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長牛——細數美股十年十倍股

2020-12-24 新財富網

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和傳統行業數位化背景下,信息技術板塊湧現出多隻十倍股。硬體方面,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帶動從半導體設計到智能終端供應商多家公司崛起,如手機晶片領域的博通、英偉達、凌雲,移動儲存領域的SIMO,全球OLED領導者環宇顯示,網絡安全領域的飛塔股份。軟體方面,如遊戲領域的Take-two、約會軟體領域的IAC;雲計算領域,亞馬遜旗下AWS是目前全球市佔率最高的雲平臺,憑藉雲計算業務發展,亞馬遜股價十年增長十倍;工業4.0以及傳統領域數位化需求,也催生一批牛股誕生,如精密光子元件供應商Novanta、工業自動化公司康耐視、保險市場IT供應商Sapiens國際、政府軟體系統公司泰勒科技、流媒體領域的奈飛等。

22家公司體量從13億美元至3000多億美元不等,但是總結期成長軌跡,除了新一輪科技周期崛起帶來的良好發展賽道,還有一些微觀上的共通點:①技術優勢、核心產品是公司的關鍵優勢。②研發費用較高,通過持續研發保持技術和產品的領先地位。③很多公司頻繁收購,以獲得市場與技術等。通過細緻的探索,帶來的投資啟示:(1)每一輪科技革命都帶來了從硬體到軟體的爆發,建議關注新一輪智聯網革命時代的十大投資趨勢。(2)具有核心技術與產品以及高研發開支是優秀科技公司的共同基因。(3)密切關注科技公司收併購帶來的長期影響。

本篇講述科技板塊[1]22隻十倍股背後的成長故事。回顧近十年信息技術行業的發展,移動網際網路爆發與雲計算興起是科技產業最大的變革。2007年,蘋果發布第一款iphone,以觸屏+應用的模式重新定義了智能機,2008年,由HTC製造的首部Android手機誕生,它們將手機從硬體時代帶入軟體時代。與此同時,大部分國家開始3G商用,4G也即將在不久後出現,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真正來臨,人們上網的方式開始從傳統的PC轉移至手機終端。與此同時,2006年左右,Google、亞馬遜、IBM先後提出雲端應用,雲計算能夠實現電腦上所有的應用與計算都在雲端實現,雲計算興起。

信息技術板塊重啟上升通道,資本市場表現優越。金融危機過後,自2009年開始,納斯達克指數重啟上升通道,由1550.7點上漲至8162.98點,漲幅達426.4%,領先於標普500增速水平。信息技術板塊在資本市場佔比從16.01%上漲至24.37%。除電信運營外的各細分行業指數表現亮眼。

[1] 包含信息技術與通信行業

此外,傳統行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的趨勢也在進行中,電子商務崛起,傳統製造業的供應鏈改革,政府、金融等多個領域的數位化,流媒體取代DVD,傳統行業數位化需求也帶動了一批信息技術硬軟體公司的崛起。

移動網際網路爆發、雲計算興起和傳統行業數位化背景下,信息技術板塊湧現出多隻十倍股。硬體方面,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帶動從半導體設計到智能終端供應商多家公司崛起,如手機晶片領域的博通、英偉達、凌雲,移動儲存領域的SIMO,全球OLED領導者環宇顯示,網絡安全領域的飛塔股份。軟體方面,如遊戲領域的Take-two、約會軟體領域的IAC;雲計算領域,亞馬遜旗下AWS是目前全球市佔率最高的雲平臺,憑藉雲計算業務發展,亞馬遜股價十年增長十倍;工業4.0以及傳統領域數位化需求,也催生一批牛股誕生,如精密光子元件供應商Novanta、工業自動化公司康耐視、保險市場IT供應商Sapiens國際、政府軟體系統公司泰勒科技、流媒體領域的奈飛等。

這些公司體量從13億美元至萬億不等,但是總結期成長軌跡,除了科技周期崛起、工業網際網路來臨等因素帶來的良好發展賽道,還有一些微觀上的共通點:①技術優勢、核心產品是公司的關鍵優勢。②研發費用較高,通過持續研發保持技術和產品的領先地位。③很多公司頻繁收購,以獲得市場與技術等。

智慧型手機的飛速發展拉動網民數量增長,移動端取代PC端成為人們上網的主要方式,移動網際網路迎來流量爆發。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網際網路滲透率已達46.1%,相比於十年前提高了28.5%。換句話說,全球接近一半的人口已經邁入網際網路的世界。這與3G和4G技術覆蓋率的提高和技術成本的相對下降密不可分。同時,全球日均上網時間整體提高,其中,PC端的上網時間自2013年起開始呈負增長趨勢,而移動端的日均上網時間逐年上升,增幅提高明顯。目前,全球用戶在移動端的平均上網時長可達2小時以上,約為PC端的3倍之多。

2010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75.62%,比去年同期增長近60%,更快速的上網體驗輔之以更智能化的操作平臺,使蘋果和三星的突破性產品引爆了智慧型手機的購買熱潮,引起移動智能終端以及產業鏈硬體提供商的爆發。

智慧型手機的換代帶動從半導體設計到智能終端供應商多家公司崛起,成就了硬體領域多家十倍股的誕生,如手機晶片領域的博通、英偉達、凌雲,移動儲存領域的SIMO,全球OLED領導者環宇顯示,網絡安全領域的飛塔股份。

英偉達(NVIDIA Corporation,NASDAQ:NVDA)創立於1993年,1999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是一家以設計圖形處理器為主的半導體公司,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獨立顯卡由英偉達和AMD供應。英偉達公司以設計圖形處理器為主,同時設計遊戲機核心,英偉達最出名的產品線是為個人與遊戲玩家所設計的GeForce系列,專門為工作站而設計的Quadro系列,以及為伺服器和高效運算而設計的Tesla系列。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12.68倍。

英偉達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其亮眼的業績和股指表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及時的戰略調整布局。2009年之後,由於筆電、平板等多元化需求的興起,PC的需求受分散,全球PC出貨量呈現下滑趨勢,英偉達公司將戰略中心轉移至高端遊戲卡市場,加快GPU架構的迭代速度,避免了PC市場需求降低的衝擊。2012年人工智慧在通用GPU下實現重大突破,英偉達繼續布局CUDA軟體生態系統,業務大幅增長。2016年半導體行業迎來數據中心的建設,隨著雲數據中心數據量和計算量的攀升,英偉達公司受益於GPU架構的不斷更新,數據中心業務開始發力。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超過50億美元,其中來自GPU的營業收入超40億美元;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92%;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58%,總營收97.14億美元。另一方面由於自動駕駛美好預期的推動公司市值漲至上市時的300倍,突破1500億美元。

對研發的重視和投入也是其保持高盈利的重要原因。英偉達自上市以來單季研發費用率均值超過20%。2018年第四季度公司研發費用超過7億美元,比AMD的一倍還多,並且主要集中於GPU產品的研發。高研發投入使得公司不斷突破技術壁壘,利潤率和ROE維持在高位,並在2016年之後出現大幅攀升,成為驅動股價上漲的重要動力。

博通公司(Broadcom Inc.NASDAQ:AVGO)是一家設計、研發並向全球客戶廣泛提供半導體設備的行業巨頭。2005年,KKR與銀湖資本從分拆自惠普的安捷倫公司手中收購半導體業務,成立Avago,並於2009年上市。2015年,Avago以370億美元收購原博通公司,設立博通有限公司。根據公司最新戰略,公司業務可分為兩大板塊:基礎設施與軟體、半導體業務。其中,半導體業務佔2019財年營收的76.9%,可細分為四大領域:有線連接(寬帶等有線通信半導體解決方案)、無限連接(射頻收發應用和無線連接晶片等)、企業存儲(從主機到底層存儲設備之間的數據安全存儲)與工業應用(工業自動化相關產品)。2019財年,公司淨收入達到226億美元,在23個類別的半導體和基礎設施軟體部門領先,擁有業內最廣泛的智慧財產權組合之一,有著約24000項專利。2010-2019年末,公司股價上漲約19.81倍。

博通公司通過廣泛收併購獲取優質的業務和技術,並積極投資於研發,確保技術領先地位,從而推動公司多樣化和高速發展。第一,廣泛收購根植於公司基因之中,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使公司形成在半導體產業的全面布局。2013年公司收購LSI,獲得HDD和SSD的控制器和通訊晶片業務,標誌公司進軍企業存儲業務。此後,又通過收購PLX、Emulex,進一步加強了該業務。2015年,通過收購原博通,公司獲得了如Wi-Fi、藍牙、GPS系統晶片等無線連接晶片業務,形成了無線連接業務領域的全面布局,成為該領域巨頭。另外,2018年以來,公司又收購美國商業軟體公司CA Technologies與網絡安全公司賽門鐵克,希望在半導體領域之外實現技術服務的多元化發展。第二,博通重視研發投入,維持技術優勢。2017-19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約為33億、38億、47億美元,佔淨收入比例高達18.7%、18.1%、20.8%。外生併購與內部研發推動公司近年來的穩定增長,2009-2018年,公司營收由14.84億美元增至208.4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4%。

