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薩喬 (1401—1428)義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的奠基人,先驅者。被稱為」現實主義開荒者「。他的壁畫是人文主義一個最早的裡程碑,是第一位使用透視法的畫家,在他的畫中首次引入了滅點。
1422年加入聖路加工會(正統的畫家行會),1428年秋卒於羅馬。原名託馬索·迪喬瓦尼·迪西莫內·圭迪,馬薩喬是其綽號,他作風懶散,除了藝術,對什麼都漠不關心,性格放蕩不羈,但在藝術上很受同行們的器重。
馬薩喬的父親在馬薩喬五歲那年就去世了。馬薩喬的母親不久就改嫁給一個上了年紀的殷實的藥劑師。不過馬薩喬並沒有隨母親跟過去,他和他的弟弟喬瓦尼(後來也成為畫家)堅持住在自己家裡。他出身清貧,藝術師承不明,但在21歲時已獲準加入畫師行會。
馬薩喬早期作品著重寫實,畫中人物具有明顯的雕塑感,代表作是1961年發現的聖焦韋納萊教堂祭壇畫《聖母子與諸聖徒》,對了解他早期創作極有幫助。此畫表現聖母樸實粗壯有如農婦,嬰孩耶穌作吮吸手指的天真情態,和當時流行的宗教畫完全異趣,說明馬薩喬著重寫實的特色;畫中人物體態具有明顯的雕像塑形感。其他作品還有1425—1428年為佛羅倫斯幾個教堂繪製的壁畫,如《三位一體》、《納稅銀》等。畫面樸實無華,人物堅定沉著,顯示了文藝復興美術的基本特色: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與人文主義精神內容的統一。此後他與多納太羅和F·布魯內萊斯基友誼甚篤,3人皆為15世紀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作出貢獻。
馬薩喬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短暫的一生帶來了一場繪畫革命,他是最早在畫面上自由的運用遠近法(透視法)來處理三度空間關係的優秀畫家,他的繪畫技法成為西歐美術發展的基礎。
馬薩喬作品解讀:
馬薩喬《逐出伊甸園》 (1426—1427)溼壁畫 208*88cm 佛羅倫斯布蘭卡契禮拜堂
《逐出伊甸園》描繪的是亞當與夏娃因為偷食禁果震怒上帝而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畫中手持利劍的天使一臉的盛怒,而亞當和夏娃則痛苦不堪,同時又姿態各異,一個是掩面抽泣,一個則是仰面哭號,滿面羞愧,手捂著乳房和私處。他們正跌跌撞撞的一起走向聽憑命運擺布的前方......如此強烈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實屬畫家的首創。在馬薩喬的筆下,即使是「罪人」也有其尊嚴感。亞當和夏娃的身上似乎體現了所有世上的磨難。
此畫了不起的地方就在於,它不純粹只是一幅《聖經》的註解畫面,而是以一種反禁欲主義的立場探索真實人體的結構,把兩個活生生的人物的描繪置於特定的透視空間中。以如此活脫脫的裸體形象來佔據宗教性的繪畫,這在中世紀時期完全是不能想像的事情。
在這裡,人們看到的是吻合解剖學比例、具有雕像般的立體感的亞當與夏娃的形象。他們邁步在大地上,不再是那種木然的表情,而是有血有肉,顯得真實而又生動就透視而言,馬薩喬並未過多地藉助背景的景深來加強形象的立體感。相反,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本身,畫家幾乎去掉了亞當與夏娃身後的所有的景物,即使有建築物也被降低到了完全邊緣化的程度(射出的光應該意指上帝憤怒的聲音)。
在這裡,馬薩喬展開了富有挑戰性的描繪。他巧妙地利用亞當與夏娃身體間地距離,特別是用統一的光源來描繪他們的身體在地面上的投影以及明暗的對比等,從而產生一種真實的立體感。此外,天使是用前縮法畫成的,同樣在凸示畫中形象的真實程度。
