士聯邦議會議長伊莎貝拉·茉蕾特(Isabelle Moret),瑞士駐華大使羅志誼(Bernardino Regazzoni) 出席活動並發表講話。
  • 中國駐摩洛哥大使:中摩將在丹吉爾共建穆罕默德六世科技城
    中國駐摩洛哥大使:中摩將在丹吉爾共建穆罕默德六世科技城 原標題:   孫樹忠大使還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與摩洛哥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對接,得到摩方積極回應與支持。他說:「摩洛哥在2014年提出了一個發展戰略,即『2014-2020工業化加速發展戰略』,這和我們『一帶一路』倡議是直接對接的。他們提出,中國是該戰略的主要合作夥伴,並且明確了中摩在產能合作方面的主要合作領域,分別是汽車、航空、家電和新能源。」
  • 中國駐美大使:平均每個中國人都為美國拿出了1個口罩
    美東時間4月21日,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參加彭博創新經濟論壇研討會,同澳大利亞前總理、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陸克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謝淑麗,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胡謐空等就中美關係等展開討論。
  • 中國駐馬達加斯加大使楊小茸履新中國駐盧森堡大使
    據中國駐盧森堡大使館官網9月27日消息,9月25日,中國新任駐盧森堡大使楊小茸向盧亨利大公遞交國書,雙方就中盧關係和各領域務實合作等進行了親切友好交談。9月25日,中國新任駐盧森堡大使楊小茸向盧亨利大公遞交國書。
  • 丹麥漫畫侮辱國旗續:首相、報紙傲慢回應後,中國大使反擊!
    中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神聖不可侵犯,中國人民十分珍視國旗在心中的地位,褻瀆中國國旗,就是侮辱中國,侮辱中國人民。馮大使強調,言論自由不是沒有邊界和限制。有丹麥朋友告訴我,「在丹麥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說想說的話」,我認為這不是事實,相信丹麥社會不會接受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以及對殘疾人歧視等言論。我們都是人,在別人遭遇不幸的時候,應該有起碼的同情同理心。言論自由不應以傷害其他國家和人民為代價,也絕不能成為侮辱中國和中國人民的藉口。你們只考慮自己的權利,卻傷害別國的尊嚴和人民的感情,這種做法極為自私和冷酷無情。
  • 「我在中國當大使」喬治亞駐華大使:我是半個北京人!
    近日,喬治亞駐華大使阿爾奇爾·卡嵐迪亞(Archil Kalandia)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中國的古老文明與現代化歷程深深吸引著喬治亞人,越來越多的喬治亞學生學習中文。他期待兩國以經貿合作為先導,未來探索更多的合作機會,不斷為兩國人民創造實實在在的好處。
  • 萬代南夢宮:未來幾周將公布《玩命關頭:十字路口》發售日
    萬代南夢宮:未來幾周將公布《玩命關頭:十字路口》發售日萬代南夢宮表示:「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公布關於《玩命關頭:十字路口》發售日期的公告。」雖然官方沒有明確表示遊戲將會延期發售,但目前看來遊戲在5月份如期發售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本文由遊民星空製作發布,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 中國駐法國大使批評法國駐華記者總是寫負面報導?外交部回應
    中方對此有何回應?耿爽:這種論調既不符合事實,也是對中國人民為防控疫情付出巨大努力和犧牲的不尊重。耿爽:肯定會比14天短,我現在沒有一個具體數字。但是,出臺這一政策的目的是要便利他們的往來。所以,應該是比較實質性的縮短,如果只縮短一兩天也就沒什麼意義了,對吧?(記者點頭)路透社記者:美國總統川普昨天接受路透社採訪說,中國正想方設法讓他輸掉大選,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中國大使怒了!
    中國駐賽普勒斯大使推特帳號也被凍結,大使:請推特給我合理合法解釋!又一起!繼中國駐斯裡蘭卡大使館推特帳號13日被暫停使用後,中國駐賽普勒斯大使黃星原推特帳號也於同日被凍結。黃星原大使1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他已向推特公司發聲明,要求對方作出合法合理解釋,並保留採取進一步行動的權利。
  • 中國是否對全球疫情負有責任?中國駐德大使回應德媒連番尖銳提問
    當前中國疫情防控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境外輸入風險。截至今日,境外累計輸入病例1676例,現有病例325例。中國正切實採取防控措施應對這一挑戰。明鏡:中國在抗疫過程中犯了哪些錯誤?對未來疫情應對有何啟示?吳大使:中國是第一個同這種未知病毒交鋒的國家。部分西方媒體誣稱中國隱瞞疫情暴發。
  • 外媒:伊拉克新總理將訪沙特伊朗 計劃未來幾周內訪美
    外媒稱,官員們18日說,伊拉克總理穆斯塔法·卡迪米下周將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在其擔任總理後的首次出訪中小心地平衡與地區對手的關係。據法新社巴格達7月18日報導,巴格達經常發現自己陷入與利雅得、德黑蘭甚至華盛頓之間的拉鋸戰。
  • 美新澤西州長:疫苗接種將開始,但未來幾周仍是「地獄」
    據美國《國會山報》13日報導,美國新澤西州州長菲利普·墨菲(Phil Murphy)周日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採訪時,對首批新冠病毒疫苗的推出表示樂觀,但他警告說,未來幾周將會是「地獄」。
  • 針對瑞士聯邦委員兼外長卡西斯涉華言論的回應
    針對瑞士聯邦委員兼外長卡西斯涉華言論的回應 編輯:郝楊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08-05 10:40
  • 美駐華大使「投稿」,《人民日報》、外交部回應
    去年和今年,在人民日報社積極支持下,布蘭斯塔德大使在本報所屬《環球時報》先後發表了題為《我當美國駐華大使這一年》、《我們對抗COVID-19的全球響應》等署名文章。博卡斯、洪博培等美國前駐華大使,也都曾在《人民日報》刊發署名文章。事實說明,我們對美國歷任大使投稿都是重視的。《人民日報》始終致力於促進中美兩國人民加強溝通、增進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