3)      背靠蘋果的「晶片巨人」:凌雲半導體

凌雲半導體(Cirrus Logic Inc.NASDAQ:CRUS)創立於1984年,為一系列消費者和工業市場開發模擬和混合信號集成電路,是蘋果、三星、索尼、松下、飛利浦等知名品牌的供應商。公司提供的音頻產品包括編解碼器、模擬-數字轉換器、數字-模擬轉換器、有源降噪電路、放大器、微機電系統的麥克風以及獨立的數位訊號處理器等。凌雲半導體產品主要用於筆記本電腦、音頻/視頻接收機、家庭影院、可攜式音箱、數碼攝像機、專業音響等消費類應用,以及衛星無線電系統、遠程信息處理和多揚聲器汽車音響系統等。其音響產品主要用於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可攜式媒體播放器等行動裝置上。除此之外,公司的產品也被用於高精密的工業和能源等領域,包括數字電錶、能源控制、能源設計等。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11.08倍。

公司通過瞄準快速增長的市場、與市場領導者合作、擴充內容與產品、設計一流的定製、半定製和通用產品的運營模式,成為業內領先的音頻和語音信號鏈供應商,從而讓公司保持穩健的營業利潤率和強勁的現金流。公司聚焦高端客戶,根據2019年投資報告顯示,凌雲公司是全球前十大智慧型手機廠商中八家的供應商,是全球前五大耳機品牌中四家的供應商,也是全球前兩大智能家居品牌的供應商。近十年來公司營業收入複合年增長率高達21%,2019年公司營收再次超市場預期,帶來股價大幅增長。

可攜式音頻產品和降噪耳機以及編碼器的需求是其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約佔淨銷售額的85%,並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蘋果。2016年蘋果推出的iphone7依靠手機的閃電口或其他適配器而不再使用傳統的耳機插孔,凌雲科技為其提供此項業務,從而帶來可攜式音頻產品需求的大量增加,2016年凌雲科技總營業收入達到11.69億美元,股價也從2015年12月份的29.53美元/股漲至2016年12月的26.54美元/股,幾乎增長一倍。隨著智慧型手機中音頻相關需求的持續增長,耳機市場的滲透以及來自新興市場尤其中國的訂單需求,未來凌雲科技的機會有望繼續擴大。

4)      全球半導體主要供應商之一:SIMO

SIMO(Silicon Motion Technology Corp.NASDAQ:SIMO)於1995年在矽谷成立,是一家以移動存儲業務為主的半導體廠商。2002年公司與臺灣CF卡內存控制器設計飛亞科技合併,並啟動了移動存儲業務。很快在2003年將其內存控制器擴展到SD卡,2005年擴展到USB快閃記憶體驅動器,2007年擴展到客戶端固態硬碟設備,2008年擴展到eMMC,2011年擴展到工業級固態硬碟。為擴大在企業級固態硬碟市場的影響力,SIMO於2015年收購了企業級固態硬碟解決方案的中國供應商香農系統(Shannon Systems),並於2017年收購了軟體存儲公司Bigtera。2018年移動存儲業務佔收入的93%,其餘收入來自手機通信(6%)和圖形解決方案等其他業務(1%)。2010-2019年末,公司股價上漲約17.12倍。

通過併購開拓市場以及固態硬碟業務的發展機遇共同推動公司發展。首先,SIMO擅長利用併購獲得關鍵技術作為進入新市場的敲門磚。例如,SIMO在移動存儲領域的主營業務開始於2002年與飛亞科技的合併,使得SIMO從一個純粹的圖形控制器設計師轉變為一個內存控制器設計公司。2007年收購Future Communications也為2008年至2012年收入做出重要貢獻,該公司為三星提供LTE收發器。SIMO最新的重大併購是在2015年收購中國企業級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香農系統。除了向阿里巴巴提供全套固態硬碟解決方案的業務外,SIMO還利用香農的專業知識開發企業固態硬碟控制器,預計2019年將為該公司帶來可觀的收入貢獻。此外,SIMO最近對提供管理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軟體平臺Bigtera的收購體現了其在企業存儲市場進一步擴張的雄心。其次,固態硬碟(SSD)業務的迅猛增長推動公司持續增長。一方面,隨著NAND快閃記憶體價格在2017年強勁增長後恢復下跌,客戶對固態硬碟的需求呈上升趨勢。SIMO作為SSD控制器行業的市場領導者,市場份額達30%,將充分享受行業增長紅利。預計2017年到2020年,SIMO的固態硬碟業務的收入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21%。另一方面,中國超大型客戶的出現導致了固態硬碟解決方案的持續增長。隨著阿里巴巴和其他中國超大型企業成為香農的主要客戶,SIMO持續在中國雲市場存儲需求不斷增長的長期趨勢上乘風破浪。受行動支付、直播視頻和其他網際網路服務等雲計算和服務需求不斷增長的推動,中國公共雲支出將在2017-2021年間以5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鑑於主要客戶阿里巴巴的穩固地位,公司固態硬碟解決方案服務將在未來幾年內實現強勁增長。外生併購與固態硬碟業務的強勢表現共同推動公司近年來營收與淨利潤的穩定提升。

環宇顯示技術(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NASDAQ:OLED)也叫通用顯示公司,創立於1994年,是一家全球知名的OLED平面顯示器技術公司。公司主要從事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和材料的研究、開發和商業化,其產品應用於平板顯示器和固態照明應用等領域。公司擁有超過5000的專利,主要收入來自於專利授權和材料供應。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15.76倍。

公司近年來的快速成長一方面由於其在OLED材料與技術領域全球領先的地位。UDC專有磷光技術的發現是OLED產業的重大突破,其效率比常規螢光OLED材料高四倍UDC正在不斷地發明和開發新的和新的PHOLED材料,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益,以增強可持續性。公司廣泛的專利技術覆蓋AR/VR、智能手錶、智慧型手機、IT、汽車和電視到照明產品等各個領域。

2017年,環宇顯示成為蘋果的供應商,成為其成長史上重要的裡程碑。OLED是液晶顯示器(LCD)的替代品,是電視機、智能手錶等大量產品的關鍵部件,具有自發光和柔性材質的優良特徵,相比於LCD更加輕薄,更加節能,更省電也能提供更好的圖像質量,並且具有可彎曲的特徵。2016年5月,蘋果表示下一代iPhone可能採用OLED屏幕,相關概念公司異軍突起,作為龍頭企業的環宇顯示技術公司股價連漲五日。2017年蘋果推出的iPhone產品採用OLED屏幕,全面引爆OLED面板的商機。三星顯示器公司將每年為蘋果提供1億部5.5英寸的OLED面板,LG為蘋果智能手錶Apple Watch供應OLED屏幕,而環宇顯示技術擁有可彎曲OLED顯示屏專利,是三星和LG的供貨商,在OLED崛起時代受益明顯。

2019年以來,OLED概念表現活躍,9月環宇顯示公司與LG化學就共同研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關鍵材料發光層達成戰略合作關係。隨著OLED使用範圍的擴大,產品配置迅速更迭,與LG化學的合作,有望開發出更高性能的產品,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大的價值。隨著智能穿戴設備、車載、航天等領域對於屏幕的要求越來越高,OLED有望獲得更大的市場增長,根據預測到2023年OLED市場將達到503億美元。隨著產能的提升,環宇顯示的利潤預計將大幅度的上漲。

6)      全球出貨量第一的網絡安全產品公司:飛塔股份

飛塔股份(Fortinet,Inc.NASDAQ:FTNT)由美國網絡安全公司網屏(Netscreen)聯合創始人及前CEO謝青於2000年創辦,目前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網絡安全產品公司。公司以高度集成化為產品理念,以ASIC晶片與FortiOS作業系統為依託,構建了安全產品與技術服務兩大業務板塊,2018年營收佔比分別為37.4%與62.6%。產品端主要由Fortigate系列與安立方(Security Fabric)組成,Fortigate作為公司傳統旗艦產品,是一款集成了防火牆、防入侵、VPN、郵件過濾等功能的統一威脅管理(UTM)產品;安立方是繼UTM後的第三代網絡安全產品,功能更為全面,是目前公司主打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增長迅速。技術服務端主要包括提供實時威脅檢測的FortiGuard訂閱服務以及提供24小時技術支持的FortiCare服務。自2013年起,公司出貨量始終位居行業第一,佔市場份額25%以上;2018年營收攀升至行業前三。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11.15倍。

