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畫派——多納泰洛

2020-12-17 光國繪畫說

多納泰洛1386年 —1466年,義大利文藝復興雕塑家、畫家。

多納泰洛出生於佛羅倫斯,年輕時從師于吉貝爾蒂,在他的工作室裡受過嚴格的藝術訓練,由於老師是位嚴守哥特傳統的雕刻家,這使追求自然、孤傲而有才能的弟子不能忍受。

29歲時獨立創作《聖喬治》,塑造了一位充滿自信心和自傲感的青年英雄理想化形象,雕像全身重量壓在左腿上有前進迸發出巨大衝擊力量之感,雕刻家按對立方式保持軀體均衡的表現手法塑造形象。《聖喬治》問世使多納泰洛名蓋佛羅倫斯,緊接著為喬託大師設計建造的獨立式鐘樓製作四個先知雕像,在這些雕像中人們發現都是同代人的肖像。他在製作雕像時,有時高聲叫道:「你說話呀,你真該死」,他常把雕像當活人一樣與它對話。

45歲的雕刻家和同代建築大師布魯內萊斯基一起赴羅馬,對古代藝術作深入的考察研究,充分地繼承古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傳統,相繼創作了《大衛》等名作。

57歲的大師來到帕多瓦城,在那裡塑造了名作《加塔梅拉塔騎馬像》。

10年後又回到故鄉佛羅倫斯,已是68歲的老人了,他仍然從事創作。由於客觀社會的變化,雕刻家思想感情和藝術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些轉變在他晚年的名作《抹大拉》中充分體現出來。

多納泰洛的前期藝術核心,是直接研究人與自然為基礎的新的寫實手法,借鑑希臘羅馬古典表現形式為基礎的理想化的藝術處理方法,作品中介入作者強烈的個性化表現;晚期的創作特色,是有意追求形式上的誇張和變形,脫離古典雕像的理想美和華麗莊嚴氣魄,強調激情,醜陋和痛苦成為他後期創作的內涵。

多納泰洛作品解讀:

多納泰洛《聖馬可》(1411)大理石 高236cm 佛羅倫斯奧桑米歇爾教堂

1411至1413年,多納泰羅完成了雕像聖馬克。那是依據了傳統思想與傳統技巧所作的雕像,是十三世紀以來一切雕塑家所表現的聖者的模樣。

聖馬可面貌莊嚴,垂著長鬚一直懸到胸前,手裡拿著一冊書,就是所謂福音。衣褶是很講究地塑成的。多納泰羅對於聖馬克的身體先給了一個很明顯的傾側的姿,然後可使衣褶更複雜,更多變化。外衣的褶痕,都是垂直地在支持整個體重的大腿方面下垂。這一切都與傳統符合。

米開朗基羅曾經說過:這樣一個好人,真教人看了不得不相信他所宣傳的福音!聖馬可的手勢依了自然的模型而雕塑的,這是又粗又大的石工的手。右手放在大腿旁邊,好似不得安放。多納泰洛全部作品中都有這個特點。一個關於勞作的工人,當他放下工具的時候,往往會有雙手無措的那種情景。多納泰羅就是這樣一個工人。他雕像上的手,永遠顯得沒有著落,這「沒有著落」,是他不知道怎樣使用的「力」在期待著施展的機會。

在隨後的作品中,對人像的個性的這種刻畫顯得越來越鮮明,譬如,為大教堂的鐘樓所作的五個預言者的形象就是如此,而靈感和啟示恰恰就都來自古羅馬的肖像,令人想起古代演說家表情豐富的臉容。這些雕像是如此栩栩如生,以至於在15世紀末會被人錯看成肖像雕塑,可見其傳統的、尤其是中世紀的雕塑形象是有多麼大的差距。

