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防護最好的航空母艦,為什麼會被一枚魚雷擊沉?

2020-12-19 LD講故事

航空母艦作為現代海戰的重型武器,中國發展了幾十年,終於擁有了遼寧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為國家的海防保駕護航。

目前,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並不多,美國的航母數量最多。

但今天要把時間撥回到二戰期間,講日本一艘明星航母的故事。這艘航母叫做大鳳號,1944年3月開始服役,當時太平洋戰爭已經到了後期。

遼寧艦

最好的航母

大鳳號當時全世界最新也是最好的航母之一,主打屬性就是防護性極好。大鳳號可以說一艘裝甲航母,它的甲板上鋪了一層8釐米的特種鋼板。裝甲最厚達到10釐米,裝甲厚度能承受住1100磅炸彈轟炸。

再加上雷達和泡沫滅火系統,號的防護在當時絕對屬於世界領先水平。出徵之前,日均總指揮小澤稱讚說「這是一艘不沉的航母!」

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號造成之後的3個月,第一次出徵就被擊沉了。可悲的是擊沉它的不是大群轟炸機,而是一艘潛艇,這艘潛艇就發了一發魚雷。最好防護的航母,怎麼就被一發魚雷擊沉了呢?

大鳳號

1944年6月19日,「大鳳號」率領其他8艘航母,對陣美國的14艘航母,這就是著名的馬裡亞納海戰,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航母對決。

當時,日均決定聚合全部海軍力量,對美軍發起一次竭盡全力的反擊,爭取一次性奪回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日軍的信心,很大程度就來自於先進的「大鳳號」。

被魚雷擊沉

6月19日上午8點,日軍突然發現,海面上有兩條白色的魚雷航行痕跡,正在快速向大鳳號逼近。原來,在附近巡邏的美軍潛艇發現了大鳳號,一口氣發射了6枚魚雷。但是這艘潛艇這個時候也發生故障,所以打得不準,只有2枚朝大鳳號打去。

另外,一名叫小松的飛行員在空中發現了魚雷,為了保護母艦,駕著飛機一頭衝進海裡,用自殺的方式撞毀了一枚魚雷。另一枚魚雷還是擊中了目標,大鳳號的艦首被炸出一個洞。

憑藉大鳳號的超強防守能力,炸個洞應該沒什麼要緊,一枚魚雷不至於造成致命傷。司令官小澤中將命令大鳳號繼續保持航速,艦載機繼續起飛作戰。

到了下午3點20分,就是大鳳號被魚雷擊中6小時後,大鳳號的內部,突然發出一聲悶響。巨大的衝擊力,把整個甲板震裂了,船體變成一團火球,火勢根本控制不住,然後是彈藥庫和油庫發生連環爆炸,2小時後,大鳳號沉沒。

日本人完全蒙了,馬裡亞納海戰以日軍慘敗收場。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那枚魚雷確實沒造成什麼致命傷,但因為爆炸威力太猛,大鳳號船艙裡一個燃油罐被擠出一道裂縫,大量高揮發性的汽油,從這道縫隙裡洩露出來,在空氣中形成一股瀰漫的易爆氣體。

船員們也馬上匯報了這個情況,最高指揮官下達指令,打碎船上全部玻璃窗,讓全艦通風,這樣就可以讓氣體揮發出去。

但遺憾的是,這個指令是錯誤的,砸碎玻璃的這個動作,倒是確實通風了,但是根本沒有組織易燃氣體擴散,反而讓易燃氣體鑽遍了大鳳號的每個角落,一旦被點燃,就是全艦爆炸。

6個小時之後,一個微小的火星,飛機起降和金屬摩擦,出現的火星就點燃了整個大鳳號。

損管沒跟上

別以為這是一個偶然事件,即便再給大鳳號一次機會,它依然會沉沒。因為事情的整個過程,正面日本海軍的管理能力實在太差。

當時歐洲國家和美國的海軍管理水平非常高,有專業損害管理,又稱為損管隊。損管隊是戰場上的醫療隊,但救的不是人,而是艦船。一旦船體受傷,損管隊就是衝在最前面的人。

如果船體著火,他們就滅火,如果船體進水,就堵窟窿。總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船不要沉沒。這套體制一開始是俄國發明的,然後英國人發揚光大,並且把這些知識分享給盟友美國。

