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畫派——馬薩喬

2020-12-15 光國繪畫說

馬薩喬 (1401—1428)義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的奠基人,先驅者。被稱為」現實主義開荒者「。他的壁畫是人文主義一個最早的裡程碑,是第一位使用透視法的畫家,在他的畫中首次引入了滅點。

1422年加入聖路加工會(正統的畫家行會),1428年秋卒於羅馬。原名託馬索·迪喬瓦尼·迪西莫內·圭迪,馬薩喬是其綽號,他作風懶散,除了藝術,對什麼都漠不關心,性格放蕩不羈,但在藝術上很受同行們的器重。

馬薩喬的父親在馬薩喬五歲那年就去世了。馬薩喬的母親不久就改嫁給一個上了年紀的殷實的藥劑師。不過馬薩喬並沒有隨母親跟過去,他和他的弟弟喬瓦尼(後來也成為畫家)堅持住在自己家裡。他出身清貧,藝術師承不明,但在21歲時已獲準加入畫師行會。

馬薩喬早期作品著重寫實,畫中人物具有明顯的雕塑感,代表作是1961年發現的聖焦韋納萊教堂祭壇畫《聖母子與諸聖徒》,對了解他早期創作極有幫助。此畫表現聖母樸實粗壯有如農婦,嬰孩耶穌作吮吸手指的天真情態,和當時流行的宗教畫完全異趣,說明馬薩喬著重寫實的特色;畫中人物體態具有明顯的雕像塑形感。其他作品還有1425—1428年為佛羅倫斯幾個教堂繪製的壁畫,如《三位一體》、《納稅銀》等。畫面樸實無華,人物堅定沉著,顯示了文藝復興美術的基本特色: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與人文主義精神內容的統一。此後他與多納太羅和F·布魯內萊斯基友誼甚篤,3人皆為15世紀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作出貢獻。

馬薩喬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短暫的一生帶來了一場繪畫革命,他是最早在畫面上自由的運用遠近法(透視法)來處理三度空間關係的優秀畫家,他的繪畫技法成為西歐美術發展的基礎。

馬薩喬作品解讀:

馬薩喬《逐出伊甸園》 (1426—1427)溼壁畫 208*88cm 佛羅倫斯布蘭卡契禮拜堂

《逐出伊甸園》描繪的是亞當與夏娃因為偷食禁果震怒上帝而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畫中手持利劍的天使一臉的盛怒,而亞當和夏娃則痛苦不堪,同時又姿態各異,一個是掩面抽泣,一個則是仰面哭號,滿面羞愧,手捂著乳房和私處。他們正跌跌撞撞的一起走向聽憑命運擺布的前方......如此強烈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實屬畫家的首創。在馬薩喬的筆下,即使是「罪人」也有其尊嚴感。亞當和夏娃的身上似乎體現了所有世上的磨難。

此畫了不起的地方就在於,它不純粹只是一幅《聖經》的註解畫面,而是以一種反禁欲主義的立場探索真實人體的結構,把兩個活生生的人物的描繪置於特定的透視空間中。以如此活脫脫的裸體形象來佔據宗教性的繪畫,這在中世紀時期完全是不能想像的事情。

在這裡,人們看到的是吻合解剖學比例、具有雕像般的立體感的亞當與夏娃的形象。他們邁步在大地上,不再是那種木然的表情,而是有血有肉,顯得真實而又生動就透視而言,馬薩喬並未過多地藉助背景的景深來加強形象的立體感。相反,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本身,畫家幾乎去掉了亞當與夏娃身後的所有的景物,即使有建築物也被降低到了完全邊緣化的程度(射出的光應該意指上帝憤怒的聲音)。

在這裡,馬薩喬展開了富有挑戰性的描繪。他巧妙地利用亞當與夏娃身體間地距離,特別是用統一的光源來描繪他們的身體在地面上的投影以及明暗的對比等,從而產生一種真實的立體感。此外,天使是用前縮法畫成的,同樣在凸示畫中形象的真實程度。

