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的「內卷」戰爭:頻頻約架 「面子」難維繫

2021-01-14 博客園

  文/楊曉鶴

  來源:Tech 星球(ID:tech618)

  2021 年剛過半個月,網際網路巨頭就開始頻頻「約架」。

  先是華為應用平臺內下架騰訊遊戲,二者矛盾的核心是5:5 分帳是否合理;然後是字節副總裁公開批評微信,一直無法提交飛書小程序的上線申請。還有巨頭們集體進軍的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爭霸賽未完待續。

  現在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較量,雖不似 2010 年「3Q 大戰」、2017 年張一鳴與馬化騰朋友圈對質般吸引眼球,但都是具體業務直接出戰,不爭個結果怕是不休。

  實際上,2013 年淘寶與微信互相封掉跳轉連結後,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邊界就被確立,比如騰訊也再次動過電商的念頭,不過是在微信小程序內;阿里電商斷了社交引流的執念後,主要依賴直播等媒體化渠道。同時,網際網路悄然形成的商業法則也被默認,逐漸形成的網際網路平臺與生態玩家、渠道商與 CP 之間的協作與分成模式也逐漸穩固。

  變局悄然發生在 2020 年。2019 年全網月人均打開 App 的個數為 24.7,到 2020 年為 25.1,增長率僅為 1.6%,移動網際網路的增長探到天花板了。

  頭部 App 的流量池也幾乎固化,媒體人 Keso 按日活將網際網路格局劃分為四大流量巨頭 App:微信(10 億)、淘寶(5 億)、抖音(6 億)、快手(3 億); 以及三個新銳流量平臺:B站(5000w)、知乎(4500w)、小紅書(3000w),這 7 大平臺之間的業務也多有交叉。 

  存量競爭中流量如何變現就是第一要務,貼身競爭的網際網路巨頭開始打起了內捲化戰爭。

  網際網路難以維繫的「面子」

  2020 年中,有一段「戀情」結束的悄然無聲,但卻影響深遠。

  2020 年 1 月,抖音宣布日活破 4 億。在秀場直播、本地生活、金融、電商等拓展方向中,抖音最終押注市場空間更廣闊的電商,作為其流量的主要變現方向。但抖音一時難以搭建複雜的電商生態,於是選擇引進淘寶作為戰略合作夥伴。

  2019 年時,據晚點 LatePost 報導稱,抖音與淘寶籤訂了 70 億的年度框架協議,60 億元廣告,10 億元佣金。2020 年,據坊間傳聞,二者再度籤訂了 100 億的合作協議,但幾乎都是淘寶在抖音的買量費用。

  合作的籤署沒有改變競爭的現實,二者的關係也漸行漸遠。2020 年 6 月份,抖音成立獨立的電商部門一級部門,據悉總部設在了阿里總部所在地杭州。接著推出抖音小店官方服務程序「抖店」,8 月份出臺系列直播新政——對於抖音小店使用第三方的連結,技術服務費從最初僅對美妝貨品收取直播帶貨 20% 技術服務費,變為最新的「切斷外鏈」。抖音開始明確支持自己的抖音小店,構建自己的電商生意閉環。

  2020 年 4 月份,抖音還在回應與淘寶籤署合作協議時說道:「我們和淘寶一直以來都是很好的合作夥伴,未來也會共同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但這段友情沒能成功跨年,僅僅半年後就斷了。

  抖音不給「面子」後,淘寶不得不在雙 11 加強倚重淘寶直播,而且還將主 App 大改版,天貓和淘寶都在首頁增加了直播入口。就在淘寶與抖音「分手」之際,快手也迅速牽手京東,半年後直播電商的格局就變天了。

  很多網際網路業務都覬覦抖音快手的流量,實際很多人也對微信的流量非常渴望。

  字節的飛書就是如此,由於抖音始終是內容平臺,飛書只有藉助微信的社交關係鏈才能破圈傳播。但「飛書文檔」微信小程序審核已被卡了近兩個月,微信開放平臺遲遲不開放。於是字節跳動副總裁謝欣在微頭條進行控訴,表明微信不給理由,多次聯繫人工客服也沒有回覆。