與時俱進的技術優勢以及向高利潤率的服務業務轉型是股價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高性能ASIC(應用型專用集成電路)晶片是公司技術優勢的根基,其關鍵性能參數遙遙領先於行業同類產品。此外,公司基於行業需求變化趨勢,在2016年開創性推出的第三代網絡安全產品安立方是近來高速成長的關鍵。它以網絡安全為軸心,是集成了郵件網關、沙箱、威脅情報、終端安全、雲安全、無線安全、IoT(物聯網)、SD-WAN(軟體定義廣域網絡)等多種安全組件的體系化防禦架構。安立方功能全面、操作便利,可以達到一站式安全部署,全面覆蓋無線與有線網絡,而且性價比高,尤其貼合中小企業的需求,該產品的成功是公司產品出貨量高的重要驅動力。安立方近來在SD-WAN上增長勢頭良好,2019年第二季度市場份額已攀升至第四位。公司也於最近推出新一代晶片SOC4,進一步增強在SD-WAN安全領域的技術實力。預期未來隨著SD-WAN、物聯網安全等新興領域發展,安立方作為綜合性安全平臺的優勢將有力助推公司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公司自2016年起,以安全產品為依託,著力發展高利潤率的技術服務業務,技術服務營收佔比由2015年的52.8%顯著提升至2018年的62.6%,營業利潤率也隨之逐年穩步攀升。盈利能力的提高有力推動了股價的上漲。

2007年6月,蘋果OS登上歷史舞臺,從此手指觸控的概念開始進入智慧型手機的設計領域。iPhone OS的設計將行動電話、可觸摸寬屏、網頁瀏覽、手機遊戲和地圖等功能完美地融為一體。2007年11月,不甘示弱的谷歌組建開放手機聯盟併合作開發了安卓系統,這個聯盟由三星、華為、LG等手機廠商,高通、英偉達等晶片公司,以及中國移動、T-Mobile等電信運營商共30多家技術和無線應用的領軍企業組成。良好的用戶體驗和開放性的設計使安卓系統很快打入了智慧型手機市場。

智能作業系統的普及給手機軟體提供了廣闊的運行平臺,手機軟體業迅速崛起。隨著安卓和蘋果系統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對應的運用程序商店也陸續推出。2008年3月,蘋果App Store正式上線,為第三方軟體的提供者提供了方便而又高效的一個軟體銷售平臺。APP Store的應用下載量僅3天就突破了1千萬次,手機用戶對個性化軟體的需求和第三方軟體的提供者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從而使手機軟體業開啟了高速、良性發展的新篇章。安卓方面,2012年3月推出的Google Play作為Android Market的前身,集合了谷歌音樂、谷歌圖書、谷歌電影等平臺,為消費者下載安卓智慧型手機應用提供了更完善的中心渠道。

手機APP營收方面,2014-2018年,全球手機應用總營收(包含應用內廣告收入和應用下載收入)增速維持在30%以上,至2018年已達3652億美元。數量方面,2017年,手機應用下載平臺的應用數量已超570萬個,相比2010年增長130.25%。其中,Google Play平臺由於安卓系統的較強兼容性,應用數量增速相比App Store更高。

手機軟體業空間巨大,分類眾多,吸引眾多公司加碼,誕生了不少牛股,如遊戲領域的Take-two、約會軟體領域的IAC。

7)      美國網際網路巨頭:InterActiveCorp

IAC(InterActiveCorp,NASDAQ:IAC)成立於1986年,是一家領先的網際網路公司,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持有150多個商標,業務範圍涵蓋信息服務、娛樂交友婚戀、電子零售、旅遊服務等,旗下品牌從美國第四大搜尋引擎Ask.com、排名第二的視頻網站vimeo.com到婚戀網站Match.com、百科類網站About.com以及在線字典Dictionary.com等等均有涉足。公司自成立以來不斷的發展壯大,2018年總營業收入42.63億美元,相比2009年的13.47億美元增長兩倍有餘;2018年淨利潤6.29億美元,同比增長率達105.61%。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12.12倍。

IAC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收購拆分的成長史。公司最早是作為家庭購物網絡Home ShoppingNetwork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成立,1992年被分拆出來獨立上市,1996年與Home ShoppingNetwork合併,並收購了Savoy Pictures Entertainment,成立了新的HSN公司。隨後公司通過系列的收購拆分等不斷拓展業務範圍。2015年公司將Match Group分拆上市,分拆上市提升了公司的透明度,緩解了在二級市場上折價的情況。2014年、2015年公司股價均跑輸大盤,分拆上市之後2017年公司股價跑贏標普70%,2018年跑贏大盤28%。

從公司的業務構成來看,Match Group和Homeservices是其增長的重要引擎。Match Group通過收購和內部孵化形成了25個公認的品牌,成為約會領域全球領導者。這些品牌各自針對不同的地域,不同年齡的目標群體運營。2012年誕生的Tinder憑藉獨特的設計一誕生就成為爆款,不斷提升的客戶體驗也讓其護城河越來越寬。2019年隨著Tinder用戶數激增,Match的股價幾乎翻了一番,也成為IAC最大的增長亮點。2004年公司收購了Home Advisor的前身Service Magic,開始涉足家庭裝修這個網際網路滲透率較低、潛力巨大的市場。通過網際網路將家庭以及專業人員連結起來,用戶提交服務請求,ServicesMagic從資料庫進行匹配專業人員供用戶選擇,從而解決信任問題。2017年公司將旗下HomeAdvisor與Angie’s List合併,成立新的ANGI Homeservices Inc.。公司年報顯示2018年Match和Homeservices貢獻了EBITDA的88%,公司主營業務收入42.63億美元,其中Match創造了17.30億美元,Homeservices創造了11.32億美元。

8)      美國最大互動遊戲經銷商之一:Take-Two

Take-Two(Take-Two Interactive Software Inc.NASDAQ:TTWO)創立於1993年,是一家視頻遊戲發行商,也是美國最大互動遊戲經銷商之一。公司通過旗下品牌Rockstar Games,2K Private Division以及Social Point研發及發行產品。其中Rockstar Games和2K是全球互動娛樂行業最具標誌性品牌,被全球遊戲玩家熱捧。2010-2019年末,股票上漲11.18倍。

以標籤品牌為基礎,不斷開發多種創造性娛樂遊戲實現高速增長。旗艦產品俠盜獵車手持續強勁表現。Rockstar Games憑藉俠盜獵車手系列創造一種獨特的原創流行文化現象,俠盜飛車系列自1997年推出以來,公司從設計、發行到遊戲體驗一次次實現創造性突破。2013年10月推出俠盜獵車手V,是本世紀非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遊戲,發售量超過1億,上市3天總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順利打破世界記錄。2014財年,由於俠盜獵車手V在市場中的巨大反響和2K2014銷售150%同比增長,公司銷售額同比增長94%。2014-2018年,俠盜獵車手銷售量佔公司每年營收額平均比例是46%。

電子競技和NBA在中國的熱度拉動了近年公司2K籃球視頻遊戲營收。據央視2016年報告,中國電子競技市場每年以兩位數高速增長,預計2020年,中國電子競技營收額高達1351億人民幣,是全球第二大電子競技市場。2002年,NBA藉助姚明這一中國籃球界標誌性人物,打進中國市場,目前NBA在中國市場營收超過10億美金。公司以獨一無二的HD畫質和高科技逼真技術創造出全球排名最高的NBA籃球遊戲。NBA官方數據表明,2019年,在中國有3億籃球愛好者,其中超過4000萬2K籃球視頻遊戲註冊用戶,這個數字是2014年的2倍多。2018年,公司和騰訊進一步加強合作,推出NBA2K線上籃球遊戲2.0版本,標誌著中國市場重要性逐漸提高。核心產品的優異表現推動公司業績增長,2018年營收較2009年接近翻番。

2006年,亞馬遜、Google和IBM相繼提出了雲計算的概念。同年,亞馬遜AWS公開發布S3存儲服務、SQS消息隊列及EC2虛擬機服務,正式宣告了雲計算的到來。此後,谷歌、微軟、IBM、Oracle相繼推出自己的雲平臺,雲計算開始興起。

雲計算共享服務的優勢顯現,規模迅速擴張。201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僅683億美元,伴隨技術發展和大批量公司的湧入,至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上漲至3058億美元,九年內的漲幅達420%。雲計算的快速發展,使幾乎壟斷IT行業的微軟和英特爾受到強烈衝擊,網際網路市場對作業系統的依賴開始向伺服器端進行轉移。亞馬遜旗下AWS是目前全球市佔率最高的雲平臺,憑藉雲計算業務發展,亞馬遜股價十年增長十倍。

亞馬遜(Amazon.com,Inc.NASDAQ:AMZN)成立於1994年,199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是全球領先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每當講起亞馬遜的發展,「飛輪效應」都是一個必定被談及的話題,也是公司的護城河所在。飛輪效應是指一個公司的各個業務模塊之間會有機地相互推動,就像是咬合的齒輪一樣。儘管這個齒輪組從靜止到轉動起來需要花費較大力氣,但一旦有一個齒輪轉動起來,整個齒輪組就會跟著飛速轉動。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12.74倍。

