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畔,解放軍人手一挺機槍?其實,這兩種槍械更適合他們

2020-12-14 騰訊網

最近,央視報導了位於班公湖湖畔的部隊,其中有一個細節引起軍迷注意,那就是視頻中位於猛士裝甲車上的幾名戰士,全都手持95式班用機槍,而不是95式自動步槍。那麼,解放軍在高原上真的配發了大量95式輕機槍嗎?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出,車頂的戰士(6名班用機槍手+兩名旗手)下方,還有一整排解放軍戰士,他們全都手持95式自動步槍。按照一個步兵班配一名班用機槍手來計算,視頻中出現的解放軍人數也是符合這個比例的。所以筆者推測,車頂的戰士(6名班用機槍手+兩名步槍手)只是一群班用機槍手的合影,很多軍迷可能過度解讀了。

95班用機槍(上)與95自動步槍(下)

但是,大家為什麼對95式班用機槍這麼情有獨鍾呢?因為在高寒山地環境中,解放軍真的需要遠射程的步槍。

班公湖地區的高原上山谷縱橫,沒有植被,天空湛藍,能見度非常好。這就意味著,如果有人靠近防線,那麼至少在600米之外就能夠察覺。換句話說,如果對方不懷好意,交火距離就大大增加了。小口徑步槍在設計之初是以現代戰爭的交戰距離在400米之內考慮的,這在叢林和巷戰中是夠用的,但到了高寒山地就有些無可奈何了。

而95式班用機槍的射程高達600米,超過95式自動步槍的400米射程,很符合高原作戰需求。此外,在澳大利亞輕武器射擊大賽中,手持95-1plus(拆掉兩腳架,加裝先進瞄準鏡的95-1式班用機槍)的我軍選手還獲得了冠軍,也說明95-1式班用機槍還是不錯的,很適合高寒山地中的解放軍。

國際比賽上,我軍選手曾使用拆掉兩腳架的95式班用機槍

實際上,在高寒山地環境中,和95-1式班用機槍一樣使用機槍彈的88式狙擊步槍,也許是更好的選擇。雖然很多軍迷對88式狙擊步槍的看法不一,但是,如果將其作為一隻班用精確射手步槍來使用,還是不錯的。畢竟其配有專屬狙擊鏡,且瞄準基線遠低於95式槍族,在射程和精度方面也比95-1式班用機槍要好。所以,對於猛士裝甲車上的戰士來說,筆者認為,88狙更實用。

但是,和印度購買的SIG716(採用7.62*51mm全威力步槍彈)做比較,小口徑的95式班用機槍和88式狙擊步槍還是有點吃力的。畢竟,這是兩種完全不同彈藥的槍械。換句話說,拋開彈藥的型號來討論槍械的優劣,本身就是在耍流氓。要比較,首先這兩種武器應該是屬於同一類型的。所以,真正適合高寒山地環境的,還是中口徑全威力步槍或者是新型的8.6mm狙擊步槍。

使用SIG716步槍的印軍士兵

以美軍在阿富汗大山中的作戰經驗為例,當時美軍裝備的M16和M4A1就發生了射程不足的危機,只能眼看著另一座山上的反美武裝逃走。所以,美軍把他們已經淘汰的M14中口徑全威力步槍(採用7.62*51mm全威力步槍彈)安裝上新的附件和瞄準鏡,作為遠程精確射手步槍配發給了一線美軍,從實戰效果來看,能夠半自動射擊的M14,要比採用同樣彈藥的M24狙擊步槍更實用。

所以,除了95式班用機槍,解放軍的真的很需要一款發射中口徑全威力步槍彈的步槍,比如解放軍的85式半自動狙擊步槍,以及80式通用機槍,而這兩款武器的原型,分別是俄羅斯的SVD半自動狙擊步槍和PKM通用機槍。