  字節撕破面子想要個說法,但微信的冷處理也讓這件事不知結果。謝欣忍不住站出來控訴,背後的緣由也不難理解,此前謝欣在接受 Tech 星球採訪曾形容「飛書是字節的耐心」。然而,據悉在近期的總裁見面會上,謝欣等高管又老調重彈了飛書多麼多好用,用戶評價多麼多麼高,但是很多員工卻私下議論,「好用為什麼日活只有 50 萬?」

  謝欣也知道這種壓力,自己已經放下姿態去做微信小程序,希望複製「騰訊會議」3 個月月活破千萬的成績,沒成想微信小程序一直無法上線,謝欣不得不公開出來聲討。

  通行的綠林法則遭到挑戰

  直播電商和小程序等新業態的合作法則在被確立之前,舊的商業秩序已經開始呈現崩壞的苗頭。

  華為與騰訊的新年第一天「掐架」,正是這種信號。事件起因是華為應用平臺在 1 月 1 日突然下架騰訊遊戲,二者對外公布的原因是「渠道分成比例沒有談妥」。隨著解讀越來越多,大家才發現,核心原因就是騰訊遊戲不想向華為渠道繳納 50% 的分成比例,尤其華為在海外是3:7,蘋果也是 30% 的比例,不少人開始討論華為的「渠道稅」是不是太高了。

  為何此前一直默認的行規,現在卻被 CP(遊戲開發商)挑戰呢。重要原因是,吸金能力快要追上「王者榮耀」的《原神》,以及在抖音鋪天蓋地推廣的《萬國覺醒》,在發行渠道上均沒有選擇華為、OV 組建的「硬核聯盟」,這讓大家看到新的希望。

  華為發行渠道的話語權在下降,渠道稅卻還依舊,騰訊帶頭挑戰也就不難理解。雖然第二天華為就上架了騰訊遊戲,二者似乎握手言和。但行業人士判斷,騰訊不可能這麼快就同意籤約新的 10 年之約,這意味著 10 年內二者的分成比例不變,屆時誰強勢還說不定。

  當然,不僅科技圈網際網路內部的規則在被挑戰,傳統商業的默行規則也在被網際網路巨頭打破,社區團購就是典型的案例。

  2020 年末,網際網路的免費風掛進了賣菜領域。1 元買菜、0.1 元買瓶可樂,巨頭的補貼幹擾了正常物價體系,同時巨頭的補貼也對蔬菜經銷體系產生很大衝擊。2014 年就成立的蔬菜供應鏈公司美菜最先受到波及。

  據 AI 財經社報導,除了京東要收購美家買菜,其他幾家巨頭公司也在參與瓜分美菜。「京東下手早,基本將華東華南的地方站都已經收了;東北站點則被美團直接打包,字節跳動已經將河北地區談下來了。」網際網路巨頭搶下美菜地方站的資源,就是要為後續戰局囤積彈藥。

  不僅傳統的蔬菜經銷商,美菜這種融資到E輪 4.5 億美元的公司,也難以抵抗網際網路巨頭的補貼。眼看全國蔬菜水果經銷體系受到衝擊,一紙「社團團購九不得」才暫緩了這場重建秩序的行動。

  巨頭再難長出第二增長曲線

  網際網路巨頭之間摩擦越來越多的背後,核心原因是增長趨緩和創新乏力有關。

  Tech 星球一直密切關注產品創新領域,在盤點完 2020 年網際網路主要公司的業務創新後,發現除了視頻號與還沒跑出結果的社區團購,幾乎全部陣亡。


2020 年網際網路頭部企業 App 及功能創新復盤

  這其中包括騰訊一年內推出近 10 款的社交產品,輕緣、有聊、Now 交友都沒激起聲量就被淹沒;字節的頭條搜索也未能如預想,按照大戰百度的情節發展;美團月付倒是發展數據不錯,不過很多網友反饋不小心就開了此項業務,很多事情變成了你懂的......

