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在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文化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氛圍,不僅有一些流傳下來的習俗,而且還有很多在老農民中流行的俗語。這些俗語對農民朋友們有著深厚的感情,因為大多數人都是聽這些俗語長大的,同時,這些俗語也能給生活帶來很多啟發,因此受到了許多農民朋友的青睞。現在老農口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表面上說,這句話是說人在四十五歲的時候,還未老去,很多人都是大器晚成,所以他們創造了這句話來形容那些中年時仍然保持才幹的人,那麼這句話到底合理嗎?
傳說中,姜子牙在70歲的時候仍然活躍於政壇中。在這一年才遇到知遇之人,知道後來官至宰相。百裡奚也三十歲仍然沒有什麼成就,但到了七十歲時,他得到了秦穆公的賞識,並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些歷史人物的事跡證實,如果人年輕時不能取得好成績,那麼可能在之後的環境中是能夠翻身的。
與年輕人相比,雖然身體上已經落後不少,但積累的經驗也是一筆財富。與此同時,45歲時兒女多已經成年。此時,他們不必擔心子女的成長。他們可以輕鬆地做自己的事情,把精力完全投入,最終可能會得到更好的回報。
當45歲的時候,再也不是當時那種懵懂的樣子,經過了滄桑歲月的磨礪,擁有的性格以及為人之道,都是能夠幫助建立事業的基礎,不再被某些東西困擾,很多事情也可以放下。扛得起責任也穩得住心境,這時候正是可以在事業方面大展身手的時刻。
這句俗語就現在而言也具備著很大的價值,讓人聽起來振聾發聵,覺得有著很大的啟發。其實,人老失去的不是年華,而是那顆內心。只要精神狀態永遠年輕,就無謂身體的衰老。45歲時,如果你能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那麼就會將自己的夢想磨礪得光彩依舊,事實上,在這個年齡下其實對於生老病死已經看淡,可以在成熟的思想下更好地駕馭人生。
老祖宗的話,歷經千年依舊盛久不衰,蘊含的都是古人對生活的經驗和對為人處世的大智慧,用來警示和告誡後人。
為此,明代鬼才馮夢龍收集了來自民間的各類俗語,涉及教育、生活、為人處世、家庭親情、經商等領域,組合成《智囊全集》,並做出詳細的白話文說明。
至於有沒有道理,說得對不對,就交給讀者朋友們來判斷了。
究竟這是一本什麼樣的「奇書」?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智囊全集》包括10個大部、28卷,1238個謀略智慧故事。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每個故事,都取自相關歷史人物的事跡,均有史實依據,絕非胡編亂造,取材豐富,也因此又被稱為「小資治通鑑」。
曾國藩能夠在官場上混的如魚得水,主要還是憑藉著自己的過人智慧以及圓滑的為人處世。他之所以能夠擁有這樣的聰明才智,還要得益於明代鬼才馮夢龍的一部歷史巨作——《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讀過《智囊全集》的康熙,還認為它是「國之利器」,只允許內部傳閱,不可外傳。
幾百年來,無論顯貴還是商賈,無不將《智囊》奉為必讀經典,人稱「小資治通鑑」。看過此書的人說,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趨吉避兇。
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必然涉及為人處世,競爭博弈,溝通勸諫,自保防身,這些你都能從此書中找到靈感和方法。
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都要讀讀《智囊全集》!
其實讀歷史遠比讀小說有趣,可以說一部《智囊全集》寫透了人生百態,寫盡了帝王將相,權術謀略。
《智囊全集》版本很多,純文言文的,一般人看起來吃力。我看的這套就很好。有原文和翻譯,只要識字就看得懂。而且有馮夢龍的精彩點評,通俗易懂,看後恍然大悟。看故事,學智慧,得有高人指路啊!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