SVD半自動狙擊步槍幾乎出現在了21世紀的每一場戰爭中,其採用7.62*54mm中口徑狙擊彈,精度和射程不亞於美軍的M14以及印度購買的SIG716步槍。

而PKM通用機槍的全重僅7.5kg,採用了雙程進彈,在戰場上的可靠性和維護方面都非常優秀,是連美軍都想仿製的武器。實際上,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使用SVD的越軍狙擊手就給我軍造成過傷亡。

這兩款俄式(蘇式)武器都是歷經實戰檢驗的。同樣是在阿富汗的大山中,也許就是這兩款武器讓上世紀80年代的前蘇聯軍隊避開了美軍遇到的問題。而他們的中國版本85式狙擊步槍和80式通用機槍,在國內的產量也是很大的。所以,筆者認為,這兩款武器的加入,可以讓邊防部隊如虎添翼。(側翼)

相關焦點

  • 班公湖畔的解放軍,人手一挺95式輕機槍?這是個美麗的誤會!
    據央視《軍事報導》10月14日播出了中印邊境班公湖地區5418米的河尾灘哨所,我軍邊防部隊的節目,其中一張截圖引發了熱議,有好多文章認為《班公湖畔,解放軍人手一挺機槍!要把機槍當成步槍使?》,這些文章的主要根據,是下面這個截圖,8名戰士,其中正面露出了6挺95式班用機槍。
  • 解放軍戰士人手一把機槍,機槍當成步槍使
    事實上,這款影視劇備受大家鍾愛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其「真實性」。劇集中無不體現出我軍在那個年代缺乏武器裝備的窘迫狀況,在「小米加步槍」武器只能靠繳獲的背景下,李雲龍的願望便是自己的部隊能人手一挺機槍打鬼子。如今,李雲龍看似遙遠的願望在目前已經成為現實。
  • 《亮劍3》被下架,裙裝配絲襪,人手一挺機槍,有多違背歷史
    但其實想想,出品方這三點回應根本站不住腳,這部電視劇就是徹頭徹尾的狗尾續貂之作,也無任何真實性可言。其一,《雷霆戰將》諸多女性角色身穿緊身衣和裙裝,腳蹬高跟鞋出現在戰場上,這就已經嚴重違背史實。即便出品方找到當時戰地救護隊員的老照片,這也不能說明什麼。
  • 印購新武器部署班公湖,目標中國無人機?不料解放軍又「上新」了
    結果該消息的真實性還沒有證實,解放軍的新武器倒先亮相了,新型防護突擊車近期出現在解放軍遙控機槍實彈演習中。 據悉,該武器系統可以搭配包含機槍、榴彈發射器、反坦克飛彈在內的多種武器裝備,因為有火控系統,並且是位於車頂固定,所以在準確度上有一定的提高。像是日前身亡的伊朗國寶級核專家法克裡扎德就是遭到了衛星控制槍枝的襲擊。
  • 印度海軍作出大膽舉措,班公湖明年夏天熱鬧了,解放軍已做足準備
    據印度防務新聞12月6日報導,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班公湖地區部署了6艘928D型巡邏艇之後,印度陸軍對此又開始在中印邊境準備新舉措。 據報導稱,此前印度「馬科斯」海軍陸戰隊被投放到邊境的同時,印度海軍還宣稱會在班公湖部署能力更強的巡邏艇,具備防撞功能。
  • 英媒:解放軍曾使用微波武器,把班公湖變成「微波爐」奪回了山頭
    本周二英國媒體《泰晤士報》援引中國某知名學者近日一次演講中的內容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的文章,文章指出今年8月底解放軍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罕見的使用了微波武器。
  • 印度三軍特種部隊完成集結,已抵達班公湖,解放軍時刻做好準備
