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8年6月15日,在德意志帝國首都柏林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加冕典禮,當天,一位躊躇滿志的年輕人戴上了尊貴的皇冠,他就是德意志帝國的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霍亨索倫王室的終結者—威廉二世。

威廉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貴族教育,大學畢業後,他按皇家慣例到軍隊服役,並於1885年被任命為波茨坦第一近衛軍團司令,可謂少年得志。但可嘆的是威廉二世出生時左臂因病而萎縮,失去了手臂的正常功能,這對一個崇尚武力的國家的繼承人來說是一個令人煩惱的缺陷。所以威廉經常用左手拿著一副手套,讓左手看起來長一點。他也喜歡用左手倚在劍或拐杖上,達到比較體面的效果。

作為一位年輕的帝王,威廉二世在治國方面還是頗有才能和建樹的,然而這些成功也助長了威廉二世的狂妄和自負,並直接導致了他與開國元勳俾斯麥的決裂。他一手把俾斯麥精心構制的外交政策全部拆毀,其政策與俾斯麥相比可謂大相逕庭。威廉二世奉行帝國主義,以顯示德國蒸蒸日上的國力,積極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而一改以往俾斯麥以德國為核心的歐洲中心主義。

當對外政策由俾斯麥時期的大陸政策轉為威廉二世對外擴張的世界政策之後,德國便加入了歐洲國家的造艦比賽的行列,俾斯麥曾告誡德國要以陸上力量為滿足,威廉二世則對義大利國王說:「我在位多少年來,我的幕僚們、歐洲的那些君主們總是把我的話當作耳邊風。要不了多久,有我偉大的海軍做後盾,我的話就會有人洗耳恭聽了。」

1895年,年輕的威廉二世開始致力於建造一支龐大的海軍。「德國海軍之父」提爾皮茨在1897年宣布了第一個艦艇建造計劃。1900年,德國再次宣布,計劃建造兩倍於當時的艦艇數量。數百年來獨霸海洋的英國受到了無可迴避的挑戰。作為回應,1906年英國首次建成全新的「無畏」級戰列艦,意圖以更強大的火力、更厚重的裝甲和更快的巡航速度重新統治海洋,然而此舉卻導致新興的工業強國德國開始和英國展開規模龐大的海上軍備競賽。

到1914年,德國已擁有各種戰艦232艘,面對這種威逼,英國迅速尋找盟友抗德。德國在海上的躍躍欲試,尤其是建立至少世界第二的海軍的作為,從長遠來看是很不明智的,其組建計劃極大地刺激了英國,並引發了新一輪的海軍軍備競賽。英國人本來計劃在1906年下水了新式「無畏」級主力戰列艦後,稍稍放緩步伐,減少對財政的壓力。但面對咄咄逼人的提爾皮茨,英國人開始加快了他們造艦的速度,因為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是容不得挑戰的。到1914年夏天宣戰時,德國已經能夠集合29艘戰艦來對抗英國的49艘。在這樣的力量對比下,德國艦隊顯然不能在公開行動中有效地克制英國艦隊。

最終,威廉二世偉大的「海軍夢」破滅了!
天蠍說
威廉二世的「海軍夢」雖然破滅了,但不可否認他是一位雄主,作為一個有理想,有雄心的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對外擴張政策的制定必然需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保駕護航,所以在他的執政生涯當中,他一直致力於建立一支能跟英國抗衡的海軍。不過,威廉二世的野心過於膨脹,凌厲的兵鋒過於耀眼,最終親手斷送了做了一輩子的「海軍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