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出身低微的朱元璋,憑藉什麼一步步成為起義軍的領袖?

2020-12-14 冒泡的心思

在元朝末年的時候,很多地方都爆發了農民起義。況且農民起義爆發的規模以及人數等各個方面都是聲勢浩大。在當時有很多的事例,比如說張士誠,又比如說陳友諒,還有朱元璋。但在最後,朱元璋卻從這些人其中勝出,一步一步成為了起義軍的領袖,並且還建立了明王朝。然而朱元璋的出身是特別低微的,一介貧苦的草民在最後是憑藉著什麼成為了一支隊伍的領導者,為什麼在當時如此多的人物中他能夠脫穎而出?

朱元璋的早年經歷

朱元璋所出生的年代確實是一個亂世,在元朝末期,百姓已經苦不堪言。而朱元璋的父母在當時因為特別的貧窮,也已經陸陸續續離開了人世。朱元璋在當時的名字叫做朱重八,貧苦的家庭,讓他連安葬父母的錢都沒有。

然而在元朝時期,僧人就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群體,雖然地位不是特別的高,但是所有寺廟中的僧人是不需要向朝廷繳納賦稅的,這就讓很多流離失所,填不飽肚子的人湧入了寺院之中。在早些年間,朱元璋也被迫出去化緣,況且在化緣的過程中,朱元璋所接觸的人也都不是什麼富家子弟,也不是什麼地主豪強,都是和自己一樣的平民百姓。

正是在這些經歷之中,朱元璋認識了很多的人,就在當時安徽一帶爆發的農民起義,確實是如雨後春筍一般,況且濠州在當時都已經被郭子興所攻陷,為了能夠填飽肚子,也為了能夠保護自己,朱元璋在當時毅然決然地加入了起義軍,在郭子興的帶領下加入了反元鬥爭。

離開郭子興旗下

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之後,朱元璋在當時只不過是一名小小的士兵罷了。可因為比較勇猛,在當時就得到了郭子興的重視,況且在當時還把羊女也就是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在地位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也讓起義軍中的一些人看不順眼,比如說孫德崖等。因為起義軍的內部也是有所勢力劃分,內部的不團結在最後也讓朱元璋特別的失望。就在濠州受到賈魯的圍攻之後,因為病理方面的缺損,所以郭子興就派領朱元璋去召集士兵,朱元璋在當時也真真切切的召集到了一支隊伍,成為了這支隊伍的首領,再一次回到濠州後,元軍已經走了,在最後索性就單幹自立了門戶,脫離了郭子興的旗下,並且在不斷整治的過程中,還在不斷地擴大著隊伍的人數。

朱元璋的大志向

朱元璋脫離了郭子興之後,也有著自己的大志向,率領著自己的這一行人員前往滁州,並且在這一路上和馮國勝以及馮國用這些人進行溝通,詢問他們發展的方向,因為這兩個人在當時是極其有城府的,後來李善長也投奔了這一支隊伍,這在一定程度上又為朱元璋加油打氣奠定了實力。拿下了滁州後,在一次和郭子興取得聯繫,並且接受了劉福通所建立起來的政權。

