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笑話:最短命的航母,建造時偷工減料,第一次出海被潛艇擊沉

2020-12-12 大司馬大智慧

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米·左琴科(蘇)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3126字,閱讀約7分鐘

要說二戰中的各類航母,沒有300艘,也有200多艘,有的默默無聞,有的流芳百世,當然也有許多聲名狼借。不過,第一次出航不到24小時就死掉的航母,估計大家也沒怎麼聽說過,但這樣的航母還真有,這艘航母就是日本的信濃,堪稱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

一艘一戰時期的軍艦變成了航空母艦?

日本聯合艦隊在戰前是強大的,但就像早上8點的兒童動畫中的反派一樣,它通常在三秒鐘內就很帥。沒過多久就趕上了中途島海戰,日本擊沉了四艘航母,死了一堆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從此海軍實力一落千丈。而日本不同於美國,美國有強大的工業實力,人家下船都能像下餃子一樣,你日本鬼子有什麼?沒有頭髮,所以日本註定要在後面的戰鬥中越打越少船。

日本鬼子急了,日本工業不發達,資源太匱乏,沒有航母怎麼打北美?(美國就是美國的意思,在日本是貶義詞,更進一步的貶義詞是米畜)所以日本人才會千方百計地造大船,造航母。於是,日本鬼子不僅加快了航母的建造速度,還把目光盯上了尚未完工的大和級戰列艦信濃3號的船體。因為是大和號的第三艘,船體足夠大,如果改造一下,很容易成為正規航母。當然,如果不是,主炮呢?如果野船被擊沉,我相信日本會完成它。

但現在沒有了主炮,這艘船將不得不停工,其船體也將閒置,可能隨後拆除。於是,日本海軍決定利用船體建造自己的航母。於是被改裝為航空母艦的信濃號於1942年9月恢復建造,預計於1945年9月完工,日本聯合艦隊的多艘軍艦在瓜島之戰中受損,信濃號不得不再次停工,以便優先修復受損的軍艦。我不得不抱怨日本的建設效率,我必須做一些重要的事情而不去做。

但馬裡亞納之戰幫助了信濃號,因為馬裡亞納之戰,日本艦隊再次遭受重創,現在急需航母。因此,日本海軍省要求在1944年底前建成"信濃"號,否則橫須賀造船廠的所有人都將受到嚴厲懲罰。橫須賀船廠這次沒有動靜,只能拼命地幹,所以年底就完工了。日本海軍看後非常興奮,心說這下不得不了,可以和美軍幹一架了。但他們不知道,因為自己的愚蠢給自己的小船帶來了多大的影響。

0101、首次航行時死亡

作為一個載體,建成的信濃號的紙質資料還是很嚇人的。標準排水量62000噸,滿載排水量72890噸,長266.6米,寬38.9米,深18.92米。最多可裝載120架艦載機,由12臺主鍋爐和4臺蒸汽輪機提供動力,航速可達27節。在二戰中,航母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但日本鬼子對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扭轉戰局,畢竟橫須賀造船廠把所有的建造材料都用在了它身上

但這艘被魔鬼相當看好的信厚號,卻是黴運不斷,剛一出水式就麻煩不斷。計劃是將船塢注滿一半水,先將船體浮起,確認船體平衡。原本計劃注水10米,但到了8米時,船塢閘門打開,外部海水湧入。

信濃號被來水前後搖晃,將船連在一起的100多根鋼纜和50多根麻繩斷裂。導致甲板上的技術人員被衝入海中,球艏多次與塢壁發生碰撞,導致球艏內水中的聲納和螺旋槳風扇受損。

這樣的結果不禁令人沮喪,但鬼子們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跟了上去。但鑑於美國人的頻繁轟炸,信濃號決定離開橫須賀,前往武岡避風頭。於是,1944年11月27日晚,剛剛服役8天的信濃號,在濱風號、雪風號和磯風號三艘驅逐艦的護送下,載著2500多名官兵和造船工人,出發了。

說起來日本也是個大心臟,竟然讓向睿雪風保駕護航。你知道雪風可是超級掃把星,日本海軍誰都知道,讓它護航。好吧,大家都覺得內心沉重,只能向皇帝的三千神祗祈禱了。

但帝國的三千神兵守不住,出航沒多久,美國的潛艇射水魚就誤打誤撞地遇到了這支小艦隊。當時,由於美國海軍飛行員的搜救任務取消,"Archerfish"號在海上待命。但不巧的是,水魚的雷達出現了問題,只能上浮進行維修,維修完成後,又在原地進行了多次開機測試。艇長約瑟夫·F·恩萊特中校用雙筒望遠鏡環視四周,突然一個黑乎乎的物體出現在他的視線中。起初,他以為這是一個從日本水域中冒出來的火山島。過了一會兒,他意識到這是一艘大型戰艦在曲折航行。

