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著惡龍的維京人,真的是「野蠻民族」嗎? 小歷史

2021-01-15 十五言

本文來自十五言站內主題#宏觀歷史學#

Vamei Z主編


維京人一向受影視編劇的偏愛。電影《馴龍高手》就包含了很多維京元素。部落裡的維京人身著皮衣,手執斧頭和盾牌,頭戴有角的頭盔,駕著瘦長的維京船,在海洋中驕傲航行。他們固執而勇敢,連口吐火焰的龍也絲毫不懼。可內心裡,他們又直率得可愛,在吵吵嚷嚷中和龍成了好朋友。


馴龍高手


維京人騎著惡龍翱翔天空的樣子,正符合《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的記錄:

「這一年,兇兆出現在諾桑比亞,嚇壞了那裡的居民。電閃雷鳴,惡龍飛過天空……野蠻人劫掠並血洗了林迪斯法恩的修道院。」


林迪斯法恩修道院的血案發生於公元793年,開啟了持續將近三個世紀的維京入侵狂潮。維京人駕著海船,出沒於歐洲沿海,四處打家劫舍。許多王國的正規軍都難以匹敵。歐洲的媽媽們用兇狠的維京人來嚇唬不聽話的小孩,以至於他們的名聲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歐洲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連酷炫的重金屬音樂,也發展出「維京金屬」這個流派,以黑暗冷冽的曲風,向維京傳奇致敬。但流行文化中的「維京人」太過偏離史實,真正的維京人只是一群來自北歐的普通人。與其他誇張的影視劇相比,美國「歷史」頻道的劇集《維京傳奇》想對真實還原了維京人的生活。我們正好可以一邊觀劇,一邊腦補半平凡半神秘的維京生活。


日常

維京人主要生活在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以及部分的日德蘭半島。這個區域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丹麥、挪威和瑞典。這兩個半島緊鄰北海和波羅的海,可以通過海路前往西北歐和東歐沿岸。由於地處北方,整個地區氣候寒冷。冰雪覆蓋著起伏的山巒,但同樣滋潤了茂密的針葉林。在更往北進入北極圈的地區,氣溫更加嚴寒,雨雪也變得稀少。植被消失,只剩下凍土上生長的苔蘚。相對溫暖的夏季提供了寶貴的耕作時機。而到了冬天漫長的極夜中,只有極光能照亮夜空。人們躲在屋子裡烤篝火,靠給孩子講傳說故事來打發時間。


紫色的是維京地區


和大多數維京人一樣,《維京傳奇》的主角拉格納就生活在苦寒的環境中。他是擁有土地的「自由人」,也就是構成社會主體的農民。與自由人相對的是奴隸,大多是俘虜,也都從事農業。維京地區主要被山巒、湖泊、密林佔據,適合耕作的土地相對有限,所以耕地是重要的資源。即使同為「自由人」,地主的社會地位也要高於無地佃戶。儘管寒冷氣候給農業帶來了難題,但藉助從歐洲大陸傳來的鐵製農具和深耕技術,維京人也能實現穩定的農業生產。他們種植的作物包括大麥、黑麥和燕麥,與西北歐的日耳曼人相似。小麥也偶有種植,但只有貴族才能消費得起。維京人同樣進行畜牧。奶牛和山羊用於產奶。牛肉、羊肉、豬肉、雞肉、鵝肉也是餐桌上常見的肉類。


自由人


狩獵和漁業同樣是重要。由於森林廣袤,維京獵人們很容易找到兔子、熊、鹿等獵物。除了用弓箭和長矛直接狩獵,維京人還通過挖陷阱來捕捉大型動物。而北歐曲折的海岸線和密集的內陸水網,讓這裡成為漁業的天堂。海岸附近經常有捕魚站,是水產品中轉和售賣的中心。鱈魚肉質鮮美,最受歡迎。維京人為了追逐鱈魚,甚至跨越了大西洋,到達了加拿大西北沿岸。鯡魚肉質比較粗糙,但勝在易於捕撈。北歐人用鹽醃製的鯡魚,也因為其強烈的臭味,成為「黑暗料理界」的一朵奇葩。淡水魚中最重要則是三文魚。維京人還熱衷於捕殺鯨魚、海象和海豹。鯨油可以用於燃燒照明,海象的象牙可以用作裝飾,海豹的油則能作為黃油的替代品。


