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國產品牌在中大型車領域都始終沒有發展起來,雖然期間也誕生過像傳祺GA8、紅旗H7、東風A9等能叫得出名字來的車型,但畢竟市場銷量表現太差,所以存在感與認知度那都是極低的。
如今,隨著國產品牌汽車工業的不斷進步與崛起,其中也湧現出來了兩款最具代表性的車型。一個是一汽紅旗所出品的紅旗H9、另一個就是由比亞迪所打造的漢。作為國產的中大型轎車,紅旗H9的氣場那是相當強大,雖然30-50多萬的售價區間讓不少人對它望而卻步,但紅旗H9的誕生卻讓國人見識到了咱們國產品牌也能夠造出氣場媲美勞斯萊斯的中大型轎車,而這無疑是一種汽車工業製造的底氣以及自信的表現。
在10月份,紅旗H9也交出了一份2704輛的銷售成績單,雖然暫時排名10月中大型轎車榜單第六位,但我依舊看好它今後的表現。而另一款中大型車比亞迪漢,則是我們今天要來重點說的車款了。
作為與紅旗H9同時期的產物,比亞迪打造的漢一經問世便收穫了世人無數目光,因為這臺車算是真正意義上國人能買得起並且願意為之去買單的中大型轎車。比亞迪官方也為漢這款車定出了21.98-27.95萬元的售價區間,有著高顏值的外觀內飾,加速表現還如此的強勁(頂配四驅高性能版零百加速僅需3.9秒),售價又控制在了合理的價位區間,所以國人自然而然也就會樂意去購買它。
10月份銷量數據,比亞迪漢已經一躍成為了中大型轎車銷量榜的第三名,10月份共計售出7545臺新車,超過了排在它身後、也是第四名的寶馬5系(10月銷量:7283臺)。所以說,從比亞迪漢在10月的熱銷中我們是否也就可以喊出那句:國產中大型車崛起了?
說實話,比亞迪漢的成功在我看來也是其努力耕耘的成果。不可否認的是,當比亞迪能造出這樣一臺強大中國車並且售價厚道、加速還如此炸裂之時,國人就會被它給徵服並為之買單。要知道,在漢之前,其實國產品牌是沒有一款中大型車被消費者所認可了的。而正是由於比亞迪漢的出現,這種長時間都沒有被打破的局面也終於是隨著它的到來被迎刃而解。
比亞迪E-SEED GT概念車
因此,對於漢這款車,我覺得國人應該感到慶幸。畢竟,目前為止還只有比亞迪讓咱們開上了產品力不輸奔馳、寶馬、奧迪等豪華品牌的中大型車,所以對於這樣一款車型,我們是否也應該多另眼相待一下它呢?
從產品力方面來看,比亞迪漢EV的外觀是首款採用比亞迪全系家族式設計語言的車型,正是得益於它旗艦級的定位、較大的車身尺寸,這套"全新的ragon Face"造型在該車上獲得了很好的視覺效果。相比此前比亞迪在售的純電動車而言,漢EV的造型明顯更加簡潔、更具辨識度且更有質感。所以,你真的不得不承認,一個好的設計對於一款新車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進入車內,雖然比亞迪對漢的設計思路依然沒有脫離傳統燃油車的做法,但通過一些高度簡約的設計還是使得整臺車內擁有非常不錯的豪華質感。另外,在用料和細節上,漢EV呈現給人的感覺也是十分上檔次,所以在具備這些前提條件之後,漢EV的中大型車身份也就牢牢坐穩了。開過或者體驗過這臺車的人就會知道,漢EV的內飾絕對不輸同價位BBA品牌的中型車,所以,這也就讓它具備了熱銷的底氣。
至於配置,我所說到的漢EV超長續航版尊貴型也絕對對得起它20萬+的售價。除了後排獨立空調外,它也還配備了膝部氣囊、後排側氣囊、前/後排頭部氣囊、被動行人保護、主動剎車、前排座椅通風/加熱等配置,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也充分滿足了國人對於高配置的要求。
空間表現方面,前後排座椅本身的舒適性、包裹性都很不錯,加上漢EV頂配車型的後排座椅靠背還支持電動調節,並擁有後排加熱/通風功能,因此我覺得對於一款售價不足30萬元的車型而言,這真的是很厚道了。後排空間的話,我1米8坐進去頭部還有3指、腿部還有2拳,妥妥的中大型車標準。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後排地板中間凸起很小,後排中間位置也配備了頭枕,人性化設計做的不錯。
最後在動力方面,我推薦的漢EV超長續航版尊貴型只提供了單個電機的前置前驅方式。單電機模式下,漢EV超長續航版的總功率為163kW(222Ps),扭矩為330N·m,相比四驅高性能版整體數據腰斬。官方百公裡加速時間也僅為7.9秒。
不過需要說到的一點是,這個版本的官方續航裡程能達到605km,所以比頂配的四驅雙電機版本要續航更長一些,同時價格也要更便宜。如果要我來給大家推薦的話,我認為這個版本就是很值得入手的。畢竟四驅高性能版的加速真的有點太猛了,有些用戶可能會有暈眩感,需要注意。
總的來說,比亞迪漢的出現可以說是讓國人有了真正可選的國產中大型車,對於那些想要買國產品牌車型、又看好國產品牌未來發展的用戶來說,能有一臺真正讓他們為之自豪的中大型轎車,我覺得比亞迪在這點上真的已經做的很成功了。
以前總有人說國產造不出中大型轎車,現在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紅旗H9)和新能源車領域(比亞迪漢)我們都成功了,所以咱們是否要為國產品牌而感到自豪呢?反正,作為一位國人,此刻我的內心是無比激動的,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感同身受。
(優視汽車大卓編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