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時擁兵40萬,人生中8次倒戈,結局慘死海上,馮玉祥究竟如何

2020-12-14 洽談博古

北洋軍閥馮玉祥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14歲入軍伍,兵戈鐵馬幾十年,最鼎盛時期兵力高達40萬人,而在他爺爺那一代,馮玉祥家還是社會最底層的貧苦人家了。然而,僅僅兩代人,馮家就在馮玉祥手中成了中國風雲家族。

那麼,馮玉祥是怎麼把事業做大的呢?

將門虎子,從小就在軍營中摸爬滾打

說起來馮玉祥的發跡應該始於父親馮有茂,馮有茂年輕時是個泥瓦匠,但是他和別人不一樣,一次偶然機會被一位普通武師收為徒弟,他卻出人意料地憑藉自己的努力和苦練2年後就在武科考試中中了武秀才,同年,他被編入李鴻章的淮軍成為一名下級軍官。

在馮玉祥出生時,父親馮有茂隨部隊調往保定擔任了後營右哨哨官,馮玉祥也被帶入軍營中,但當時兵餉不多,馮有茂的性格和地位都決定了他不是個撈大錢的人,因此家窮,直到馮玉祥11歲,遭受過人情冷暖毒打的馮有茂終於靠著走關係讓兒子補了空缺,領了三年軍中恩餉,於是,馮玉祥在14歲正式進入軍營。

從此,他在部隊裡摸爬滾打,一如當年父親一抓到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拼命苦練、拼搏一樣,他苦練苦熬學會了一身好兵法,練就一手好槍法,熬出了頭,在1910年辛亥革命前夕就成了北洋陸軍第20鎮(師)第80標第三營的管帶。這個管帶的職位雖然不大,卻是馮玉祥一生事業的基石。

後世很多學者和研究者都喜歡稱馮玉祥為「倒戈將軍」,因為他們認為馮玉祥的發跡和商人的營利情形類似——商人是靠不斷的倒買倒賣、囤奇積貨從而發家致富的,而同理,馮玉祥是在不同陣營中變換倒戈,來回倒騰,將自己的軍隊發展壯大的,這個管帶的職位讓他擁有了「原始資本」,擁有了可以倒戈的能力與隊伍。

倒戈將軍馮玉祥的愛國之路充滿了離奇

馮玉祥的第一次倒戈行為發生在1911年的灤州起義,作為清廷中下級軍官他倒戈起義造反,緊接著在清朝滅亡後加入袁世凱的陣營,成了陸軍第7師第14旅旅長。成為旅長後,他再次深耕軍伍,四年後,率軍與護國軍作戰,因戰功被袁世凱封為三等男爵。

可以說,在袁世凱麾下馮玉祥完成了發跡,但隨著袁世凱想要稱帝變成眾矢之的,馮玉祥瞄準機會與蔡鍔聯絡,與各路軍閥一起對袁世凱發起倒戈一擊,這是他第二次倒戈行為。不久,他成為段祺瑞的部下,孫中山1917年發起的護法運動中,他便被段祺瑞派往福建作戰,但是,這一次他再次審時度勢,在武穴停兵,倒戈反擊段祺瑞,這是他第三次倒戈。

當然,僅僅7年後,已成為直系第三軍總司令的馮玉祥再次趁著「第二次直奉戰爭」進行了第四次倒戈,在1924年10月接受了張學良50萬銀元的賄賂,發動北京政變囚禁了曹錕,向吳佩孚背後捅刀,推翻了直系曹錕政府,並宣布脫離北洋軍系,改編所部為「國民軍」,電邀請孫中山北上。

但是當孫中山加緊北上時,馮玉祥權衡利害得失後,進行了第五次倒戈行為,再次掀翻自己的宣告,與反直系的軍閥張作霖、段祺瑞妥協,參與組成了由段祺瑞執政的北洋政府。

這一頓操作下來,讓孫中山氣得乾瞪眼,也讓全天下人認識到這是個眼中只有利益的人是何等厲害,因為緊接著1925年他就聯合張作霖手下郭松齡共同反奉,結果卻放人鴿子,導致郭松齡失敗被槍殺,這是他第六次倒戈。而次年,北伐戰爭爆發,作為北洋軍閥的馮玉祥直接背叛北洋軍,先是和汪精衛的武漢政府訂立盟約,而後又馬上倒入蔣介石的陣營,這第七次、第八次倒戈行為同樣是充滿了利益算計。

褒貶不一的人生,但在抗戰救國中,他是高光的

比三國呂布的三姓家奴作為,馮玉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且越是倒戈越是強大,每次都成了最大的受益人,堪稱奇蹟。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蔣介石對這種不忠不義的人是看不上的,二人分別在在1929年和1930年發起了蔣馮戰爭和蔣馮閻戰爭,因為張學良的加入了混戰,馮玉祥大敗虧輸,他的部眾被最終蔣介石收編。