多納泰洛《希律王之宴》 (約1425) 青銅鍍金 60*60 錫耶納洗禮堂

多納泰洛在大理石的浮雕中可以瀟灑的「畫畫」。聽上去有點不可相信,但是卻所言非虛。多納泰洛在雕塑上的繪畫性甚至使得盲人也可以激動地欣賞雕塑作品。在《希律王之宴》中,人們完全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背景上的線性透視景深。整個作品充滿了強烈的戲劇性。

眾所周知,在《聖經》的「路加福音書」裡,希律王憎恨聖約翰的布道和對其兄弟離婚的妻子舉行婚禮的批評,於是就將聖約翰逮捕,可是又害怕去處死這個聖徒。生日那天,希律王舉行盛大的宴會,席間,他的原侄女,繼女莎樂美為之舞蹈。希律王興奮至極,答應她給她任何想要的東西。於是她就聽從母親希羅底的話,向希律王索要施洗約翰的首級,當席間約翰的頭真的被送上來時,希律王和其他人均大驚失色。他驚慌之中,身子向後一退,莎美樂卻含笑看著這一切,而且似乎想要再舞一曲以示慶賀 ......背景上的樂隊和端送食物的僕人們因為沒有目睹事情的發展而不為所動,反襯了前景中極度緊張的氣氛。

多納泰洛作品欣賞:

多納泰洛《大衛》(約1430—1440) 青銅 高168cm 佛羅倫斯巴傑洛國家博物館

多納泰洛《加塔梅拉塔騎馬像》(1444—1453)青銅(大理石方形底座) 高340cm 帕多亞聖安東尼廣場

落幕:

57歲的大師來到帕多瓦城,在那裡塑造了名作《加塔梅拉塔騎馬像》。

10年後又回到故鄉佛羅倫斯,已是68歲的老人了,他仍然從事創作。由於客觀社會的變化,雕刻家思想感情和藝術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些轉變在他晚年的名作《抹大拉》中充分體現出來。

多納太羅的前期藝術核心,是直接研究人與自然為基礎的新的寫實手法,借鑑希臘羅馬古典表現形式為基礎的理想化的藝術處理方法,作品中介入作者強烈的個性化表現;晚期的創作特色,是有意追求形式上的誇張和變形,脫離古典雕像的理想美和華麗莊嚴氣魄,強調激情,醜陋和痛苦成為他後期創作的內涵。

