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閱讀與作文是語文考試的三大塊,其中閱讀理解佔比很大,也很容易丟分。做好閱讀理解題,可以幫助孩子在語文考試中保持出色的成績,與其他考生拉開差距。閱讀理解的答題很有技巧,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學吧!
3年級閱讀理解方法:正確概括文章的方法
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會;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便於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
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醜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像,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運用排比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手段。還有疊詞、短句的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還有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引用詩句、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等,這種題目的答案一般是「襯託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