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十五言站內主題#宏觀歷史學#
Vamei Z主編
維京人一向受影視編劇的偏愛。電影《馴龍高手》就包含了很多維京元素。部落裡的維京人身著皮衣,手執斧頭和盾牌,頭戴有角的頭盔,駕著瘦長的維京船,在海洋中驕傲航行。他們固執而勇敢,連口吐火焰的龍也絲毫不懼。可內心裡,他們又直率得可愛,在吵吵嚷嚷中和龍成了好朋友。
馴龍高手
維京人騎著惡龍翱翔天空的樣子,正符合《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的記錄:
「這一年,兇兆出現在諾桑比亞,嚇壞了那裡的居民。電閃雷鳴,惡龍飛過天空……野蠻人劫掠並血洗了林迪斯法恩的修道院。」
林迪斯法恩修道院的血案發生於公元793年,開啟了持續將近三個世紀的維京入侵狂潮。維京人駕著海船,出沒於歐洲沿海,四處打家劫舍。許多王國的正規軍都難以匹敵。歐洲的媽媽們用兇狠的維京人來嚇唬不聽話的小孩,以至於他們的名聲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歐洲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連酷炫的重金屬音樂,也發展出「維京金屬」這個流派,以黑暗冷冽的曲風,向維京傳奇致敬。但流行文化中的「維京人」太過偏離史實,真正的維京人只是一群來自北歐的普通人。與其他誇張的影視劇相比,美國「歷史」頻道的劇集《維京傳奇》想對真實還原了維京人的生活。我們正好可以一邊觀劇,一邊腦補半平凡半神秘的維京生活。
日常
維京人主要生活在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以及部分的日德蘭半島。這個區域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丹麥、挪威和瑞典。這兩個半島緊鄰北海和波羅的海,可以通過海路前往西北歐和東歐沿岸。由於地處北方,整個地區氣候寒冷。冰雪覆蓋著起伏的山巒,但同樣滋潤了茂密的針葉林。在更往北進入北極圈的地區,氣溫更加嚴寒,雨雪也變得稀少。植被消失,只剩下凍土上生長的苔蘚。相對溫暖的夏季提供了寶貴的耕作時機。而到了冬天漫長的極夜中,只有極光能照亮夜空。人們躲在屋子裡烤篝火,靠給孩子講傳說故事來打發時間。
紫色的是維京地區
和大多數維京人一樣,《維京傳奇》的主角拉格納就生活在苦寒的環境中。他是擁有土地的「自由人」,也就是構成社會主體的農民。與自由人相對的是奴隸,大多是俘虜,也都從事農業。維京地區主要被山巒、湖泊、密林佔據,適合耕作的土地相對有限,所以耕地是重要的資源。即使同為「自由人」,地主的社會地位也要高於無地佃戶。儘管寒冷氣候給農業帶來了難題,但藉助從歐洲大陸傳來的鐵製農具和深耕技術,維京人也能實現穩定的農業生產。他們種植的作物包括大麥、黑麥和燕麥,與西北歐的日耳曼人相似。小麥也偶有種植,但只有貴族才能消費得起。維京人同樣進行畜牧。奶牛和山羊用於產奶。牛肉、羊肉、豬肉、雞肉、鵝肉也是餐桌上常見的肉類。
自由人
狩獵和漁業同樣是重要。由於森林廣袤,維京獵人們很容易找到兔子、熊、鹿等獵物。除了用弓箭和長矛直接狩獵,維京人還通過挖陷阱來捕捉大型動物。而北歐曲折的海岸線和密集的內陸水網,讓這裡成為漁業的天堂。海岸附近經常有捕魚站,是水產品中轉和售賣的中心。鱈魚肉質鮮美,最受歡迎。維京人為了追逐鱈魚,甚至跨越了大西洋,到達了加拿大西北沿岸。鯡魚肉質比較粗糙,但勝在易於捕撈。北歐人用鹽醃製的鯡魚,也因為其強烈的臭味,成為「黑暗料理界」的一朵奇葩。淡水魚中最重要則是三文魚。維京人還熱衷於捕殺鯨魚、海象和海豹。鯨油可以用於燃燒照明,海象的象牙可以用作裝飾,海豹的油則能作為黃油的替代品。
吵吵著要吃醃鯡魚的大叔
在寒冷的氣候中,保暖成了基本需求。維京人的房子大多是用木材建造。柱子和木樑搭成長方形的基本結構,再用木板作為圍牆。房屋的中間是陷下去的方坑,用於燃燒篝火。篝火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人們圍著它吃飯、喝酒和交談。高聳的房頂上往往搭有樺樹皮或草皮,以保持室內的溫暖。此外,牲口也經常被圈養在長屋的一側,人和動物「擠擠更暖和」。在室外,人們要靠衣物保暖了。維京人的內襯衣物用羊毛或亞麻紡織而成,外衣和鞋子則用獸皮製成。在嚴寒的天氣中,手套、帽子、外套也是人們出行的必需品。這些衣物大多由家中主婦紡織和縫製而成。