    在印度進行部署的同時,中國解放軍也在該地區部署了幾艘巡邏艇,並且在該地區進行了其他一系列軍事部署。印度三軍在該地區完成集結,但解放軍也時刻做好了準備,以應對印軍向中國解放軍突然發起襲擊的可能。中印衝突中國和印度在中印實際控制線——班公湖地區,長期存在爭端。
  • 靠火力出名,注重火力的解放軍為何沒有加特林機槍?有更好替代品
    【軍武次位面】作者:leon作為輕武器中靠火力強度聞名於全世界的重型槍械,加特林機槍在開火時傾瀉出的子彈想必在全世界重型槍械中都難覓敵手,事實也確實如此,憑藉著多根槍管,類似於加特林這種多管式旋轉機槍確實能夠達到一種非常恐怖的射擊頻率,在各類影視劇中
  • 假如喪屍來襲,哪款槍械最值得選擇?當然是機槍和狙擊槍啦!
    槍是最先誕生的熱武器,它具有強大的威力和速度,在戰場上一柄好的狙擊槍往往能夠在千米之外就將敵人擊殺,而隨著軍工科技的發展,在一戰和二戰時期槍械的種類和型號便開始層出不窮,成為了許多陸軍士兵需要精挑細選的武器。
  • 兩種機槍的百年鬥爭,最終氣冷機槍打敗水冷機槍,成為設計首選
    自從馬克沁發明自動機槍以來就在考慮怎麼讓槍管更持久射擊,他一開始想到的是用水冷卻,所以馬克沁重機槍槍管上有一個大大的水筒,並且還有一個導流管和一個水箱,防止過熱水變成蒸汽流走。而馬克沁重機槍把水冷方式申請了專利,而法國另外一個槍械設計師哈奇開斯為避免侵犯專利,所以它採用了風冷設計,就是用其他金屬緊貼槍管,增大散熱面積。而這兩種散熱方式幾乎就是槍管的唯二方式,貌似還沒有第三種散熱方式。而馬克沁的水冷冷卻方式只適用於重機槍,而為便於機動的輕機槍和通用機槍都算採用風冷,也就是自然冷卻的方式給槍管散熱。
  • 6艘928D型抵達班公湖後,印度揚言要派4倍的船,未來一年有得忙了
    這款巡邏艇裝有三臺300馬力的柴油機,在班公湖水域航行時具備很高的航速。按照印度人的說法,解放軍這次突然武裝一批巡邏艇,就是為了回應印度的在班公湖附近新部署的精銳——印度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此前,印軍曾往班公湖地區部署了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再加上已經部署在該地的陸軍和空軍,可以說印度三軍特種部隊都已經抵達班公湖地區,印軍認為這項部署將會讓印軍和解放軍對峙時,取得極大的優勢。自己加派一支海軍特種部隊,解放軍立刻就武裝了6艘先進的巡邏艇,印度人這一看可傻眼了,巡邏艇和一支單獨的小分隊相比,那不是降維打擊嗎?
  • 好奇心:加特林機槍這麼強,為何沒有成為坦克機槍
    【話說軍世】說到機槍,遊戲中的「大菠蘿」M249機槍是知名度比較高的,作為美軍的幾種知名機槍,M249、M60以及0.30機槍分別代表著美軍的不同時代,不過常被調侃為「冒藍火」的加特林,似乎在步兵單位和裝甲單位中都不是很常見,更極少看到特種部隊會抱著加特林出任務,一般都是在影視劇中出現加特林橫掃的畫面,這是為何呢?
  • 一個彈匣有多「重」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研發時間、使用槍械、材質功用方面的不同,不同的彈匣有不同的重量。確切地說,從彈匣的歷史演進過程來看,它的重量一直是變量,但其演進的方向大致相同,那就是:更輕巧便攜、更結實好用、容彈量更多。總之一句話:更貼合實戰需要。彈匣?彈夾?這是不少軍事愛好者極易混淆的兩個詞。二者雖然關係緊密,卻有所不同。
  • 班公湖上中印巡邏艇性能大比拼,印度是美國民用艇,中國的則相反
    兩國巡邏艇塗裝色彩的不同,其實也是環境的不同造成的。班公錯湖大部分位於中國境內,在中國這邊,湖水中淡水比例較多,高原湖泊通透度很高,海洋迷彩的艇體有利於偽裝。而靠近印度方面的一側是鹹水,通透度要低不少,因此,印度方面巡邏艇的塗裝則是土黃色。