  電商、社交、短視頻、金融、在線教育這些一級行業,都再難出下一個爆款產品/業務。當然,快手的電商、釘釘的教育系統、網易有道算是抓住了疫情紅利,在自身能力儲備足夠和資源鼎力支持下,幾項業務發展情況還算不錯。

  而買菜這項業務缺乏壁壘,又是網際網路可以顛覆的萬億市場,自然就吸引了幾乎所有巨頭的目光。拼多多黃崢親自帶隊,美團王興下場指揮,京東劉強東幕後走向前臺,都因為「社區團購」這件小事。

  1 月 8 日,有消息稱騰訊再向興盛優選投資 1 億美元,後者估值達 50 億美元,同時,興盛優選還在與快手等其他投資者商討進一步融資事宜。可以說,反壟斷大旗下,社團團購暗地裡仍沒有降溫。

  BAT 時代各家霸佔搜索、社交、電商而成為一方諸侯的情況,再也不會出現。視頻化、電商化、下沉化成為所有網際網路巨頭的演化趨勢,網際網路從未如此同質化、無趣化過。

  存量戰爭中的規模化營收之戰

  網際網路新 10 年內捲化戰爭的開啟,也意味著營收之戰被擺在首位。

  此前 Tech 星球在《直播「拯救」網際網路?》一文中,指出直播是繼廣告後,所有網際網路巨頭都可以將用戶貨幣化的最佳手段之一。這也是百度收購 YY,微信直播被重磅推出,抖快直播業務備受重視的核心原因。

  在加速業務營收外,分拆業務上市與回港二次上市,也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們在資本層面改善公司基本面的選擇。

  近期,京東將雲與 AI 業務整合成「京東科技」公司,預備獨立上市,或許就有此意。劉強東曾在接受吳曉波採訪時提到,當年決定自建物流有得有失,得到的是用戶口碑,失去的是對雲計算和支付的投入。

  現在來看,京東智聯雲在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等巨頭雲面前全方面落後,長期投入勢必拖累集團,獨立後可引入資源和自行上市,對業務發展都有很多好處。此前百度要獨立自動駕駛,近期獨立百度造車公司,背後都有此意。

