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場上,日美雙方展了人類史上的首次大規模航母較量,而由於前線局勢不利,日軍也開始建造更大的航母,這就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其裡面的配置標準也是很高的,日本對它寄予厚望,希望這艘最大的航母能扭轉戰局。
但這艘信濃號航母也可以說是一艘拼接航母,在日本建造其他航母的時候,因為當時日本政府發表了一個關於超大型航母計劃,於是建造其他小型航母的計劃只能停了下來,在那時候日本正在建造110號和111號航母。
當時的的計劃頒布日本停下來建造111號航母,並且將111號艦停建肢解。重新使用在中途島海戰中的110號艦的外殼,而且當時為了彌補建造航母人員不足的問題,日本開始動員那些在學校還在學習這方面專業的學生去建造航母。
一般來說對於建造航母的工人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去學習建造航母,可是日本在這一方面只求速度,完全沒有時間去考慮這些,就這樣最後匆匆建成了這艘信濃號航母。因為當時前線急需航母入列,一再趕工也讓航母內在很多設備只能簡化再簡化,其各方面測試也只能一一減少。
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這艘航母很多方面都存在缺陷。特別是在航母中最重要的排水系統,甚至連汽水水泵都沒有安裝,連簡單的排水管也沒有全部安裝完成。在航母上的手動水泵太少了,對於信濃號這樣一艘巨大的航母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不堪一提。
不過這些重要的隱患,因為前線戰事吃緊,也沒人在乎那麼多了,建成後日軍急急忙忙讓信濃號開始下水。這艘航母下水的時候就出亂子了,在往船塢裡注水的時候,船塢閘門突然打開,外面的海水瞬間湧了進來。
隨後導致整艘航母搖搖晃晃,許多在甲板上的士兵也被甩到了海裡,螺旋槳扇片也遭到了損失。雖然日本人及時將這些故障修復好了,但這艘航母給人感覺依然是「風雨飄搖」。
1944年11月,信濃號航空母艦在東京灣又進行海面測試,並進行各種艦載機的起降實驗,這次均獲得成功。但由於橫須賀上空經常有美軍B-29轟炸機空襲,所以日軍決定讓信濃號返回吳海軍工廠躲避空襲,並將尚未安裝的一些武器裝備進行安裝。
1944年11月27日,「信濃」號載官兵和造船廠工人總計2515人,在指揮官阿部俊雄的率領下離開東京灣駛往吳港,正式開始了它的處女航。這次出海由濱風,雪風,磯風三艘驅逐艦護航,一路上編隊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航行中進行了燈火管制。
但這次信濃號出海沒多久,便倒黴地遇到了一艘美軍潛艇,也最終成為了它的噩夢。當時這艘美軍潛艇的艦長在望遠鏡中看到這個黑漆漆的大傢伙,他以為這只是一艘運輸船,於是他當即下令潛艇下潛追擊這艘運輸船。
然而潛艇越來越靠近它時,潛艇艦長才看到這居然是一艘日軍的航空母艦。這可是送上嘴的大肥肉,美軍艦長決定大幹一票,為自己贏得一個閃亮亮的勳章,然而令他沮喪的是附近沒有任何的潛艇來配合他作戰,潛艇速度根本追不上這艘航空母艦。
不過也許是「命中注定」,信濃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發生了故障,因螺旋槳過熱而減速至18節,接著又做了Z字型的轉向動作,速度自己減下來了。
美軍的這艘潛艇可不會輕易放過這次好機會,趕緊追上這艘巨大的日軍航母。此時信濃號編隊也發現了這艘美軍潛艇,不過日軍航母指揮官阿部俊雄判斷錯誤,他認為艦隊中了美軍潛艇群*(不止一艘)的埋伏。
於是阿部俊雄立即作出一個更錯誤的決定:艦隊轉向!不過這一轉向更要命,信濃號航母轉向後正好處於美軍這艘潛艇的攻擊方向,「信濃」號竟然把自己親手送到了敵軍潛艇的槍口下。美軍潛艇意外獲得了發射位置,立刻對這艘大航母發射了6枚魚雷,其中有4枚魚雷直接命中!
據說當時信濃號直接被撕開了10米寬的口子,不一會兒就沉到了海底。而當時航母上又大多是新兵,在發生這種危機時,許多士兵自己早亂了陣腳,航母上亂做一團,完全失去了補救的機會 ,大家只顧四處逃命。
信濃號航母后來發生嚴重傾斜,動力艙進水,信濃號的全部系統開始癱瘓,最後信濃號隨後失去了全部動力。最終阿部俊雄無奈下令棄艦,同時三艘驅逐艦開始接近轉移「信濃號」艦員。
僅僅三十分鐘後,這艘當時世界上號稱最大的航母,也是被全日本寄予厚望的航母處女航,卻只進行了20小時的海上行駛後就被擊沉。信濃號上面的2515船員只有1080被救,有1435人沉入海底,其中包括指揮官阿部俊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