馬薩喬的這一溼壁畫是繪畫史上表現人物形態和內心的成功先例,他不愧為邁向文藝復興寫實傾向的先驅者之一。

馬薩喬《納稅銀》(1426—1427) 溼壁畫 255*598cm 佛羅倫斯布蘭卡契禮拜堂

納稅銀》令人驚訝地在一幅畫的平面中分別表現了三種不同的時空(主要的標誌是,彼得在此畫中出現了三次),而且,中間不加任何明確的劃分。這一手法在西方繪畫中似不多見。

此畫共有三個敘述部分,描繪的是馬太福音書中的一個片段,基督和使徒到了迦百農,一個稅務官攔住他們。它強調稅務官要求的合理性。在這裡,馬薩喬將三個敘述因素放在一個場景中。第一部分系畫面中央的耶穌、環繞其四周的眾門徒,以及攔住眾人的稅務官(背對觀眾著短衣者)。在這裡,耶穌手指漁夫出身的聖徒彼得,並昐耐他在加利利海中捕魚,在某條藏有金幣的魚的口中,可以取出稅務官要求的入城的費用,但是,此時彼得的表情透著憤怒和困惑,他不明白眼前的事情和後來的捕魚奇蹟之間的關聯。

《納稅銀》局部

第二部分是左邊的彼得,他將外套脫在地上,正將在海邊捕來的魚抓住,並從魚嘴中拉出金幣。彼得彎曲右腿的造型也會令人想起許多古希臘羅馬雕塑藝術家的造型。

《納稅銀》局部

第三部分是在畫面的右邊,此時彼得將從魚嘴中取出的金幣當作貢錢交給了稅務官,建築物上的圓形正好和他的光環相呼應,並與稅務官的凡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納稅銀》局部

在這幅畫中,人物的原型本是畫家身邊的人,因為宗教等級關係,人物被按照一定等級放在了畫面的各個位置,人物形體被塑造得結實有力,神態各異,環境也十分優美,無論人物形象還是環境,都完全符合大自然的法則,由此可見,馬薩喬在繪畫的時候,不忘觀察自然,將光線和空氣感在畫面中自然地表現出來。

《聖母瑪利亞和兒童與聖安妮》(1424)祭壇畫 佛羅倫斯

這幅作品是馬薩喬晚年的一幅重要的作品。在此畫中,即使在極為傳統的中式的「圖式」裡,馬薩喬將聖母的袍子在畫中佔了很大的面積,聖母面目表情祥和端莊,具有普通母親的溫柔,她端坐在中殿的寶座上膝上坐著小耶穌,像一個普通的母親愛護著自己的孩子。在畫面的後方有天使守護著聖母和聖子,六位聖徒則分別站立兩旁,畫面穩定和諧。他們的眼神有的看左,有的看右,有的看上,有的看下,但是沒有一個眼神是看聖子的。這幅畫,色調和諧,透視關係運用的恰到好處,人物表情塑造的莊嚴、嚴肅並且凝重。最重要的是,畫家在此畫中應用了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革新技術,由陰影表示光是從唯一的光源射出,使畫面的中心和人物主體更好的展現給觀者。

馬薩喬作品欣賞:

馬薩喬《聖母瑪麗亞》(1426)板上蛋彩畫 倫敦國立美術館

馬薩喬《三位一體》(1425—1427)祭壇畫 630*320cm 佛羅倫斯布蘭卡契禮拜堂

落幕:

1428年馬薩喬離開佛羅倫斯前往羅馬,不久就傳來他死去的消息。這位年輕的畫家年僅27歲。馬薩喬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短暫的一生帶來了一場繪畫革命,他是最早在畫面上自由地運用遠近法(透視法)來處理三度空間關係的優秀畫家,他的繪畫技法成為西歐美術發展的基礎。

由於他的生命短暫,單獨完成的作品很少,正如十六世紀藝術史所指出的那樣,他作為西方藝術語言的革新者的影響使他處於不可超越的重要地位。才華橫溢的博納羅蒂·米開朗基羅本人,年輕時就臨摹了馬薩喬在卡爾米內教堂畫的人物。

馬薩喬對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有著很深遠的影響,首先將哥德式藝術的理想化方向扭轉到反映現實方向來,他生動的運用了透視法,力爭真實的反映實際場景,表現自然和人類的真實世界。

