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很喜歡嚴嵩,卻為何要倒嚴?原因很簡單,嚴世蕃太不要臉

2020-12-22 小閔學歷史

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貪官,嚴嵩的大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擔任首輔期間可以說把大明朝給推向了萬劫不復的境地,在位期間將大明朝的府庫當作自己家的藏寶箱,大肆斂財;同時又打壓忠良,當時只要是不順從他的,或者看不順眼的都視為「異類」。

因此為了扳倒嚴嵩,徐階、張居正等人整整蟄伏了二十三年,直到嘉靖帝終於對嚴嵩達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徐階在適時的上奏,而就在徐階的奏摺之下,曾經強大的嚴黨在一夜之間就土崩瓦解。

但是,我們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嚴嵩為非作歹的背後是有嘉靖在撐腰,可以說嘉靖是一個很會玩弄權術的人,嚴嵩終其一世都逃不過嘉靖的「五指山」,嘉靖把嚴嵩放在首輔的位置上只是需要一個背鍋俠而已,那麼嚴嵩究竟替嘉靖背了多少鍋呢?

嘉靖為什麼如此重用嚴嵩?

明朝歷史上要論昏君的話,嘉靖算一個,因為大明在他的手上可以說是江河日下,而且幾十年不上朝的先例也是嘉靖開的,然而,嘉靖雖然昏可是他卻很聰明,對於嚴嵩的所作所為他很清楚,可是他偏偏就是不換嚴嵩,那麼嘉靖為什麼如此重用嚴嵩呢?

首先第一點來說,就是需要嚴嵩替他背鍋,嚴嵩之於嘉靖就如同和珅之於乾隆,小時候我們看《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時候對於王剛老師飾演的和珅可以說是看著喜慶的同時又感覺恨得牙痒痒,他拍馬屁,貪財,坑人什麼事都幹,可就是不幹正事。

小時候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直到隨著年齡的增長看了《雙面詭臣和珅》之後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有時候皇帝也需要一個人替他遮風擋雨?什麼意思呢?就是皇帝貴為天子,可是天子不一定什麼事都能幹,而這個時候一些骯髒事就要由嚴嵩這類人去替皇帝幹。

嚴嵩和和珅就是類似這樣的人,比如嘉靖皇帝已經對夏言開始不滿,而這個時候嚴嵩就順勢被嘉靖推出來了,所以與其說是嚴嵩陷害夏言,倒不如嘉靖和嚴嵩是一個雙面選擇,而夏言由於不能勝任「背鍋俠」這個職位,所以就被嘉靖除掉了。

而嚴嵩雖然貪,另一方面他確實很有能力,比如胡宗憲這個人他就用對了,若非胡宗憲那麼東南政局勢必會更加動蕩。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制衡朝局,對於皇帝來說,他需要一股勢力牽制朝中的其他勢力,當時明朝言官勢力以及清流勢力很大,而嘉靖就需要如同嚴嵩這樣老奸巨猾的人來替他牽制朝臣,這就是朝堂制衡之術。

可以說嘉靖在這方面確實是高手,但也苦了嘉靖的臣子,天天的在那揣摩皇帝的心意。

嘉靖為什麼要倒嚴?

既然嚴嵩懂得嘉靖的心思又幫嘉靖背了很多的鍋,那麼嘉靖為什麼要打壓嚴嵩呢?其實這件事還真不能怪嚴嵩,要怪就怪嚴世蕃有個「好」兒子,或者說嚴世蕃這個傢伙太坑爹:

嚴嵩這個人很會貪,他自己也確確實實是個貪官,所以才有如同「嚴嵩跌倒,嘉靖吃飽」的話語,可是嚴嵩和和珅一樣,他知道什麼該貪什麼不該貪,或者說就算是貪也要適可而止。

然而嚴世蕃和他爹不同,嚴世蕃在歷史上被稱之為「嘉靖第一鬼才」,就說明了嚴世蕃這個人太過於聰明,事實上嚴世蕃的確是棋琴書畫以及各種奇巧淫技樣樣精通,但是也正是因為他太過於聰明導致了殺身之禍。

