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讀《史記》,被司馬遷老爺子驚心動魄文筆,還有縱橫千年氣魄所染。
未覺那有不對,可隨年歲漸長,越看越覺不對。
這不對非常多,而且貫穿很多場景,原因嗎也很簡單,太不符合邏輯了。
比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橋段,你說他符合史實吧,看著向小說,你說他不符合史實吧,又完整記錄在正史中,真怪哉。
怪哉根源?劇情狗血唄!
最後這狗血劇情還堂而皇之的成課本內容,就更讓人費解了,年長後看,只覺好笑。
故事橋段大家耳熟能詳。
狼煙四起的沙場,大軍聚集引黃沙漫天,一片蕭索,只見城樓上,一古裝美女,看無數大軍匆匆趕來,累的七上八下,於是眉開嘴開了,一聲聲銀鈴般笑聲響起。
一看笑聲響徹,專注深情,隔壁老王周幽王緊縮眉頭舒展了,笑了,美人終於笑了。
隨後用充滿父愛眼神,看著美女,一頓溜須拍馬口唾橫流,像極今日大叔對後浪美女豬哥樣。
這真是:美人一笑傾國傾城,大叔一笑國破亡。
如此惡趣味大手筆,你說不是惡搞是啥?
如果說刺激一次,惡搞一下算尋開心,那麼連續三次,接二連三惡搞,絕對的玄幻。
按西周時代那基礎設施條件,要一群諸侯國一看烽火就急巴巴趕來,還要一起到場,這場景稍許懂行軍布徵就知不可能,真以為閱兵啊,一輪輪方陣過去,一個個方塊移動!
由此可見,這故事就是一對低齡弱智傻缺為作死這個國家,弄的玄幻劇。
低齡弱智傻缺?
個人看,周幽王既不低齡又不弱智也不傻缺,因此唯一可能就是臆想,當真了才是真傻缺。那麼為何一個謊言,我都看出來了,數千年為何廣為傳頌不說,還能上課本。
概因玄幻劇中的寓言意味!
當故事成了寓言,你說他玄幻也好,搞笑也罷,就有了存在的意義。
《史記》成書前,人們認知中的西周滅亡根源,很多都歸結為周幽王寵幸褒姒。故事中,褒姒就是一個天派來禍害周王朝的滅國妖孽!
因此關於褒姒故事,也描繪的唯妙唯俏近似神話。
夏王朝即將覆滅時,夏朝王宮中忽降兩條神龍,驚的人雞飛狗跳。更驚的是,這兩龍居然口吐人言,稱自己為褒國先君,來這是等你們供奉的。
面對這不速之客,夏帝有點摸不準門路。
於是想到了佔卜(佔卜為夏商特色),對著鬼畫符一樣的烏龜殼,佔卜師神神叨叨好久,得出結論,要想江山穩固,需將兩條神龍口水收入匣中供奉。
夏帝一想,收集口水不難啊,好吃好喝奉上,順便打打口水秋風,總不過分吧?
順利完成口水收集後,神龍也在打完飽嗝後消失了,而這個藏著口水的匣子也成了如傳國玉璽一樣的存在,藏於深宮中。直到周厲王時才有記錄出現。
這厲王屬周幽王爺爺,也算著名昏君,出於好奇打開了盒子,結果龍口水流入庭院洗不掉。眼看洗不掉,風流成性的周厲王一想:龍好淫。
就安排了群宮女,衣服無有在庭院中對著口水大喊大叫,意思是:口水口水快起來!
周厲王不愧龍子,深諳龍心,這招一出,龍口水立刻化黿(同鱉)跑了。
當時因龍口水事件,宮中正雞飛狗跳,一個剛換牙的小宮女恰巧經過,幸運的踩了黿(同鱉)逃跑時路徑圖。
數年後,神奇一幕出現!
