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仙鶴草(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2020-12-14 人民網

仙鶴草是一味臨床常用的中草藥,又叫脫力草,是薔薇科植物龍牙草的乾燥的地上部分。仙鶴草性味苦、澀、平;歸心、肝、脾、大腸經。仙鶴草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補虛,用於治療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癰腫瘡毒、陰癢帶下、脫力勞傷等。

因為仙鶴草味澀收斂,入血分,長於收斂止血,所以適用於全身各部位出血的症狀。因為它的藥性比較平和,大凡出血之症無論是寒熱虛實都可以用仙鶴草配伍其他藥來使用。

仙鶴草既能補虛又能止血,所以對於血痢以及久病的瀉下痢疾尤其適宜。對於咯血,常以本品配白芨、生藕節、黃芩、炒梔子、阿膠珠等同用;對吐血,可配合炒黃芩、知母、白芨、烏賊骨、焦三仙、焦檳榔、茜草炭等同用;對子宮出血,可配合益母草、桑寄生、當歸炭、生地炭、白芍、阿膠、艾炭等同用;對於熱痢便血,可配合地榆、槐花炭、白芍、木香、黃連、黃柏、白頭翁、馬齒莧等同用。

據近代研究,仙鶴草含有仙鶴草素、維生素K;仙鶴草素能使血小板增加,使凝血時間縮短,因其是草本植物,用量一般較大,常用計量一般都要30克以上。

仙鶴草是一味常用止血良藥,雖然人們將它劃歸為止血藥物,但其功用遠不僅限於止血,還兼有強心、補虛強壯的作用,可治療勞力過度所導致的脫力勞傷,所以它有一個別稱叫脫力草。國醫大師幹祖望貢獻畢生最有心得的經驗方三仙湯,其中三味主藥是藥用仙茅、仙靈脾、仙鶴草,用來治療原因不明的疲勞症候群。名中醫謝海洲說:「在南方春耕時,用仙鶴草餵養水牛,能使水牛體強力壯。」

明朝時期醫學家蔣儀將仙鶴草用以醫治食道癌和胃癌。他在醫著中寫道:「滾咽隔之痰,平翻胃之穢。」咽隔翻胃是古代人用於描述食道癌和胃癌的症狀,「幾乎行醫者群相懼怕,認為絕症。」「餘得此劑,十投九效」。