第一個飛輪:電商。2000年,亞馬遜上線了第三方市場,大幅提高了產品的多樣性,由此提升客戶體驗、增加了流量。2005年,公司推出Prime會員服務,並打造強大的物流鏈,Prime會員可以享受免費的「兩日達」物流服務,後來會員服務逐漸拓展免費媒體、音樂、電影等,形成公司的第三大業務支柱。2006年,亞馬遜為第三方賣家推出「亞馬遜配送」服務,商家可以將產品放到亞馬遜的倉庫,通過其物流系統實現「兩日達」,成為公司第二大業務支柱,由此降低了整個物流成本,且進一步增加了會員訂閱數量。這共同形成了亞馬遜飛輪效應的第一環。商家入駐提供更多商品選擇,與物流服務共同提高用戶體驗,增加客戶流量,從而吸引更多商家入駐。隨著齒輪轉動,物流和商品成本得以下降,用戶體驗進一步提升,飛輪形成。

第二個飛輪:雲服務。隨著電商業務面臨天花板,公司目光開始由傳統電商轉向為非商品銷售企業賦能,2006年,公司推出AWS雲服務,並同時推出Kindle、FireTV、Echo等一系列智能設備,形成了圍繞AWS的「新飛輪」。由AWS提供IoT開發者工具,吸引第三方設備使用AWS,規模效應使得成本快速降低,於是AWS就能以更低成本提供開發者工具。IoT設備使得亞馬遜獲得了電商這個單一場景之外的更多真實數據,這一方面提升了電商服務的用戶體驗,加速第一個飛輪,同時也增強了IoT開發者工具,讓兩個飛輪均加速運轉。由此形成公司的護城河。

四大業務支柱形成,營收、利潤開始體現,股價迅速上漲。從營收結構可以看到,2009年以來,亞馬遜形成了線上銷售、第三方賣方服務、訂閱服務(即會員服務)與AWS四大業務支柱。除傳統的電商業務之外,其他服務前期基礎設施與技術的投入較大,收入在2013年逐漸顯現,利潤直到2016年才開始大幅上漲。前期的投入使得兩個飛輪協同轉動,帶來營收與利潤的雙增長。

近十年,傳統行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的趨勢也在進行中,我們看到了電子商務崛起,傳統製造業的供應鏈改革,政府、金融等多個領域的數位化,流媒體取代DVD,傳統行業數位化需求也帶動了一批信息技術硬軟體公司的崛起。工業4.0以及傳統領域數位化需求,也催生一批牛股誕生,如電子支付領域萬事達卡、精密光子元件供應商Novanta、工業自動化公司康耐視、保險市場IT供應商Sapiens國際、政府軟體系統公司泰勒科技、流媒體領域的奈飛等。

10)      全球第三大信用卡組織:萬事達卡公司

萬事達公司(Mastercard Incorporated,NYSE:MA)成立於1966年,是全球第三大信用卡組織,僅次於銀聯與Visa。萬事達卡公司的歷史較為悠久,1958年,美國銀行發布第一張通用循環信用卡,標誌著現代信用卡的誕生,但是由於建立獨立的信用卡系統對於中小銀行較為困難,伊利諾州的5家銀行在1964年組建中西部銀行卡協會,實現制卡人與籤約商戶的共享。這樣的模式很快在美國得到普及,1966年,加利福尼亞州的四家銀行組建了「西部各州銀行卡協會」,共同使用名為「萬事籤(Master Charge)」的服務標誌發行信用卡。1979年,銀行卡間協會被改組為加利福尼亞銀行協會,該協會購買了「萬事籤」,並把它更名為「萬事達卡」(MasterCard),旨在推進其全球業務擴展計劃的實施。1980年,加利福尼亞銀行協會被改組為萬事達卡國際組織。這便是萬事達卡的來源,此時萬事達卡便已經奠定了美國第二大支付平臺的行業地位。2002年,萬事達國際組織與Europay合併,由一家非營利組織變成一家盈利性公司,2006年公司完成IPO。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11.26倍。

移動網際網路興起帶動行業規模不斷擴張,公司服務客戶多元化、業務多樣化使得公司實現10年增長。中觀層面,2009年至今,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使得電子支付領域發生兩個變化,一方面,電子支付的比例不斷擴大,現金支付比例從2010年的80%下降至2018年的31%;另一方面,電子支付平臺的客戶由個人、大公司、政府擴展至B2B/G2B/P2P/B2C多種形式,市場空間大幅拓展;微觀層面,公司在2010年提出公司未來長期將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市場規模的增長貢獻8-10個點的增長,公司戰略性投資貢獻3-5個點的增長,戰略性的投資包含全球化與客戶多樣化。可以看到,公司的總銀行卡網絡消費量由2010年的2.7萬億美元上漲至5.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正好在8%。而公司多樣化目標也較為順利,2012年至2018年,公司除個人信用外的核心業務板塊(借記卡、預付、商業)營收佔比從50%上漲至57%,客戶從個人擴張至商業,尤其注重對於小公司的服務;服務板塊的營收佔比有16%上漲至26%,大幅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美國以外的營收佔比由61%上漲至67%。在行業規模擴大,服務對象及業務多樣化的背景下,公司淨利實現十年增長,2010-2018年,公司ROE由42.39%上漲至107.87%;利潤率由33.33%上漲至39.19%。

奈飛(Netflix,Inc.NASDAQ:NFLX)創立於199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媒體(在線視頻)播放服務商,目前已為全球190多個國家的158萬名付費會員提供在線電影服務。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40.11倍,是美國股市漲幅領頭羊,備受關注。

抓住流媒體市場機遇。隨著現代網絡科技的發展,DVD媒體傳輸方式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發展。2007年,奈飛率先推出流媒體服務,業務拓展到網絡電視劇和電影傳輸,成功地轉型成網際網路媒體服務商,但至2009年公司營收仍主要依靠郵件傳輸DVD方式。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1年第三季度,奈飛打開第一個海外市場——加拿大,國內業務以流媒體和郵件傳輸DVD相結合的方式運營,而國際業務主要依靠用戶訂閱。直至2011年第四季度,國內流媒體服務才真正有市場需求,奈飛公司把國內業務拆成DVD和國內流媒體服務,通過不斷擴大流媒體內容和提高服務,實現流媒體服務在全球範圍內高速增長。2012年底,流媒體服務佔公司營收的68.39%,DVD業務佔31.61%。截止2018年底,流媒體服務佔比接近98%。

技術投資保障實現高速增長。自奈飛公司拆開三大業務後,每年全球用戶保持著20%左右的速度增長,2018年底,全球流媒體用戶量接近1.4億。日益增長的用戶量對奈飛流媒體平臺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奈飛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和充分運用第三方雲計算服務(AWS),對軟體和計算機整體系統進行架構設計。基於每天數十億的流量和全球會員每天1.25億小時觀看時間,奈飛運用AWS雲計算來滿足幾乎所有計算和存儲要求,包括資料庫、分析、建議引擎、視頻轉碼等功能,連接10萬多個AWS伺服器,確保平臺的高效運營和卓越的客戶體驗。流媒體業務推動公司近十年來的高速增長,2009-2018年營收增長近8.5倍。優秀業績與巨大的發展潛力,拉動公司股價高速增長。

12)      美國最大的政府軟體系統公司:泰勒科技

泰勒科技(Tyler Technologies, Inc.NYSE:TYL)成立於1966年,目前為全美最大的專注於政府公共部門的綜合軟體系統及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公司最初是跨行業產業集團,1998至1999年通過一系列併購,剝離原有業務,轉型為全國性的專注於地方政府的信息技術服務公司。目前公司業務覆蓋全美超過10000個地方政府機構,還涉足加拿大、加勒比海地區、英國、澳大利亞等海外地區。公司業務圍繞政府端信息系統服務,由軟體許可證銷售、軟體訂閱服務、軟體安裝服務、軟體運營維護、稅務資產評估服務等五大部分組成,其中軟體運營維護與軟體訂閱為主要收入來源,分別佔2018年營業收入的41.1%與23.6%。2010-2019年末,公司股價上漲14.07倍。