吵吵著要吃醃鯡魚的大叔


在寒冷的氣候中,保暖成了基本需求。維京人的房子大多是用木材建造。柱子和木樑搭成長方形的基本結構,再用木板作為圍牆。房屋的中間是陷下去的方坑,用於燃燒篝火。篝火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人們圍著它吃飯、喝酒和交談。高聳的房頂上往往搭有樺樹皮或草皮,以保持室內的溫暖。此外,牲口也經常被圈養在長屋的一側,人和動物「擠擠更暖和」。在室外,人們要靠衣物保暖了。維京人的內襯衣物用羊毛或亞麻紡織而成,外衣和鞋子則用獸皮製成。在嚴寒的天氣中,手套、帽子、外套也是人們出行的必需品。這些衣物大多由家中主婦紡織和縫製而成。


身著皮草的伯爵夫人和她的女兒


市鎮

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一些貿易中心成為小市鎮。這些市鎮地理位置優越,常常位於重要的道路交界或水道出口。市鎮周邊可能有簡單的防禦工事,如柵欄和石牆。在維京時代後期,城鎮周圍也出現了小城堡。城鎮中人口相對密集,房屋也比較多。手工業者生活在市鎮中。鐵匠能生產不可或缺的農具和武器,所以受到相當的尊敬。此外,鹿角被製作成梳子,琥珀被做成首飾,滑石被打磨成容器。這些手工品大多通過近距離貿易,由本地市場消化。


市鎮


集市和碼頭是重要的貿易場所。維京人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是毛皮。由於價值高又便於運輸,北歐的毛皮能銷往遙遠的地區,獲得豐厚的利潤。毛皮之外,維京人還出口其他儲量豐富的物產,如海象象牙、魚、木材、鯨骨、琥珀等。市場上交易頻繁的還有一種特殊的商品——奴隸。正如《維京傳奇》所講,奴隸的地位相當低下,只是主人的財產,地位連狗都不如。有的奴隸甚至要給主人陪葬。維京人也需要從外地進口商品,如香料、葡萄酒、絲綢、陶器、絲綢和銀。金銀等貴金屬在維京經濟中有特殊的地位,被用作通貨中介。到了維京時代後期,鑄造成圓形的銀幣幾乎是唯一被使用的貨幣。



市場上待售的毛皮


除了貿易,讓城鎮繁榮起來的還有政治。早期的維京人並沒有形成等級鮮明的王政,所以分散為部落。部落首領是一些富裕而有影響力的自由人,有權管理公共事務,仲裁部落內部糾紛,並充當軍事領袖。劇集中一心要害死拉格納的老伯爵正是一個部落首領。出於管理需要,首領也居住在人口密集、貿易繁榮的城鎮。部落首領在享受尊敬的同時,也受到法律和習俗的約束。公正被看作首領必備的素質,首領有義務保護自由人的權利。在進行一些重大審判時,首領也必須召集自由人,在集會上獲得全體自由人的同意。正因如此,《維京傳奇》中的老伯爵也只能靠捏造證據來給拉格納定罪,而不能強制用刑。


老伯爵


維京人的法律核心是全體自由人的集會,也就是維京人口中的「那事兒」(The Thing)。「那事兒」定期在市鎮舉行,主要由成年男性參加。地區的集會還會派出代表,參加高等級的集會。劇集中拉格納的兒子在十二歲時參加了集會,被接受為合格的部落成員。他獲得了象徵個人成熟和信譽的臂環。維京人按著臂環做出的誓言都是神聖而莊重的。劇集中,拉格納善變的弟弟也不敢按著臂環說謊。在集會上,犯人被公開審判。目擊證人能幫助犯人洗刷罪名。主人公拉格納也被指控謀殺,但最終通過弟弟的證詞而無罪釋放。此外,一些公共事務,如土地和森林的使用、建造橋梁和道路等,也會在集會上決定。