聲明:資料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文萃】佛羅倫斯畫派與文藝復興三傑
    【文萃】佛羅倫斯畫派與文藝復興三傑 2020年05月25日 09:59 來源:《大眾文藝》2019年24期 作者:張璐瑤 陳瑋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鑑賞義大利佛羅倫斯畫派藝術風格
    這時期的著名畫派有佛羅倫斯畫派、安布裡亞畫派、威尼斯畫派、帕多亞畫派等。其中佛羅倫斯畫派人佔有主導的地位,15世紀的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最先進的城市。當時的佛羅倫斯在建築、雕塑、繪畫方面能形成美術的高潮,標誌著早期文藝復興的到來。其中的三個代表人物是:畫家馬薩喬、雕刻家多納泰羅和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
  • 美第奇家族,用錢「燒」出個文藝復興,佛羅倫斯的半邊天
    佛羅倫斯是著名的世界藝術之都,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更是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是原義大利的首都,義大利的文化中心。佛羅倫斯如今還保留著600多年前的樣子,這裡的每一棟建築,每一棟雕塑,都是歷史最好的見證,都沉澱著一段段古老的故事。
  • 貝利尼:威尼斯畫派的「創派祖師爺」
    貝利尼(1430—1516)堪稱威尼斯畫派的「創派祖師爺」 ,整個威尼斯畫派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色彩鮮豔,而這一特徵幾乎就是出自貝利尼之手才被確立下來。色彩豐富且鮮豔的威尼斯畫派,和佛羅倫斯等地的文藝復興畫作比起來,就好像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的區別。
  • 學賞畫:佛羅倫斯畫派的最後一位代表安德烈·薩託作品賞析
    安德· 安德烈·德爾·薩託 Andrea del Sarto 1486-1530年 佛羅倫斯畫派安德烈·德爾·薩託 Andrea del Sarto,是文藝復興盛期佛羅倫斯畫派的最後一位代表。他真實姓名安德烈亞·達格諾羅·狄·弗蘭切斯柯,因為出生在一個有名的裁縫師的家庭,就被稱為「薩託」(意即裁逢)。
  • 帶你了解十種畫派
    1.佛羅倫斯畫派:佛羅倫斯畫派(Florence School)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形成的美術流派,13世紀末已經形成,早期代表畫家有:喬託·迪·邦多納、馬薩喬、安傑利科、烏切羅、波提切利等。盛期代表畫家有: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15世紀中葉以後佛羅倫斯畫派已呈衰退之勢,取而代之的是以羅馬為中心的羅馬畫派。
  • 佛羅倫斯畫派——馬薩喬
    其他作品還有1425—1428年為佛羅倫斯幾個教堂繪製的壁畫,如《三位一體》、《納稅銀》等。畫面樸實無華,人物堅定沉著,顯示了文藝復興美術的基本特色: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與人文主義精神內容的統一。此後他與多納太羅和F·布魯內萊斯基友誼甚篤,3人皆為15世紀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作出貢獻。
  • 透過多位藝術大師,了解威尼斯畫派,探尋歐洲繪畫史的發展
    導言:文藝復興後期出現了威尼斯畫派,在此之前,由佛羅倫斯畫派佔據歐洲主導地位。但隨著威尼斯的崛起,很多佛羅倫斯的畫家紛紛選擇到威尼斯繼續發展繪畫事業,威尼斯畫派也因此更加興盛。大師提香將油畫的色彩、筆觸與造型的運用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對歐洲油畫發展意義重大;提香和喬爾喬內對於威尼斯畫派的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而喬爾喬內作為第一個威尼斯畫派的畫家,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大師提香與後來的威尼斯畫派畫家。
  • 評佛蘭德斯畫派作品:西方版《清明上河圖》
    ◎評家:高勇  展覽名稱:《魯本斯、凡·戴克與佛蘭德斯畫派——列支敦斯登王室珍藏展》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覽時間:2013年11月5日—2014年2月15日  推薦指數:★★★★☆  一句話點評:如今,以「流派」為名的展覽顯得越加困難,本次展覽為觀者提供了足不出「戶」一睹真容的難得機會
  • 遊記:打卡著名的佛羅倫斯
    佛羅倫斯還有一個世界上所有藝術愛好者心目中的聖殿烏菲齊美術館。這裡的鎮館之寶是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畫派的著名畫家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踩在貝殼上,在飛濺的泡沫中衣衫徐徐飛舞的維納斯是人們心目中永恆的美的象徵。
  • 威尼斯畫派提香素描解析——從觸覺素描到視覺素描