嚴世蕃比他爹差的地方在於他太貪了,嚴嵩作為這麼多年的首輔知道什麼錢該貪什麼不該貪,比如當時軍費什麼嚴嵩就不敢插手,因為這是嘉靖的逆鱗。

然而嚴世蕃就在於他什麼都敢貪,貪了不說,還自作聰明誤以為嘉靖帝什麼都不知道,其實嘉靖的心裡跟明鏡似的,只不過還不到收拾他們的時候。

直到嚴世蕃觸及到了嘉靖的底線,嘉靖才最終收拾他們,《大明王朝1566》嘉靖一句話就說得非常好:

「兩百多萬兩銀子三條船,遊南遊北,我大明這條運河是為他們修的了!專留下一百萬給朕修萬壽宮?朕的錢,他們拿二百多萬兩,朕分一百萬,還要朕感謝他們嗎?」

第二條也是如此,那就是嚴世蕃私通倭寇,對於嘉靖皇帝來說,嚴嵩的所作所為已經觸碰了他的底線了。

當時倭寇肆虐東南沿海,搞得大明東南民不聊生,所以對於倭寇之患大明一直是引以大患,而當時通倭的罪名也是很重的,而且更主要的是嚴世蕃你私通倭寇要幹嘛?

當時倭寇手裡有兵有糧,而你嚴世蕃手裡又有權,你和倭寇相結合已經足以有了想要顛覆我的念頭,那麼我還能留你嗎?

所以這就是嚴嵩和嚴世蕃的差距,嚴嵩活了八十多歲,當了二十幾年首輔,可以說很聰明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所以倒嚴之後嚴嵩意外饒過一命,而嚴世蕃自負「嘉靖第一鬼才」之稱號,卻最終被嘉靖落了個身首異處。