拉格納在集會中被審判


戰鬥

從維京人的日常和公共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群普通的中世紀農民,並非想像中的勇猛武士。他們生活在歐洲邊緣,不但農業落後,鍛造武器的技術也很可能落後於歐洲大陸。儘管在維京時代,北歐人口快速增長,但人口總數還是遠遠少於西北歐和南歐。從組織形式上,維京人還停留在原始的部落,沒有統一的王權和教會組織,動員能力也相當有限。但就是這樣一群來自世界邊緣的維京人,居然能把歐洲攪得天翻地覆,讓人不能不慎重審視維京人的戰鬥力。


從武器上看,維京人並不佔優。儘管鐵礦豐富,但維京人的鍛造技術還是來自歐洲大陸,所以不可能製造出太超前的兵器。維京人主要的進攻兵器是斧頭、劍和長矛。斧頭被認為是維京人象徵性武器。許多影視中的維京人都揮舞著巨大的戰斧。但事實上,維京人自己只把斧頭當作一種普通的武器,對斧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懷」。相反,劍被認為是尊貴的武器,經常被用於陪葬或宗教儀式。雙刃劍是最常見的兵器。長矛則非常實用,既能用作近戰武器,還能用於遠程投擲。此外,維京人進攻前還會用弓箭齊射,以便提前殺傷敵人。但無論如何,以上武器都在歐洲很常見,並非維京人的獨門秘器。


長矛,斧頭和盾牌


維京人主要的防具是盾牌、頭盔和鎧甲。盾牌用木頭做成,是便宜而好用的防禦武器,每人都有配備。電影中,拉格納的妻子是一名有資格與男士並肩作戰的「女武士」(shieldmaiden)。而shieldmaiden直譯過來,就是「舞盾女」。頭盔和鎧甲則是昂貴而少見的防具。與流行文化中鼓吹的有角頭盔不同,真正出土的維京頭盔並沒有角,與歐洲大陸的頭盔也沒有太大區別。維京人「有角頭盔」的形象,很可能是一個誤傳。維京的劫掠者往往手持兵器和盾牌,就輕裝上陣。在《維京傳奇》中,我們也經常看到身著皮革的維京戰士,與大陸上的鎧甲士兵對陣的戰鬥景象。


輕裝的維京戰士


從身材上來說,維京人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他們在惡劣自然環境下長大,早經過密林和高山的磨練,身體強健。此外,和今天的北歐人一樣,維京人同樣金髮碧眼,且身材挺拔。他們的平均身高在一米七左右,雖然與現代人比起來並不特別高大,但在當時算得上是「巨人」。然而,在刀劍橫飛的戰場上,這樣的身體差距並沒有特別幫助。更何況,歐陸上的軍隊都是職業軍隊,軍事訓練理應超過這些來自北歐的農夫。維京人的成功,一定還有別的原因。



維京人的好身材


航海

維京人橫行三百年,自然有他的獨到之處。他們的一大動力是致富動機。維京時代的天氣相對溫暖,刺激了北歐的人口膨脹。北歐落後的農業無力支持過快的人口增長。用武力搶劫富裕的歐洲大陸,成了緩解經濟壓力的重要方式。這一點與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侵擾類似。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北歐人沒什麼家底,赤手空拳鬧革命,自然比大陸上那些瞻前顧後的國王們得心應手。這一時期海上貿易的繁榮,也格外吸引窮瘋了的維京海盜。《維京傳奇》中,拉格納吸引同伴出海,憑的就是他一再宣揚的「西方財富」。


除了破罐子破摔的潑皮功夫,維京人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技術領先——航海。由於山巒和密林的阻隔,北歐的許多地區只能通過水路交通。加上漁業需求,維京人成為天生的海員。北歐盛產的木材為造船提供了便利。維京船大約有20-30米長,可以容納多達40個海員。他們並列坐成兩排,一致划槳。如果風向合適,船上還能升起方形帆,靠風力驅動。維京船船身修長,非常容易操縱。由於吃水淺,維京船可以同時在海上和內河航行,也不需要特別的碼頭來停靠,可以神出鬼沒於海岸線的任何一個地方。許多建在海邊的教堂和修道院因此中招——那些僧侶們原本以為海洋會是最好的屏障。