當然,縱觀馮玉祥一生中的倒戈行為,也有人說這都是利國利民的進步之變,稱讚他說愛國愛民,從思想到行動,貫穿了一生。

而我們回過頭去看,馮玉祥反清、反袁、反段、反曹、反吳、反汪、反蔣都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實在沒有太多可以說三道四的地方。尤其在九一八事變後,馮玉祥提出了抗日救亡的13項主張,後來還成立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親任總司令收復察東四縣。

六年後「七七事變」爆發,馮玉祥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等職,儘管受到蔣介石排擠,卻也盡心盡職在抗日救國。抗戰勝利後,馮玉祥接觸了共產黨,心生靠攏,結果卻被蔣介石派赴出海,強令退役,直到1948年7月31日,因輪船失火,罹難於黑海海面。

相關焦點

  • 為何馮玉祥被稱為倒戈將軍?原來他八次叛變,好在沒有投降日本
    袁世凱復闢之前,馮玉祥是袁世凱麾下將領。後來馮玉祥見袁世凱軍隊與南方軍隊的交戰中處於下風,且南方各省紛紛宣布獨立,馮玉祥遂倒戈,加入倒袁的護國運動。第三次叛變:1917年,彼時袁世凱已死,總統黎元洪和總理段祺瑞之間政見發生分歧,進而演變為非北洋勢力和北洋團體之間的衝突。
  • 倒戈將軍石友三:一生倒戈7次,曾火燒少林寺,最後被活埋黃河邊
    其它的太保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有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復渠等等。馮玉祥是西北軍閥,石友山作為得力幹將,自然在西北,少林寺在河南嵩山,石友山是怎麼犯下這麼個大案的呢?1926年,是民國十五年,這一年廣州革命軍開始北伐,馮玉祥宣布脫離北洋軍閥,參加國民革命。
  •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唐朝王維的詩,反映了大唐盛世,萬國來朝的輝煌;「蒼官影裡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宋人李邴的詩,則折射出宋朝海上絲綢之路的鼎盛。一條海上絲綢之路,跨越近兩千年時光,為何偏偏在宋朝達到鼎盛?這絕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
  • 變色龍「石友三」多次倒戈,為何各地軍閥,還願意收留他
    然而在民國史上,有一位將領他的行為就和變色龍差不多,也是非常善變,今天投靠這個,明天投靠那個,因此也被稱之倒戈將軍。說到倒戈將軍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會想起了「石友三」。石友三就是民國時期一條變色龍,一生多次倒戈。作為這樣的反覆無常的小人,為何石友三每一次倒戈,各地軍閥都還願意收留他,難道不知道,他是一位反覆無常的小人嗎?那麼,他到底有什麼制勝法寶!
  • 看看國民黨軍閥四個派系大佬,都是什麼樣的結局?真是令人唏噓!
    國民黨曾經形式上統一了中國,其實當時國民黨內部還有四個著名的軍閥派系,分別是西北軍馮玉祥,東北軍張學良,晉綏軍閻錫山以及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二人。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這四個派系的大佬,總共五個人,他們最後的人生結局是什麼?
  • 上司倒戈叛變11次,他忍無可忍誘殺上司,成解放初期首個起義將領
    在這些人中,最典型的是被稱為倒戈將軍的石友三,他先後11次背叛主子,最後被高樹勳所誘殺。高樹勳本該是個英雄,卻被一些西北軍將領唾棄。石友三早年參加西北軍,是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一九二九年馮蔣大戰,被蔣高官重金買斷倒馮,開啟人生倒戈之旅。此後,閻錫山、張學良、汪精衛、日軍、八路軍等又倒戈十餘次。
  • 馮玉祥和蔣介石的恩恩怨怨,從拜把兄弟到決裂,究竟經歷了什麼?
    書中他稱蔣介石為「小袁世凱」、「希特勒第二」,列數了對蔣的種種不滿,那麼他們究竟有什麼樣的恩恩怨怨呢?01 拜把子馮玉祥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安徽巢縣人,是民國時期著名的直系軍閥,戎馬從軍50年,領導的部隊一向以吃苦耐勞素質過硬著稱,曾上過美國《時代周刊》封面。
  • 馮玉祥的五虎上將,四人忠義一人成漢奸,面相不善,可恨逃脫制裁
    一九二八年,由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率領的四路軍平定北洋軍閥,宣告北伐結束。其中,馮玉祥率領的三十萬大軍,在四路軍中佔了上風,連當時的蔣介石中央軍也望塵莫及,而且馮玉祥的各部也是驍勇善戰,不僅有「十三太保」,更有「五虎將」為之努力。
  • 1928年,馮玉祥火燒少林寺,他為何要與佛家寺廟過不去?