現代醫學藥理學還在不斷研究,以求開發出仙鶴草更多的作用。

(作者為北京朝陽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相關焦點

  • 中藥止咳有川貝(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這位網友立刻發了條朋友圈,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川貝枇杷膏的神奇功效,於是這款枇杷膏在美國人民的口口相傳中迅速走紅。川貝枇杷膏在美國零售價格被炒高。  川貝枇杷膏為何如此神奇呢?這要歸功於其君藥——川貝母。川貝母是一味名貴中藥材。藥用始載於明代的《滇南本草》一書。陶弘景曰:「形如聚貝子,故名貝母。」川貝母呈卵圓形,顆粒大小均勻,直徑一般不超過1釐米。頂端稍尖、閉口。底部平,能直立放穩。
  • 絲瓜一身皆是寶(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從小我就耳濡目染了絲瓜的神奇。絲瓜一身皆寶,其絡、籽、藤、葉均可入藥。絲瓜治療無名腫毒,古籍早有記載,《本草求真》謂:「絲瓜性屬寒物,味甘體滑。凡人風痰溼熱,蠱毒血積,留滯經絡,發為癰疽瘡瘍、崩漏腸風、水腫等症者,服之有效,以其通經達絡,無處不至。但過服亦能滑腸作洩,故書有言,此屬菜中不足,食之當視髒氣以為可否也。
  • 蒼朮芳香避疫情(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傳統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線照射法、化學燻蒸法和化學消毒劑噴灑法,但這些方法在使用時均不適合有人在場,而且弊端較多。  蒼朮,別名為赤朮,仙術,茅術,關南術,仙姜等。因其根幹、枝葉的形態似「術」字篆文,故得此名。清代《本草正義》載:「蒼朮氣味雄厚,較白朮愈猛,能徹上徹下,燥溼而宣化痰飲。最能驅除穢濁惡氣,故時疫之病多用之。
  • 仙鶴草治療盜汗、咳嗽、脫力有特效
    漫談仙鶴草之應用【性味功效】《新中醫》劉永希同志「中草藥性味必須統一(1982年12期)指出:「《中藥學》『甘——《漫談仙鶴草之應用》,作者/廖成偉,新中醫1984年04期【應用】1.治療盜汗用法:仙鶴草30〜90g,大棗30g。
  • 省中醫院「杏林尋寶」12年,今年8種中醫絕技羊城亮相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查冠琳 莊映格 何明坤)11月12日,「杏林尋寶——第十二屆全國中醫藥特色技術演示會」在羊城上演,延續以往11屆演示會的精彩,中醫特色絕技登臺亮相。2009年,廣東省中醫院啟動了「杏林尋寶」活動,廣邀有一技之長、掌握特色療法的名家能人到現場展示交流。此後,省中醫院更加系統、全面、深入地開始了大江南北中醫特色療法的尋寶曆程,並專門成立傳統療法中心,承接尋回來的寶。杏林尋寶活動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民間獻寶人前來,成為醫院挖掘中醫特色療法的重要渠道,以及搶救散落在民間瀕臨失傳中醫絕活的有效途徑。
  • 仙鶴草的妙用
    仙鶴草這味藥在《中藥學》教材裡被歸屬為收斂止血藥物一類,據現代藥理研究,仙鶴草浸膏能收縮周圍血管、所含主要成分之一仙鶴草素能顯著縮短出凝血時間、增加血小板數量,可見其止血效果是確切的。在臨床上,仙鶴草的功效較多,筆者僅就仙鶴草治療出血性疾病,勞傷及虛損性疾病進行總結,供大家分享。
  • 神奇的仙鶴草 又叫脫力草 更多藥效待開發
    仙鶴草是一味臨床常用的中草藥,又叫脫力草,是薔薇科植物龍牙草的乾燥的地上部分。仙鶴草性味苦、澀、平;歸心、肝、脾、大腸經。仙鶴草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補虛,用於治療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癰腫瘡毒、陰癢帶下、脫力勞傷等。
  • 為什麼醫界稱為杏林?杏林指什麼?
    杏林作為醫界的別稱由來已久,但是為什麼單單杏林作為醫學界別稱,今天用一則故事來詮釋為什麼醫界稱為杏林,杏林指什麼。杏林"這一稱頌醫界的代名詞,雖然早巳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然而對於它的來源卻不是人人都知道的。這個杏林代名詞的來歷和董奉有關,下面為什麼網小編來談談為什麼醫界稱為杏林。
  • 仙鶴草的故事
    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主角——仙鶴草,就是一個擁有很多故事的藥草。作為一個故事焦點的藥草,造型也是相當奇特,在眾多故事藥材中,也是相當醒目。有大有小的葉子看到這樣大大小小的葉子,似乎仙鶴草並不能讓人聯想到它的形態,但它的中文名龍芽草(Agrimonia pilosaLedeb.),似乎可以一下子讓人記住。屬於薔薇科龍芽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多呈塊莖狀,葉子有大有小,相間排列。
