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最終分析結論
中國的國家政策和科技從業公司,都需要有更高的目標、更遠大的理想,真正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而不只是滿足於靠做電商平臺、放小額貸款來獲得財務上的成功。
最近,國內網際網路巨頭正忙著布局賣菜,美團、滴滴、拼多多、阿里、京東、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入了社區團購,某網際網路巨頭老總據說還要親自帶領團隊進行社區團購布局。此事在國內引發熱議。有質疑者稱,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在搶普通百姓的小生意。靠著資本的力量,巨頭們以不可思議的低價搶佔市場,那些靠賣菜為生的小攤販基本上就沒活路了。在歐美和日本,網際網路都是實體產業的補充,網際網路的創新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但在中國,網際網路卻直接成了主力,抹殺了很多實體產業。
還有質疑者認為,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競相扎進日常消費領域,是因為缺乏真正有份量的科技創新能力。與之相比,美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在一路在向上攀登硬科技。亞馬遜的雲計算和智能倉儲世人矚目;谷歌的人工智慧 AlphaFold已經在破解蛋白質的三維結構。SpaceX雖然不是網際網路巨頭,但它的龍飛船已經實現了發射回收,正在探索火星。反觀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所有心思都放在舊瓶裝新酒,來來回回就是「燒錢補貼、收割流量、變相放貸」的三板斧,把所有的犄角旮旯都用網際網路包裝一下,最後上市割韭菜。
這番評價雖然刻薄,但很尖銳地指出了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存在的通病——缺乏真正有開創性的、在科技和產業領域有帶動力的原始創新和基礎創新。如果比較國內外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創新成果,會發現這是一個值得嚴肅對待和深思的大問題。
先看看國外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新巨頭們的案例。
亞馬遜/Amazon/
亞馬遜公司的雲計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雲計算平臺,提供170多項功能齊全的服務。
2014年,亞馬遜雲計算服務通過推出雲計算蘭布達平臺(AWS Lambda)在無伺服器計算領域開創了先河,該平臺使開發人員無需預置或管理伺服器即可運行其代碼。亞馬遜雲計算服務還構建了Amazon Sage Maker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平臺,可讓日常開發人員和科學家無需任何經驗即可運用機器學習功能。
亞馬遜雲計算服務的核心基礎設施主要為了滿足軍事、全球的銀行和其他高度敏感性組織的安全要求而構建,目前是全球功能最廣泛的雲平臺,擁有數百萬包括政府機構、大型企業和獨角獸公司在內的客戶。
谷歌/Google/
AlphaFold是由Google旗下的DeepMind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程序,用於預測蛋白質結構。該程序被設計為深度學習系統,可以預測摺疊的蛋白質結構與原子寬度的關係。
圖 | AlphaFold 演示蛋白質3D結構模型訓練的進程
DeepMind公司12月1日宣布,其新一代AlphaFold人工智慧系統,在國際蛋白質結構預測競賽(CASP)上擊敗了其餘的參會選手,能夠精確地基於胺基酸序列,預測蛋白質的3D結構。其準確性可以與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核磁共振或 X 射線晶體學等實驗技術解析的3D結構相媲美。這一突破被多家媒體稱為「變革生物科學和生物醫學」的突破。
蘋果/Apple/
蘋果在消費電子領域的硬體創新能力是劃時代的,它改變了人類的消費生活。
其硬體產品包括iPhone智慧型手機,iPad平板電腦,Mac個人電腦,iPod可攜式媒體播放器,Apple Watch智能手錶,Apple TV數字媒體播放器。在軟體方面,包括macOS,iOS,iPadOS,watchOS和tvOS作業系統,iTunes媒體播放器,Safari網絡瀏覽器,iLife和iWork創意和生產力套件,以及Final Cut Pro,Logic Pro和專業應用程式。此外,蘋果還通過構建網絡服務生態,開創了諸多在線服務,包括iTunes Store,iOS App Store,Mac 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 TV +,iMessage和iCloud。
SpaceX