聲明:資料來自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鑑賞義大利佛羅倫斯畫派藝術風格
    這時期的著名畫派有佛羅倫斯畫派、安布裡亞畫派、威尼斯畫派、帕多亞畫派等。其中佛羅倫斯畫派人佔有主導的地位,15世紀的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最先進的城市。當時的佛羅倫斯在建築、雕塑、繪畫方面能形成美術的高潮,標誌著早期文藝復興的到來。其中的三個代表人物是:畫家馬薩喬、雕刻家多納泰羅和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
  • 文藝復興與佛羅倫斯
    當我們提起文藝復興一定會從義大利的一座名城佛羅倫斯說起。佛羅倫斯位於義大利中部的託斯卡納地區。13至16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日益形成,隨之藝術創作也逐漸發展繁榮。聚集在這裡的藝術家高舉人文主義旗幟,與教會神權展開了激烈的文化鬥爭。14至16世紀大部分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畫家雕塑家皆誕生,學習,成就與佛羅倫斯。
  • 【文萃】佛羅倫斯畫派與文藝復興三傑
    【文萃】佛羅倫斯畫派與文藝復興三傑 2020年05月25日 09:59 來源:《大眾文藝》2019年24期 作者:張璐瑤 陳瑋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帶你了解十種畫派
    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畫家主要有喬託·迪·邦多納、馬薩喬、保羅·烏切洛、多米尼哥·基蘭達奧、桑德羅·波提切利、李奧納多·達文西、拉斐爾·桑齊奧、提香·維切利和米開朗琪羅。1.佛羅倫斯畫派:佛羅倫斯畫派(Florence School)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形成的美術流派,13世紀末已經形成,早期代表畫家有:喬託·迪·邦多納、馬薩喬、安傑利科、烏切羅、波提切利等。盛期代表畫家有: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15世紀中葉以後佛羅倫斯畫派已呈衰退之勢,取而代之的是以羅馬為中心的羅馬畫派。
  • 你們都知透視法,卻不知馬薩喬
    馬薩喬於1418年來到佛羅倫斯時,藝術界仍然遵循著喬託所形成的繪畫風格。《聖母子》 馬薩喬原名託馬索·迪喬瓦尼·迪西莫內.圭迪,人們稱他馬薩喬,意為「邋遢的湯姆」。
  • 走近天才藝術家拉斐爾的授業恩師——馬薩喬
    的作品,雖然這是當時著名的建築家布魯內萊斯基首創的技巧,但是馬薩喬在他的啟發下最早將這種技法應於平面繪畫當中。馬薩喬作品《納稅錢》在馬薩喬之前,佛羅倫斯畫家喬託開創了繪畫當中體積感與重量感的表現技法,這在藝術界引發了一場繪畫革命,雖然在表現體積感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 佛羅倫斯為何能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世界藝術的中心?
    在政治地位上,佛羅倫斯也不弱,1865年——1871年,佛羅倫斯曾做過6年義大利王國的臨時首都,只不過,為了保護這座古城的完整性,義大利王國的首都在後來南遷至拉齊奧大區的羅馬。現在的佛羅倫斯市區,仍然保持著2000多年前古羅馬時期的格局,大量中世紀的建築藝術矗立在市區街道,給這座城市增添了許多古色古香的味道。
  • 貝利尼:威尼斯畫派的「創派祖師爺」
    貝利尼(1430—1516)堪稱威尼斯畫派的「創派祖師爺」 ,整個威尼斯畫派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色彩鮮豔,而這一特徵幾乎就是出自貝利尼之手才被確立下來。色彩豐富且鮮豔的威尼斯畫派,和佛羅倫斯等地的文藝復興畫作比起來,就好像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的區別。
  • 學賞畫:佛羅倫斯畫派的最後一位代表安德烈·薩託作品賞析
    安德· 安德烈·德爾·薩託 Andrea del Sarto 1486-1530年 佛羅倫斯畫派安德烈·德爾·薩託 Andrea del Sarto,是文藝復興盛期佛羅倫斯畫派的最後一位代表。他真實姓名安德烈亞·達格諾羅·狄·弗蘭切斯柯,因為出生在一個有名的裁縫師的家庭,就被稱為「薩託」(意即裁逢)。