二戰美軍的損管隊多強大?日軍明明已經擊沉了一艘美軍軍艦,這艘戰艦都已經被炸得千瘡百孔,但是美國的損管隊就能奇蹟般把它救活過來。救好之後,這艘戰艦又出現在戰場上,甚至有日軍飛行員三次炸沉一艘船的記錄。

損管人員不是等到船受傷之後才開始工作,平時就不斷清除船上的安全隱患。這對於損管隊員來說,也是在救自己的命。一旦船受傷嚴重,有些人員一定要先撤走,比如有經驗的飛行員、炮手和艦隊長官等等。但是不管誰走,損管人員都不能走,他們要盡最後一點努力,保證船不沉沒。

一般情況,如果一艘船損傷太重而最終沉沒,損管人員常常會全部犧牲。所以,平時損管隊員在清除安全隱患,就是在救自己的命。別人要是不聽話,等於就是讓損管隊員置於危險之中,損管隊員在軍艦上的權威是很高的。

但是在日本的軍艦上,無論是船員還是炮手,他們都不聽損管隊的,只聽指揮官。因為損管隊不僅水平差,也沒有權威。為什麼沒有權威呢?因為日本軍人不怕死,他們面對生死時,往往選擇自殺式攻擊。

如果每個人都不怕死,對生命沒有任何敬畏,那安全隱患就沒有合格的管理了。所以,即便在戰場,尊重生命這件事很重要。即便是視死如歸的戰場,也需要有人為安全負責。

不然就會像大鳳號那樣,被一枚小魚雷擊沉。

相關焦點

  • 二戰時代日本的最好航母,大鳳還是赤城?
    【話說軍世】在二戰時代,日本相比老牌歐洲海軍強國,作為新型的海軍國家,尤其是在海軍假日期間放開手腳發展航母,在二戰初期,利用偷襲的戰術優勢,充分發揮了航母優勢,曾讓美軍困擾許久,那麼,二戰中日本最好的航母是哪一艘呢?
  • 二戰傳奇,日軍航母加賀號被擊沉內幕,艦員用魚雷當救生艦
    昨天我們講了二戰時發生在中島海戰的傳奇故事,美軍用兩枚炸彈就擊沉了日軍當時最牛的航母,赤城號。而就在同一時間裡,另外一艘日軍航母加賀號也被擊沉,不過在擊沉這艘航母時,同樣也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美軍一枚魚雷擊中日本航母后,沒有爆炸,反而斷成兩截,成了落水日本士兵的救命稻草。
  • 二戰中,日本戰績最佳戰力最持久的航母,擊沉擊傷多艘美軍航母
    在二戰中,日本有一艘戰績最佳,戰力最持久的航空母艦。很多人會認為日本這艘最好的航空母艦,要麼是大鳳號,要麼是赤城號,赤城號航空母艦於1927年加入日本聯合艦隊,而這艘航空母艦的排水量達到了42,000噸,他是由日本海軍的天成級戰列巡洋艦改建而來的,可以搭載近90架艦載機,而大鳳號航空母艦則是二戰時日本最後完工的一艘航空母艦,雖然這艘航空母艦的理念非常超前,但由於當時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無力回天,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曾在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 世界上曾經大規模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從數量和戰績上來說,位居第一的當然是美國,二戰末期曾擁有近百艘航空母艦,其次是英國,第三就要數到日本了。到二戰結束時為止,日本海軍先後擁有並服役過25艘各種類型的航空母艦。
  • 一枚魚雷將它送...
    如果說在太平洋戰爭中,信濃號是日本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話,那麼大鳳號航母則是最為脆弱的航母了。信濃號雖然出場時間是短了些(據說只有17小時),但起碼是被美軍的四枚魚雷擊沉的。可這艘大鳳號航母那絕對是「一發入魂」,在馬裡亞納海戰中尾隨航母的美潛艇一共向大鳳號發射了六枚魚雷,儘管只有一發命中,不過也正是這一發魚雷要了大鳳號的命。
  • 日本大鳳號航母裝甲厚度高達160毫米,為何會被一枚魚雷擊沉?