  • 7月28日,杏林傳說 第十期醫藥產品網上推介會順利舉行
    關注我,讓我成為你的專屬小太陽吧由杏林傳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第十期醫藥產品網上推介會,於2020年7月28日如期舉行,王老吉藥業、國藥星鯊以及靈源藥業參加了此次推介會。杏林傳說提供了這次難得的機會,能夠使全國各地醫藥界的四百餘位朋友齊聚一堂,共同交流。
  • 藥用植物龍芽草(仙鶴草、鶴草芽)
    仙鶴草,古代並無此稱呼,是現在的一個叫法,關於該名字的由來,一直查無所獲。有說是傳有一隻仙鶴銜來此草,幫人治好病,為了紀念,稱此藥為仙鶴草。其實這只是杜撰各類中藥傳說的一個常用模板。龍芽草在本草中,其三個不同部位均可以入藥,其地上部分稱為仙鶴草,為主要藥用部位。冬芽稱為鶴草芽,塊狀根稱為龍牙草根。如今三者中,唯仙鶴草相對較常用。但它和大宗藥材比起來,仍屬於一味不折不扣的小品種。而入藥的鶴草芽和龍牙草根,隨著時代發展,市場上已經不具備流通性,也逐漸退出了臨床。
  • 仙鶴草------脫力勞傷、補虛止痢、收斂止血
    5.活血消腫:《百草鏡》曰:仙鶴草「下氣活血,理百病」。《本草綱目拾遺》載:仙鶴草「療療腫癰疽,肺癰,乳癰,痔腫」。故本品有活血消腫之功效。常用於癰腫,乳癰等證。治療疲乏症:整日疲乏無力,少氣懶言,精神不振屬於脾氣虛弱的表現,仙鶴草在治療出血病症的同時,還具補脾益氣之作用,用於治療脾虛引起的上述諸症效果良好。用法:仙鶴草40克、紅塘30克,先將仙鶴草煎2次合勻,分成2份,早晚各一份,飲用前將紅糖融化在藥液中飲用。2。
  • 臺灣青年平遙古城「尋寶」:追尋中華文化蹤跡
    臺灣青年平遙古城「尋寶」:追尋中華文化蹤跡 2018-02-03 14:41: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 陳鳳玲:中華醫藥需傳承 用科學引領健康
    近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下由中國民族衛生協會主辦的《第十二屆中醫藥發展大會-民族衛生健康大會》在珠海-橫琴隆重召開之際,由中國民族衛生協會中醫藥傳承工作委員會組織發起的"中華傳統醫藥傳承創新工程"正式啟動,來自全國各省中醫藥健康領域專家領導和長期尊崇從事中醫藥健康事業的
  • 丁一一《那時杏林春暖》開機 挑戰雙重性格女醫師
    近日,演員丁一一新劇《那時杏林春暖》在寧波象山影視城開機,丁一一在劇中飾演端莊美麗的女醫師依華。此次出演新劇,是丁一一第二次出演古裝劇,此前,她在《親愛的藥王大人》中通過出色的表演得到了觀眾們的認可,而出演新劇《那時杏林春暖》即是對故事的認可也是對角色的喜愛。
  • 大力弘揚中華醫藥優秀文化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的根基和靈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姓氏源流:杏林孫氏
    杏林孫氏始祖:孫山 遷徙:威海杏林孫氏是膠東較大一支孫氏,系三國孫權大帝後裔,同為福山孫氏八兄弟後代,屬樂安孫氏的分支。修於元代的杏林孫氏族譜序中有這樣記載:「不夜黃溝諸孫氏原系統宗」(譜藏文登圖書館)。八兄弟族譜記載:公元1402年孫廣遷居不夜村。
  • 齊魯醫藥學院讓文化浸潤師生心靈深處
    齊魯醫藥學院的文化建設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正潤澤著師生心靈,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成才追求和道德規範。而在這濃厚氛圍形成的背後,是齊魯醫藥學院領導班子對學院文化建設的不懈努力。醫藥文化潤物無聲 育人有形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紅杏枝頭春意鬧,杏林深處思董君
    杏花,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十二花神的「二月花」,所以農曆二月又被稱為「杏月」。在眾多奇花異卉還在「吹面不寒楊柳風」裡酣眠的時候,杏花已經「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唐.羅隱《杏花》),蔓延成「沾衣欲溼杏花雨」的景象,它是春天的使者,早早把春的消息傳遍大地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