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為何殺嚴世藩而留下嚴嵩的性命?

2020-12-22 靈兒侃史

嚴嵩垂垂老矣黃泉路近,即便活著也無所作為,殺之反有「鳥盡弓藏」之嫌,而嚴世蕃狠辣敏達年富力強,卻必須除之以絕後患。嘉靖皇帝權謀無雙馭群臣如犬馬,豈能不明白這其中的關竅。嚴嵩和嚴世蕃父子對於嘉靖皇帝來說,就是垃圾桶。他們幫著嘉靖平衡朝局、打擊反對派、聚斂天下財富……總之嘉靖皇帝所需要的,就是他們必須奉獻的。在這個過程中,本來屬於嘉靖皇帝的一身汙水,自然也都落到了他們身上。等到嘉靖皇帝覺得這個垃圾桶差不多裝滿了,想著換個垃圾桶,於是嚴嵩父子自然就要倒黴了。這麼說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我們只要看看嚴世蕃最終喪命的三項罪名就清楚了:通倭並妄圖逃亡日本、勾連江洋大盜、霸佔有王氣之地。

這三樣其實沒有一件是靠譜的,嚴世蕃或許有通倭之舉,但應該也僅限於謀財而已,他如果想要逃亡日本,難道不怕被引渡回天朝上國?以嚴世蕃的智商,應該沒有這麼弱智的想法。再說另外兩項。勾連江洋大盜這件事,沒查到相關記錄,但以嚴世蕃的胡作非為和膽大包天,應該是靠譜的。這也不稀奇,哪個當官的能沒兩個江湖朋友呢?這在沒遭清算的時候,根本就不叫事兒。佔據有王氣之地這件事兒發生在嚴世蕃被貶官期間,他私自返回老家蓋房子,所佔據的地方被認為是塊有王氣的風水寶地。這是典型的封建迷信,智商超群的帝國領導人們,怎麼會相信呢?之所以用這三項罪名就能要了嚴世蕃的命,只能說明是皇帝要讓他死。

事實上,在給嚴世蕃定罪的時候,很多人建議將他貪贓不法、迫害沈鍊、楊繼盛等忠臣的罪行都總結出來,老謀深算的徐階當即就給否定了:這樣是殺不掉嚴世蕃的,我們單單提通倭等三件事就夠了。徐階不愧是嚴嵩父子的掘墓人,他對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大臣們印象中嚴嵩父子的那些惡行,都是嘉靖皇帝授意下所為,用這些罪名給嚴嵩父子定罪,無疑是直接揭皇帝的傷疤,並沒什麼卵用,反而會讓皇帝覺得嚴嵩父子當垃圾桶不容易,說不定會放他們一馬。而通倭並準備移民、佔據王氣之地這些罪名,會讓嘉靖覺得嚴世蕃已經失去了忠誠,必須除掉以絕後患。徐階對嚴嵩父子和皇帝的關係洞若觀火,這一下果然擊中了要害,嚴世蕃最終一命嗚呼,嚴嵩雖然逃得性命,但最後也在孤苦無依中死去。

嚴嵩屹立朝堂數十年不倒,嚴世蕃號稱大明三個絕頂聰明人之一,難道他們不知道皇帝的用意和自身的結局嗎?他們肯定知道,但是既然已經被皇帝內定為垃圾桶,也只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時盡情的享受垃圾桶的紅利,在瘋狂中等待最終命運的到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相關焦點