馬斯克在2002年6月創立的美國太空運輸公司SpaceX公司,是國際宇航領域的一個奇蹟。它不僅創造性地開發了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1號和獵鷹9號運載火箭,還於2020年5月31日成功發射了全球最大的載人航天飛船「龍」。
圖 |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直播SpaceX Dragon的試航行動
「龍」飛船於8月3日成功載人返回地球。SpaceX官網公布的時間表顯示,2022年馬斯克將發射一枚只裝載貨物的SpaceX火箭到火星,2024年將發射載人航天飛船到火星,在2050年前將往火星輸送100萬移民。
不能不承認,美國科技巨頭的許多創新是開創性的,覆蓋了從底層基礎到應用層面多個維度,構建起了創新產業生態,還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
與之對比,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雖然在資本推動和中國市場的支撐下,在商業應用領域取得了成功,但在核心的創新能力和影響力方面,與發達國家則要相差很多。安邦智庫(ANBOUND)對國內網絡巨頭的部分創新進行了梳理。
阿里巴巴 - ALIBABA
以阿里巴巴係為例,2019年10月4日,螞蟻金服自主研發了金融級分布式關係資料庫OceanBase,主要用來支撐「雙11」支付寶交易處理系統。
2020年1月,阿里雲聯合上海交大開展的「面對突變型峰值服務的雲計算關鍵技術與系統」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阿里雲與清華大學共同研發的編碼攝像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突變型峰值常見於「春運搶票」、「秒殺」以及「春晚」、「雙11」、「跨年」等大型場景。可以看到,近年來阿里雲的創新主要在應用方面,其技術突破聚焦於支付、春運搶票、雙十一等大流量基礎上的應用場景。比起亞馬遜雲計算,阿里巴巴在基礎研究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騰訊 - TENCENT
騰訊的科技創新進展主要也是在應用領域。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清華大學和騰訊公司聯合項目「大規模街景系統及其位置服務關鍵技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騰訊公司通過與微信、QQ等社交平臺的深入對接,為超過10億用戶提供街景及位置服務。
2013年9月,騰訊推出騰訊雲服務。目前騰訊雲主要應對遊戲玩家激增、高並發、海量訪問等帶來的問題,同時為金融公司、初創企業和網際網路直播企業提供服務。2018年,騰訊成立量子實驗室,實驗室在騰訊雲上研發計算化學軟體和平臺,建立化學及製藥,材料,能源等相關領域的生態系統。可以看到,騰訊的技術進步主要集中於解決遊戲、直播、金融支付等具體場景所面臨的問題上,除量子實驗室之外在基礎研究領域未見大的突破。
百度 - BAIDU
百度是號稱以技術見長的網際網路公司,2016年1月8日,百度翻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8年3月8日,百度組建百度量子研究所,由雪梨科技大學量子軟體和信息中心創辦主任段潤堯教授出任所長,開展量子人工智慧(Quantum AI)、量子算法(Quantum Algorithm)、量子體系架構(Quantum Architecture)等相關業務。2019年4月20日,「百度大腦核心技術及開放平臺」在第十四屆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上榮獲2018年度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評議認為,百度大腦突破了聽覺、視覺和語言一體化的多模態語義理解技術難題,成果支持零門檻深度學習定製化訓練和千億特徵的神經網絡訓練。2020年10月12日,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Apollo GO(簡稱Apollo)在北京開放。
兩相比較可以看到,同樣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科技公司,中美巨頭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可以說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除了極少數的科技型公司(如華為)具有國際層面的創新能力,中國大部分科技巨頭都缺乏基礎的創新能力,它們的崛起主要是因為趕上了好時代——資本和市場促成了它們在應用領域的商業成功。隨著這個好時代漸漸過去,再加上美國推動對中國的科技脫鉤和封鎖,中國的科技巨頭在下一步如何發展?這是一個重大問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它們只熱衷於進社區搞團購,繼續通過電商幹掉實體零售商,那是沒有出路的。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