  • 70萬支AK下單後,印度又3000萬買美國機槍:在中國同行前原形畢露
    然而,許多人卻並不看好印度引進FNMAG通用機槍,主要原因在於這款機槍的重量嚴重超標,而超重則向來都是高原作戰的大忌,在氧氣稀薄,大氣壓降低等高原條件的多重作用下,官兵行走本身已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印度軍方卻希望他們扛著重達12千克的鋼製機匣通用機槍在高原打仗,實在是有些痴人說夢,並且非常不人道。
  • 印度三軍特種部隊全部抵達班公湖!中方未回應,但發了一條新聞
    這不,印軍又有新動作了。據印度《經濟時報》報導,在印度和中國的持續對峙中,印度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MARCOS)已被部署在所謂拉達克地區東部的班公湖地區,並且將很快得到新的船隻。令人不能理解的是,班公湖地區現在已經進入了深冬,湖面已經結了冰,瞭望君百思不得其解,這地方連車都不太好開進,船應該用在哪裡呢?可笑的是,有消息人士稱,印度的空軍和陸軍都已經被部署在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東部,如果沒有海軍的話,難以形成三軍聯合之勢。
  • 中印邊境我軍把鈦合金機槍搬上山頂?14.5口徑橫掃來犯之敵
    據印度斯坦時報在9月6日報導,中國軍隊將一門高射炮運上了「黑頂高地」,所謂的黑頂高地其實就是班公山。  高原山地環境惡劣,重武器很難展開,更不用說運上山頭。如果真如印媒所說解放軍把這傢伙安排到了山頂,能大大加強此區域我軍火力覆蓋範圍,印度人該投鼠忌器了。
  • 自動機槍鼻祖馬克沁
    那一刻,遠在萬裡之外的非洲,戰爭的不對稱性卻在凸顯,那裡正因為馬克沁機槍的使用而哀鴻遍野。  這是馬克沁機槍首次應用於實戰。1894年,英國軍隊與非洲的麥塔比利人爆發了一場戰爭,英國軍隊兵力僅有50餘人,而麥塔比利人擁有5000多人。雖然兵力相差懸殊,但英軍毫不懼怕,因為他們攜帶了4挺馬克沁機槍。面對蜂擁而來的敵人,4挺馬克沁機槍交織出的「死神之鞭」,打退了幾十次衝鋒。
  • 我們的機槍火力不如美俄軍隊?這款裝備能讓他們懷疑人生!
    多年以來,解放軍一邊師承前蘇聯大炮兵主義,另一面則效仿美帝強化海空軍火力建設,但在中國陸軍的傳統藝能,即聞名世界的輕步兵領域,尤其是步兵支援火力方面,中 國卻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而在得知所謂「人均單兵火箭筒」這一現狀其實是各大國軍隊的常規操作之後,許多人又對中國單兵火力產生了質疑:難道我軍步兵火力竟是如此不堪入目?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中國軍隊雖然仍然以輕步兵為操練,但在單兵火力方面,解放軍並不比別國弱,反而在一些領域,具有獨特優勢。
  • 產量排名第一的槍械,中距作戰無敵王者,我軍史上傳奇武器的56半
    我們的很多武器,其實都與蘇聯有關。在最初我們的軍工產業還沒有建立起來時,蘇聯老大哥提供了很多幫助,我們的軍工製造才慢慢起步。最初的軍工製造,其實就是槍械的製造。而且這些槍械都比較有名,在抗戰時期之後用過著名的莫辛納甘步槍,槍聲清脆,供彈、發射時動作乾脆利索,連續射擊時若有水滴濺落之聲,因此得名"水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