  • 沒有嚴嵩和嚴世藩父子,胡宗憲還能功成名就嗎?
    但也因此而備受詬病,兩次捲入嚴嵩案件,最終申訴無果,在獄中自殺身亡,時年五十四歲。胡宗憲的人生跌宕起伏,都和嚴嵩的乾兒子趙文華有關,可謂成也嚴嵩,敗也嚴嵩。400多年過去,對於胡宗憲,醜化與美化皆有。胡宗憲是抗倭名臣,卻依附奸臣嚴嵩父子,是對還是錯?
  • 嚴嵩父子被他剷除,他是名相還是貪官?
    嚴嵩心裡氣得要命,但從不表現出來,對夏言一直很恭敬、很順從。但他就像一條潛伏的毒蛇,一直在細心捕捉夏言的疏漏,瞅準了時機就狠狠咬上一口,致使夏言含冤被殺,他取而代之當上了首輔。嚴嵩的行徑,徐階看得一清二楚,看得驚心動魄,他深深了解了嚴嵩外表儒雅、內在狠毒的秉性,也學到了隱忍低調的自保之道。
  • 《錦衣之下》:N刷後發現,原來嚴世藩一直監視著陸繹的一舉一動
    第二幕,青樓偶遇好吧,嚴世藩是個花花公子,逛青樓可以理解為正常。可是,為何這次偶遇時,嚴世藩還帶著箜篌呢?就憑他的身份地位,找誰彈琴不好,為何偏偏要大費周章地找個青樓女子呢?這樣說來,這一幕是不是更像嚴世藩策劃好的送禮環節呢?
  • 嚴世藩下大獄當作旅遊體驗,被判殘害忠良,竊喜:我又將重獲自由
    甚至不惜以王子身份去賄賂嚴世藩,東拼西湊一千五百兩銀子送給嚴世藩,這才從戶部領到了三年的歲賜。嚴世藩還逢人便自誇,天子的兒子都有求於自己,天下還有誰不怕他?嚴世藩囂張跋扈到了極點。面對朝堂之上一手遮天的嚴氏父子,忠良之輩冒死進件彈劾,其中較為知名的就是楊繼盛。楊繼盛初入官場,以一區區小吏身份彈劾嚴嵩義子大將軍仇鸞。
  • 《錦衣之下》嚴世藩大結局:被男女主繩之以法,最終被抄家流放
    在這部劇裡不管是正派的男女主,還是反派的嚴世藩,顏值都非常高。韓棟飾演的嚴世藩由於太過于帥氣,許多觀眾都恨不起來。但不管多帥,嚴世藩確實是一個大壞蛋。他的父親嚴嵩是個大奸臣,但卻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喜愛。而嚴世藩也因此被皇帝高看一等,文武百官想要巴結他們父子的非常多。嚴家的金銀寶藏都可以堪比宮裡的國庫了。
  • 大明王朝:嚴黨眾人高興地聽崑曲,為什麼嚴嵩卻掉下了一滴眼淚?
    鄢懋卿送給了嚴嵩一個價值二十萬兩的崑劇班子,嚴嵩很是喜歡,大家圍坐一起聽著《浣紗記》,可是聽著聽著,嚴嵩突然坐起,掉下了一滴眼淚,這是為何?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0期:大明王朝:樂極生悲,聽著崑曲的嚴嵩,為什麼突然就掉下了眼淚?
  • 嚴世藩入獄放狂言能奈我何,被判殘害忠良,竊喜:這罪名還得放我
    甚至不惜以王子身份去賄賂嚴世藩,東拼西湊一千五百兩銀子送給嚴世藩,這才從戶部領到了三年的歲賜。嚴世藩還逢人便自誇,天子的兒子都有求於自己,天下還有誰不怕他?嚴世藩囂張跋扈到了極點。面對朝堂之上一手遮天的嚴氏父子,忠良之輩冒死進件彈劾,其中較為知名的就是楊繼盛。楊繼盛初入官場,以一區區小吏身份彈劾嚴嵩義子大將軍仇鸞。
  • 太原府海瑞彈劾嚴嵩,被嚴嵩設計入獄!被烈火戰將拯救!首發
    其實,嚴世藩他對我們東方古國之中的。酒業奉獻,是很大的。他,親自品嘗那些烈酒的。一邊懷中抱著美女,一邊舉著金器製作的酒杯。邊喝酒,邊玩弄美女。於是,就出現了海瑞彈劾嚴嵩不成。反倒,被嚴嵩父子利用崇喜皇帝。他,來到了山西太原府。實施,巡查的機會。由於,海瑞心情太急。現在,一時興起。
  • 嘉靖很喜歡嚴嵩,卻為何要倒嚴?原因很簡單,嚴世蕃太不要臉
    因此為了扳倒嚴嵩,徐階、張居正等人整整蟄伏了二十三年,直到嘉靖帝終於對嚴嵩達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徐階在適時的上奏,而就在徐階的奏摺之下,曾經強大的嚴黨在一夜之間就土崩瓦解。但是,我們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嚴嵩為非作歹的背後是有嘉靖在撐腰,可以說嘉靖是一個很會玩弄權術的人,嚴嵩終其一世都逃不過嘉靖的「五指山」,嘉靖把嚴嵩放在首輔的位置上只是需要一個背鍋俠而已,那麼嚴嵩究竟替嘉靖背了多少鍋呢?嘉靖為什麼如此重用嚴嵩?