怪就只能怪嚴嵩有個「好」兒子,而這個「好」兒子實在是太坑爹了,把嚴嵩辛辛苦苦幾十年的家業一夜之間全敗光了。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嚴嵩?
    一、嚴嵩與徐階,但我想再加一個呂芳這三個人的政治能量,在倒嚴之前,是大致平衡的,縱有沉浮,三個人裡也以嚴嵩的政治力最強大,最本質的原因在於,嚴嵩有著他的不可替代性;呂芳在司禮監並沒有絕對的非他不可,因為嘉靖說得很明白:「呂芳跟了朕四十年,從來就沒有自己的人」;而徐階的必要性很大一部分在於他與裕王的親密關係和他對嚴嵩的牽製作用。
  • 嘉靖年間被人稱為「鬼才」的嚴世蕃,究竟有多聰明?
    原來嚴嵩每次和女人辦完事,就拿一塊白綾汗巾擦拭,然後丟到床榻下。年終的時候統計一下,這一年玩了多少女人,也就是年底了要總結下經驗了,所以這個白綾汗巾就叫「淫籌」。可見他真的太會玩了。除了上面三個顯著的特徵外,嚴世蕃還有一項特異功能,那就是過目不忘。
  • 「嘉靖第一鬼才」嚴世蕃,天下奇才,吾當其一的自信從何而來?
    提起嚴嵩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作為明朝第一奸臣,曾獨自把持朝政是十年,真可謂是權傾朝野。在當政期間,嚴嵩賣官賣爵,殘害忠良,不僅親手除掉了夏言等對自己有威脅的忠臣,而且還放任韃靼的俺答鐵騎肆虐河套,可謂是罪大惡極。而嚴嵩敢於這麼囂張的原因就是他善於迎合嘉靖帝朱厚熜。
  • 大明王朝:嘉靖為何會對徐階說,如果嚴嵩在就不會問這麼細?
    然而對於此,嘉靖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徐閣老聰明,果然是聰明。如果嚴嵩在就不會問這麼細。」嘉靖為何要在這個時候提到已經倒臺多年的嚴嵩?在嘉靖看來,徐階真的是不如嚴嵩麼?嚴嵩倒臺,嘉靖皇帝命人抄沒了嚴嵩、嚴世蕃,以及羅龍文、鄢懋卿等一眾「嚴黨」成員的家產,總數共計白銀一千萬兩。然而,對於這筆查抄款項的分配,內閣與嘉靖皇帝之間卻也產生了巨大的分歧,說白了就是嘉靖覺得徐階、高拱等人分給自己的錢太少了。
  • 嘉靖年間人稱「鬼才」的嚴世蕃,究竟有多聰明?答案你想不到!
    大明嘉靖年間絕對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時代,在這個時期的大明朝堂之上可謂是名臣輩出,張璁、夏言、徐階、高拱、張居正等等一個個閃亮的名字,無不詮釋著那個時代的波瀾起伏。有名臣,同樣也有奸臣,而且要在那個時代當奸臣,水平一定要高!說到這裡,大家一定會想起一個名字——嚴嵩!
  • 《大明王朝1566》:海瑞罷官的好戲沒拍,徐階實際上比嚴嵩更貪
    徐階做事勤勉,青詞又寫得好,得到嘉靖賞識。如果說初入官場的徐階雖屢次遭到上司打壓,但遇到的都還是君子,雖遭貶黜和排擠卻依舊無傷大雅。真正的危險還是在宿敵嚴嵩和嚴世蕃的打擊。宦海浮沉,徐階成為有能力善隱忍,一擊即中的政治高手嚴嵩也是依靠青詞才入得嘉靖法眼,又有嚴世蕃善於揣摩上意,為嘉靖撈財,遮擋諫言。
  • 明朝第一奸相嚴嵩,為何能把持朝政二十年,打擊政敵只用兩招
    嘉靖繼位,嚴嵩才再次復出。嘉靖是個很有個性的皇帝,他爹明明沒有當過皇帝,他偏偏要給自己的爹上個皇帝的封號,於是出現了『大禮儀之爭』。一開始,嚴嵩和其他的大臣一樣,摸不準皇帝的脈,直接上疏反對。嘉靖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嘉靖親自寫了一篇《明堂或問》,責備群臣。
  • 嘉靖帝為何殺嚴世藩而留下嚴嵩的性命?
    嚴嵩垂垂老矣黃泉路近,即便活著也無所作為,殺之反有「鳥盡弓藏」之嫌,而嚴世蕃狠辣敏達年富力強,卻必須除之以絕後患。嘉靖皇帝權謀無雙馭群臣如犬馬,豈能不明白這其中的關竅。嚴嵩和嚴世蕃父子對於嘉靖皇帝來說,就是垃圾桶。
  • 嚴嵩父子被他剷除,他是名相還是貪官?
    當時吏部尚書一職空缺,有人提議徐階去任職,嘉靖帝竟然大聲呵斥道「徐階剛剛來到朕的身邊服侍,為何又要把他調走呢?」言語間滿含著對徐階的倚重和不舍。嘉靖帝迷信道教的風水玄學,對嚴嵩的這一提議大為惱火,嚴嵩自此失寵。而徐階摸準了嘉靖帝的心思,提議利用閒置材料另建宮殿,獲得皇帝認可後,他親自監工建造,沒多久就將新宮殿——萬壽宮建好,嘉靖帝大喜,從此對徐階言聽計從,嚴嵩則慢慢被邊緣化。
  • 嘉靖年間第一鬼才,才華橫溢卻壞事做絕,結局讓人拍手稱快