結語

朱元璋這一路走來,和自身的閱歷密不可分,就在加入農民起義之後還得到了很多人的福澤,比如說李善長又比如說馮國用,在這些人的力推之下,朱元璋在最後才能夠越發堅定,樹立了長遠的政治目標,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冒泡的心思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元朝到底是怎麼被打敗的?朱元璋出力最少,但卻是最後的獲勝者
    紅巾軍在起義後,迅速佔領了河南和安徽的大片土地,受到紅巾軍的感召,許多早已對元朝政府不滿的人民群眾也紛紛響應,他們或自立門戶,或投入紅巾軍旗下,而朱元璋就在發小湯和的拉攏下加入了郭子興的起義軍。而元朝中央政府眼看無力鎮壓起義軍,便賦予地方各行省自行清剿境內起義軍的權力,這就使得元朝的地方官員和將領在鎮壓起義軍的過程中權力膨脹,演化為軍閥。
  • 朱元璋為什麼叫做朱重八,如何從一個和尚發展成起義軍領袖
    要說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皇帝,朱元璋絕對排的上前十,因為生在元朝,元朝的漢人地位是很低的,在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和南人都是賤民,朱元璋就是這其中的一個。在元朝,漢人百姓是不能有自己的名字的,朱元璋在家裡排行第四,在家族兄弟裡排行第八,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叫朱重八,後來才改名叫朱元璋。
  • 朱元璋為什麼將國號定為「大明」?不僅與明教有關,更與元朝有關
    在整個元朝統治時期,漢人的地位較低,尤其是到了元朝末年,皇位的不穩定加速了官場的腐敗,加之水災、旱災與蝗災的頻發,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沒有能力改變政權的百姓們只能期待老天保佑,期望出現救世主,於是「明王出世」的傳言極其廣泛。
  • 朱元璋能擊敗蒙古騎兵,被稱最強農民起義軍,他有哪些奇招怪計
    例如,秦末陳勝吳光起義、西漢末的赤眉軍起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隋末的瓦崗軍起義、唐末黃巢起義、宋末方臘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起義,以及清末太平軍起義。其他小規模的農民起義為數眾多,他們都毫無例外地失敗了。許多著名的起義以失敗告終,可見在歷史上,儘管農民起義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和影響力,但很少有成功的。然而,有一支農民起義成功了,不僅成功了,而且打敗了橫掃歐亞大陸的無敵蒙古騎兵。
  • 張士誠:輸給朱元璋成為必然,文韜武略都不如老朱,被逼無奈自殺
    第一:販賣私鹽出身,元朝末年造反起義,反覆投降元朝,幫元攻打老朱1:元朝末年三大梟雄出身並不高貴,張士誠販賣私鹽出身縱觀歷朝歷代,每個封建王朝的末年普遍爆發農民軍起義。大部分的人都是沒有文化的,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就是如此。
  • 他的船翻了是朱元璋策劃?陳友諒敗得太快
    韓山童是最早起義反對元朝的起義軍領袖之一,所以他的兒子韓林兒被當時的起義軍推舉為盟主。小明王有點像楚漢之爭前的楚懷王義帝熊心,只是個花架子而已,沒有真正的實權。朱元璋也是起義軍之一,在名義上也要依附於小明王,後來大明朝的明,也是出自於此。可是等到朱元璋徹底擊敗對手陳友諒以後,這個小明王的作用就逐漸變小了。不光作用消失了,反倒是成為了朱元璋走上皇位的障礙。
  • 從朱元璋來看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為什麼封建王朝都是貴族?
    元朝派徹裡不花進剿濠州,徹裡不花不敢接戰,整日裡俘殺無辜百姓,敷衍朝廷邀賞。湯和對自己不擔心,因為他早就參加了起義軍,並擔任了小頭目。但他想起了朱元璋,就派人來拉發小入夥。但是,朱元璋不想造反。因為朱元璋祖祖輩輩都是老實巴交的傳統農民。農耕經濟最需要穩定的環境,所以農民的性格是忍耐、保守、厭惡變動。只要能夠維持基本生存,他們就絕不會造反。
  • 得民心卻失天下,深得民心的張士誠因何敗於朱元璋之手?
    而且還是重要的鹽產區,張士誠佔據鹽產區,等於切斷了元朝的錢袋子,要知道當時,元朝的鹽課收入佔到財政收入的八成左右。 所以,在元朝末年抗元起義領袖中,有「(陳)友諒最桀,(張)士誠最富」之說。 但是此時因為百萬紅巾軍在劉福通的率領下北伐中原,暫時替張士誠擋住了元朝廷的主力,元軍有些鞭長莫及。
  • 朱元璋為何非要大肆屠殺功臣?不殺他們不行嗎?學者:絕對不行!
    朱元璋的皇位可是自己好不容易爭取而來的,他從25歲的時候開始參加起義軍,最後一步步成長起來成為起義軍中的老大,他還打敗了對手陳友諒等人,最終在南京建立了大明朝,同時也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他就開始大肆屠殺那些功勳卓越的大臣們。
  • 時代風雲兒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傳》丨傳記
