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斌:新興市場要高度重視金融市場資產價格的變化

2020-12-18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

王晉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

以收盤價計,此次國際金融市場「大動蕩」至今,美元指數在3月18日上100開始,截止4月29日總計30個交易日,美元指數在100以上的一共有15個交易日(圖1)。最低的3月27日美元指數也達到了98.32。

圖1、3月18日-4月29日以來美元指數收盤價在100以上的情況 數據來源:WIND

對比圖2,我們發現美元指數突破100的時期也是美聯儲「爆表」速度最快的開始時期,這說明在3月18-23號左右金融市場美元流動性緊張達到了高點。在這期間,3月19日美聯儲開啟了央行貨幣互換業務。3月23日美聯儲推出了無上限寬鬆的貨幣政策後,美元指數終於在3月26日跌破100,結束了連續6個交易日美元指數在100以上的局面。

圖2、美聯儲總資產的階段性擴張數量(新增加部分,百萬美元)數據來源:美聯儲,H.4.1.Factors Affecting Reserve Balances.

4月2-6日連續3個交易日美元指數再次維持在100以上,這很可能與美聯儲「爆表」速度的快速遞減直接關聯。圖2顯示了從4月1-8日,美聯儲資產擴張的速度只有前一周的48.7%。除了4月16日美元指數有一次在100以上以外,4月7-20日美元指數均在100以下,但全部維持在99.5以上。4月21-27日美元指數再次走出了連續5個交易日維持在100以上的局面,直到4月29日再次跌破100,收盤在99.59的水平。從4月27-5月1日這一周,美聯儲購債規模進一步縮減為每天100億美元,美聯儲「爆表」速度的進一步快速邊際遞減。

從以上美聯儲「爆表」的時間力度和美元指數走勢來看,為什麼美元指數在美聯儲如此快速「爆表」的期間內還保持如此強勢?我們先看一下美元指數構成中的貨幣走勢。圖3顯示,截止4月28日,年初至今歐元對美元一直是貶值的,即使在美聯儲從3月18日開始快速「爆表」後,貶值幅度與3月18日之前快速減少,但3月18日至今也貶值了0.84%。今年年初以來日元對美元一直是升值的,總計升值了1.87%。英鎊在美聯儲3月18日進入快速寬鬆後對美元升值了6.8%,使得年初到3月17日9.16%的貶值幅度縮小到4月28日的6.44%。加元和英鎊的走勢類似,在3月18日後至今有3.15%的升值,使得年初到3月17日9.25%的貶值幅度縮小到4月28日的8.27%。瑞郎則保持了相當平穩,年初至今對美元只貶值了0.87%。

圖3、2020年年初至今和分階段美元指數中貨幣對美元的升貶值情況 數據來源:WIND.

因此,從美元指數佔比57.6%的歐元來看,歐元對美元可能很難出現走強的態勢。主要原因是歐洲央行也是無限寬鬆,基本是零利率,同時歐洲疫情也很嚴重,經濟下行壓力大;英鎊和加元的貶值幅度雖有縮小,但兩者貨幣比重加起來佔美元指數的25%左右;日元一直是升值,估計難以維持持續升值的態勢。那麼從美元指數的貨幣組成來看,美元指數維持高位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是在美聯儲資產擴張進入快速邊際遞減的時期。

除了美元指數的貨幣組成以外,有幾個因素是需要關注的。首先,新興市場資金回流美國和部分發達經濟體的基本態勢沒有出現任何逆轉,而且是2008年以來歷次資金回流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次,導致外部市場對美元流動性的需求進一步增加,這會推高美元指數(圖4)。

圖4、非居民流入新興經濟體的資金佔GDP的比例(累計值,基於每日的觀察,%)數據來源:IMF,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April 2020.

從發達經濟體資金回流的區域和資產來看,除了中國以外,亞洲區域資金回流的力度和速度是最快的。因此,在全球新興市場承受資金回流美國和發達經濟體的背景下,除了中國之外的亞洲金融市場承壓不小;同時,新興經濟體股票市場資金回流的速度和力度要顯著高於債市資金的回流。我們看到這一段時間新興經濟體股票市場的表現一般,這與股市資金回流有密切的關係。

圖5、非居民流入新興經濟體區域和資產佔GDP的比例(累計值,基於每日的觀察,%)數據來源:IMF,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April 2020.

