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南醫院援青醫生成功救治心臟猝死老年患者

2020-12-22 看看新聞Knews

日前,在上海浦南醫院心血管內科援青海省第三人民醫院「心痛中心」劉文龍醫師支持下,成功救治了一位曾二度患心室顫動、心臟停跳的老年男性患者,並又成功地為該名患者植入了埋藏式心臟轉復除顫器(ICD),從而杜絕與預防了患者再次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此舉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今年66歲男性患者李某某, 系退伍軍人,曾兩次獲得三等功獎章。日前,因"反覆腹痛6年加重1天伴黑便"收入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科。入院做常規心電圖顯示下壁ST段抬高,心內科李偉醫生急會診考慮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極大。遂與家屬交代患者可能有猝死的風險,話音未落,患者突發意識喪失,全身抽搐,大動脈波動消失,醫護人員立即開啟胸痛綠色通道。此時的心電監護提示患者發生了惡性心律失常——心室顫動!心臟停止了跳動!

醫護人員立即給予心肺復甦、電除顫等搶救,患者搶救成功,神志轉清。與此同時,浦南醫院心內科派駐西寧三院的劉文龍醫生及手術成員已在導管室準備就緒。術中檢查結果提示:前降支中段有心肌橋,收縮期壓縮80%,右冠狀動脈細小,而真正的罪犯血管是迴旋支,遠段見85%局限性狹窄。劉醫生綜合考量情況,可以進行球囊擴張術。經過治療,迴旋支狹窄剩餘10%,血流恢復TIMI3級。患者暫時病情平穩下來,轉入監護病房。

4天後,患者神志又再次淡漠,心電監護提示室性心動過速,心率約192次/分,血壓呈顯著下降趨勢,病房心電監護顯示室顫!大動脈搏動消失!監護室醫生立即再次給予電除顫搶救,除顫後患者心率轉為竇性心率,再次轉危為安。經過反覆驚心動魄的搶救,監護室白主任結合對患者目前心臟病理生理的判斷,又考慮患者頻發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認為有植入埋藏式心臟轉復除顫器(ICD)的強烈指徵,以預防患者發生心源性猝死;經討論,大家很快達成一致意見。

經劉醫生與患者家屬溝通了植入埋藏式心臟轉復除顫器手術的適應症和相關風險,又耐心的結合相關指南及大量的文獻資料,進行了更加詳細又通俗易懂的解釋,家屬終於同意手術。由於此手術系西寧三院首例,在經劉醫生主持與醫院各部門多方支持下,終於成功為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臟轉復除顫器。

據悉,目前西寧三院胸痛團隊每月救治急性心梗患者達10例以上,成功率為100%。這也與上海浦南醫院以心血管內科主任於泓教授為領銜的專業、規範的心血管疾病專家團隊,為該院「胸痛中心」的創建和運營、開展醫教研、團隊建設等方面均提供了專業的指導和有力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