維京船


除了前往歐洲打劫,維京人還在更加遼闊的大西洋上航行,開拓新的殖民地。維京時代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了四五百年,維京人缺乏指南針之類的導航工具。歷史學家推測,除了太陽和星星的導向,維京人還能通過飛鳥和魚群等物候特徵找到方向。此外,透明的冰洲石有可能就是維京傳說中的「太陽石」。通過太陽光的極化原理,人們能藉助冰洲石在陰天找到太陽的方位。有了先進的航海和導航技術,維京人沿著「冰島——格陵蘭——北美」一線,建立了一連串殖民據點,作為漁業和貿易的樞紐。他們也順便成為了最早到達北美的歐洲人。


拉格納手中的「太陽石」


藉助海上形成的默契,維京人形成了有組織的武裝團夥,不斷侵襲歐洲。擁有漫長海岸線的不列顛島最受其苦。盎格魯薩克遜人幾乎被維京人徹底趕下海。而大陸居民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維京人能藉助內河偷襲內陸。根據維京傳說,拉格納就曾帶領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沿著塞納河逆流而上,洗劫了巴黎。法王禿頭查理不得不支付一筆巨額贖金,才送走這些來自北方的瘟神。只可惜維京人的歷史缺少文字記載,歷史學家也只能依據口述的史詩來辯論拉格納是否真實存在。但維京人對歐洲的武力威脅,則無需任何爭辯。


宗教

維京人最根本的戰鬥力,來自於他們的信仰。當時的大部分歐洲已經歸於基督教,但偏僻的北歐卻是異端。這裡依然流行著多神崇拜。維京人信奉著主神奧丁、雷神索爾、戰神提爾等神靈。北歐的多神信仰很可能是新舊教派競爭的結果。不同地區對待神靈的態度也有所差別。有的神殿中,雷神索爾的地位甚至會超過主神奧丁,被放在房間的中央。但在這些差別中,北歐神話又在遵循著同一個體系,有著類似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又無形中為戰士文化加成。


都是索爾,下圖是《維京傳奇》中的索爾神像


北歐神話的一大特點是正邪不分,神靈並不足以作為道德典範。事實上,把神靈當作完美的聖人,是後來的基督教才有的做法。維京人認為神靈真實存在,並具有與人的性格,與希臘和羅馬神話相似。主神奧丁為了戰勝對手,可能會採用欺騙的手段。更有代表性的是洛基,他亦正亦邪,以捉弄人為樂。他既幫助過神族,又幫助過敵對的巨人和地獄。也因此,北歐神話並不以神靈道德為標杆。他們推崇的,是勇氣這一特質。哪怕是神的敵人,只要足夠勇敢,都會受到維京人的尊敬。這正有助於戰士文化的形成。出於對勇氣的看重,《維京傳奇》中的老伯爵不得不屈尊接受拉格納的挑戰,以免背上懦夫的罵名。



正邪難辨的洛基


戰士文化還深刻的反映其他傳說中。據說奧丁會挑選特別勇武的戰士,在他體內灌入力量,讓他陷入癲狂,並在戰場上戰無不勝。這也就是所謂的「狂戰士」。而英靈殿的傳說更進一步助長了戰士文化。據說,主神奧丁會從戰場中挑選出英勇戰死的人,把他們帶入英靈殿。在這座用鎧甲和武器建成的神殿中,奧丁的侍女瓦爾基裡服侍勇士們宴飲。隨後,勇士們在庭院中戰鬥到死,但不久又會復活,繼續享受宴飲和戰鬥的快樂。由於英靈殿的神話,維京人把戰死沙場視為榮耀,而把自然老死當做一種被詛咒的疾病。在《維京傳奇》中,一位老戰士就要求拉格納帶上自己作戰。他擔心會因為老死而無法踏入英靈殿。