    在書中,吳晗全面梳理了朱元璋的一生,比較特別的,這本書關注的,是朱元璋主導的波瀾壯闊的明朝開國史,而不是那些關於朱元璋的歷史傳說,逸聞軼事。這一點,讓它成為了解朱元璋的必讀讀物,位列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中。
  • 太祖朱元璋晚年發動大獄,為什麼單單放過了徐達
    導語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一介布衣,勵精圖治,推翻了元朝的暴政,建立了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朝代。他作為中國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徐達農家出身,土裡刨食。他性情剛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長得面貌清癯,顴骨稍高,身材魁偉。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朋友。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初授鎮撫,朱元璋發現徐達才能超乎眾人,於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徵戰四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
  • 朱元璋:大明王朝創始人,草根出身,後來十九世孫成國家總理
    朱元璋出身農民,幼年貧窮,為地主放牛為生,後來卻通過自己的一步步努力成了大明王朝的創始人。胡軍版朱元璋劇照時勢造英雄,元朝後期腐敗異常,對民眾的無端壓榨以及天災的不斷出現迫使想要活命的農民們揭竿而起,極力想要天下太平。
  • 朱元璋滅了元朝之後,是如何置數十萬蒙古女人的?說出來讓人佩服
    可在元朝末年,人們實在是忍不了了,於是在短短數年間,就爆發了上百起起義。其中就有我們最為熟悉的朱元璋。 朱元璋的勢力在起義後,雖然發生了很多事,但還是成功大敗陳友諒等人,拿下了中國南方地區。最後憑藉南方地區的兵力和糧草,成功建立了大明,並且北上。
  • 朱元璋要斬他,沒想到他十歲孫子說了一句話,朱元璋:抄家滅族
    元朝末年,群雄俱起,誰都沒想到,一介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竟然殺出重圍,成為笑到最後的一個人。 朱元璋為何能夠殺出重圍,建立明帝國呢?不能否認,朱元璋的自身能力的確很強,但一個勢力不能只靠一個人,明朝的建立,還是要歸功於朱元璋手下的將領。
  • 朱元璋為啥叫朱重八?元朝規定只能用數字取名?
    有個說法:明太祖朱元璋的前輩全是「數學系」出身!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其實只要研究下朱元璋家的起名檔案就會發現,這句話還真看起來有理有據。眾所周知,朱元璋這個名字是他後來改的,明太祖原來的名字很接地氣,叫「朱重八」。
  • 元朝之後不是明朝,中間還有一個強大王朝,韓國名門是其後代
    大夏國是建立在元末明初之際,這個大夏國當時的領土面積比朱元璋建立的西吳更要大,但是為什麼就沒有被歷史承認呢? 據史料記載,元朝末年,皇室鬥爭激烈,舉國局勢非常混亂,接著就是各種政權紛紛起義。常年的戰役,導致國家分崩離析,面臨滅亡。其中,一個起義者叫明玉珍,他集結了一批農民組成了起義軍,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攻佔了湖湘蜀地一帶,並在今天的重慶建立了都城,史稱大夏國!
  • 對朱元璋的幫助有多大?
    朱元璋本人的歷史評價爭議很多,對國家對人民那是憐憫眾生、治國有方。對人性則是殘暴忠良,猜忌多疑。在他身邊的人中,可以說是忠臣無數,但這些人的一生能夠被朱元璋所認可的確實不多。而馬皇后卻是朱元璋一輩子都會依賴和信任的人。馬皇后是安徽宿州人,由於父親早年犯事,將她託付給了好友郭子興撫養。
  • 元末梟雄陳友諒的發家史:翻臉比翻書還快,最終為朱元璋做嫁衣
    陳友諒:漁民出身,攀上富家小姐陳友諒是誰?如果不是朱元璋的緣故,我們或許根本不知道他是誰。他看透了元朝統治,認為這遲早要完蛋;心裡對權勢的野心和欲望,讓他忍不住想宰了縣官,拉起一幫人轟轟烈烈地造反,但是理智還是戰勝了欲望,自己勢單力薄,光自己幹遲早得完蛋,所以陳友諒也成為了萬千準備造反的中原人之中的一員,時刻準備造反。
  • 朱元璋開倉賑濟災民,自己卻扮乞丐微服私訪,回宮後連斬5名高官
    朱元璋本來是一個貧窮的農民,小時候當過放牛娃,後來因生活所迫,還當了小和尚,一路走來,能夠成就帝業,在歷代帝王中都是一個傳說般的存在。他出生低微,卻成了後來人學習的榜樣,常常被人們擁四字「英明神武」評價。
  • 元朝和明朝之間,其實還有一朝代,史學家:不想承認罷了!
    據歷史記載,在元朝末年局勢混亂,很多政權紛紛揭竿而起,其中尤以吐鐵慕爾和阿拉吉巴為首的皇位爭鬥戰給整個國家都帶來了影響最為嚴重。在經歷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戰役之後,整個國家分崩瓦解,面臨滅亡。而這時,一個叫做明玉珍的人,由於接受不了這樣的局面,開始集結一些農民和苦難者組成起義軍,於1353的時候宣布起兵,並很快攻佔了湖北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區,並在重慶建都,史稱大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