  • 剷除了嚴嵩,舉薦張居正,有幾十萬畝土地的徐階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嚴嵩的前任首輔是夏言,嚴嵩身為次輔。夏言有個學生叫徐階,經夏言推薦,也進入了內閣。夏言能力很強,但是做事比較獨斷專行。嚴嵩為人老謀深算,深藏不露,表面對夏言恭順有加,暗地裡偷偷的收集夏言的言行,最終扳倒夏言,自己當了首輔。
  • 明知豫王是皇帝的唯一繼承人,為什麼嚴嵩父子還要與豫王為敵?
    嚴嵩作為大明首輔,能專寵二十餘年之久,自然不是庸人,能做到首輔的嚴嵩自然很精明,更善於揣度嘉靖的心意,這樣的人跟裕王作對肯定是不得已,甚至只是嘉靖帝對朝局的一種平衡,作為嘉靖帝的棋子,嚴嵩自然明白嘉靖帝的意思。
  • 明朝第一奸臣嚴嵩發跡史:滿朝文武大臣,為何我一人受皇帝信任
    如果加上黃金打造的首飾品,嚴嵩府內僅僅黃金一項就超過了兩萬兩。兩萬兩黃金是什麼概念?嚴嵩父子三代人一年的總俸祿這算成白銀的話,不過區區兩千兩而已。兩萬兩黃金在明朝中期大約能夠換算成五十萬兩白銀,相當於嚴嵩一家人二百五十年的俸祿。
  • 宮女暗殺嘉靖帝,曹端妃毫不知情,為何卻被定為主犯
    她都如此受寵了,為何又要去謀害皇帝呢?所以這件事,怎麼想都有問題。其實,這件事是這樣的。由於嘉靖皇帝寵愛曹端妃,所以這天如常來到其居住的翊坤宮休息。曹端妃侍寢之後,便離開了,寢宮中只剩嘉靖一人。就在這時,十餘名宮女悄悄潛進來。她們分工合作,有的按住嘉靖的頭,有的按住嘉靖的手,有的負責套繩子勒死嘉靖。
  • 大明王朝:嘉靖寫「好雨、明月」四字,裕王看後為何要殺掉海瑞?
    人活一世,無外乎兩種追求,一是名,二是財,嘉靖帝寄希望從「名」下手,讓海瑞就範,結果打前陣的石公公仍然是敗下陣來。最終嘉靖帝不惜親自上馬,與海瑞幾番較量後,留下「無父無君,棄國棄家」八個大字,吐血而退,那麼接下來迎接海瑞的將是什麼呢?
  • 嘉靖帝把一世柔情都給了貓,痴迷煉丹20多年不朝,走上了昏庸之路
    而天啟年間,整日醉心於木工活兒的明熹宗朱由校,由於寵信宦官魏忠賢,禍亂朝綱,妄殺忠臣,留下一個爛攤子給崇禎帝,崇禎帝真想勵精圖治來著,但無奈弊端叢生,大明王朝已然氣盡。嘉靖帝朱厚熜是明朝歷史上實際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原本是興獻王之子,他能坐上皇位純屬意外,在位時間是45年,在這漫長的45年中,嘉靖帝政績,可以說是功過各半。
  • 嘉靖帝的寵妃,為何被五花大綁,押赴刑場慘遭凌遲之刑?
    當時,許多人並不知道她們的身份,其實這些被殺的人中,有一位的身份非常特殊,因為她是嘉靖帝的寵妃曹端妃!既然曹端妃深得嘉靖帝的寵愛,為何她的下場卻這麼慘呢? 曹端妃長得非常漂亮,而且出身書香門第,她的父親是進士出身。至於曹端妃是何時入宮的,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只有一條簡略的記載。
  • 《錦衣之下》大結局:陸繹袁今夏放下家族血仇走到一起,嚴嵩父子被...
    而袁今夏其實是當年朝廷宰相夏言的孫女,夏言因為被嚴嵩父子還有陸繹的父親聯手陷害,而被皇帝砍頭。夏言一家都被波及,袁今夏是被人救出來的。 袁今夏與陸繹都不敢相信這樣的事,袁今夏在知道陸繹的父親害死了她的家人後,對陸繹冷淡起來。因為她內心也很悲痛,愛上了害死家人的人的兒子。陸繹對此也非常的苦悶和愧疚。他們好不容易在一起了,因為這件事又分開了。
  • 為什麼皇帝不殺嚴嵩、和珅,而是委以重任?用而不殺、大有玄機
    嚴嵩、和珅都是貪婪的奸臣,為什麼皇帝不但不殺,而是委以重任呢?這其實大有玄機。一、禍國殃民的奸臣嚴嵩嚴嵩,字惟中,江西袁州府分宜人。自幼嚴嵩聰明伶俐,頗受其父的喜愛,有著「神童」的稱號。嚴嵩十九歲中了舉人,其父大為高興。從此,嚴嵩走上了仕途之路。正當嚴嵩成為庶吉士、進入翰林院的時候,不幸生了一場大病。無奈之下,只得棄官還鄉。而這一去,就是十年。在這十年中,劉瑾禍亂朝綱,朝政一片混亂。劉瑾死後,嚴嵩回到朝廷,在翰林院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