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章魚得到靈感製作的仿生機器人手臂,可抓取活螃蟹

2020-12-24 老王來話聊

操控物體是機器人領域最困難的挑戰之一,因此研究人員已經製造了一種先進的軟機械臂,無論在形式還是功能上都與章魚的觸手非常相似。實現的靈活性是軟機器人領域值得注意的進步。

機器人世界充滿了令人著迷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會讓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加便利,儘管它對那些即將被機器人取代的人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出了合理的擔憂。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各種方法,從大自然中獲取靈感,使機器人手臂變得更好。

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成功地製造出了一個精巧的機器人,它可以模仿章魚的觸鬚、打開罐子的能力,以及用來誘捕獵物和抵禦攻擊者的強大抓手。

它是real deal的簡化版,但同樣能夠相對輕鬆地處理不同大小和形狀的各種對象。手臂有一個錐形的設計和兩排吸盤,幫助它抓住一個物體,不管它的質地如何。

到目前為止,人們的嘗試僅限於模仿吸力。

然而,它也能向內彎曲,就像章魚的手臂一樣。研究人員希望將這兩種特性結合到一個設備中,以達到之前需要多個手臂才能達到的靈巧程度。

為此,他們使用了兩個閥門,一個用於彎曲手臂施加壓力,另一個用於連接真空仿生吸盤。通過這種方式,費斯託觸鬚抓取器可以附著、纏繞、釋放各種物體,也可以擠進小空間來抓取東西。

費斯託觸手抓取器的研發人員之一謝哲新解釋說,使用咖啡杯、試管、雞蛋和活螃蟹等進行的測試都很成功。

總的來說,這是軟機器人技術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而軟機器人技術正是NASA希望用來探索其他世界的技術。