擔心無法進入英靈殿的老戰士


此外,維京傳說還有一種強烈的毀滅情緒。在預言的「諸神的黃昏」中,神族將與惡神和巨人同歸於盡。英靈殿的勇士們也將在血戰後滅亡。神的世界消滅後,倖存的人將重建這個世界。「諸神的黃昏」所包含的強烈虛無主義,一直影響到未來華格納的戲劇和尼採的哲學。這個滅世預言讓死亡顯得微不足道。既然維京人不把死亡當回事,在戰場也就更加勇者無敵。大陸上的士兵從沒見過這樣毫不畏死的怪物,被打得節節敗退。在維京時代的高峰,從不列顛島到西西里,從塞納河到第聶伯河,從德國到義大利,都留有維京人徵服的足跡。



維京人肆虐的地區


公元十二世紀,維京時代終於結束。一方面,維京人帶動了整個歐洲的軍備升級。歐洲各地都沿著海岸線大建城堡,讓維京人的打劫成本飆升。另一方面,基督教也逐漸控制北歐,取代了維京人的舊信仰。戰士文化不再,那個憑著勇氣馳騁大洋的維京時代也一去不返。但維京人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軍備升級造成歐洲的武裝過剩,只能通過未來的十字軍東徵。北歐神話為哲學、文學、音樂和動漫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我們今天也能借著《維京傳奇》這樣的電視劇,重溫那個氣質硬朗的時代。



動漫《烙印戰士》,取材自北歐神話的「狂戰士」


文/ Vamei Z

我是Vamei,射手座,不靠譜。方臉,小眼,腦洞過大。在讀氣象學博士,用GPS看天空,本科卻在研究太空。IT技術博主,寫Python寫大數據,業餘卻在搞App。歷史這個傲嬌的愛好,全靠朋友扯淡、讀《冰與火之歌》、打《文明》培養。期待和你交流。


如果喜歡作者的這篇文章,就請給他點鼓勵吧!戳「閱讀原文」,可以看到Vamei的更多文章。


關於十五言

原創寫作者的聚集地,讓知識更有文藝範兒。我們愛美好、怪異或獨特的東西,愛推敲細節,歷史,道理,事物之間的聯繫,我們歡迎一切擁有同樣愛好的人,用文字記錄下思想的印跡。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長按關注,暢讀知識的文藝範兒。