其次,美聯儲的「選擇性」貨幣互換、貿易的急劇萎縮和部分新興經濟體儲備的不足也是導致美元指數持續高位的原因。最後是部分新興經濟體存在外幣債務的問題。

美元指數走強,美元資產就相對值錢,就會有更多的投資者追逐美元資產。因此,未來仍然需要密切關注美元指數的走勢,這是表達全球美元流動性的風向標。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還有一個不利於美元指數走軟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美國等部分發達經濟體股市在恐慌指數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開始走出了所謂的「技術性」牛市的趨勢,這將產生發達經濟體資本市場的「虹吸」效應,進一步導致外部資金回流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圖6給出了本輪國際金融市場「大動蕩」的階段性最低點(大部分是3月23日)到4月29日的反彈幅度。我們會發現美國股市反彈的力度太大了,有些令人難以置信。像NASDAQ指數基本抹平了今年以來的所有跌幅,截止4月29日今年年初至今的跌幅只有0.65%。

圖6、主要發達經濟體股市低點反彈的幅度(%)。

主要的歐洲股市的反彈力度也在20%以上。從亞洲來看,日經和韓國綜合指數反彈的力度都在20%以上。日經和韓國股市過大幅度的反彈也會對亞洲其他經濟體的資金帶來「虹吸」效應,從而對其他股市產生一定的負面衝擊。

問題是:今年1季度美國實際GDP年化增長率為-4.8%,而2019年4季度實際GDP增長2.1%,2020年1季度創下了自2009年以來的最大單季跌幅;而且市場普遍預期2020年2季度美國的GDP將會下降更多。經濟基本面和資產市場強勁反彈表現的「錯配」體現了什麼?

昨天鮑威爾在美聯儲FOMC公布利率決議和政策聲明中將基準利率0-0.25%和超額準備金利率0.1%維持不變,並闡述了僅貨幣政策難以推動美國的經濟復甦,強調了財政政策的作用,並說:「我們離耗盡財政部的資產還有很久」。隨著美聯儲持續的擴表,財政的貨幣化將成為這屆美聯儲政策的顯著特點。也許是「政策信心」使得美股產生了脫離當下經濟基本面的、如此強勁的持續反彈。

對新興市場來說,要高度重視資產價格的變化,資產價格的走勢要成為宏觀金融政策關注的要點之一。依據IMF最新的數據,我們看到亞洲太平洋地區房地產商業債務的70%是被商業銀行持有的(圖7)。如果某些經濟體出現持續出現資金外流,在美國和發達經濟體股市走出「技術性」牛市的背景下,金融市場資產價格逆發達經濟體資產價格而行,整個金融風險的脆弱性就會顯現出來,尤其是在強勢美元階段,這種大風險的爆發也許就是瞬間的。

圖7、商業銀行持有的房地產商業性債務的比例(%)數據來源:IMF,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April 2020.

總結一下:從美聯儲「爆表」快速遞減、歐元走勢和資本回流等因素來看,美元迅速走軟的概率不大。同時,美國和部分主要發達經濟體股市價格過大的反彈帶來了的「虹吸」效應。在強勢美元和資本市場「虹吸」效應的共同作用下,將給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和經濟復甦帶來持續的壓力。因此,新興市場要高度關注資產價格的變化,謹防由於資產價格的變化帶來金融系統性風險的衝擊。