耕地方政府市場與前瞻性創新業務布局,配合併購助推公司規模擴張。首先,泰勒科技自1997年確定轉型為信息技術服務公司的戰略後,始終專注於服務地方政府部門。公司根據地方政府的場景需求打造了全方位且高度定製化的產品線,覆蓋K12學校、司法系統、公共安全部門、資產評估及稅務部門、國土及人口登記部門等多個領域。全面的產品線提高了用戶黏性,用戶留存度高達98%,深度用戶關係使公司得以進一步拓展高利潤的軟體增值服務。而且,政府軟體服務可複製性強,可復用於全國各州政府甚至海外市場,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是公司面對其他區域性政府軟體服務商的重要比較優勢,公司利潤率近年來顯著提升也反映了這一優勢。其次,在SaaS業務與電子文檔業務的成功布局,使公司由傳統的軟體許可證銷售模式成功轉型為軟體訂閱模式。根植於雲服務的SaaS模式,由於其維護成本低、更新迭代快的特點正取代傳統軟體許可證模式成為企業信息系統發展的新寵兒。公司自2001年起,便前瞻性地布局SaaS業務,近年來更是通過多次併購加碼技術投資,以SaaS為主體的軟體訂閱業務業績的迅猛提升反映了公司的市場優勢。而發端於2010年的電子文檔是軟體訂閱業務的另一明星產品,目前佔據美國過半市場份額,營收從2010年的300萬美元躍升至2018年的5800萬美元,未來潛力巨大。最後,公司通過積極併購拓展客戶以及鞏固技術優勢。近兩年公司為撬動海外市場及獲取聯邦政府客戶資源,完成了對業內領先的開源雲數據分析平臺公司Socrata以及商用現成品技術(COTS)公司Micropact的收購。在SaaS技術領域,公司2018年便收購了服務執法部門的SceneDoc、服務公共安全部門的MoblieEyes與服務司法系統的CaseloadPRO等多家垂直領域SaaS公司,以鞏固公司技術優勢,持續推動公司業績增長。

費埃哲(Fair Isaac Corp.NYSE:FICO)是一家成立於1956年的專注服務決策管理的數據管理系統開發公司。公司主要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分析軟體解決方案和服務,使企業能夠優化決策,降低經營成本,提高風險管理與盈利能力。該公司的三個主營業務分別是應用程式、決策管理軟體和信用評分系統(FICO Score)。應用程式業務為企業特定經營場景提供預設的決策應用程式;決策管理軟體提供分析與管理軟體工具以供企業自行開發決策應用程式;FICO信用評分系統為客戶提供信用評分服務以輔助經營決策。2010-2019年末,公司股價上漲約16.81倍。

信用評分產品FICO Score的市場強勢地位以及決策管理軟體行業機遇推動公司發展。首先,FICO Score通過不斷完善評分機制在美國及海外市場提升市場份額。公司於1989年首次發布了基於信用報告衡量消費者信用風險的通用FICO信用評分系統,目前除基礎FICO Score外,公司還開發了FICO行業分數,如為金融服務客戶開發的各種定製分數。FICO Score已成為美國最高信用風險評分系統,每年提供100多億個信用決策。FICO Score產品市佔率極高,美國90%的消費信貸決策使用FICO Score;美國98.8%的資產證券化產品規模僅以FICO Score作為信用風險衡量標準;美國最大的100家銀行中有90家使用FICO Score。公司在海外也有廣泛布局,海外市場收入佔比已超過三成,全球共有3億消費者使用FICO評分。此外,公司在傳統FICO Score外,還創新開發了FICOScore XD,使用財產數據、行動電話、固定電話和有線支付記錄等數據有望進一步擴展適用人群。其次,公司的決策管理軟體業務得益於行業發展機遇,收入增長迅猛。大數據時代導致數據可用性激增,數據分析行業近年來正在向尖端發展,從而使得企業信任並採用基於雲的決策管理軟體解決方案的趨勢增加。該公司的決策管理軟體抓住了機遇,2019年收入同比去年增長了34%,第四季度訂單比上年增長了152%。在信用評分產品與決策管理軟體推動下,公司營收平穩增長。

14)      美國領先的供應鏈管理軟體商:曼哈頓聯合軟體

曼哈頓聯合軟體(Manhattan Associates, Inc. NASDAQ:MANH)成立於1990年,是美國領先的To B端軟體開發商,致力於幫助廣大的零售商、批發商、製造商、物流供應商以及其他組織進行供應鏈管理、庫存管理以及全渠道運營管理。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12.27倍。

始終專注於供應鏈管理,敏銳感知行業變化並做出系列變革,使得公司始終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上世紀80年代,美國製造業面臨著來自日本和歐洲的挑戰,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達比埃發現在各地建立配送中心是一個好的供應鏈管理辦法,於是成立曼哈頓聯合軟體公司,開發出倉庫管理系統(WMS),致力於幫助美國的製造商、零售商進行供應鏈管理。1991-2001年,公司發展良好,不斷擴展新用戶,並將業務發展至歐洲。2002年,供應鏈管理軟體行業競爭加劇,比曼哈頓更大的公司,如製造物流公司,I2 Technologies Inc.和思愛普等競爭對手,正在蠶食曼哈頓的市場。這三家公司都提供比曼哈頓更多的商業軟體。針對這個問題,2002-2005年,公司開展一系列的併購,2002年11月,曼哈頓收購物流規劃和執行公司Logistics.com,這使得曼哈頓能夠解決分銷和運輸方面的問題;2003年公司收購了逆向物流的領導者ReturnCentral和倉庫庫位優化軟體的領導者Streamsoft;2005年,公司收購了領先預測和補給解決方案提供商Evant。2005年,公司完成從需求預測—庫存優化—訂單生命周期管理—物流生命周期管理—分銷管理的全供應鏈布局。2009年,移動網際網路崛起,帶領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曼哈頓軟體從2009年開始強調平臺思維,從2009-2011年,公司一直在探索在電子商務時代傳統供應鏈管理軟體應該如何適應改變,最終在2012年,公司提出全渠道管理,致力於解決隨著銷售終端的多樣化和零售多渠道的場景化,企業如何在多終端、多渠道的布局下,實現商品流通的效率最大化問題。2013年,電子商務爆發,公司推出SI&F,SI&F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可以將實體店轉變為全渠道的運營中心。而此時大多數的供應鏈關鍵公司還尚未適應電子商務帶來的渠道變化。這使得公司的業績在2009-2015年實現大幅度上漲。目前,公司已經形成供應鏈管理、全渠道運營和其他管理三個平臺,此外,公司2014年開始布局SaaS,2018年公司的雲訂閱收入翻2.4倍。

智人國際(Sapien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NASDAQ:SPNS)創立於1982年,是一個服務金融公司的信息技術公司。公司為財險、意外險、壽險、養老年金、再保險、金融合規、工傷賠償等領域提供數字保險軟體平臺、解決方案等服務。智人國際公司擁有超過35年的專業經驗,為全球超過450個組織提供服務。2010-2019年末,股票上漲15.39倍。

先進產品與積極收購共同拉動公司增長。研發數位化產品實現高速增長。保險行業數位化需求增長迅速,2013-2017年,全球保險公司IT方面費用支出不斷上升,其中北美地區在全球IT費用佔比最高,也是全球保險市場的主要地區。智人國際以雲服務平臺和數字產品,幫助客戶提高整體安全性和有效地應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帶來挑戰,對尋求轉型的金融保險公司極具吸引力。2014年起,智人國際以IDIT為基礎軟體方案平臺,通過保險金融公司IDIT平臺運行雲服務。2016年,智能國際基於SAP分析平臺的先進技術,推出高度創新的商業智能解決方案Sapiens Intelligence,迅速提升行業地位。該產品由SmartStore和InfoMaster組成,SmartStore是統一和存儲數據的智能資料庫,收集大量的客戶數據,並智能地將其轉換為保險領域的業務邏輯模型集,以進行複雜而深入的分析;InfoMaster是一組分析應用程式,通過報告、儀錶板和數據發現提供廣泛的數據可視化和分析功能,使得金融保險公司能夠輕鬆快速地讀取數據進行分析。2016-2017,公司客戶數量翻倍,營收高速增長。收購戰略加速了公司增長步伐。智人國際通過收購增加全球客戶基礎,擴大業務範圍,優化公司軟體解決方案,確保公司持續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產品。以StoneRiver為例,收購StoneRiver極大地擴大智人國際在北美保險業的業務規模,並進一步加快在美國財產保險和人壽保險市場步伐。過去10年,智人國際收購11家公司,其中八樁收購完成於2014-2018年。2009-2018年公司營收穩步提升,年複合增長率達23%,這也拉動了公司股價的持續增長。

16)      全球領先的工業自動化公司:康耐視公司

康耐視公司(Cognex Corporation NASDAQ:CGNX)成立於1981年,是工業自動化領域視覺系統、視覺軟體、視覺傳感器和工業讀碼器的全球領先提供商。康耐視視覺設備旨在幫助公司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消除生產錯誤、降低製造成本、提供低廉的高質量產品從而超越消費者期望。典型機器視覺應用包括檢測缺陷、監控生產線、引導裝配機器人以及跟蹤、分類和識別零件。2010-2019年末,股票上漲12.80倍。