    作為嚴嵩的獨生子,嚴世蕃不僅繼承了父親的智商,順便連陰險狡詐的品行也全部繼承,並且比他老子更過分。 嚴世蕃長相磕磣,史書如此描述:「短項肥體,眇一目。」個子不高,而且瞎了一隻眼,如果出身在普通家庭,連老婆都找不到,十有八九孤獨終老。但是,嚴世蕃命太好,憑藉父親嚴嵩的關係,無需參加科舉考試,直接入朝為官,輕而易舉當上工部左侍郎,這是別人奮鬥一生都很難得到的官職。
  • 大明王朝1566,為何嚴嵩非得要和裕王鬥,嘉靖皇帝為何不制止?
    嘉靖從16歲進京就開始與百官鬥,鬥倒了楊廷和,鬥倒了夏言,但是依然無法對擺脫文官集團對皇權的影響。必須要有一個與文官清流們對峙的權臣出來平衡勢力,嚴嵩就是不二的人選。嚴嵩算不算奸臣?肯定的,他都奸得名垂青史了。聰明睿智的嘉靖難道看不出來嚴嵩是奸臣嗎,他就是要用他的奸來與所謂的清流們朝中激鬥,嘉靖才能從中權衡左右,確保兩派都需要皇權的支持。
  • 嚴世蕃:生時極樂,死時梟首的混世魔王
    嚴世蕃同他父親一樣,很善於揣摩聖意。據說嘉靖皇帝總愛讓大臣猜測他的想法,大臣們收到嘉靖皇帝的字條後總要惶恐一番,因為嘉靖皇帝寫的東西晦澀而模稜兩可,經常讓他們摸不著頭腦,而一旦猜不猜或許要惹來聖怒。
  • 大明頭號權奸仔嚴世蕃: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在這種情況下,嚴嵩父子還可以上位,真是不得不佩服。 發生這種情況,我覺得除了嚴嵩父子比較擅長權謀、一味媚上之外,更多的是夏言一心為國,並沒有過多把嚴嵩父子放在心上的原因吧!《明史.嚴嵩傳》為我們還原了事實的真相,從最開始的: 始倚言,事之謹,嘗置酒邀言,躬詣其第,言辭不見。嵩布席,展所具啟,跽讀。言謂嵩實下己,不疑也。
  • 嚴世蕃:人稱「鬼才」,壞事做盡,最後結局悽慘
    在歷史上有很多人找別人不喜歡,有的人是因為作風不好,而有的人可能是一生做了很多的壞事,亦或者是以一種混世魔王的形象出現,嚴世蕃則是第三種人物出現,因此他也很不受世人的喜愛,但是有很多人也想成為像嚴世蕃這樣的人。
  • 《錦衣之下》上陣父子兵,父親嚴嵩求權,兒子嚴世蕃斂財
    皇帝最後要收網盤貨了,他也從容倒下,並隨手送上刀叉。做了二三十年的冷板凳,讓嚴嵩看明白了嘉靖帝的自私和貪婪。追求權力,但不要承擔責任;貪圖享受,卻不想被約制。(咋好事都讓你佔了)皇帝應該是永遠英明的,以德治國,不可以惡人的面孔出現。
  • 中國好兒子——嚴世蕃
    《大明1566》中,嚴世蕃被塑造成一個紈絝子弟,不但不能為老父親嚴嵩遮風擋雨,反而處處惹禍。最終,導致嚴黨垮臺,嚴世蕃本人也被嘉靖皇帝斬首示眾!這實在是有些抹黑嚴世蕃的智商,他確實是個壞人,卻不是一個愚蠢的壞人,而是一個有用的壞人。
  • 年紀輕輕就被編入《奸佞傳》,嚴世蕃到底有多壞?
    在「官官相護」的封建社會裡,因為兒子囂張跋扈、為非作歹而連累父親的大有人在,但是,如果非要找出一個最「坑爹」的人物的話,請相信,那一定是嚴世蕃嚴嵩是歷史上的大奸臣,他和他的兒子嚴世蕃一起被編入《明史·奸佞傳》中。古往今來,父子能同時列入此書的人,嚴嵩父子是唯一的一例。
  • 《金瓶梅》西門慶原型:大明鬼才「一隻眼」,太子都要向他行賄
    恰在這時,嚴世蕃的回帖來了,照其票擬上呈之後,皇帝頓時滿意,依擬照辦。徐、李二公才真服了。自此,皇上時有要務難題,嚴嵩等閣臣謀之困窘不能作答者,即交於世蕃,世蕃則引經據典,參綜陳說,每每都能獲得皇帝的嘉獎。嘉靖皇帝喜歡觀經史諸書。遇有不解其意的,便用硃筆寫在紙片上,令太監交於嚴嵩等值班閣臣講解,立等回話。
  • 西門慶原型竟是他:大明鬼才「一隻眼」,太子都要向他行賄
    自嘉靖「大禮議」為親生父親正名之後,明朝的內閣基本保持著三人組合的格局,以穩固和平衡朝局(特殊原因臨時減少除外)。恰在這時,嚴世蕃的回帖來了,照其票擬上呈之後,皇帝頓時滿意,依擬照辦。徐、李二公才真服了。自此,皇上時有要務難題,嚴嵩等閣臣謀之困窘不能作答者,即交於世蕃,世蕃則引經據典,參綜陳說,每每都能獲得皇帝的嘉獎。 嘉靖皇帝喜歡觀經史諸書。遇有不解其意的,便用硃筆寫在紙片上,令太監交於嚴嵩等值班閣臣講解,立等回話。
  • 嚴世蕃瘋狂作惡,文官集團卻為他洗脫,這是為什麼?
    嚴嵩父子把持朝政,禍害天下數十年,在嘉靖年間可謂歷史上最有名的奸臣,受其迫害的清流黨人不計其數,受其欺壓的國家財富也不能以百萬計。但是無論這對父子如何囂張,嘉靖皇帝都對他們持寬容態度,一方面是因為嚴嵩在當時確實起到了權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嚴嵩背後有嚴世蕃的智慧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