相關焦點

  • 自治區南溪山醫院成功救治一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52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劉戈 軒永波 編輯:王飛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12日訊(通訊員 劉戈 軒永波)近日,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聯合麻醉
  • ...南京江北人民醫院萬峰心臟團隊成功完成一例重症微創非體外循環...
    11月27日,家住南京大廠的小武(化名),帶著笑容從ICU轉回普通病房,這是他接受非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搭橋手術後的第三天,目前狀態良好,已經可以流暢對話和自主飲食。這是自11月21日,法國外科學院外籍院士萬峰工作站落戶德馭醫療所屬南京江北人民醫院以來的第一例手術,也是同濟大學東方心臟集團專科醫聯體暨長三角心肺救援聯盟——南京江北分中心救治的第一例患者。
  • 專訪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褪去援鄂光環 民營醫院該何去何從?
    本報專訪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聽他講述全國首支非公立醫療隊援鄂的背後故事,以及他對民營醫院在發展和擔當之間的思索。事情緣起一個轉帖,讓老馬一馬當先!馬駿在醫院微信群裡發出召集令,很快就得到積極響應,就這樣,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劉贇、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魏勇、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張松亮、總護士長吳偉、心內科護士長張貴敏憑藉豐富的經驗「脫穎而出」,也比較符合馬駿的選拔標準。「發熱門診的患者很多,有的聽說還在車裡掛上了吊瓶,被感染的風險還是很大的,所以我希望讓經驗豐富的醫生護士前往,一能保證安全,其次也能迅速適應前線的節奏。」馬駿說。
  • 專家獨闢新徑成功救治天生「異」心人
    特殊生理結構的房顫患者唐先生成功接受射頻消融手術。上海市胸科醫院供圖器官天生異位,心臟長到了右邊,還患上了房顫,該怎麼治療這樣的「異心人」?上海市胸科醫院1日披露,該院心內科副主任、房顫亞專科主任劉旭教授團隊成功救治了這樣一位特殊患者,努力探索完成了相關手術。據悉,這樣的手術世界範圍內尚未見報導。術後兩天,患者唐先生康復出院。劉旭團隊獨闢新徑,為此類特殊生理結構的房顫患者帶來治療希望。
  • 淄博市中心醫院一月成功救治兩例右心房粘液瘤
    魯網12月15日訊 近日,淄博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成功救治右心房粘液瘤兩例。
  • 「隔在患者與死神間的那堵牆」——記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
    新華社南京9月17日電題:「隔在患者與死神間的那堵牆」——記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新華社記者 邱冰清健康所系,性命相託。一張張值班表,一份份出院病歷,一次次會診報告,記錄著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200多名隊員在武漢抗疫的日日夜夜;他們奔走在一個個重症監護室,值守在一張張病床前,爭分奪秒地搶救一個個重症患者的生命,用極限付出詮釋醫務工作者的神聖職責與使命。
  • 扶危渡厄,共克病魔,他們是守衛雷神山醫院的上海力量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圖一切為了病人,用「上海方案」守護雷神山患者援馳雷神山醫院的上海醫療隊分兩支隊伍,一支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嶽陽、曙光、市中醫醫院組成的上海第七批援鄂醫療隊暨第四批國家中醫(上海)醫療隊,另一支是由仁濟、市一、市六、楊中心、五院、七院組成的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
  •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醫療專家團隊連續8年支援青海紅十字醫院工作紀實
    7月份,張子騰結束幫扶任務返回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康復後的患者十分感激張子騰為他成功做了手術,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他打聽到張子騰的地址,便寄來了感謝信,還有一份最珍貴的禮物---寄託美好祝福的哈達。  繼2013年建立起青海省內第一條急性心梗救治綠色通道後,在甘立軍指導下,青海紅十字醫院於2017年開始創建國家級胸痛中心,並於2017年7月順利通過國家胸痛中心評審,該胸痛中心現已形成覆蓋全省州縣醫院的區域救治網絡體系,為全省近4100餘名基層醫生進行技術交流和指導搭建了平臺。
