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鶴草是一味臨床常用的中草藥,又叫脫力草,是薔薇科植物龍牙草的乾燥的地上部分。仙鶴草性味苦、澀、平;歸心、肝、脾、大腸經。仙鶴草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補虛,用於治療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癰腫瘡毒、陰癢帶下、脫力勞傷等。
因為仙鶴草味澀收斂,入血分,長於收斂止血,所以適用於全身各部位出血的症狀。因為它的藥性比較平和,大凡出血之症無論是寒熱虛實都可以用仙鶴草配伍其他藥來使用。
仙鶴草既能補虛又能止血,所以對於血痢以及久病的瀉下痢疾尤其適宜。對於咯血,常以本品配白芨、生藕節、黃芩、炒梔子、阿膠珠等同用;對吐血,可配合炒黃芩、知母、白芨、烏賊骨、焦三仙、焦檳榔、茜草炭等同用;對子宮出血,可配合益母草、桑寄生、當歸炭、生地炭、白芍、阿膠、艾炭等同用;對於熱痢便血,可配合地榆、槐花炭、白芍、木香、黃連、黃柏、白頭翁、馬齒莧等同用。
據近代研究,仙鶴草含有仙鶴草素、維生素K;仙鶴草素能使血小板增加,使凝血時間縮短,因其是草本植物,用量一般較大,常用計量一般都要30克以上。
仙鶴草是一味常用止血良藥,雖然人們將它劃歸為止血藥物,但其功用遠不僅限於止血,還兼有強心、補虛強壯的作用,可治療勞力過度所導致的脫力勞傷,所以它有一個別稱叫脫力草。國醫大師幹祖望貢獻畢生最有心得的經驗方三仙湯,其中三味主藥是藥用仙茅、仙靈脾、仙鶴草,用來治療原因不明的疲勞症候群。名中醫謝海洲說:「在南方春耕時,用仙鶴草餵養水牛,能使水牛體強力壯。」
明朝時期醫學家蔣儀將仙鶴草用以醫治食道癌和胃癌。他在醫著中寫道:「滾咽隔之痰,平翻胃之穢。」咽隔翻胃是古代人用於描述食道癌和胃癌的症狀,「幾乎行醫者群相懼怕,認為絕症。」「餘得此劑,十投九效」。
現代醫學藥理學還在不斷研究,以求開發出仙鶴草更多的作用。
(作者為北京朝陽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