    ,在對付信濃號航母的過程中,美國釋放了數枚魚雷,其中有四枚擊中航母,最終造成了信濃號航母的沉沒。為什麼說大鳳號航母是日本最脆弱的航母呢?主要是因為在當時的對戰中,美國僅僅用一枚魚雷就使其徹底報廢,相比於日本的其他航母而言的確算是相當脆皮了。某種意義上來講日本確實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畢竟他是世界上首個將航母用於海戰中的國家。
  • 攻擊型核潛艇首次實戰,居然用二戰時代魚雷擊沉敵國旗艦
    ,二戰後賣給了巴西。鳳凰城號 當時二戰後,巴西從英國購買了巨人級航空母艦尊嚴號,改名米「納斯吉拉斯」號,一下打破了南美洲國家的海軍力量格局,一時成為南美海上的霸主。
  • 第一次參戰就被擊沉的大鳳號航空母艦,被寄予厚望卻未建寸功
    大鳳號是舊日本海軍的主力航空母艦之一,也是丸四計劃建造的唯一一艘航母,還是重裝甲的。可是第一次參加戰鬥,它就被美國潛艇擊沉,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啊。計劃中的兩艘戰列艦最後都沒建成,第一艘「信濃」號基本建好的時候,日軍中途島慘敗,重型航母一下急缺起來,於是急忙把「信濃」號改成航母,可惜剛下水不久就在雪風號的護衛下被美國潛艇擊沉;另一艘更衰,建到一小半時,物資急缺不建了。倒是這計劃裡的唯一的航空母艦「大鳳」號建成了,本來日本在後面的丸五計劃中希望建造五艘這樣的航母,但沒有落實,我想他們可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吧。
  • 二戰中,魚雷機和轟炸機哪個對航空母艦的威脅更大?
    要論魚雷機和轟炸機哪個對航空母艦威脅更大?當然是魚雷機對航母的威脅更大,魚雷對艦船的殺傷力要比航彈大的多,這是魚雷的攻擊方式決定的,魚雷主要攻擊戰艦的水下部分,一旦命中,就會在戰艦水線附近撕開一個巨大的裂口,雖然一部分主力艦都外掛有防雷帶,但是不能免疫魚雷帶來的傷害。
  • 4枚魚雷一擊命中!日本7萬噸航母首秀被擊沉,投入3000億打水漂
    航母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水面艦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首次登上世界舞臺。在二戰期間,日本、美國尤其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這兩國在當時都是當之無愧的海洋大國,當時日本海軍的主要對手也是美國。在1942年6月經歷中途島海戰後,日本就損失了4艘航空母艦,而自己的老對手美國卻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為了及時補充自己的海軍戰力,日本決定將完工50%進度的大和號戰列艦中的三號艦信濃號改裝成航母。
  • 二戰中各國沉沒多少艘航空母艦?日軍下場最悽慘
    二戰中,航空母艦直接決定了若干重大戰役的勝負結局和戰爭的進程,但是戰場上沒有永遠不敗的贏家,航空母艦雖然有「海上霸主」的稱號,但仍然逃不出被擊沉的下場,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二戰中各國沉沒了多少艘航母?
  • 最抗打的二戰美國航母,挨12魚雷5炸彈400炮彈都不沉
    美國是全球目前軍事力量最為強大的國家,其海軍在二戰期間便建立了以航母為核心地位的艦隊結構體系,而美國海軍的航母數量也在戰爭結束時達到了驚人的上百艘(包括護航航母)。作為國之重器,美軍航母在二戰中的戰場生存力是否強大呢?這一點可以從美軍航母編隊與它最直接的對手——日本海軍的較量當中得出一些考量的依據。