身著皮草的伯爵夫人和她的女兒
市鎮
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一些貿易中心成為小市鎮。這些市鎮地理位置優越,常常位於重要的道路交界或水道出口。市鎮周邊可能有簡單的防禦工事,如柵欄和石牆。在維京時代後期,城鎮周圍也出現了小城堡。城鎮中人口相對密集,房屋也比較多。手工業者生活在市鎮中。鐵匠能生產不可或缺的農具和武器,所以受到相當的尊敬。此外,鹿角被製作成梳子,琥珀被做成首飾,滑石被打磨成容器。這些手工品大多通過近距離貿易,由本地市場消化。
市鎮
集市和碼頭是重要的貿易場所。維京人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是毛皮。由於價值高又便於運輸,北歐的毛皮能銷往遙遠的地區,獲得豐厚的利潤。毛皮之外,維京人還出口其他儲量豐富的物產,如海象象牙、魚、木材、鯨骨、琥珀等。市場上交易頻繁的還有一種特殊的商品——奴隸。正如《維京傳奇》所講,奴隸的地位相當低下,只是主人的財產,地位連狗都不如。有的奴隸甚至要給主人陪葬。維京人也需要從外地進口商品,如香料、葡萄酒、絲綢、陶器、絲綢和銀。金銀等貴金屬在維京經濟中有特殊的地位,被用作通貨中介。到了維京時代後期,鑄造成圓形的銀幣幾乎是唯一被使用的貨幣。
市場上待售的毛皮
除了貿易,讓城鎮繁榮起來的還有政治。早期的維京人並沒有形成等級鮮明的王政,所以分散為部落。部落首領是一些富裕而有影響力的自由人,有權管理公共事務,仲裁部落內部糾紛,並充當軍事領袖。劇集中一心要害死拉格納的老伯爵正是一個部落首領。出於管理需要,首領也居住在人口密集、貿易繁榮的城鎮。部落首領在享受尊敬的同時,也受到法律和習俗的約束。公正被看作首領必備的素質,首領有義務保護自由人的權利。在進行一些重大審判時,首領也必須召集自由人,在集會上獲得全體自由人的同意。正因如此,《維京傳奇》中的老伯爵也只能靠捏造證據來給拉格納定罪,而不能強制用刑。
老伯爵
維京人的法律核心是全體自由人的集會,也就是維京人口中的「那事兒」(The Thing)。「那事兒」定期在市鎮舉行,主要由成年男性參加。地區的集會還會派出代表,參加高等級的集會。劇集中拉格納的兒子在十二歲時參加了集會,被接受為合格的部落成員。他獲得了象徵個人成熟和信譽的臂環。維京人按著臂環做出的誓言都是神聖而莊重的。劇集中,拉格納善變的弟弟也不敢按著臂環說謊。在集會上,犯人被公開審判。目擊證人能幫助犯人洗刷罪名。主人公拉格納也被指控謀殺,但最終通過弟弟的證詞而無罪釋放。此外,一些公共事務,如土地和森林的使用、建造橋梁和道路等,也會在集會上決定。
拉格納在集會中被審判
戰鬥
從維京人的日常和公共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群普通的中世紀農民,並非想像中的勇猛武士。他們生活在歐洲邊緣,不但農業落後,鍛造武器的技術也很可能落後於歐洲大陸。儘管在維京時代,北歐人口快速增長,但人口總數還是遠遠少於西北歐和南歐。從組織形式上,維京人還停留在原始的部落,沒有統一的王權和教會組織,動員能力也相當有限。但就是這樣一群來自世界邊緣的維京人,居然能把歐洲攪得天翻地覆,讓人不能不慎重審視維京人的戰鬥力。
從武器上看,維京人並不佔優。儘管鐵礦豐富,但維京人的鍛造技術還是來自歐洲大陸,所以不可能製造出太超前的兵器。維京人主要的進攻兵器是斧頭、劍和長矛。斧頭被認為是維京人象徵性武器。許多影視中的維京人都揮舞著巨大的戰斧。但事實上,維京人自己只把斧頭當作一種普通的武器,對斧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懷」。相反,劍被認為是尊貴的武器,經常被用於陪葬或宗教儀式。雙刃劍是最常見的兵器。長矛則非常實用,既能用作近戰武器,還能用於遠程投擲。此外,維京人進攻前還會用弓箭齊射,以便提前殺傷敵人。但無論如何,以上武器都在歐洲很常見,並非維京人的獨門秘器。