馬薩喬的這一溼壁畫是繪畫史上表現人物形態和內心的成功先例,他不愧為邁向文藝復興寫實傾向的先驅者之一。
馬薩喬《納稅銀》(1426—1427) 溼壁畫 255*598cm 佛羅倫斯布蘭卡契禮拜堂
《納稅銀》令人驚訝地在一幅畫的平面中分別表現了三種不同的時空(主要的標誌是,彼得在此畫中出現了三次),而且,中間不加任何明確的劃分。這一手法在西方繪畫中似不多見。
此畫共有三個敘述部分,描繪的是馬太福音書中的一個片段,基督和使徒到了迦百農,一個稅務官攔住他們。它強調稅務官要求的合理性。在這裡,馬薩喬將三個敘述因素放在一個場景中。第一部分系畫面中央的耶穌、環繞其四周的眾門徒,以及攔住眾人的稅務官(背對觀眾著短衣者)。在這裡,耶穌手指漁夫出身的聖徒彼得,並昐耐他在加利利海中捕魚,在某條藏有金幣的魚的口中,可以取出稅務官要求的入城的費用,但是,此時彼得的表情透著憤怒和困惑,他不明白眼前的事情和後來的捕魚奇蹟之間的關聯。
《納稅銀》局部
第二部分是左邊的彼得,他將外套脫在地上,正將在海邊捕來的魚抓住,並從魚嘴中拉出金幣。彼得彎曲右腿的造型也會令人想起許多古希臘羅馬雕塑藝術家的造型。
《納稅銀》局部
第三部分是在畫面的右邊,此時彼得將從魚嘴中取出的金幣當作貢錢交給了稅務官,建築物上的圓形正好和他的光環相呼應,並與稅務官的凡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納稅銀》局部
在這幅畫中,人物的原型本是畫家身邊的人,因為宗教等級關係,人物被按照一定等級放在了畫面的各個位置,人物形體被塑造得結實有力,神態各異,環境也十分優美,無論人物形象還是環境,都完全符合大自然的法則,由此可見,馬薩喬在繪畫的時候,不忘觀察自然,將光線和空氣感在畫面中自然地表現出來。
《聖母瑪利亞和兒童與聖安妮》(1424)祭壇畫 佛羅倫斯
這幅作品是馬薩喬晚年的一幅重要的作品。在此畫中,即使在極為傳統的中式的「圖式」裡,馬薩喬將聖母的袍子在畫中佔了很大的面積,聖母面目表情祥和端莊,具有普通母親的溫柔,她端坐在中殿的寶座上膝上坐著小耶穌,像一個普通的母親愛護著自己的孩子。在畫面的後方有天使守護著聖母和聖子,六位聖徒則分別站立兩旁,畫面穩定和諧。他們的眼神有的看左,有的看右,有的看上,有的看下,但是沒有一個眼神是看聖子的。這幅畫,色調和諧,透視關係運用的恰到好處,人物表情塑造的莊嚴、嚴肅並且凝重。最重要的是,畫家在此畫中應用了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革新技術,由陰影表示光是從唯一的光源射出,使畫面的中心和人物主體更好的展現給觀者。
馬薩喬作品欣賞:
馬薩喬《聖母瑪麗亞》(1426)板上蛋彩畫 倫敦國立美術館
馬薩喬《三位一體》(1425—1427)祭壇畫 630*320cm 佛羅倫斯布蘭卡契禮拜堂
落幕:
1428年馬薩喬離開佛羅倫斯前往羅馬,不久就傳來他死去的消息。這位年輕的畫家年僅27歲。馬薩喬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短暫的一生帶來了一場繪畫革命,他是最早在畫面上自由地運用遠近法(透視法)來處理三度空間關係的優秀畫家,他的繪畫技法成為西歐美術發展的基礎。
由於他的生命短暫,單獨完成的作品很少,正如十六世紀藝術史所指出的那樣,他作為西方藝術語言的革新者的影響使他處於不可超越的重要地位。才華橫溢的博納羅蒂·米開朗基羅本人,年輕時就臨摹了馬薩喬在卡爾米內教堂畫的人物。
馬薩喬對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有著很深遠的影響,首先將哥德式藝術的理想化方向扭轉到反映現實方向來,他生動的運用了透視法,力爭真實的反映實際場景,表現自然和人類的真實世界。
聲明:資料來自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