面對市場成長機遇,公司以高研發投入和前瞻性發展戰略來實現高速增長。首先,視覺引導機器人系統需求增長推動機器視覺市場高速成長。工業機器人在汽車和消費電子領域的自動化應用一直在快速增長。由於機器視覺系統可以提高機器人觀察環境和對環境做出反應的效率,因此機器視覺系統與視覺導向機器人控制器集成的需求持續增加。世界機器人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機器人出貨量達到創紀錄的38.1萬臺,比2016年上漲30%。2013-2017年,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增長了114%。與2016年相比,銷售額增長了21%,2017年銷售額達到了歷史新高162億美元,預計2018年銷售量同比增長10.5%,2019-2021,增速預計14%。其次,康耐視公司對市場變化非常具有前瞻性眼光。2009-2013年,公司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模塊化視覺系統和表面檢查系統,2014-2018年,公司集中開發機器視覺技術,致力於高科技的發展。2016-2017年,康耐視公司通過六次收購,集中科技技術和人才於未來數字產品和3D視覺技術方面,實現業務上的突破。最後,康耐視公司通過持續研發和測試活動實現產品的行業領先地位。由於工業市場對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公司產品研發費用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從而為Apple等大客戶提供創新產品和工程技術上支持。2009-2018年,研發費用佔營收平均佔比為14%,2014-2018年研發費用平均增長率接近20%。2009年至今,公司業績快速增長,2010-2018年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達17%。

17)     精密光子元件和子系統全球領先供應商:Novanta

Novanta(Novanta Inc.NASDAQ:NOVT)創立於1968年,公司主營業務為精密光子和運動控制組件和子系統的設計、開發、製造、營銷和銷售。公司產品主要面向全球醫療設備和先進工業技術市場的核心設備製造商,為其提供核心技術解決方案。2010-2019年末,股票上漲33.08倍。

在工業4.0大勢下,公司專注於技術產品研發和積極收購高科技公司,實現高速增長。首先,全球工業4.0迅猛發展促進了公司業績的增長。2017年,全球工業4.0市場規模是661億美元,2019年達到71.7億美元,以預估16.9%增長速度,2025年全球工業4.0市場規模將達1553億美元。2014-2018年,全球機器人數量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2018年底,全球機器人數量高達421000。以工業機器自動化生產和醫療器械自動化為終端市場的Novanta公司將因此獲益。其次,在快速變革和產品創新的市場中,不斷研發新產品是公司保持競爭力的核心。比如Novanta公司2017年11月Novanta公司開發出最新的3軸掃描頭,閃電II和ProSeries2光纖雷射技術。其中閃電II是行業內最先進的全數位技術,提供超高水平的速度和準確性,這種顛覆性創新解決了航天工業市場一直以來的難題。2009-2018年,公司在研發開支上面花費一直保持在8%,2017、2018年,研發支出同比增長20%以上。最後,Novanta公司採取敏銳性市場收購戰略,保持行業領先地位。2009年以來,公司完成了9樁併購,通過不斷收購光學和醫療技術高科技公司,獲取核心技術與銷售渠道,拓展產品布局,加速公司擴張。以2017年為例,W.O.M.等外生併購貢獻了公司當年75%的營收增長。2009至2018年公司業績穩健增長,公司營收由2009年的2.54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6.1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0%。

18)      北美最大的廣播公司:耐思星傳媒集團

耐思星傳媒集團(Nexstar Broadcasting Group, Inc.NASDAQ:NXST)成立於1996年,是一家廣播電視及數位媒體公司,原名為Nexstar Broadcasting Group,2016年更名為Nexstar Media Group。公司主要在美國市場收購、開發、經營電視臺以及互動式的社群網站,也通過各種本地服務協議向獨立第三方38個電視臺提供銷售、節目製作以及其他服務。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美加利福尼亞州、佛羅裡達州、夏威夷州、等100個市場的174個電視臺擁有運營、編程、提供銷售以及其他服務。自成立以來公司通過兼併收購不斷壯大,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31.82倍。

市場佔有率的顯著提升是公司成為牛股的重要原因。儘管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行動裝置的普及,美國電視用戶在不斷減少,但Nexstar通過不斷的收購使其規模大幅擴張。尤其2013年1月,公司宣布Mission Broadcasting,Inc收購了阿肯色州的兩家電視臺,2015年收購了美國地方電視臺擁有者Media General Inc,收購之後Nexstar的市佔率從不足20%迅速增長至30%以上,公司股價從2013年開始出現大幅增長。目前Nexstar已經成為北美最大的電視廣播公司,在全美市場份額達到39%,遠遠領先於其他競爭對手。

從公司經營來看,亮眼的業績也是股價大幅增長的內在驅動。2009年公司營業收入2.52億美元,至2018年達到27.67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0.5%。公司盈利狀況穩步提升,2009年調整後EBITDA為0.63億美元,2018年達到10.2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6.3%;公司穩健充裕的現金流為其帶來了更強的競爭力。2009年公司自由現金流0.2億美元,到2018年達到6.8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8.1%。強勁的現金流支撐了公司維持業務的資本支出,良好的盈利能力讓公司的擴張得到持續的保障。

辛克萊廣播集團(Sinclair Broadcast Group, Inc. NASDAQ:SBGI)創立於1952年,是美國最大的電視經營公司。公司擁有或為電視臺提供各種編程、操作、銷售和其他非編程操作服務給電視臺,同時也提供當地免費廣播無線節目,如網絡廣播節目、本地新聞、體育賽事聯合娛樂節目以及免費的當地電視臺等。截至2018年底公司在全球89個市場擁有191個電視臺,播放605個頻道。此外公司還擁有和經營分銷平臺上的各種網絡,提供數字代理服務,向廣播業廣播相關的技術服務,設計和製造廣播系統,以及提供標誌設計和製造服務,投資於各種房地產企業等。近十年來,儘管美國地方電視臺面臨開機率下降,觀眾分流等問題,但是辛克萊廣播公司依然取得了較大發展。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11.38倍。

分析公司的發展和運營,我們可以看出驅動公司股價超十倍增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集中資源打造核心業務:公司強調「地方新聞是集團的核心運行戰略」,將提高新聞採編能力作為首要任務。2018年公司新增8%的資金用於新聞信息收集網絡和採編團隊建設。同時堅持高質量的新聞報導,公司成立以來獲得90多個艾美獎、36個愛德華R默羅新聞獎,以及數以百計的其他新聞獎項。及時高質量的報導讓公司的客戶粘性不斷增強。此外,在電視收視率下降的背景下公司體育與新聞的收視份額依然有大幅增長。2)首先開始跨區域聯合經營:2016年公司建立起News Central的新聞分發系統,將旗下的地方電視臺每天產生的新聞及時傳回中心,並進行優質整合,統一分發給旗下的電視臺播出,從而大大提高了電視節目的播出質量。根據年報顯示,僅2018年,聯合經營就為集團節約了31萬美元的運行成本,提供了約147萬美元的淨利潤。3)拓展多平臺擴張的機會:公司自成立以來,不斷進行收購拓展業務。尤其2013年,公司在2月份收購了Cox Media Group旗下4家電視臺、Barrington Broadcasting's的18家電視臺;4月份公司宣布與Fisher Communications合併,後者擁有20家電視臺;6月份先後收購了Beaumont,Texas、Titan TV Broadcast Group的4家電視臺、Dielectric Communications公司;7月份收購了Allbritton Communications旗下7家電視臺,其子公司收購Horseshoe Curve Communications公司;9月份收購了New Age Media旗下的8家電視臺;經過2013年的多次收購,公司規模和業務極大擴張,股價也從2012年6月份的8.14美元/股至2013年底達到35.73美元/股。此後2017年公司又收購了美國論壇媒體公司和其所屬的42家地方電視臺,此次擴張後,辛克萊集團控制的電視臺數量達到223家,覆蓋美國72%的家庭。4)持續的營業收入增長和穩健的盈利能力: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30.55億美元,相比於2009年的6.56億美元,增長超過三倍;淨利潤由2009年的-1.35億美元,到2018年達到3.41億美元;2017年公司ROE高達53.42%;穩健的業績也是公司成為牛股的重要原因。

20)      美國排名前四的電視臺運營商:格林電視

格林電視(Gray Television, Inc.NYSE:GTN)是一家電視臺運營商,是美國最大的電視臺和數字資產所有者之一。目前,在美國93個電視市場運營電視臺,製作將近400個節目,部分節目在美國四大電視網ABC、NBC、CBS、FOX上播放。公司還擁有視頻節目的製作、營銷和數字業務,包括Raycom Sports,Tupelo-Raycom和RTM Studios(PowerNation的製作商)。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廣播和網際網路廣告以及轉播同意費,從2018年的營收來看,廣告收入佔比66%,轉播權收入佔比為33%。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13.29倍。