  • 為救治非洲女患者,湖南醫生重拾手術刀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15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蔣嘉睿 孫爽)中國(湖南)第18批援辛巴威醫療隊(以下簡稱「醫療隊」)隊員蔣嘉睿已差不多6年沒做過乳腺癌手術,但為了救治女患者Lisa(化名),他重新拿起了手術刀,為她做了乳腺癌根治性手術。
  • 1小時按壓心臟7000餘次,與死神「賽跑」成功挽救64歲心梗患者
    醫生治病救人就是與死神賽跑。近日,一位64歲的老人突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生死一線間!危急時刻,西安大興醫院心血管內科和重症醫學科(ICU)通力合作,與時間賽跑,7名醫護人員接力對患者進行心臟按壓,在歷經1小時7000餘次的按壓後,患者終於恢復了自主心跳。
  • 血漿置換17次,淄博市中心醫院成功救治一例罕見病患者
    近日,56歲方女士因頭痛、腹脹、乏力就診於淄博市中心醫院。經醫務部、血液科、輸血科等多學科協作及患者家屬的全力配合下,患者每日規律置換血漿3000ml,聯合激素應用,隨著治療有條不紊的進行,患者神志逐漸清醒,各項指標逐漸好轉,血小板呈上升趨勢,這讓醫護人員看到了希望。在血漿置換進行到第7次的時候,患者病情再次出現反覆,嗜睡、血小板下降到9*109/L,溶血明顯。
  • 在這裡當醫生,比在上海更忙碌!
    在金平縣醫療幫扶的幾個月時間裡,孫承功醫生覺得雖然忙碌但很充實,實際援滇工作跟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工作節奏比上海還忙碌。 在開展科室交班、查房、門診等日常診療活動外,孫醫生還負責胸痛中心創建工作、組織外出義診、下鄉宣教。
  • 華南年齡最小患者成功心臟移植
    嬰幼兒心臟捐獻比大熊貓還稀有雖然醫院目前心臟移植手術已經很成熟,術後生存率也很高,但是嬰幼兒的心臟移植手術難度,比成人心臟移植手術的難度大很多。團隊成員吳敏醫生介紹,一方面是供心來源極其受限,大部分是成年心臟,嬰幼兒的心臟捐獻比大熊貓還要稀有。
  • 南京中大醫院三批專家堅守武漢,參與救治重症患者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劉敏 程守勤 記者 梅書華)截至4月6日24時,全國援湖北醫務人員已撤回近3.8萬人,武漢的重症患者也從最高峰的9000多例下降到181例。
  • 半個月接連三例青壯年猝死!防控心跳呼吸暫停,要牢記「三步」
    醫生,醫生,有人需要急救……」「我們在上班,他剛剛還好好的,突然就沒反應了。」值班護士聞聲迅速在擁擠的搶救室為患者做好一切搶救準備開通綠色通道,胸外按壓、開放氣道,呼吸囊輔助呼吸、氣管插管、建立靜脈通路、腎上腺素1mg iv!150J電除顫、溶栓CPR……所有搶救措施在急診醫學科李海林主任的指揮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 嶽陽醫院獲評上海市第四批創新醫療服務品牌及援鄂醫療創新服務...
    經層層推選和激烈角逐,嶽陽醫院「現代針刺麻醉圍術期全程管理新模式」獲評上海第四批創新醫療服務品牌,「雷神山上的嶽陽』針』功夫」入選上海援鄂醫療創新服務項目。雷神山上的嶽陽「針」功夫嶽陽醫院支援雷神山醫療隊積極發揮醫院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中醫非藥物療法為特色的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的特色和優勢,除了中草藥外,還將嶽陽針刺、嶽陽功法等中醫外治法運用於新冠患者救治中,
  • 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
    昨天在現場聽到總書記這番話語,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感慨不已。    身為一名從事重症醫學30年的醫生,陳爾真從2003年至今曾經歷SARS、禽流感、汶川地震救援等多次公共衛生事件。今年,經歷武漢戰「疫」,他再次全身心投入,與病毒爭搶生命。
  • 中國醫生美國救人引發我國除顫儀配置思考
    經過證實,「唐神醫」微博的主人是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唐子人醫生。唐醫生是醫學博士,急診急救及危重症專業,目前在美國是進修學習,他在國內時,平常的工作就是在朝陽醫院搶救室和急診ICU中救治危重症患者,他所在科室的醫生及護士,其實都多次在醫院外對突發疾病的病患施救。唐醫生救人後,我們的記者通過微信採訪到了他,他跟我們講述了那天發生的事。
  • 拔牙沒吃抗生素莫名發熱 瑞金醫院成功救治疑難心內膜炎患者
    本想退休後開始週遊世界的老劉,萬萬沒想到他的2020年是從「環遊醫院」開始,包括腰椎間盤突出治療、痔瘡手術和拔牙。之前他都老老實實遵醫囑,但就是拔牙後沒吃抗生素這個小細節,成了老劉的噩夢。  今年5月,60歲的老劉出現持續畏寒、發熱症狀。白天在醫院輸液好轉,晚上高燒捲土重來,如此反覆。
  • 地壇醫院:全院調配人員保障患者救治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救治方面,北京指定了3所市級醫療救治的定點醫院,分別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和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昨天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北京地壇醫院探訪,這裡收治了部分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