恩萊特立即命令射水魚俯衝追擊戰艦。起初他以為是一艘大型運輸船,但走近一看才發現是一艘普通的航空母艦。帶著這樣的目標,恩賴特決定大幹一場,為自己贏得一枚閃亮的獎牌。但令人沮喪的是,附近沒有潛艇協同作戰水魚號的最大航速為18節,而信濃號遠在其上,根本追不上。

但好運突然降臨,倒黴的信濃可能是承受不了雪風的祥瑞光環,竟然紡錘失靈,航速銳減到15節。當"射水魚"號終於在第二天凌晨2點42分追上"信濃號",追上了一個他無法追上的目標時,恩萊特指揮官非常高興。運氣稍好的時候,信濃誤以為遭到了一群美國潛艇的伏擊,艦隊決定掉頭逃跑。結果轉了一圈後,她正好面對的是箭魚,於是箭魚也不客氣,直接送出了六枚魚雷,其中四枚是給信濃號的魚雷

可憐的信濃當場被撕開了十米寬的口子,海水湧了進來。船長抓住機會,下令營救信濃號。然而海水越來越多,想要救信濃幾乎沒有希望,連電力系統最終也失敗了。掙扎至上午10時18分後,信濃號沉入海中。船上的2500名鬼子有1400多人直接被淹死,剩下1000多個倒黴蛋被雪風撈走。一般來說,雪風每殺一名友軍,就負責把落水的倒黴蛋撈出來。

0202、偷工減料毀了航空母艦

仔細想想,信濃號的沉沒太過詭異,作為艦體為大和號改造的航母,其防禦能力應該是足夠的。同樣是大和級的武藏在攜帶12枚魚雷後沉沒,大和在被12枚魚雷和7枚重型炸彈擊中後沉沒。而這個信強號加了防護裝甲用了17000噸,這麼變態的防護等級,按道理又不能死,為什麼被神箭手魚一號打到秒殺?

其實這鍋還得怪鬼子自己,因為鬼子自己把船廠裡大部分有經驗的工人都調去服兵役了。為了彌補船廠人手的不足,只能抽調民間船廠的工人和海軍學校的學生,甚至還抽調了不是造船工人的其他工人。

而且不僅上面要求的緊,下面的人也同樣發了瘋的衝,他們相信完成了信濃就能挽回敗局,所以要儘可能的快。正如老話所說,蘿蔔衝得快,所以信濃號的船內設備保持在最低限度。即使是完美的測試也被保存了,只做了最低限度的測試。

所以在這種不靠譜的施工方式下,在不靠譜的施工人員的配合下,信濃當然要越省越多,越快越好。船的很多細節沒有完成,很多水密艙的門根本關不上,甚至很多根本沒有門。這是非常可怕的,這意味著在船體受損的情況下,水會直接湧入信濃號。屆時,信濃號很快就會進水、翻船等

當然,如果"信濃號"的排水系統完備,是可以挽救的。但令所有人驚訝的是,"信濃"號根本沒有完成排水系統,因為沒有安裝氣壓泵,沒有完整的排水管道,也很少有手動泵。這種聊勝於無的排水設備無法滿足需求。這意味著如果漏水,水密艙就不好用了,現在排水排不出去,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更可怕的問題是倒黴的信濃號船員的低劣素質。你想魔鬼此時,訓練有素的水兵大多沉入海中,哪有那麼多優秀的水兵,就算有,他們來這服役才8天就上了航母,也不可能對每一個細節都熟悉得信得過強,更何況這是一群半吊子的水兵?更別說一群工人了

因此,在船體破損進水後,起初排水工作可以在統一指揮下進行,但當信濃號因進水過多而發生一定程度傾斜時,這些半吊子立刻失去了勇氣,逃命去了。在失去有組織的救援後,信濃號不得不沉入大海。

結語

作為被鬼子寄予厚望的秘密武器,信濃真可謂"不負眾望",它的誕生和崩潰都折射出日本的未來。也就是在他們發動的罪惡戰爭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後被自己的鮮血嗆死。這樣一艘偷工減料的航母註定不會有任何效果。它所能做的只是成為日本的眾多失敗之一。