長矛,斧頭和盾牌
維京人主要的防具是盾牌、頭盔和鎧甲。盾牌用木頭做成,是便宜而好用的防禦武器,每人都有配備。電影中,拉格納的妻子是一名有資格與男士並肩作戰的「女武士」(shieldmaiden)。而shieldmaiden直譯過來,就是「舞盾女」。頭盔和鎧甲則是昂貴而少見的防具。與流行文化中鼓吹的有角頭盔不同,真正出土的維京頭盔並沒有角,與歐洲大陸的頭盔也沒有太大區別。維京人「有角頭盔」的形象,很可能是一個誤傳。維京的劫掠者往往手持兵器和盾牌,就輕裝上陣。在《維京傳奇》中,我們也經常看到身著皮革的維京戰士,與大陸上的鎧甲士兵對陣的戰鬥景象。
輕裝的維京戰士
從身材上來說,維京人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他們在惡劣自然環境下長大,早經過密林和高山的磨練,身體強健。此外,和今天的北歐人一樣,維京人同樣金髮碧眼,且身材挺拔。他們的平均身高在一米七左右,雖然與現代人比起來並不特別高大,但在當時算得上是「巨人」。然而,在刀劍橫飛的戰場上,這樣的身體差距並沒有特別幫助。更何況,歐陸上的軍隊都是職業軍隊,軍事訓練理應超過這些來自北歐的農夫。維京人的成功,一定還有別的原因。
維京人的好身材
航海
維京人橫行三百年,自然有他的獨到之處。他們的一大動力是致富動機。維京時代的天氣相對溫暖,刺激了北歐的人口膨脹。北歐落後的農業無力支持過快的人口增長。用武力搶劫富裕的歐洲大陸,成了緩解經濟壓力的重要方式。這一點與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侵擾類似。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北歐人沒什麼家底,赤手空拳鬧革命,自然比大陸上那些瞻前顧後的國王們得心應手。這一時期海上貿易的繁榮,也格外吸引窮瘋了的維京海盜。《維京傳奇》中,拉格納吸引同伴出海,憑的就是他一再宣揚的「西方財富」。
除了破罐子破摔的潑皮功夫,維京人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技術領先——航海。由於山巒和密林的阻隔,北歐的許多地區只能通過水路交通。加上漁業需求,維京人成為天生的海員。北歐盛產的木材為造船提供了便利。維京船大約有20-30米長,可以容納多達40個海員。他們並列坐成兩排,一致划槳。如果風向合適,船上還能升起方形帆,靠風力驅動。維京船船身修長,非常容易操縱。由於吃水淺,維京船可以同時在海上和內河航行,也不需要特別的碼頭來停靠,可以神出鬼沒於海岸線的任何一個地方。許多建在海邊的教堂和修道院因此中招——那些僧侶們原本以為海洋會是最好的屏障。
維京船
除了前往歐洲打劫,維京人還在更加遼闊的大西洋上航行,開拓新的殖民地。維京時代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了四五百年,維京人缺乏指南針之類的導航工具。歷史學家推測,除了太陽和星星的導向,維京人還能通過飛鳥和魚群等物候特徵找到方向。此外,透明的冰洲石有可能就是維京傳說中的「太陽石」。通過太陽光的極化原理,人們能藉助冰洲石在陰天找到太陽的方位。有了先進的航海和導航技術,維京人沿著「冰島——格陵蘭——北美」一線,建立了一連串殖民據點,作為漁業和貿易的樞紐。他們也順便成為了最早到達北美的歐洲人。
拉格納手中的「太陽石」
藉助海上形成的默契,維京人形成了有組織的武裝團夥,不斷侵襲歐洲。擁有漫長海岸線的不列顛島最受其苦。盎格魯薩克遜人幾乎被維京人徹底趕下海。而大陸居民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維京人能藉助內河偷襲內陸。根據維京傳說,拉格納就曾帶領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沿著塞納河逆流而上,洗劫了巴黎。法王禿頭查理不得不支付一筆巨額贖金,才送走這些來自北方的瘟神。只可惜維京人的歷史缺少文字記載,歷史學家也只能依據口述的史詩來辯論拉格納是否真實存在。但維京人對歐洲的武力威脅,則無需任何爭辯。