通過併購擴張用戶規模,政治選舉收入較高,單個家庭收入高於同行。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將全國分為210個指定區域(DMAs),商業電視臺進入某個區域需要通信委員會授予電視臺廣播許可證。在任何一個區域中,可用的廣播許可證數量有限。公司不斷通過收購電視臺進入新市場,擴大用戶規模。2002年,公司從Benedek Broadcasting購買了14個電視臺;2005年,公司分別收購KKCO-TV、WSWG (Albany, GA)、WSAZ-TV三家電視臺,2006年,收購WNDU-TV。2012年,公司建造並啟動了新的高畫質電視臺WECP-TV(佛羅裡達州巴拿馬城),WSVF-TV(維吉尼亞州哈裡森堡),WIYE-TV(帕克斯堡,西維吉尼亞州)和WOVA-TV(帕克斯堡,西維吉尼亞州),此時正值美國開始新一輪政治選舉,公司股價開始大幅上漲。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使得傳統有線電視面臨更大挑戰,從2012年開始,傳統電視臺併購重組十分活躍,公司也進入更激進的擴張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2019年初成功收購與自己體量相近的Raycom,由此進入更大的市場,並且,Raycom的優勢領域在體育,格林電視優勢領域在政治,兩者形成較好的互補。當前,公司已經進入全美93個市場,並且,與同行相比,格林電視在單個家庭的營收更高,盈利能力較強。2010年以來,公司的淨利潤和營收都出現明顯的周期性,與國內的政治選舉具有較大相關性,但總體增長較快。2017年,公司從聯邦通信委員會的廣播頻譜反向拍賣中獲得9千萬美元的收益,淨利潤出現大幅上漲。分析師普遍預計,今年總統大選將為格林電視帶來較大的營收增長。

21)      美國第二大有線電視運營商:查特通信

查特通信(Charter Communications Inc. NASDAQ:CHTR)是美國第二大有線運營商,公司以Spectrum為標誌,提供系列產品,在To C端,公司有SpectrumTV,Spectrum Internet,SpectrumVoice和Spectrum Mobile四個平臺,分別提供網絡接入、電視服務、座機服務以及移動通信服務;在To B端,查特以Spectrum Business品牌經營,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可擴展且經濟高效的寬帶通信解決方案,通過Spectrum Enterprise品牌,為許多美國大企業和通信服務提供商提供服務。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11.36倍。

激進的戰略收購以及管理層強大的整合能力使得公司業績好轉。查特通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3年,Cencom電纜公司的三位前高管成立了查特通信,1993-1998年,公司通過不斷收購電纜公司擴大市場份額,1997年,公司獲得比爾蓋茨10億元投資,隨後,微軟的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以45億元收購了公司,蓋茨與艾倫都認為,電腦將普及至千家萬戶,而電纜是最快的提供網絡的路徑。1998年,查特與網際網路提供商EarthLink達成協議,通過電纜數據機向查特的有線客戶提供網絡服務;此後,公司仍然繼續不斷收購,在1999年成為僅次於AT&T的美國第四大多系統運營商;1999年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此後公司仍然在不斷擴張,債務高企,2009年公司申請破產保護。2010年,公司重組上市,2010-2015年,公司擴張步伐明顯放緩,專注於增強產品系列,進行數位化改革,然而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高達99%,高額的債務吞噬公司利潤,業績表現較差。現任執行長湯姆·魯特裡奇(Tom Rutledge)於2012年被任命為執行長。魯特裡奇是一位電纜行業資深人士,他1977年進入時代華納電纜公司工作,並晉升為總裁一職。2004年到2011年,他擔任Cablevision的營運長。魯特裡奇十分擅長資本運作。2016年5月,公司完成對Bright House Networks和時代華納有線的收購,當時時代華納有限是美國第二大有線運營商,本次收購使得公司的客戶與EBITDA擴張了四倍。收購完成之後,公司便著手整合,致力於構建統一平臺Spectrum,標準化所有地區的產品、價格、包裝,實施集中的運營與財務控制結構。2016-2017年,查特的淨利潤實現大幅度上漲,資產負債率也下降至70%以下,種種跡象表明,受益於管理層強大的整合能力,本次小魚吃大魚的收購拯救了公司。2010-2019年十年上漲13.7倍。

22)      全球最大的音頻娛樂公司:天狼星廣播

天狼星衛星廣播公司(Sirius XM Holdings Inc.NASDAQ:SIRI)是全球最大的音頻娛樂公司,公司在2008年由天狼星衛星廣播公司收購XM衛星廣播控股公司後成立,兩家公司都曾是衛星廣播行業的龍頭公司。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汽車中的車載衛星廣播,提供無廣告的音樂、體育、娛樂、訪談、喜劇、新聞、交通和天氣頻道。公司與主要的汽車製造商籤訂協議,為其車輛提供衛星廣播。此外,公司還通過獨立的家用控制臺提供衛星廣播,以及通過網絡提供流廣播。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約3400萬訂戶,主要收入來源為訂閱費。2010-2019年末,股價上漲11.45倍。

Sirius XM的主要競爭優勢在於其內容。公司提供超過175個廣播頻道,包含音樂、體育、新聞、訪談、娛樂、喜劇、交通和天氣等豐富的內容。其中音樂電臺有72個,不僅提供廣泛的音樂流派,還提供現場音樂會的廣播,以及Coachella,Bonnaroo和Lollapalooza等頂級音樂節的表演,所有音樂臺都是由著名藝術家和DJ策劃的。相比之下,每個地方市場上音樂廣播臺的節目並沒有經過認真挑選或者需要用戶創建自己的播放列表。Sirius XM的獲客方法是通過在新車中配備廣播試用訂閱,汽車製造商將提供3到12個月的試用期,以激勵客戶購買汽車。一些汽車製造商為此付費,而另一些汽車製造商則由Sirius XM免費提供。由於試聽在吸引新客戶方面非常重要,因此公司增加新訂戶的能力與新車銷售以及衛星廣播在新車中的滲透密切相關。2015年公司開始與某些二手車經銷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開拓二手車市場,作為額外的獲客來源。可以看到,即使在網際網路流媒體的衝擊之下,公司的訂閱用戶數量仍然不斷上漲,核心原因在於公司廣播質量較高。2018年,公司收購了Pandora Media。Pandora是美國最大的流媒體音樂提供商,通過其行動應用程式、網際網路為近7000萬用戶提供高度個性化的聆聽體驗,這意味這公司流媒體的力量進一步加強,與公司傳統優勢結合,將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2010年以來,公司的營收保持十年增長,股價也溫和上漲,最終成就了十年十倍的奇蹟。

過去十年,伴隨著全球貨幣寬鬆的進程和科技進步的紅利,美股出現了大量的十倍股,這些十倍股給美股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對於科技行業而言,過去十年科技行業經歷了3G和4G的移動數位化浪潮,也經歷了雲計算的大爆發,數據傳輸速度的提升伴隨著摩爾定律的演繹,帶來硬體和軟體需求的同步提升和場景化應用的爆發。這一輪的5G通信技術革命將實現萬物雲化、物聯化和智能化,追尋上一個十年路徑,下一個十年十倍股就在其中。

(1)每一輪科技革命都帶來了從硬體到軟體的爆發,建議關注新一輪智聯網革命時代的十大投資趨勢。

我們在1月7日發布的《布局新科技周期下的十大投資主題》中提出過,當前我們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爆發進程中,這一輪的5G通信技術革新下的智聯網革命將實現萬物數據化、萬物互聯化,利用人工智慧處理上述過程產生的海量數據,並形成智能化的應用場景和應用模式,替代部分人力工作,並大幅改進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大科技周期下,科技領域的細分龍頭會出現十倍股,新技術革命將是孕育大牛股的搖籃。建議關注智聯網時代的十大投資趨勢。

(2)具有核心技術與產品以及高研發開支是優秀科技公司的共同基因。當投資者在好的賽道中挑選優秀公司時,要尤其關注公司的核心技術與產品,注重公司的研發支出與研發能力。

(3)密切關注科技公司收併購帶來的長期影響。上述22家優秀科技公司的成長史,都離不開收購兼併,甚至很多公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收購兼併史。收併購為公司帶來新的核心技術、產品或者打開新市場、帶來新客戶,有意義的合併將為科技公司注入新的成長基因。

對標層面,過去十年美股誕生的十倍科技牛股中,半導體、軟體類公司佔據了絕大部分,如亞馬遜、英偉達、博通等耳熟能詳的公司。此外,也不乏像查特通信這樣的有線電視運營商,以及像奈飛這樣的視頻服務商,對標到A股,A股雲計算、半導體行業的公司未來仍然有十倍的潛在空間,而傳統電視運營商可能未來空間可能已經十分有限,轉型直播、OTT服務的相關公司未來的潛在空間可能更大,我們特地梳理了相關對標公司,供投資者參考。