相關焦點

  • 王晉斌:國際金融市場:大類資產價格走勢的復盤與解讀
    王晉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2020年3月15日,在全球金融市場處於動蕩最劇烈的中間時期(金融大動蕩時期:3月9日-3月23日),我們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首發了《沒有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只有全球性的經濟疲軟
  • 新興市場資金流入創新高背後:中國資產吸金能力「一馬當先」
    德意志銀行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若剔除中國,過去一年淨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量依然是負值;此外在剔除中國的情況下,新興市場資金流入量要突破2017年的最高值,至少還需要2000億美元資金湧入。記者多方了解到,越來越多加倉新興市場資產的全球宏觀經濟型基金都在優先配置中國資產。
  • 王晉斌:疫情金融與疫情經濟大脫離刷新了我們的估值觀?
    在這個大背景下,股市與經濟增速的不同步成為常態,以至於大多數有關金融周期的研究都不敢把股票資產價格走勢納入構建金融周期因子,因為股價就是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不緊密,在特殊時期甚至沒啥關係。也許我們需要有新認識:股市資產是財富,不一定非要和當下整個經濟的走向密切掛鈎,股價也許更多包含的是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至於投資者的預期有多長,恐怕沒有人能夠回答。
  • 王晉斌:資產脹、物價縮:美國經濟的冰火兩重天還會持續多久?
    本文字數:2230字閱讀時間:4分鐘對衝疫情大衝擊的宏觀政策,直接帶來了美國金融市場資產價格的超級修復。從市場底層的國債價格來看,美債價格也是創新高。國債收益率處於歷史的低位。截止12月3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0.92%,相比8月4日的最低收益率0.52%有明顯上漲,但相對於2019年年底1.9%左右的收益率來說,已經下降了一半以上。
  • [年報]嘉實新興市場C2 : 嘉實新興市場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2019年...
    我們會繼續參與一些定價吸引公司基本面強的新債,特別是一些已經在資本市場信譽良好的公司。第四季度,在宏觀環境和金融市場變化一波三折的背景下。全球新興市場信用債再次證明了其彈性,儘管宏觀環境起伏,美國國債收益大升,但全球信用美元債基本面和債券表現仍然保持堅韌。
  • 太平資產徐鋼:長期看好中國A股市場
    12月16日,太平資產副總經理徐鋼在參加上海證券報社主辦的「上證報最佳分析師」評選活動圓桌討論環節時,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並闡述了對於明年市場配置的機會,即堅守各行業優質龍頭,並長期看好中國A股市場。  「保險資金的屬性,決定了保險機構追求長期、穩定、可持續的絕對收益。能支撐A股市場中長期向好的行業和企業,是我們長期投資的方向。」
  • 重新定價中國資產!基金抱團 個股高度分化 新興公司頻出…賣方分析...
    原標題:重新定價中國資產!基金抱團,個股高度分化,新興公司頻出…賣方分析師如何貢獻投資價值增量?重新定位中國資產乃至自身價值的錨點,成為過去一年證券研究行業的關鍵詞。   2020年是資產價格大規模失焦的一年。
  • 摩根資產:亞洲新興市場轉暖 股票吸引力持續提升
    2017年2月16日,在互認基金業務開展一周年之際,摩根資產攜手上投摩根在上海召開環球資產配置新常態新策略會議。在會議上,來自摩根資產的投資專家們向投資者分享了對於2017年的投資展望。
  • 每周市場洞察:流動性危機解除、美元創3個月新低,新興市場股債資產...
    本篇摘要:【市場觀察1】美元與新興市場:流動性危機解除、美元創3個月新低,新興市場股債資產有望受益【市場觀察2】全球股市:「憧憬復甦」推動周期和價值股補漲,港股或是更優配置選擇【市場觀察3】A股:中國經濟緩慢復甦,權益市場配置價值凸顯
  • 全球對衝基金巨頭:新興市場的超額回報靠譜嗎?
    導讀:在全球資產配置的領域,總有一批熱衷於新興市場的粉絲(以我們熟知的GMO)為例。他們的邏輯是,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比發達國家更快,而估值並沒有顯著的優勢,甚至更低。那麼新興市場就應該是一個更好的資產配置領域。
  • 諾亞控股夏春:2021年新興市場資產配置價值凸顯
    展望2021年,夏春指出,經濟復甦預期會催化市場風格切換,可積極擁抱優質周期資產,把握結構性增長的投資機遇。其中,以中國為核心的新興市場資產,將持續凸顯出配置價值。  夏春分析指出,近年來全球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根本原因是全球範圍內,科技創新(尤其是頭部科技企業的創新)對實體經濟的貢獻比例在減少,以至於經濟總需求產生不足。
  • 陳凱豐:對2021年全球金融市場的十大預測