  • 佛羅倫斯畫派——多納泰洛
    多納泰洛出生於佛羅倫斯,年輕時從師于吉貝爾蒂,在他的工作室裡受過嚴格的藝術訓練,由於老師是位嚴守哥特傳統的雕刻家,這使追求自然、孤傲而有才能的弟子不能忍受。10年後又回到故鄉佛羅倫斯,已是68歲的老人了,他仍然從事創作。由於客觀社會的變化,雕刻家思想感情和藝術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些轉變在他晚年的名作《抹大拉》中充分體現出來。
  • 透過多位藝術大師,了解威尼斯畫派,探尋歐洲繪畫史的發展
    導言:文藝復興後期出現了威尼斯畫派,在此之前,由佛羅倫斯畫派佔據歐洲主導地位。但隨著威尼斯的崛起,很多佛羅倫斯的畫家紛紛選擇到威尼斯繼續發展繪畫事業,威尼斯畫派也因此更加興盛。大師提香將油畫的色彩、筆觸與造型的運用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對歐洲油畫發展意義重大;提香和喬爾喬內對於威尼斯畫派的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而喬爾喬內作為第一個威尼斯畫派的畫家,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大師提香與後來的威尼斯畫派畫家。
  • 評佛蘭德斯畫派作品:西方版《清明上河圖》
    ◎評家:高勇  展覽名稱:《魯本斯、凡·戴克與佛蘭德斯畫派——列支敦斯登王室珍藏展》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覽時間:2013年11月5日—2014年2月15日  推薦指數:★★★★☆  一句話點評:如今,以「流派」為名的展覽顯得越加困難,本次展覽為觀者提供了足不出「戶」一睹真容的難得機會
  • 佛羅倫斯大事記年表(為旅遊總結)
    前面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斷斷續續地寫了二十多篇有關佛羅倫斯的博文,如果算上幾年前的有三十多篇了。佛羅倫斯,我認為是義大利僅次於羅馬的有歷史有文化有內涵的城市,幾天的時間也實在是難以深入了解這座藝術寶庫。特整理一份佛羅倫斯大事記年表,並附上有關連結,算是一個總結吧(個別年代可能不同的資料來源略有差異)。
  • 遊記:打卡著名的佛羅倫斯
    佛羅倫斯還有一個世界上所有藝術愛好者心目中的聖殿烏菲齊美術館。這裡的鎮館之寶是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畫派的著名畫家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踩在貝殼上,在飛濺的泡沫中衣衫徐徐飛舞的維納斯是人們心目中永恆的美的象徵。
  • 威尼斯畫派提香素描解析——從觸覺素描到視覺素描
    提香自畫像  提香素描有個特點:就是我們常說的眯起眼睛畫畫,和文藝復興時期其他畫派多有不同,比如佛羅倫斯派、尼德蘭畫派、還是丟勒、和爾拜因等等。文藝復興時期的素描多為觸覺素描。  提香《河裡捕魚的人們》  這兩幅素描作品還能看出佛羅倫斯畫派的影子,但輪廓線已經明顯有虛實變化,亮部的輪廓線輕而實,暗部的輪廓線重而虛。並且提香有意強調交界線。
  • 文化之旅:盤點佛羅倫斯9個著名的博物館,您一定要去看看!
    從大師的傑作到被忽視的寶石,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佛羅倫斯最好的藝術收藏。1.烏菲齊美術館,它義大利和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這是有原因的。在佛羅倫斯地方法官的前辦公室,你會發現一個令人敬畏的藝術收藏。
  • 威尼斯畫派——喬爾喬內
    喬爾喬內《喬爾喬內與提香畫像》(1502)(左)著名的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喬爾喬內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架上畫的先行者。喬爾喬內是威尼斯畫派成熟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原名喬爾喬·巴巴雷裡·達·卡斯特佛蘭克,喬爾喬內是他的乳名,含有「明朗」、「幽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