相關焦點

  • 招商證券:細數美股十年十倍股系列之消費長青
    來源:張夏 陳剛 核心觀點 受益於美國十年經濟增長、金融危機後的種種變化,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過去十年,美股經歷了超長牛市,其中部分公司表現尤為亮眼。
  • 從長周期視角看科技股:新動能當立,科技長牛會不會來?
    1980 年的科技牛市前十年,也是美國大力 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與股權融資的階段,為後來的十年科技牛市奠定基礎。一般 而言,科技企業具有資金投入大、研發周期長、不確定性高的特徵,其需要的是 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長期投資,而股權投資與科技創新具有天然的匹配性。
  • 穿越牛熊的翻倍股名單來了:相比5178點 首隻十倍股誕生
    平安基金李化松:教你如何捕捉A股「牛」  景順長城鮑無可:牛市開車如何開的穩?穿越牛熊的翻倍股名單來了!相比5178點,首隻十倍股誕生原創 陳見南逾百股相比5178點時的股價已經翻倍。A股市場牛市氛圍漸濃,然而已經有一大批牛股早已翻過上輪牛市的高點,近期更是出現5178點以來首隻十倍股,迄今累計漲幅高達1072.35%。整體來看,已經有超百隻股票相比大盤5178點時的股價,漲幅翻倍。證券時報·數據寶通過梳理發現,穿越周期的大牛股主要集中消費科技領域。
  • 從美股到A股,這輪瘋狂的科技行情有啥不一樣?
    有句話說得很貼切:美股牛市有十鬥,科技股佔八鬥、消費與金融分一鬥,其餘分一鬥 。紫色(能源)、綠色(金融) 之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科技股泡沫破裂,開始進入調整期。
  • Doo Prime德璞資本:淺談如何挑選美股科技股?
    首先,國內投資人在美股科技股可以優先關注一些大盤科技股,那就像彼得林奇說過的,好股票永遠都是可以買的,但是垃圾股購買的時候很有可能是長期虧損的。長期關注的肯定知道這五大科技股包括哪五大:包括谷歌、亞馬遜、蘋果、微軟和臉書。這五大裡面其中的前四家,谷歌、亞馬遜、蘋果和微軟市值都已經超過了1萬億美元。谷歌是美股科技股的龍頭企業。最近幾年穀歌的盈利數據特別靚麗,比如說去年他收入上升26%,盈利上升70%,利潤率是略低在22%左右,然後實際稅率是在10%左右。
  • 5·19行情21周年:股王漲276倍 十倍股165隻
    來源:中國證券報來新浪理財大學,聽彭道富為您講述《龍頭戰法超長深度解析》,揭秘最適合散戶的股票投資5·19行情21周年:股王漲276倍,十倍股165隻!Wind數據顯示,21年來,A股出現了165隻漲幅超過十倍的個股,貴州茅臺以276倍的漲幅夯實了股王位置,醫藥生物行業的十倍牛股達39隻。展望後市,有基金經理認為,科技股是未來很有希望誕生十倍牛股的領域,尤其看好自主可控、網際網路和雲相關、創新藥。
  • 十年漲超十倍!近10年美股出了哪些科技大牛股?
    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受益於美國十年的經濟增長和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美國走出了一波超長的牛市行情。其中有些公司表現非常亮眼。  根據篩選,在2010年至2019年間美股股價上漲超過10倍並且2019年底市值大於10億美元的公司有81家。而其中有14家都是信息技術行業,也就是科技行業。
  • 招商策略:5G通信技術革命將實現萬物雲化下一批十年十倍股也許就在...
    過去十年,伴隨著全球貨幣寬鬆和科技進步的紅利,美股出現了大量的十倍股,這些十倍股給美股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對於科技行業而言,過去十年科技行業經歷了3G和4G的移動數位化浪潮,也經歷了雲計算的大爆發,數據傳輸速度的提升伴隨著摩爾定律的演繹,帶來硬體和軟體需求的同步提升和場景化應用的爆發。
  • 十年十倍股範爾度假村了解下
    反覆震蕩的道瓊工業指數此前美股的二度熔斷就連見過大場面的巴菲特都直言:「我活了89年都沒見過這種場面。雖然看起來經營滑雪場沒什麼技術含量,也十分靠天吃飯——每年最多冬季玩玩,還得看降雪量,但是範爾度假村在股價上可不輸一眾科技股,就算近期股價跌落大半,還是一隻十年十倍股。
  • 誠邁科技:危險的「十倍股」
    業績不斷下滑且僅保持微利的誠邁科技究竟緣何成為了市場熱捧的「十倍股」?本刊記者 薛宇/文誠邁科技(300598.SZ)2017年在創業板上市,是一家移動智能終端產業鏈的軟體外包服務提供商,主營業務為軟體技術服務及解決方案研發與銷售。
  • 天風證券:對標美股 A股現在處於什麼時代?
    我們研究美股的百年歷史,發現從技術到產業,從產業到宏觀,從宏觀到微觀的個體和企業,再到資產價格,都相互聯繫。了解宏觀經濟、產業和技術的變遷史,能夠幫助我們預測產業發展的趨勢,理解微觀個體的行為,對於投資而言至關重要。歷史上的長牛股,多數都是站在了當時產業變遷的趨勢上。
  • 過去十年買什麼最賺錢?漲幅13倍的茅臺也進不了前十!
    【完整數據文末領】北上廣深廈,一直在前十。過去十年A股股票漲幅的中位數是-8.34%。對比一下隔壁美股的中位數93.46%。2)看趨勢行業,科技與醫藥佔了半壁江山。從行業來看,電子科技佔4家,醫藥行業佔7家,剩下的便是金融、消費、家電、農業、白酒、材料的龍頭股各1家。
  • 最強主動偏股型基金回報超24倍
    牛股多為細分領域龍頭5月19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上漲,半導體、晶片等科技股表現強勢,這不禁讓人回想起1999年的「5·19」行情,上證綜指在31個交易日內最高漲幅達65.70%,科技股的大漲帶動了「5·19」牛市。
  • 科技股收盤:美股三大股指集體上漲,搜狐波音跟誰學均大漲
    科技股收盤日報,是由美股研究社聯合百度APP科技頻道推出的美股收盤特色內容。每日早上7點對美股個股進行總結和分析,讓你在3分鐘內,全面了解昨晚的美股世界。美股五大科技巨頭FAANG以跌為主,其中奈飛跌3.69%,亞馬遜跌1.38%,蘋果跌1.36%, 谷歌漲1.57%,Facebook漲1.70%。美股周五高開高收,道指收盤超700點。美國政府計劃重啟經濟,多州擬放寬防疫限制,投資者看好美國經濟重啟。
  • 美股再度上演「過山車」行情!科技板塊領跌加劇美股不確定性
    就在市場「過度樂觀」之時,9月3日,今年3月底以來領跑市場的科技股「毫無徵兆」地遭遇拋售,並引發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挫,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78%,收報28292.73點;納斯達克指數下跌4.96%,收報11458.10點;標普500指數下跌3.51%,收報3455.05點。衡量投資者恐慌情緒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指數(又稱「華爾街恐慌指數」)則漲至33.60點,暴漲26%。
  • 醫藥板塊成牛股匯集地 最強主動偏股型基金回報24倍
    牛股多為細分領域龍頭5月19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上漲,半導體、晶片等科技股表現強勢,這不禁讓人回想起1999年的「5·19」行情,上證綜指在31個交易日內最高漲幅達65.70%,科技股的大漲帶動了「5·19」牛市。
  •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大跌 兩股不懼壓力強勢爆發|美股|海口江東新區...
    周二金融、資源股超跌反彈,創業板殼熱度不減,短線底部基本探明。隔夜美股大型科技股再次跳水,加之創業板妖股天山生物二次停牌核查,預計將對A股有所衝擊。操作上,建議中線關注新能源汽車、新基建等景氣度向上的板塊,短線可以關注創業板小市值科技成長股,倉位仍需保持在較低水平。
  • 早盤:美股跌幅略微收窄 科技股普跌
    來源:新浪美股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6日晚,美股周一早盤繼續下跌,科技股普遍走低。上周美國擊斃伊朗軍方高級領導人後,市場對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的擔憂情緒高漲,美股繼續承壓。上周五美股急劇下跌,主要平均指數錄得一個月來的最差表現,此前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下令美軍在巴格達發動空襲殺死了伊朗軍方高級領導人卡西姆-蘇萊曼尼(Kasem Soleimani)。這一消息引發了原油價格飆漲,因為人們擔心地緣政治衝突可能會破壞全球石油供應。
  • 六張圖看清A股估值:「科技牛」回檔,萬得全A僅17.85倍
    截至周五收盤(5月22日),萬得全A市盈率(PE-ttm,)報17.85倍,較上周五的18.50倍略有下降,市淨率(PB-lf)報1.59倍,市盈率是十年均值的105.5%、82.8%。自上周以來,萬得全A市淨率有向十年均值回撤的跡象,但本輪行情高點的市淨率並未觸及十年均值。市盈率與市淨率與十年均值相比,有明顯差異,這是新冠疫情導致的企業盈利暫時下滑導致的偏離。
  • 日本低增速時代的十倍股多是服務業「隱性冠軍」|十倍股|日本|美國...
    正文我們在《A股還會長牛嗎?——策略方法論之五:政策經濟周期與股指長牛》一文中指出,受勞動要素增量不斷負增長的影響,但中國股票市場未必將保持弱勢。從個股角度,什麼樣的公司在低增長時代股價表現強勁,這是本篇報告希望討論的內容。一個可供參考的案例來自於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