    金融市場在今年也創造了很多歷史記錄:包括原油價格的嚴重負價格成交、包括股市的三位數波動率、也包括很多頂級量化基金和基本面基金的嚴重虧損。那麼,如何看待明年的全球金融市場?筆者希望通過本文提出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
  • Putnam投資:美聯儲和金融市場或出現一場「拉鋸戰」
    然而,隨著決策者警告冠狀病毒可能會損害全球經濟,在金融市場間歇性波動的情況下,這種立場可能會改變。貨幣市場幹預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啟動了資產購買計劃,增加了準備金的供應。與此同時,監管的變動和更具風險厭惡情緒的銀行管理都提高了現金儲備的需求。
  • 資本瞄準不良資產投資市場 助推華博至誠駛入快車道
    在此大背景下,不良資產的市場存量規模急劇增加。根據行業規則,不良資產的處置都會按照低於實際價格拍賣,其目的是為了快速回籠資金來償還債權人。 不良率或創新高,釋放重要投資信號   近日,中國銀行發布《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稱:2020年在疫情蔓延影響下,全球經濟大幅衰退,貨幣政策持續寬鬆,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銀行業金融風險防控形勢日趨嚴峻。由於信用風險釋放的滯後性,前期累計的風險將不斷釋放,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將大幅攀升,預計年底將達到2.0-2.2%,2021年或達近些年高點。
  • 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究竟什麼才是安全資產?專訪弘則研究首席...
    3月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個經濟體的快速擴散,金融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劇烈動蕩,美股經歷了歷史上最快的下跌過程,儘管主要央行大幅降息,在多個品種的市場均顯示出金融危機的跡象,讓投資者不禁回想起2008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狀況。截至2020年3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例已經突破30萬例,死亡病例已經超過13000人,美國有7500萬人受到「封鎖禁令」影響。
  • 資產荒來臨!巨頭都在布局這一產品,是穿越金融風險的利器
    來源:新流財經6月5日晚上,羅永浩跟京東金融App的「24期免息專場」點燃了618購物節的戰火。這一次,京東金融的白條用24期免息把信用支付戰場拉到了新的高度。這可以說,今年的618大促是白條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從線上到線下、從體系內到體系外的信用支付拓展活動。
  • 國盛證券:新興市場跑贏發達市場 恆指跑贏上證
    同時,不確定性漸退,全球迎來風險偏好修復的窗口,新興市場更為受益。2020年,新冠疫情、美國總統大選、英國脫歐協議等不確定性持續擾動,全球風險偏好顯著回落。尤其是新興市場受創更重,2月以來海外資金持續流出。但2021年,這些不確定性均將逐漸落地、消退,全球市場風險偏好將迎來修復。
  • 全球金融市場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為分散風險,通過資產證券化,將次級抵押貸款轉化為次級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並出售給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將其拆分重組並層層打包,出售給全球的保險公司和對衝基金等。監管政策的寬鬆放任,利率的低位徘徊,金融工具的過度創新,幫助美國住房市場實現了長達6年的高速發展和繁榮,金融市場風險也隨之聚積。
  • 資本市場怎麼管?周小川表示:應高度關注監管目標內在衝突和監管...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財富的增加,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也在隨之變化,資本市場重要性越發突出。資本市場監管對資本市場充分有效發揮經濟樞紐功能具有重要影響。資本市場的監管目標是在其產生過程中決定的。境外資本市場誕生和發展之初是自發為主,少有監管。但是,金融動蕩的出現表明,市場微觀主體存在逐利本性,僅僅依靠市場自身力量,容易出現各種欺詐事件和資產價格泡沫,最終以破壞性方式出清市場,給經濟和社會造成損失。
  • 中意資產馬克:中國資管市場機會眾多 增配中國資產能分散風險
    作為2013年成立的國內首家合資保險資管公司,中意資產對於中國金融行業開放有何感受?如何把握開放趨勢下的機會?近期,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採訪了中意資產總經理助理馬克(Danninger Ma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