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是第三帝國的元首,而威廉二世是第二帝國的皇帝,一山不容二虎!
1918年,此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打了四年,雖然德軍在兩線戰場上並不落下風,但國內經濟已經難以再支撐戰爭的繼續了。尤其是在美國參戰後,德國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認為德國已經無法取得戰爭的勝利了,投降是德國最好的選擇。
不過德皇威廉二世似乎並不想就這麼倉促的投降,因為若是德國投降,他本人一定會被英法列為戰犯而送上法庭。
(德皇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堅持戰爭的行為引發了國內民眾的不滿,到194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爾港首發生起義,海員們抗拒海軍的出兵命令。隨後柏林的工人和士兵也發生了起義,而起義也得到了德國部分高級官員的支持,霍亨索倫家族的統治大勢已去。
此時的德皇威廉二世正在比利時前線督戰,在獲悉國內爆發革命之後,他震驚不已,而時任德國首相馬克斯·馮·巴登則與革命者達成妥協,在11月9日巴登直接廢除了威廉二世的皇帝身份,甚至連普魯士國王的頭銜也給廢除了。
眼見大勢已去,威廉二世選擇了退位,他在阿梅隆根發布了退位詔書:
我永久放棄一切作為普魯士王國國王以及兼有的德意志皇帝所擁有的權力。
同時我解除一切德意志帝國和普魯士的公務員,所有軍官,軍士,海軍部隊,普魯士陸軍以及曾向我作為帝國皇帝宣誓效忠的一切軍事部隊的職務。
我希望他們能夠幫助在德國掌握實權的人,對抗逐漸逼近的無政府狀態危險、 飢餓和外國統治以保護德國人民,直到德意志帝國的新秩序建立為止。
1918年11月10日,威廉二世流亡荷蘭。威廉之所以選擇前往荷蘭,是因為荷蘭當時是中立國,而且當時的荷蘭女王威廉明娜是威廉二世的表妹,荷蘭有能力並且也願意保護他的安全。
事實證明,威廉二世的選擇是正確的,荷蘭收留了這位末代皇帝,之後又拒絕了協約國法庭引渡威廉二世的要求,而威廉二世在荷蘭的生活也算是安逸,荷蘭政府將多倫附近的一處莊園送給了威廉二世,威廉二世在這裡的開銷均有荷蘭政府負擔。
威廉二世在荷蘭期間,家庭生活並不是很幸福,他的幼子約阿希姆王子和妻子奧古斯塔相繼去世,威廉二世的心情曾一度非常低沉,後來直到他又娶了羅伊斯公主為妻,威廉二世的狀態才開始恢復。
(威廉二世以家人)
一戰後德國建立魏瑪共和國,到1925年,前德意志帝國陸軍元帥興登堡當選德國總統,作為威廉二世曾經的臣子,當年就是他勸說威廉二世退位的。對於德皇威廉二世,興登堡內心是複雜的。他在上臺之後雖然沒有復闢德國皇帝的舉動,但仍舊堅持歸還了被魏瑪政府沒收的德國皇室財產。
其實在魏瑪共和國中有許多興登堡這樣的帝國舊軍官,他們對於威廉二世還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而威廉二世在德國國內也依然擁有極大的影響力。
就在興登堡當選總統的同一年,希特勒重組了德國納粹黨。到1929年德國遭遇世界金融危機,國內經濟一片蕭條,希特勒趁機指責現政府無能,而納粹黨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到1932年時納粹黨已經成為德國議和第一大黨。
希特勒的崛起很快吸引了威廉二世的注意,威廉二世也迅速派人接觸希特勒。在威廉二世眼中,希特勒曾是帝國時期的軍人,若他掌權,帝國說不定就有復興的希望。到1933年初年,在威廉二世的授意下,其長子弗裡德裡希致函興登堡,敦促其授權希特勒組閣,與此同時威廉二世為納粹黨提供了200萬馬克的政治獻金。
但是令威廉二世失望的是,希特勒上臺後並沒有復興帝制的想法,他拒絕了威廉二世回國復闢的要求,讓威廉二世非常不滿。並且威廉二世與希特勒的政治理念也不相同,為此威廉二世經常隔空抨擊希特勒。
面對自己曾經的皇帝,希特勒雖然沒有迎接威廉二世回國,但還是保持了對皇帝的尊重,做到了罵不還口。
1940年5月德國閃擊荷蘭,威廉二世又再次見到了德國軍隊,只不過如今這支德軍不再屬於第二帝國,他們是第三帝國的軍人。
1941年6月5日,威廉因肺栓塞發作在荷蘭的多倫病逝,由於他拒絕歸葬德國,因此被葬於多倫莊園,他的墓碑上刻著一行墓志銘:「無需讚賞我,因為我無需讚賞。不要給我榮譽,因為我不要榮譽。不用制裁我,因為我即將受難」。
(納粹部分高層出席威廉二世的葬禮)
其實希特勒原本是想把威廉二世的遺體迎回柏林舉行國葬的,但是威廉二世拒絕在王朝復闢之前返回德國,於是希特勒尊重了威廉二世的遺願。
不過威廉二世在臨終前曾表示不允許自己的葬禮上出現納粹標誌,但這個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希特勒在威廉二世的葬禮上布滿了納粹的旗幟和黨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