  而在主體已經上市的公司中,回港二次上市也成為公司增加募資渠道,享受國內市場紅利的選擇。自阿里 2019 年 11 月回港二次上市,中概股掀起回歸潮。2020 年,網易、京東、新東方等 9 家公司紛紛回香港二次上市,共籌集資金約 170 億美元,佔港交所全年融資總額 34%。2021 年,百度、B站也已經在回港的路上。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一直倡導長期主義,但在存量博弈的網際網路競爭中,賺今天的 money 已經成為現實選擇。或許深入科技生產力的創新,才能讓網際網路擺脫內捲化戰爭。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進擊的巨頭和菜市場內卷,結局早已註定!
    巨頭們聯手生產一種生活方式,然後讓人們習慣於此。他們就贏了。最近,新周刊評出了2020年十大關鍵詞,「內卷」一詞沒有枉費這一年在各個領域的活躍度,「榮譽」登榜。4600:1的公務員考試鐵飯碗之爭,到不情願又不得不上的中小學生補習班,競爭越來越激烈,意義越來越小,人們一邊懷疑,一邊內卷。
  • 流量內卷加劇,紅人裝重新定義「消費者」
    尤其是近期新聞不斷的社區團購,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場單點突破的戰役,而是流量、資本、人才裹挾下高密度、高強度的戰爭。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突破各自的流量困境。對於C端的用戶,在這場爭奪中,究竟該被定義為「流量」、「消費者」抑或是其他,不同的平臺有著不同的定位和賦能。
  • 壟斷與反壟斷背後:平臺型網際網路公司內捲化,市場規則將重置
    這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和由此帶來的行為,被奉為最典型的「內捲化」案例。那麼,在同一個領域的公司,同樣存在著「內卷」現象,並且儘量愈演愈烈,尤其平臺型網際網路公司,其競爭的激烈程度不亞於起跑線上的孩子們。以社區團購為例,難道市值/估值成千上百億美金的平臺型網際網路公司真的看上了「那幾捆白菜」?如果說美團深耕餐飲,白菜們屬於產業鏈的一個環節,那麼滴滴出行為何也要進場呢?
  • 社區團購的真相,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是幾捆白菜背後的流量
    但理解社區團購這一層還不夠,買菜這件事兒才是真正的內卷,因為人的胃口是有限的。 以一個小區為例,如果沒有突發因素,人口是趨於穩定的。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去A店買了菜,B店就會少很多生意,你團購了白菜,其他蔬菜的消費就會減少。所以社區團購的發展確實會對很多賣菜小商販產生衝擊,但這個市場份額有多大很值得推敲。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隨著網際網路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使用社區團購或者網際網路團購的群體越來越大,社區團購將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消費場景。巨頭入局的下一個網際網路戰場社區團購併不是新事物,早在2016年就已小有發展,京東、永輝等均有探索。2018年,社區團購第一波投資熱潮興起,新玩家不斷進場,然而由於過快擴張和無序競爭,大批企業資金鍊斷裂,行業陷入低潮。
  • 什麼是「內捲化」?無意義的殘酷內鬥只是其中一種
    我知道,你此時一定想罵老闆臥槽無情,利用群眾鬥群眾,其實他們往往也是「內捲化」的犧牲品。 我們可以腦補上面那個程式設計師團隊的老闆,本來做著一款小眾軟體,挺滋潤,可是被某個網際網路巨頭盯上了,利用體量優勢複製加改良。 這個小老闆他只能把壓力往下傳遞。 巨頭是最後贏家嗎?
  • 雙循環VS內捲化,國家發的紅利來了!
    大學生考試用「內卷」,參加工作「應聘」用內卷,拍個視頻,寫個自媒體,也因為同行多,高喊「內卷」。大家將內卷這個詞,擴展到所有領域都通用之後,反而忽視了,「內卷」原本的最初含義。要解決內卷,就要回到內卷的本源。
  • 2020年終盤點|分化、內卷、重構,疫情時代物流行業的危與機
    導致國際貨代巨頭繞開船公司,自己租船和空櫃,開通中歐、中美新航線。 (2)空運:稀缺的航空運力資源一時難接全盤 全年、全球、全部航空公司都在取消或停飛各類客運航線,千萬架飛機無限期停放,這是史無前例的。
  • ...圈的「內卷」,90%的人沒看懂|髮型|馬克思|農業內捲化|爪哇島...
    「內卷」一詞被創造的時間比網際網路更久,那時候它只是個流傳在田間地頭的農業經濟詞彙。    二、被妖魔化的內卷  網際網路上,我們正在賦予「內卷」全新意義。  如果沒被卷,那就製造卷。  在這個濫用焦慮的年代,內卷背後傳達的情緒並不是我們反對增長,而是對明天愈發迫切的渴望。  三、內卷生存指南  在關於「逃離內卷」的種種聲音中,有些人早早意識到了內卷的本質,保持清醒與內卷搏鬥。另一些則變成內卷的附庸,主動向生活繳械投降。
  • 網際網路巨頭盯上了菜籃子
    巨頭們人手一個菜籃子,遠看是網際網路大會,近看像新發地大集。網際網路行業為何突然操心起人民群眾的買菜大業?這奇怪的觀感由何而來?01 巨頭的流量小算盤網際網路行業最「寶貴」的東西,不是量子計算機,不是原始碼,不是996,而是流量。
  • 內卷與血酬:中日韓電子產業搏命史
    這種「強行去工業化」幾乎發生在每一個拉美國家,導致原本經濟基礎好、受戰爭影響較小的拉美地區,被永久地釘在了全球產業價值鏈的底端,再無力衝擊高端產業。但同一時間,飽受戰爭摧殘的東亞,卻開始迅速崛起,在電子產業中實現了趕英超美,而且有兩個鮮明的特徵: 建制化突破、互虧式發展 。