相關焦點

  • 從章魚得到靈感製作的仿生機器人手臂,可抓取活螃蟹!
    在章魚的所有酷事物中,它們的手臂可能是最酷的,這也成為許多仿生手臂團隊研究的對象。最早德國工業自動化公司Festo提出了仿生夾具,該公司的重點領域包括氣動,伺服氣動和電氣自動化技術,仿生抓手無疑在技術媒體中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 仿生機器人分為哪幾類_仿生機器人研究現狀
    哈爾濱工業大學劉宏教授研製的類人五指靈巧手,能靈活運動並進行物品的抓取,技術指標與國外同類產品相當。   今天,仿生機器人種類繁多,本文主要針對陸面仿生機器人、空中仿生機器人、水下仿生機器人領域中的部分典型研究工作進行介紹與分析。
  • 這款最新的仿章魚觸手機器人,能輕鬆抓住雞蛋、大型健身球甚至活...
    該研究根據生物章魚觸手具有不同錐度的特點,通過數據統計,仿生設計並製造了集「纏繞+吸附」於一體的章魚觸手(Tentacle Bot),實現了對不同大小、材質,以及狹窄空間環境下物體的有效抓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該研究的第一單位、第一通訊單位。該研究涉及到包括生物、機器人、力學等多個研究領域交叉。北航機械學院的博士生謝哲新、哈佛大學博士生August Domel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超逼真仿生雨燕機器人,僅42克翼展68釐米,能自主導航飛行
    比如,今天要提到的仿生雨燕Bionic Swift就是Festo的研發人員從飛燕身上汲取靈感,研發出了更加輕薄、更像鳥羽毛的飛行機器人羽翼。,此前的仿生狐蝠、仿生鴿子都是Feato從自然飛行模式中汲取靈感研發飛行機器人的代表。
  • 新型仿生機器人,能像海葵捕捉獵物一樣抓取物體,比機械手指靈活
    目前大部分機器人是通過機械手指來抓取物體的,這種方式比較接近我們人類的抓取模式,但是卻存在著精度不夠、靈活度低、成本高的缺點。那麼,有沒有其他的抓取模式呢?顯然是有的。最近清華大學和西南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就設計了一種新型仿生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像海葵捕捉獵物一樣抓取物體。
  • 柔性「抓手」可抓蛋黃:機器人公司SRT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
    12月22日,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Soft Robot Technology,以下簡稱 SRT)宣布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本輪資金由創新工場與愉悅資本共同領投,主要用於優化現有產品工藝路線、新的產品研發、落實設備和行業解決方案及醫療產品等業務計劃。
  • 柔性機器手可以抓取生蛋黃,見過嗎
    SRT面向3C、動力電池、保溫杯、汽車零配件等行業頭部生產廠商,提供柔性抓取解決方案,解決異形、易損物品的抓取問題。技術全球領先,填補國內技術和市場空白抓取裝置是工業生產製造領域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基礎裝備。例如從流水線上抓取物品搬運的場景,根據不同行業不同物料類型,就可以衍生出龐大種類的抓取裝置。
  • 工業機械臂抓取、工藝加工、機械手臂工作原理!
    工業機械臂、機械手、機械手臂其實都是工業機器人的其中一個分類,而機械臂是機器手臂,工業機械手臂其實是指關節型機器人,由於其動作原理類似人體手臂關節動作所以也叫它機械手臂。(下面逐步講述它的工作原理以及工藝加工、機械臂抓取等內容)
  • 德國人又把仿生家族擴容了,這個世界太瘋狂了
    費斯託致力於仿生技術的研發,不僅是為了發掘自然的奧妙,更是為了藉助仿生技術載體實現與自動機器人的協作,為未來的全新技術提供動力。這一幹就是26年了。可以說給我們帶了一個仿生的動物世界。從最新的這個家族的合影中我們發現了有兩處小變化,也正是今天咱們給大家展示的費斯託的最新兩個仿生機器人。
  • 排名第二的仿生蛇機器人!工程師成功設計出仿生搜索救援機器人
    排名第二的仿生蛇機器人!工程師成功設計出仿生搜索救援機器人  Connor Feng • 2020-02-19 12:45:35 來源:前瞻網
  • 仿生手「漢尼斯」實現突破 可恢復90%手部功能
    「漢尼斯」手具有仿生特性,與人手非常相似,可覆蓋手部和腕部,能實現精確的類似人手的抓握行為,還可恢復上肢截肢患者恢復90%以上的功能。除主動握持以外,它還能遞送物體,當把易拉罐的底部遞給「漢尼斯」,它可以輕鬆握住瓶底,並在對方試圖拿走時鬆開手。
  • 天生無手的玩家獲得《合金裝備》毒蛇主題仿生手臂
    據外媒CNET報導,英國遊戲玩家Daniel Melville天生沒有右手,由於電子遊戲發行商 Konami(科樂美)和Open Bionics的幫助,他現在擁有了一隻超酷的新仿生手臂,它是基於《合金裝備》中毒蛇(Venom Snake)仿生手臂的設計。
  • 手臂截肢患者首次用大腦控制仿生假肢感受真實「觸覺」
    這是第一次,手臂截肢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精神控制假肢體驗觸覺。《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了三名瑞典患者,他們使用這項新技術生活了好幾年,這是世界上人類與機器之間最集成的接口之一。這是假肢的一個新概念,被稱為神經肌肉骨骼假體,它們可與使用者的神經、肌肉和骨骼相連。這項研究是由查爾默斯理工大學的副教授Max Ortiz Catalan與瑞典哥德堡大學的Sahlgrenska大學醫院和Integrum AB合作進行的。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也參與了研究。
  • 英國公司新發明,人人用得起的仿生假肢,比其他的假肢便宜三倍
    它是由英國openbionics公司製作的,這家公司一直以來都致力於假肢製作,而且還是3d列印仿生的,他們就通過單純的3d列印技術製造了一款仿生假肢,名字叫做hero Arm,這款假肢的造價並不昂貴,可以說人人都可以用得起,相比於其他的仿生假肢來說,它的價格便宜了三倍,並且還經過了醫學認證。
  • 國內首款仿生機器人,不僅會唱歌還會吃飯,只製作女性機器人
    現在國內在機器人方面是備受關注,生活中有些勞動也運用到了機器人,比如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做飯,機器人做保姆,飯店的有機器人服務員等等,科技的越來越發達那麼運用的人力也是越來越好,方便了大家也解約了時間,機器人到目前為止看到像是一個大鐵塊。
  • 仿生機器人——方興未艾的「機械戰士」
    去年6月,韓國國防部披露了研發軍用仿生機器人的消息,並預計2024年開始裝備軍隊。今年以來,世界多國相繼發布消息,加快仿生機器人的研究進度。世界上第一個仿生機器人是單臂仿生機器人。後來,其同系列的單臂仿生機器人被應用於空間站實驗。第一個用於執行軍事任務的仿生機器人是仿生機械蟹「Ariel」,被用於執行清除水雷等任務。
  • 仿生機器人:方興未艾的「機械戰士」
    去年6月,韓國國防部披露了研發軍用仿生機器人的消息,並預計2024年開始裝備軍隊。   今年以來,世界多國相繼發布消息,加快仿生機器人的研究進度。   世界上第一個仿生機器人是單臂仿生機器人。   伊拉克戰爭中, 「背負式機器人」投入實戰,憑藉其行動的靈活性和環境適應性,引起世界各國關注。之後,各國對軍用仿生機器人的研究雨後春筍般展開。   經過10多年發展,軍用仿生機器人門類趨於多樣化,根據執行任務不同,可分為物資運輸類、情報偵察類、掃雷排爆類等;根據其工作環境不同,又可分為地面仿生機器人、水下仿生機器人以及空中仿生機器人。
  • 19歲少年發明的章魚機械手臂,擁有4隻觸手8個電機,能靈活操控
    相信大家都看過蜘蛛俠吧,可還記得《蜘蛛俠2》中的章魚博士,他有四隻機械觸手能夠爬行提重物發射雷射十分厲害,曾多次吊打蜘蛛俠,最後還是自己自殺贖罪。而來自美國的19歲少年Erik,他和他的團隊就以章魚博士的觸手為原型,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一款很厲害的機械手臂裝置。別看Erik年紀不大,卻是個靠比特幣暴富的少年富翁,如今已經擁有了數百萬的資產。他們打造的這個裝置一樣也有四隻手臂,而且每隻前面都有3隻抓手。裝置還有微型控制器,和8個電動馬達。
  • 我國科學家開發3D列印軟機器人,3D仿生機器人成為可能!
    △將摺紙模型轉換為完全可編程的機器人系統的流程圖「由於摺紙藝術的可摺疊性,可展開性,靈活性,無標度的幾何形狀及可編程的重新配置,也被眾多科學家視為靈感來源。」研究人員說道。該團隊從可摺疊的摺紙彈簧開始,研究探索摺疊的幾何形狀的屬性,最終研發出超材料,可以摺疊,可以完成爬行行為。△摺紙啟發的彈簧超材料及其彈性。可摺疊彈簧靈感來源於一個摺疊並扭曲成均勻直角三角形的矩形紙。
  • 機器人智能抓取AI+Grasp
    基於RGB圖片的抓取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提出了利用大量的物體三維模型和分析的方法生成抓取數據集,並利用深度圖和卷積神經網絡(CNN)對抓取進行分類 [2]。他們首先把抓取簡化為一個從上至下的夾取(top-down grasp),根據輸入的點雲生成上百個成對的抓取候選,再利用CNN對候選抓取進行快速評分,從而得到最好的抓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