參考文獻:昭和海軍的故事

海軍造船技術綜述

日本帝國海軍的興衰

這裡是《大司馬大智慧》,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

相關焦點

  • 日本偷偷造航母,還沒服役就被美國潛艇擊沉
    日本的「信濃號」是當時最大的航母,也是歷史上最短命的航母。信濃號航空母艦是二戰時日本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創造了世界上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記錄,滿排水量7萬噸,「信濃」號原本是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建造,太平洋爆發後,日本海軍將已完成50%進度的大和級戰列艦三號艦,改裝成航空母艦,並且重新命名為「信濃」號,原本預計於1945年2月竣工,但日本海軍嚴令
  • 二戰排水量最大的「倒黴」航母:偷工減料,首航20小時就被擊沉!
    當時的的計劃頒布日本停下來建造111號航母,並且將111號艦停建肢解。重新使用在中途島海戰中的110號艦的外殼,而且當時為了彌補建造航母人員不足的問題,日本開始動員那些在學校還在學習這方面專業的學生去建造航母。
  • 被日本視作救命稻草的信濃號航空母艦,最終死於建造時的偷工減料
    如果說起二戰時期的日本航空母艦,估計很多人都會想起赤城加賀,或是翔鶴瑞鶴,畢竟這些都算是日本航空母艦裡的精品了。但如果說起最倒黴的航空母艦,那麼十之八九應該就是日本的信濃號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曾被日本海軍視為救命稻草,然而卻在自己的首次試航裡就被美軍潛艇射水魚號擊沉。彼時距離信濃號下水還不足兩個月,首次航行也不足24小時,以至於它成了二戰最短命的航空母艦。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曾在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 世界上曾經大規模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從數量和戰績上來說,位居第一的當然是美國,二戰末期曾擁有近百艘航空母艦,其次是英國,第三就要數到日本了。到二戰結束時為止,日本海軍先後擁有並服役過25艘各種類型的航空母艦。
  • 勇敢號航母:二戰德國潛艇首個大戰果 極大鼓勵了德國研究潛艇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在航母方面德國一直都是一個大短板,但是在潛艇方面,卻將其作戰功能發揮到出神入化。更是發展出了狼群戰術,在整個二戰期間的大西洋戰場上,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給盟國的艦隻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
  • 日本造出世界最大航母,結果出海17個小時就葬身海底
    最近,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正式進入服役,讓國人非常振奮。相比中國航母的蓬勃發展,其他國家的航母就沒有這麼好了。比如印度的國產航母已經建造了十幾年,現在還在水裡泡著,服役遙遙無期。俄羅斯的唯一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在造船廠維修的時候還發生了火災,估計還要趴窩很長時間,英國航母雖然已經服役,但至今依然沒有艦載機,還發生了漏水事故。雖然製造航母困難重重,但大國都在不遺餘力的設計建造,就是因為航母在現代海戰中的作用太大了。
  • 二戰中被擊沉的航母、潛艇和軍艦,都被打撈起來了嗎?
    網友:二戰中被擊沉的航母、潛艇和軍艦,都被打撈起來了嗎?去年十月份在中途島以西海底5400米處,發現在「中途島海戰」中被美軍艦載機擊沉的日本「加賀號」航母。幾天後又在同一地點發現了「赤誠號」航母,它在水下約5200米的位置。二戰期間,特別是太平洋戰爭當中僅日本帝國海軍就有350艘的各型戰艦被擊沉,這些戰艦的殘骸絕大多數都還在沉沒的地點,因為這些沉沒的戰艦在不影響航運安全的情況下,根本沒有打撈的價值,讓它們待在海底當人工魚礁很適合。
  • 二戰噸位最大航母,航行僅17小時就被擊沉,超半數船員葬身海底
    可以說,有了航母,在海洋作戰方面就有了話語權。現如今,航母不僅僅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軍事力量,更多的是戰略方面的威懾。 英國是最早擁有航母的國家,並於1917年7月開始建造名為「赫爾墨斯」的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自信滿滿的英國人沒有注意到,作為後起之秀的日本,已經在1920年開始建造自己的航母,並在1922年搶先英國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第一艘純種航母「鳳翔」號。
  • 二戰最大航母,首日下水就被擊沉,堪比鐵達尼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信濃」號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服役後第一次正式出航僅僅20小時就被美軍潛艇的魚雷擊沉,更是創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紀錄。「信濃」號最早是作為快速裝甲航母來設計的,原本是超級戰列艦大號系列的第3艘,它在「大和」號和「武藏」號動工之後的1940年5月開始動工,地點是日本的橫須賀造船廠。但是在施工期間,日軍在中途島遭到慘敗,4艘重型航母被擊沉導致日軍航母機動力量大大減少,日本海軍方面處於無奈,只能下令將已經完成一半的「110號艦」改建成航母。