  • 不賣菜,網際網路巨頭應該賣什麼?
    觀點幾乎涇渭分明,一派人指責巨頭不講武德,不搞創新卻在搶賣菜小販的生意,另一派則認為,這些巨頭都是網際網路屬性的,最擅長的是「收平臺稅」,不要苛求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去做研發。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都自詡科技公司,但為什麼不僅爭相「放貸」,還都捨不得放棄電商、「賣菜」的蛋糕?
  • 網際網路巨頭教育「購物車」大起底:大廠投資看什麼?
    近年來,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下場開始自己的教育領域布局。2019 年 5 月 23 日,騰訊正式宣布成立騰訊教育;阿里穩紮穩打,瞄準學前教育領域進行精準投資,加碼未來;百度、字節跳動在自建教育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在線教育的發展模式;網易也圍繞有道精品課和網易公開課在 ToC 端探索得如火如荼…… 這些名號響亮的網際網路巨頭在教育領域都進行了哪些內外布局?
  • 巨頭博弈工業網際網路的「大航海時代」
    在今年,類似的盛況也出現在了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們在市場巨頭或區域政府的支持下,逐步整合生態資源,向各個產業領域出發,探索新的產業發展路徑與尋找新的產業生態合作夥伴。前不久,國家工信部公示2020年跨領域跨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清單,在2019年的十大雙跨平臺的基礎上再添5席,成為本年度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標杆。
  • 管中窺豹:從社區團購看網際網路巨頭的野蠻之路
    最近社區團購站到了風口浪尖上,由於網際網路巨頭的加持讓這個賽道充滿了燒錢的味道,許久未現江湖的補貼大戰好像又回到了我們的視線當中,由於我們已經歷過數次「先薅平臺羊毛-後被平臺收割」的慘痛輪迴,所以這次巨頭們故伎重施大多數的我們好像並不買帳,從自媒體痛斥巨頭「搶奪菜攤生意」,到官媒現身勸告巨頭們「別老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這讓巨頭和這個賽道陷入了爭議之中
  • 解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不是那幾捆白菜
    但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看中的,真的僅僅是一筆賣菜的生意嗎?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為什麼要不惜一切投入這個「彎腰撿鋼鏰」的生意?社區團購表面看來是在賣菜,實際上,價格低、消費頻次高的生鮮品大多只是一個用來吸引用戶的幌子,巨頭們斥巨資搞社區團購併不是為了那幾捆白菜,而是爭奪網際網路世界最後一個「無主」的流量入口。
  • 當網際網路巨頭「惦記」你我家門口的菜攤
    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  對比此前爭奪流量入口的打車大戰、外賣大戰、單車大戰,部分輿論擔心此次網際網路巨頭會故技重施:先採取低價傾銷策略佔領市場,再「挾流量以令市場」擠壓中間商「賣菜者」生存空間,繼而剝奪終端消費者「買菜自由」。
  • 當面對災情時 網際網路巨頭在做什麼?
    來源:投中網毫無疑問,網際網路公司們已成為此次抗災救災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災情面前,上到老牌巨頭阿里巴巴、騰訊,下至新貴宇節跳動、頻繁地出現在了救災一線。諸如鬥音、快手等網際網路內容平臺能夠讓疫情信息流通更有效率。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基於App和網站,上線了抗擊肺炎有關的專題。內容包括疫情的實時動態、防疫知識以及謠言矯正等。網民可以實時查詢與疫情相關的信息。
  • 直擊「七寸」,南京對社區團購出手,網際網路巨頭這下該收斂了
    近段時間,從社區團購與菜販搶飯碗的爭論,到人民日報喊話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再到此次南京發布告知書,種種跡象都表明,社區團購市場,正在迎來嚴監管時代。此前,網際網路巨頭在資本的加持下一路狂奔,通過燒錢、低價搶佔市場,如今可能要緩一緩腳步了。
  • 程式設計師真的「內捲化」了嗎?如何應對?
    12月初,《咬文嚼字》雜誌經過評選,發布2020「十大流行語」,其中有一個詞是「內卷」。而在前不久,播妞就在某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程式設計師未來會成為非常內卷的職業麼?」「內卷」流行開來,高校學生用它指非理性內部競爭。有同學舉例:老師要求論文五千字,不少同學為評優寫了一萬字,甚至更多。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務,但獲優比例並未改變。現在,「內卷」從大學生群體中「出圈」,各行各業內部的非理性競爭都以「內卷」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