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水面艦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首次登上世界舞臺。在二戰期間,日本、美國尤其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這兩國在當時都是當之無愧的海洋大國,當時日本海軍的主要對手也是美國。
在1942年6月經歷中途島海戰後,日本就損失了4艘航空母艦,而自己的老對手美國卻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為了及時補充自己的海軍戰力,日本決定將完工50%進度的大和號戰列艦中的三號艦信濃號改裝成航母。
雖然這次改裝日本海軍取消了最為昂貴的三座9門460毫米巨炮,但加上航母裝甲甲板、彈藥庫、以及搭載飛機的費用,信濃號航母的總價值依舊不低。根據物價指數計算,信濃號航母的改造價格高達35億美元,折合成現在的3000多億日元。
這艘航母的標準排水量為62000噸,但經過日本人幾度改裝後,這艘航母的滿載排水量高達71890噸,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這個記錄也一直保持到1960年美國小鷹級別航空母艦的服役。但就是這樣一艘海上巨無霸,在服役首秀中卻被美軍的一艘小小潛艇擊沉。
二戰後期,日本為了躲避美軍空襲,準備將信濃號轉移到防空火力更密集的吳港避難。在1944年11月27日晚,信濃號滿載2500名海軍官兵和大批造船工人首次出港,並由濱風、雪風、磯風號護航。然而航行沒多久,就被美軍一艘名叫「射水魚號」潛艇發現。
雖然在這次交鋒中美軍潛艇多次被信濃號驅逐艦攻擊,但信濃號航母卻在關鍵時刻出現了質量問題,因為趕工的緣故,信濃號的一根推動軸壞了,航速跌至15節。美軍潛艇去而復返,並盯死了信濃號,在完成下潛魚雷瞄準等工作後,美國潛艇齊射6枚魚雷,其中4枚魚雷一擊命中了信濃號,並引發巨大爆炸。
由於豆腐渣工程以及素質極低的艦員,這艘航母在航行17個小時之後最終沉沒。這次事故中,僅有1080人被救起,這也是世界歷史上由潛艇擊沉的最大一艘戰艦,紀錄至今沒人能破。脫胎於大和號戰列艦的信濃號僅僅被4枚魚雷擊中就沉沒,似乎無法理解,同級別的武藏號被20枚魚雷命中才沉沒,而大和號更是面對上百架美機的圍攻,身中12枚魚雷和7顆炸彈以後才沉沒。也許,信濃號航母的結局,也預示了日本二戰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