剛換牙的小宮女居然在十五六歲時以處女之身懷孕,隨後生下一女嬰,這孩子一出生,命運無疑是悲催的,按劇情需要,一般不詳之物都面臨遺棄,然後出現一個救世主,最後長成復仇,這就是女主復仇記唄。
橋段如此安排,這女孩命運也如此,被丟棄荒郊野外,被一對賣弓箭夫婦收養,最後成大美女,而這美女就是褒姒。
前因交代完,後果就是褒姒美色誤國,引西周滅亡典故了。
故事很勵志,醜化很到位,玄幻色彩很濃厚,拍電影估計票房號召力也不錯。
那麼為何以嚴肅著稱的史官也要如此編排,讓一個正兒八經的周幽王寵妃,承受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千古罵名?
這個問題要看明白,要看三個帝王!
第一周厲王:在故事中,因周厲王的好奇心,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放出了龍口水,才引發禍根紅顏的出現。周厲王是啥樣人,其實也有目共睹,一個失敗的改革家,一個侵田佔土濫用民力的君王,一個引發國人暴動,差點顛覆國家的昏君。
第二周幽王:真實歷史上的周幽王,絕對木有那麼荒唐,但行事也讓人詬病。
最大詬病就是,想廢除原配申後,進而廢除太子宜臼位置,改立褒姒為皇后,讓褒姒之子伯服當太子。這在宗親禮法大於天的周朝,屬大逆不道之事,也算歷史上第一次廢嫡立庶,算開天闢地大事,無疑會引發禮崩樂壞的災難性後果。
引發這一切的就是褒姒!
第三漢武帝:司馬遷其人對漢武帝是有很大意見的。
原因簡單,因為李陵事件,司馬遷讓漢武帝變成了閹人,失去了個人安身立命的宗法道具。傳家寶沒了,這憋屈,當然不吐不快啊,這算私怨。除了私怨外,司馬遷還對時局很焦慮,因為漢武帝有一個如同褒姒一樣的女子在身邊。
這人就是鉤弋夫人,一個妖孽一樣的女人,遇見漢武帝之前一直拳頭緊握,無法展開,遇見漢武帝後,就變正常了,最後成漢武帝寵妃,也引出漢武帝廢嫡立庶的心。
司馬遷就是用這故事,諷刺漢武帝是周厲王周幽王混合體。
荒唐的周厲王看似好奇心害死人,其實是說他的大膽改革堵塞言論,形似暴君。用這個起頭講故事,暗地裡諷刺獨斷專行的漢武帝。你因我給李凌訴苦求情,就讓我失了根本,我要罵你。隨後又借周幽王故事說了帝王的偏愛對國家的毀滅性打擊,漢朝將在漢武帝晚年胡作亂搞之下,漸漸沉淪。
果不其然:漢武帝廢嫡立庶引發了軒然大波,漢朝陷入一片血雨腥風中,先是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被逼自殺。後是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昌邑王劉髆爭太子而不得引朝局動蕩,要不是生命最後幾年,先罪己詔,後殺鉤弋夫人避外戚專權,最後定霍光輔政賢臣當國,漢朝江山估計要瓦塌。
這一切,在司馬遷看來,簡直就是西周末年復現。
一個獨斷專行不聽人言的帝王,寵幸一個具妖孽氣質來路不明的女子,生一個備受寵愛的幼子行廢立,最後引宗法崩壞。
這樣的故事,如果不杜撰,如何寫出來?
所以吧!
好奇開匣盒的孟浪,不是寫周厲王的,是給漢武帝的。
烽火戲諸侯的荒唐,不是寫周幽王的,是給漢武帝的。
廢嫡庶禍國的做派,不是寫周幽王的,是給漢武帝的。
這段杜撰傳奇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幕動人的聲影!
只見一個拿著筆墨直抒胸臆的文人,以筆為劍,以墨為刀,以簡為戰場,向漢武帝發起了一輪暗戰:劉徹,你離毀滅僅僅一步之遙。
司馬遷之風骨,無人可敵就是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