維京人最根本的戰鬥力,來自於他們的信仰。當時的大部分歐洲已經歸於基督教,但偏僻的北歐卻是異端。這裡依然流行著多神崇拜。維京人信奉著主神奧丁、雷神索爾、戰神提爾等神靈。北歐的多神信仰很可能是新舊教派競爭的結果。不同地區對待神靈的態度也有所差別。有的神殿中,雷神索爾的地位甚至會超過主神奧丁,被放在房間的中央。但在這些差別中,北歐神話又在遵循著同一個體系,有著類似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又無形中為戰士文化加成。
都是索爾,下圖是《維京傳奇》中的索爾神像
北歐神話的一大特點是正邪不分,神靈並不足以作為道德典範。事實上,把神靈當作完美的聖人,是後來的基督教才有的做法。維京人認為神靈真實存在,並具有與人的性格,與希臘和羅馬神話相似。主神奧丁為了戰勝對手,可能會採用欺騙的手段。更有代表性的是洛基,他亦正亦邪,以捉弄人為樂。他既幫助過神族,又幫助過敵對的巨人和地獄。也因此,北歐神話並不以神靈道德為標杆。他們推崇的,是勇氣這一特質。哪怕是神的敵人,只要足夠勇敢,都會受到維京人的尊敬。這正有助於戰士文化的形成。出於對勇氣的看重,《維京傳奇》中的老伯爵不得不屈尊接受拉格納的挑戰,以免背上懦夫的罵名。
正邪難辨的洛基
戰士文化還深刻的反映其他傳說中。據說奧丁會挑選特別勇武的戰士,在他體內灌入力量,讓他陷入癲狂,並在戰場上戰無不勝。這也就是所謂的「狂戰士」。而英靈殿的傳說更進一步助長了戰士文化。據說,主神奧丁會從戰場中挑選出英勇戰死的人,把他們帶入英靈殿。在這座用鎧甲和武器建成的神殿中,奧丁的侍女瓦爾基裡服侍勇士們宴飲。隨後,勇士們在庭院中戰鬥到死,但不久又會復活,繼續享受宴飲和戰鬥的快樂。由於英靈殿的神話,維京人把戰死沙場視為榮耀,而把自然老死當做一種被詛咒的疾病。在《維京傳奇》中,一位老戰士就要求拉格納帶上自己作戰。他擔心會因為老死而無法踏入英靈殿。
擔心無法進入英靈殿的老戰士
此外,維京傳說還有一種強烈的毀滅情緒。在預言的「諸神的黃昏」中,神族將與惡神和巨人同歸於盡。英靈殿的勇士們也將在血戰後滅亡。神的世界消滅後,倖存的人將重建這個世界。「諸神的黃昏」所包含的強烈虛無主義,一直影響到未來華格納的戲劇和尼採的哲學。這個滅世預言讓死亡顯得微不足道。既然維京人不把死亡當回事,在戰場也就更加勇者無敵。大陸上的士兵從沒見過這樣毫不畏死的怪物,被打得節節敗退。在維京時代的高峰,從不列顛島到西西里,從塞納河到第聶伯河,從德國到義大利,都留有維京人徵服的足跡。
維京人肆虐的地區
公元十二世紀,維京時代終於結束。一方面,維京人帶動了整個歐洲的軍備升級。歐洲各地都沿著海岸線大建城堡,讓維京人的打劫成本飆升。另一方面,基督教也逐漸控制北歐,取代了維京人的舊信仰。戰士文化不再,那個憑著勇氣馳騁大洋的維京時代也一去不返。但維京人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軍備升級造成歐洲的武裝過剩,只能通過未來的十字軍東徵。北歐神話為哲學、文學、音樂和動漫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我們今天也能借著《維京傳奇》這樣的電視劇,重溫那個氣質硬朗的時代。
動漫《烙印戰士》,取材自北歐神話的「狂戰士」
文/ Vamei Z
我是Vamei,射手座,不靠譜。方臉,小眼,腦洞過大。在讀氣象學博士,用GPS看天空,本科卻在研究太空。IT技術博主,寫Python寫大數據,業餘卻在搞App。歷史這個傲嬌的愛好,全靠朋友扯淡、讀《冰與火之歌》、打《文明》培養。期待和你交流。
如果喜歡作者的這篇文章,就請給他點鼓勵吧!戳「閱讀原文」,可以看到Vamei的更多文章。
關於十五言
原創寫作者的聚集地,讓知識更有文藝範兒。我們愛美好、怪異或獨特的東西,愛推敲細節,歷史,道理,事物之間的聯繫,我們歡迎一切擁有同樣愛好的人,用文字記錄下思想的印跡。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長按關注,暢讀知識的文藝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