  • 為對抗潛艇,建造200萬噸超級航母,甲板厚度達12米!
    U型潛艇,是德國在一戰和二戰期間使用的一種潛艇。一戰期間,U型潛艇給予協約國致命打擊,向全世界表明潛艇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據官方資料顯示,在整個一戰中,德國建造300多艘潛艇。1914年9月,德國U型潛艇發射魚雷,成功擊沉英國軍艦,250人葬身海底。
  • 都說航母難以擊沉,為啥二戰時期,各國還有那麼多航母被擊沉?
    我們都知道第2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龐大的一場世界性戰爭,世界上各個主要參戰國在整個戰爭期間,損失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先不說陸軍,單單是世界各國的海軍就損失得尤為慘重,而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全世界各國累計被擊沉的航母數量就高達42艘。
  • 信濃號航空母艦:史上最短命航母 日本為何一直不打撈?
    信濃號航空母艦是二戰時期日本最大的航空母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但是信濃號航空母艦從一開始出現就註定是一個悲劇,首次出航便被美國四枚魚雷直接擊沉,成為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這或許就是日本在戰後一直遲遲沒有進行打撈的原因吧。
  • 二戰德國的U型潛艇,究竟有多麼恐怖?
    印象最深的一刻,U型潛艇能下潛到280米深的地方,沒有解體,幾乎要顛覆對二戰的技術記憶。在當時,只有德國能做到。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德國海軍都有使用U型潛艇,但其實這兩次戰爭中的潛艇並不一樣,僅僅是因為德國潛艇的編號都是使用德文「Untersee Boot」的首字母:U外加數字來命名的。所以兩次戰爭中德國潛艇都被統稱為U型潛艇,或者簡稱為U艇,本文闡述的是二戰時期的德軍U型潛艇。
  • 被逼出來的第一艘護航空母:以反潛為開始,以被潛艇擊沉為終結
    【話說軍世】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潛艇都發揮了絕大的作用,擊沉了大量商船和軍艦,相比較於一戰中的辦法不多,二戰時代反潛手段豐富了許多,尤其是護航航空母艦的出現,讓潛艇即便在廣袤的大洋上,也不能再輕鬆地完成獵殺任務。
  • 二戰奇聞「坦克擊沉潛艇」,真相完全不同
    如果你喜歡二戰歷史,應該看過不少戰爭中的奇聞,比如「坦克擊沉潛艇」。坦克在陸上,潛艇在海裡,坦克是如何打到潛艇的呢?除非潛艇浮上水面,離岸很近,停在坦克的射程內讓對方瞄準開炮。可是潛艇駕駛員顯然不會那麼愚蠢。
  • 「重炮狂鯊」絮庫夫號,90年前潛艇航母,二戰主要任務卻是觀戰!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法國海軍受到一戰時期德國海軍無限制潛艇戰的影響,對於發展潛艇極為熱心,計劃到1939年時打造一支擁有79艘潛艇的水下艦隊,其中包括一級續航力長、武備強悍的大型遠洋潛艇。不過就在「絮庫夫」號舾裝時,1930年《倫敦條約》籤訂,規定潛艇的最大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主炮口徑不超過155毫米,「絮庫夫」號的噸位和武器完全超標,但在法國海軍部長喬治·萊格的堅持下依然繼續建造,當然後續艦被全部取消,「絮庫夫」號於是成為大型遠洋潛艇一根獨苗,於1934年4月16日建成並服役。
  • 二戰最「祥瑞」驅逐艦,憑一己之力送走8艘航母,剋死日本海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波及最廣的一場戰爭,在戰爭過程中,不管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都損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不過即便如此,在整個戰爭中,依舊有不少武器裝備貫穿了整個二戰,自身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其中舊日本海軍的雪風號驅逐艦赫然在列,可以說是日本最「祥瑞」的一艘驅逐艦。這艘軍艦1940年服役,1941年12月首次參戰。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雪風號參加了眾多著名戰役,而有它的那些戰役中,編隊中的其他軍艦往往都會遭到敵人重創。
  • 盤點二戰中日本航母的多種死法
    原標題:吃魚雷、「切腹」、「肢解」來看二戰中日本航母的多種死法編者按:二戰期間,日本製造了29艘航母,算得上海軍強國了。結果飛龍又撞上了,以為是另一艘航母,馬上高興的再次出擊並再次成功擊中約克號。正當飛龍號嗨森以為擊中二條大魚時,美國企業號加入進來,飛龍號中彈四枚,失去戰鬥力。但就是不沉,看來,得來一次切腹。
  • 二戰英國航母的表現如何?壓制德意海軍,曾派遣艦隊遠赴太平洋
    在談論二戰時的航母中,大家討論的大多都是美國和日本兩國的航母。而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英國,卻常被軍迷們忽略,其實英國的航母參加戰鬥也不少。本文就來談一談,二戰時期英國航母部隊在二戰中的表現,及其具體實力。
  •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
    企業號在整個二戰期間,共擊沉軍艦71艘,擊傷192艘,擊落敵機911架,這個戰績沒有能夠超越的。 二戰中最大、最倒黴、最短命的航母——信濃號航空母艦 信濃號最初是根據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