  • 二戰日本研發的先進魚雷,技術讓美國都不解,擊沉自家戰艦
    在二戰當中,日本海軍作為當時世界上排名第三的海軍,擁有許多先進的地方,例如航母,戰列艦等等,此外,日本的對艦雷擊戰術也十分強大,這主要得益於二戰日本研發的最先進魚雷,93式酸素魚雷,這種魚雷的技術讓美國都不解,由於該魚雷使用了壓縮氧氣,使魚雷能夠容納更多的燃料,從而擁有了比當時其他魚雷更遠的射程
  • 二戰最好航母盤點:美日英三國「鬥法」
    侵略排頭兵二戰初期最好的航空母艦舊日本帝國海軍翔鶴號,是二戰初期日本最好的航空母艦,當時英、美、意、法幾個國家的海軍都沒有建造更新的航母,因此在初期階段,滿載3萬3200噸、16萬8100馬力和超過30節的最大航速,同時擁有巨大的載機量的翔鶴號,實際上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航母。
  • 美二戰被擊沉航母「大黃蜂」號殘骸被找到 曾發動杜立特空襲
    (觀察者網訊)此前發現過日本「比睿」號戰列艦殘骸的沉船搜索團隊「RV Petrel」,近日其科考船海燕號(Petrel)又發現了美軍二戰期間被日本擊沉的「大黃蜂」號航母(USS Hornet)。 據《大眾機械》雜誌(Popular Mechanics)2月12日消息,航母殘骸在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附近大約1萬7500英尺(約5334米)的深處被發現。
  • 二戰後美國嬰兒潮、二戰最倒黴的航空母艦信濃號
    (二戰時美國強大的海軍力量) 美國的人口高於日本近兩倍;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5倍;美國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7倍
  • 日本偷偷造航母,還沒服役就被美國潛艇擊沉
    日本的「信濃號」是當時最大的航母,也是歷史上最短命的航母。僅僅航行了17個小時就被美軍擊沉,當時美國最大的航空母艦才三萬多噸,「信濃號」相當於二戰時期兩艘大型航母噸位的總和,標準艦載機47架,最大可載機120架,而且火炮數量眾多,有很強的防控能力,為了有效防禦美軍的高空和俯衝轟炸,「信濃號」的飛行甲板鋪裝了75毫米的甲板裝甲,同時還覆蓋了200毫米厚的鋼骨水泥層,加裝的防護裝甲就消耗鋼材1.7萬噸,可謂鋼筋鐵骨。
  • 二戰容納戰機最多航母,防護堪比戰列艦,第一次實戰就被擊沉
    航空母艦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在二戰末期海戰中取代戰列艦成為主角。這主角一坐就是幾十年。作為全球最懂航母的國家,美國在二戰中共建造了145艘各級航母。當然其中重型航母是當仁不讓的核心。而重型航母中,列剋星敦號最為特殊。
  • 同樣發射魚雷,為什麼二戰飛機擊沉的戰艦比驅逐艦要多得多?
    在反艦飛彈問世之前,海戰中威脅大型水面戰艦的是大口徑艦炮、航空炸彈、水雷和魚雷,其中一戰和二戰期間,被魚雷擊沉的大中型水面戰艦佔了損失的大部分,而這些魚雷中大部分都由飛機投放,其次才是潛艇、驅逐艦等平臺,為何只能搭載一條魚雷的飛機,作戰效率卻高於裝備多個魚雷發射管的驅逐艦呢?
  • 二戰笑話:最短命的航母,建造時偷工減料,第一次出海被潛艇擊沉
    (美國就是美國的意思,在日本是貶義詞,更進一步的貶義詞是米畜)所以日本人才會千方百計地造大船,造航母。於是,日本鬼子不僅加快了航母的建造速度,還把目光盯上了尚未完工的大和級戰列艦信濃3號的船體。因為是大和號的第三艘,船體足夠大,如果改造一下,很容易成為正規航母。當然,如果不是,主炮呢?如果野船被擊沉,我相信日本會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