相關焦點

  • 揭秘「北歐海盜」:關於維京人的傳說是真的嗎?
    其實,從這種稱呼上就感受到,在北歐社會中,維京人的形象一般來說都是比較負面的。那麼,關於維京人的傳說都是真的嗎?在維京人內部,又有著怎樣特殊的秘密存在呢?在西方歷史上,一般來說對維京人的印象都不是很好。
  • 古代北歐風:由野蠻的海盜們創造的藝術-維京人的絕美藝術品
    小編知道現在在全世界範圍內,北歐的藝術設計風格可是相當的流行的,很多人都是北歐設計的忠實粉絲。現在的北歐各國以高福利、高收入和平等意識而著稱,而在古代這裡則是野蠻的維京海盜們的家園。而今天小編想帶大家欣賞的便是由古代維京人創造的藝術。
  • 歐洲歷史上的維京族,幾個世紀壞事做盡,被歐洲人集體嫌棄
    瑞典是北歐的一個國家,他的祖先是維京人。維京人是中世紀生活在北歐地區的一個龐大群體。嚴格來說,他們不是一個民族,也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區域和文化概念。
  • 維京人的形象和《刺客信條》的「信條」不矛盾嗎?
    《刺客信條》系列的新作《刺客信條:英靈殿》正式公布之後雖然讓很多的玩家都非常興奮,但是卻讓人不由得疑惑,維京人加入刺客組織這有可能嗎?  大家對於維京人的印象基本是:帶著角盔,乘著長船,渡海而來的掠奪者,維京人也往往被刻畫成十惡不赦的異教徒,甚至被妖魔化,堪稱來自北方的古代納粹。
  • 初探北歐維京人——維京人的民族性格和宗教信仰是怎樣形成的?
    在世界歷史的長河裡,有這麼一批人,其穿梭於大洋之中,遊走於海岸之上。他們是魔獸中矮人的原型,他們也是如今流行文化中的翹楚。在歷史上,他們曾是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人(比哥倫布早了500年左右),他們也曾給東歐帶來了文明(羅斯的留裡克王朝),而現實中,他們後代族裔成為了如今福利制度的代表。他們就是生活在北歐斯堪迪納維亞半島的北歐人。
  • 可不止有打砸搶,各類文藝作品中的維京眾生相
    在各種神話傳說與奇幻作品中,來自北地的維京人常常被塑造成騎著惡龍燒殺搶掠的蠻族,甚至連維京人自己也時常宣稱自己能夠飼養或屠戮飛龍。無論是在真實歷史還是在《英靈殿》中,彪悍的維京人在他們自己所處的時代都稱得上是勝利者,但一度被徵服的英格蘭大地如今卻依然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後裔與基督徒的天下。
  • 維京人的《刺客信條》到底違和不違和?
    他們說「萬物皆虛,萬事皆允」是在說真的呢?!維京海盜的歷史以及北歐神話的傳承在西方世界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作為一款考古遊戲,《刺客信條》顯然應該考慮對這段歷史進行開發。果不其然,幾天前育碧正式公布了《刺客信條:英靈殿》的宣傳動畫,可是興奮過後冷靜下來仔細一想,維京人加入刺客組織,難道不違和嗎?典型的維京人形象,是帶著角盔,乘著長船,渡海而來的掠奪者,往往被刻畫成十惡不赦的異教徒,甚至被妖魔化,堪稱來自北方的古代納粹。但好了傷疤忘了疼,進入近現代以後,維京人又成了狂戰士的代名詞,承載著人類遙遠記憶中的野蠻、血腥的戰鬥記憶。
  • 北歐中世紀的維京人真的都是海盜嗎?
    維京人是8世紀到11世紀時期北歐的海盜,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倫諸島,也到過北極的廣闊疆域,歐洲的這一時期也被稱為「維京時期」。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維京人和加勒比海盜不同維京人是一個強悍的海洋民族,公元4世紀開始,他們進行過多次劫掠性的航海活動,公元8世紀在丹麥、挪威和瑞典定居下來,形成了多個王國,並且把造船技術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維京探險者不僅到達了格陵蘭島,而且是最先到達美洲的歐洲人。不能簡單地說維京人就是一群海盜,但是維京人的搶劫是很可怕的,堪稱一批狂熱的殺手。
  • 維京人曾經建立過國家嗎?很多歐洲國家的王室都有維京血統!
    ,你一定要成為小編的鐵桿粉絲哦~  維京人曾經建立過國家嗎?很多歐洲國家的王室都有維京血統!  歷史上維京人以及帶有維京人血統可是在歐洲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強勁的王國。可以說後來的很多歐洲國家的王室,也都是有維京血統的。
  • 《刺客信條英靈殿》維京人陣營怎麼樣 維京人陣營詳解
    導 讀 維京人是《刺客信條:英靈殿》中一個非常大的陣營,主角就是維京人,在遊戲中有著對於維京人這一陣營的詳細描述
  • 歷史上的北歐海盜維京人有多牛?他們的後代,現被稱為戰鬥民族!