    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加入戰爭招來的滅頂之災佛教從東漢傳入我國起,在我國已經存在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很多詩詞之中,就有關於佛教和佛寺的描寫,當然大多數人最熟悉的就是那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 震驚華夏的海上大逃殺,結局令人舒適!(下)
    書接上篇,信號的消失引起了山東海上搜救中心和鑫發公司的注意。他們把此事上報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中國海上搜救中心與智利方面聯合於6月21日到23日派出12艘艦艇搜救魯榮漁2682號。而此時的船上,又是什麼一番景象呢?
  • 《海上鋼琴師》:那個在海上演奏了一生的人,想告訴你的人生真相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越看越有味道,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感動,看了又看。你的出生決定不了你的人生高度1900是他的名字,是他特有的代號,簡約而不簡單,獨特得讓人耳目一新。1999年離開伊利,創立蒙牛,後用短短8年時間,使蒙牛成為全球液態奶冠軍、中國乳業總冠軍。蒙牛集團被全世界視作中國企業頑強崛起的標杆,「蒙牛現象」成為經濟界最熱門的專有名詞之一。
  • 慶餘年:3位「傻的可愛」的角色結局不同,範思轍幸福,而他卻慘死
    《慶餘年》中有不少非常亮眼的配角,吸引了觀眾的目光,獲得了觀眾粉絲的喜愛。關於他們的結局,我們也比較關心,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慶餘年》中三位「傻的可愛」的角色結局各有不同,範思轍幸福度過餘生,而他卻慘死,實在令人感到可惜。
  • 枕上書中比翼鳥族三位公主的結局揭秘,阿蘭若慘死,她成為女君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揭秘枕上書中比翼鳥族三位公主的結局:阿蘭若慘死,她成為女君。同樣是公主,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結局。在阿蘭若之夢中,帝君換做了息澤神君的身份,白鳳九則是不小心把元神落到了阿蘭若身上,開始經歷阿蘭若的一生。原來阿蘭若曾是比翼鳥族的二公主,阿蘭若是比翼鳥族的禁語,不允許任何人提及,直到到了阿蘭若之夢,大家才解開了這個謎底。
  • 1925年郭松齡起兵反奉,揭秘張學良如何在倒戈事件中贏得軍心
    郭松齡的倒戈事件自然在全國產生軒然大坡,要知道此時奉軍剛剛贏得了第二次直奉戰爭,正是如日中天,內部卻出了問題,外界包括日本方面一開始都是抱著看熱鬧的態度。只可惜,少帥在巨流河成功擋住郭松齡的攻勢,又從內部瓦解軍心,起兵反奉最終宣告失敗。
  • 馮玉祥:蔣介石為此費盡心機
    發生於1927年9月底的三灣改編,是人民軍隊建設的開端,10月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次年5月,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大家也都清楚,老蔣是害怕紅軍的,因此進行了五次「圍剿」,迫使紅軍進行了萬裡長徵,但紅軍部隊卻是生生不息。
  • 日漫中讓人淚崩的慘死女主,蕾姆老婆「死循環」,而她身體被霸佔
    相信漫宅都知道,大部分作品中的主角都有一個強大的光環,它就是「主角光環」。這「主角光環」有什麼作用呢?沒錯,它堪比護身符。不過也有一些作品中,總有一些女主以慘死收尾。結局總是讓人淚崩,不過也沒有辦法,一切都是為了劇情需要。本期,我們就來簡單聊一下日漫中讓人淚崩的慘死女主。其中大家喜歡的蕾姆老婆上演「死循環」,可真是虐心。
  • 《海上鋼琴師》:倘若靈魂有了自由,人生又何懼孤獨
    《海上鋼琴師》,是書,是電影,是讀完看過後的一生嘆息,是含笑的悲傷,人生的種種疑惑在這裡或許可以找到答案,我們這一生,在殘酷的現實和嚮往自由的靈魂間究竟要如何去平衡?那些午夜漫上心頭的孤獨又要如何去排解?《海上鋼琴師》,原名又叫做《1900》,1900,是主人公的名字。
  • 「山東王」韓復榘,47歲被蔣介石槍斃,留下的4個兒子後來結局怎樣
    韓復榘早年間深受馮玉祥器重,職級節節高升韓復榘家門清白,出生於河北,雖然家族頗負盛名,但是因為家族人口眾多,所以家境並不殷實。韓復小時候過得很是清貧,雖然沒有閒錢,可是家裡長輩對待教育尤為重視。也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之下,他受到了知識的薰陶。
  • 孫策周瑜慘死戰場後,二喬生活如何,子女生活又如何?
    孫策和周瑜都是吳國的頂梁柱,二人的慘死也讓吳國走向沒落,而真正苦了的還是他們的家人,特別是大喬與小喬。大喬與小喬是吳國出名的美女,曹操曾經都想把她們抓到銅雀臺,成為他的女人。在丈夫死後,大喬與小喬的生活會變得怎麼樣?他們的子女的生活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