    提香自畫像  提香素描有個特點:就是我們常說的眯起眼睛畫畫,和文藝復興時期其他畫派多有不同,比如佛羅倫斯派、尼德蘭畫派、還是丟勒、和爾拜因等等。文藝復興時期的素描多為觸覺素描。  提香《河裡捕魚的人們》  這兩幅素描作品還能看出佛羅倫斯畫派的影子,但輪廓線已經明顯有虛實變化,亮部的輪廓線輕而實,暗部的輪廓線重而虛。並且提香有意強調交界線。
  • 威尼斯畫派——喬爾喬內
    喬爾喬內《喬爾喬內與提香畫像》(1502)(左)著名的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喬爾喬內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架上畫的先行者。喬爾喬內是威尼斯畫派成熟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原名喬爾喬·巴巴雷裡·達·卡斯特佛蘭克,喬爾喬內是他的乳名,含有「明朗」、「幽雅」的意思。
  • 文藝復興與佛羅倫斯
    當我們提起文藝復興一定會從義大利的一座名城佛羅倫斯說起。佛羅倫斯位於義大利中部的託斯卡納地區。13至16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日益形成,隨之藝術創作也逐漸發展繁榮。聚集在這裡的藝術家高舉人文主義旗幟,與教會神權展開了激烈的文化鬥爭。14至16世紀大部分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畫家雕塑家皆誕生,學習,成就與佛羅倫斯。
  • 佛羅倫斯為何能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世界藝術的中心?
    佛羅倫斯是因藝術而發展起來的城市,在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人才優勢,迅速發展起來,自此後,一直作為義大利,乃至歐洲的文化中心而存在,到現在依然是全球很有影響力的藝術中心,文化地位相當高,以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藝術氛圍吸引著許多遊客前去觀光。
  • 學賞畫:米開朗基羅的老師~佛羅倫斯畫家基蘭達約簡介及作品
    是義大利佛羅倫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從基蘭達約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曾受佛羅倫斯畫派寫實主義畫家波拉尤洛(Pollaiuolo)和雕塑家韋羅基奧的影響。基蘭達約和兄弟大衛、妹夫梅納爾蒂合作,在佛羅倫斯開設了一家繪畫工場,承接大批的訂貨,包括壁畫、祭壇畫、裝飾畫和肖像畫。這個工場也是培養青年畫家的重要場所,米開朗基羅即出其門下。
  • 百件珍品展現佛蘭德斯畫派
    而此次與國博的合作展覽,精選了佛蘭德斯畫派的油畫、版畫與掛毯等100件作品。早報記者 許荻曄 發自北京 從11月5日起到明年2月15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列支敦斯登王室收藏共同舉辦的「魯本斯、凡·戴克與佛蘭德斯畫派——列支敦斯登王室珍藏展」正式開放,展品數量達到百件。據新華社報導,展覽開幕時,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賀信祝賀。
  • 丁託列託:十六世紀威尼斯畫派"天才畫家"
    丁託列託(Tintoretto,1518——1594)16世紀義大利威尼斯畫派著名畫家。  生於威尼斯,1594年5月31日卒於同地。作品繼承提香傳統又有創新,在敘事傳情方面效仿米開朗基羅,突出強烈的運動,且色彩富麗奇幻,在威尼斯畫派中獨樹一幟。  代表作品:《基督之翟足》《最後審判》《聖保羅的皈依》《聖母參拜神廟》《基督受刑》《最後的晚餐》
  • 從揚州八怪到海上畫派,窺文人畫派多元流變之一斑
    從揚州八怪到海上畫派,窺文人畫派多元流變之一斑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7-10-14 08:37 來源:澎湃新聞
  • 沒有這個家族,就沒有佛羅倫斯,沒有佛羅倫斯就沒有文藝復興
    假如這個世界的藝術是有心臟的,那他一定是在:佛羅倫斯小城。歐洲「文藝復興」的點火人佛羅倫斯在歐洲歷史上長期以來,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作為歐洲的藝術中心。佛羅倫斯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和藝術天堂。世界第一所美術學院,「佛羅倫斯美術學院」也坐落於此。小鎮大街小巷遍布著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傑作。[徐志摩給了這個城市更動人的名字「翡冷翠「]文藝復興對歐洲文藝復興對歐洲有多重要?可以說,在文藝復興之前,歐洲文明是一片黑暗。
  • 「黃筌畫派」的源流和傳變
    在西蜀,學黃筌者形成了「黃筌畫派」,主要有黃惟亮、黃居寶、黃居寀、夏侯延祐等。畫派人數雖少,卻主導著西蜀的宮廷繪畫。  965年,後蜀被北宋所滅,黃筌隨蜀主到開封,亦受北宋皇帝重視,然不久去世。黃筌第三子黃居寀(933—993)成為北宋初年「黃筌畫派」主要的衣缽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