    現今的俄羅斯人,因為民風飆悍、體育用品店的球棒賣得比棒球還多、經常跟熊搏鬥等事跡,而贏得戰鬥民族的美名。他們會這樣盛名在外其來有自,畢竟俄羅斯人可是維京人的後代!一、維京人與斯拉夫人北歐的年輕人在維京時代興起了一股創業熱潮,凡是有手有腳、上進努力的年輕人,都迫不及待地結夥出海冒險,賺一桶金衣錦還鄉。往西邊去的北歐人在今天的英國、法國、德國都留下了顯赫的名聲(不論是好是壞),他們因此被稱為維京人。
  • 血鷹之刑:是維京人的殘忍刑罰,還是杜撰的歷史謠言?
    人類歷史上有各種各樣的殘酷刑罰,有些讓人聞之色變。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傳說中的「血鷹之刑」。血鷹之刑據說是維京人發明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將犯人扒光上衣,臉朝下綁在受刑臺上。行刑者沿著其後背脊柱兩側,在胸腔附近割開皮膚,接著把犯人的肋骨敲斷,用力把斷了的肋骨掰出來。
  • 《刺客信條:英靈殿》維京人陣營介紹
    維京人是《刺客信條:英靈殿》中一個非常大的陣營,主角就是維京人,在遊戲中有著對於維京人這一陣營的詳細描述,對歷史中的維京人是怎樣的這一問題感興趣的小夥伴就來看看這篇《刺客信條:英靈殿》維京人陣營介紹吧。
  • 好萊塢電影中 野蠻的維京人 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
    毫無疑問,他們看起來是符合歷史維京時代的那部分,但是這裡是21世紀演員在現實生活中的樣子,以及他們真正來自哪裡。特拉維斯·芬梅爾可能看起來像一個海盜王,他的金髮鬍子和醒目的藍眼睛,但演員和模型實際上並不來自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相反,他來自於澳大利亞伊丘卡的家庭農場。
  • 兇猛恐怖的維京人,平時是怎麼吃喝玩樂的?
    今天,我們不去濃墨重彩的描述維京人在戰場上的廝殺,只是簡單聊聊,日常生活中的維京人。直到現在,維京人的身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就像「維京人」這個詞一樣,沒有人確切知道它起源於何時。直到19世紀,盎格魯-撒克遜人才將這群侵略者稱為「Wicing」,也就是「海盜」的意思。
  • 1300年前,考古遺蹟「北歐海盜」維京人:頭骨碗喝酒,太陽石導航
    1300年前「北歐海盜」維京人遺蹟:人頭骨當碗喝酒,頭戴牛角大帽前言歷史的更迭變遷總會讓人遺忘許多東西,有些故事有些民族就這樣慢慢地消亡在了歲月長河之中。今天,小編與大家談談千年之前的一些往事,有些伴著風在煙雲中消散,但我們可以從隻言片語的記載中了解一些。今天的主題對象是有著「北歐強盜」之稱的維京人,想必大家對於那段往事早已有些模糊不清了。
  • 探索維京人基因起源
    大眾對維京人並不陌生,但他們的歷史比許多人想像的要複雜得多。頌揚這些有著複雜血統的航海冒險家的古代傳說流傳至今,所以現在仍然有人認為維京人是一個獨特的民族或地區群體,擁有「純粹」的基因血統。但這其實是19世紀晚期歐洲激烈民族主義運動中出現的一種假說,就像維京人標誌性的頭盔一樣。但是,時至今日,各種白人至上主義團體仍在慶祝這一傳統,他們利用維京人所謂的優越感來為仇恨辯護,從而將這種刻板印象延續了下來。
  • 從掠奪到走上歷史舞臺:維京人的起源
    維京人被文明世界知曉始於他們對北歐地區的掠奪。我們所知的第一份關於斯堪地那維亞的歷史資料來自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作家。來自馬賽的希臘旅行家和作家皮西亞斯(Pytheas)記述了他於公元前300年,在歐洲西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區的一次開創性的航行。
  • 歐洲英雄史:被輕視的北方「維京人」的統治時代
    酷烈的北風中的維京人.在查理曼時代,維京人的威脅還不過是遠方天際的幾朵烏雲,然而在此後的200多年裡,維京人卻真正成為歐洲人揮之不去的噩夢。同法蘭克人一樣,維京人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只是他們生活的地方更加靠北,即今天的挪威、丹麥和瑞典。當時歐洲人更多將之稱為諾德人,即為「北方人」。
  • 維京人最後都去英靈殿了嗎
    然而慘劇僅僅是接下來長達三百餘年歷史的開端,這段歷史被後人稱作「維京時代」。 從死之國降臨 事實上,維京人並不指某一個種族或民族,而是對那一時期離開斯堪地那維亞土地向外掠奪與探險的北歐人的統稱,Viking 的含義就是「掠奪與強盜」,因此「維京人」其實是一種職業,而北歐神話正是促使維京人所向無敵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