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風雲兒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傳》丨傳記

2020-12-22 殘疾人的副業生活

因為2002年看了影帝徐崢跟臺灣美女張庭演的《穿越時空的愛戀》,莫名的對明朝歷史感興趣了,於是乎我就開始尋找一些關於明朝的書籍來看,最近就看了中國著名史學家吳晗老師的《朱元璋傳》。

《朱元璋傳》的作者是著名史學家吳晗。在書中,吳晗全面梳理了朱元璋的一生,比較特別的,這本書關注的,是朱元璋主導的波瀾壯闊的明朝開國史,而不是那些關於朱元璋的歷史傳說,逸聞軼事。這一點,讓它成為了解朱元璋的必讀讀物,位列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中。

《朱元璋傳》

命苦的早年經歷:

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鍾離孤莊村,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鳳陽。元璋這個名字,是後來他帶兵發達以後才取的,他的本名叫朱重八。

朱元璋幼時沒錢念書,做過放牛娃,十五歲那年家鄉旱災,第二年又是蝗蟲和瘟疫,家裡父、母、兄姊接連死去。剩下的親戚也四散而去,走投無路的元璋聽了隔壁王大娘的建議,在家鄉的佛寺——皇覺寺當了和尚。

朱元璋在寺裡做的是行童,相當於一個雜工,每天出苦力清掃寺院。在皇覺寺不到幾十日,皇覺寺糧食也不夠了,朱元璋只好離開寺院,出去要飯。

亂世當頭,身如飄蓬的不僅是朱元璋這樣的小遊僧,整個大元帝國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元朝實行四等人政策,最上層的是蒙古人,還有西域來的色目人,他們佔據了統治的高層,至於元朝滅亡金國和南宋之後,把金國故地民眾叫做漢人,把南宋故地的民眾叫做南人,這兩類人是低等賤民,政治地位不用說,賦稅又最重,民眾怨氣特別深,元朝從建國以來,就採取暴力措施,對這兩片地區實行軍事控制,嚴酷鎮壓各地反抗。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一時之間,黃河以南,群雄紛起,第二年,群雄中一個叫郭子興的人,帶著自己的部隊來到鳳陽。朱元璋投入了郭子興部下,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戎馬生涯。這一年朱元璋24歲。

朱元璋的軍旅人生:

這裡邊有三個時間段,掌握兵權,鏖戰群雄,再就是北伐中原。

首先,朱元璋在起義領袖郭子興手下獲得兵權,並成了這支紅巾軍的統帥、郭子興的實際繼承人。

第二步,鏖戰群雄

朱元璋最大的威脅,他們分別是西邊的陳友諒、東邊的張士誠,這兩大勢力互有來往,目標就是夾在中間的朱元璋。

朱元璋的取勝之道,首先在於建立鞏固的後方大本營。

穩定後方,擺在朱元璋面前的兩大挑戰,一是發展生產力,解決內部糧食危機。二是做長遠打算,消滅外部軍事威脅。

兩面夾擊情勢危急之下,朱元璋向自己的謀士劉基徵求意見。劉基認為,張士誠出身私鹽販子,遇事斤斤計較,顧慮多,疑心重。陳友諒是打魚出身,慣在風浪裡過日子,野心大,欲望高。一個保守持重,一個冒險進取。因此,對東北面和西線的攻勢先分清先後緩急。陳友諒是主要敵人,擁有精兵大艦,而且佔據上遊有利地位,因此要集中力量先除陳友諒,上遊無事,下遊的張士誠便不足為慮,一舉可定。掃除這兩強之後,再北取中原,可成王業。劉基的這個看法,很得朱元璋的贊同,最後也成了真實的歷史。

就在陳友諒敗亡後不久,也許是出自上天的眷顧,元軍統兵南下平定叛亂的察罕帖木兒死了,元朝內部陷入內亂,幾個主將打得不可開交,北邊的壓力突然消失,朱元璋全力以赴,平定江南,1364年正月,三十六歲的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二月吳軍攻佔武昌,陳友諒的大漢國滅亡,三年後,朱元璋攻陷蘇州,俘虜了張士誠,加上其他小軍閥被紛紛擊破,朱元璋基本統一了江南地區。

第三步,北伐中原

1366年,朱元璋在登上權力巔峰的路上,已經不需要太多的顧慮了,這一年,他派大將廖永忠迎接小明王,渡江途中,小明王溺水身亡。這無疑為他解決了稱帝的合法性問題。

1368年正月,四十歲的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天下平定之後,朱元璋就面臨著如何治理天下的問題

朱元璋建立的新秩序,處處都能看到他自己獨特的閱歷和個性,其中有兩個方面特別明顯,分別是嫉惡如仇和嗜權如命,這兩個因素,反覆出現在洪武一朝的政治當中,對明清兩代的基本制度影響深遠。

先來看看他嫉惡如仇的性格,朱元璋生活的元朝,靠軍事徵服,消滅了金宋兩個王朝,實現了大一統。終元朝一代,尤其是到了元末,官場貪腐橫行、豪強欺壓百姓成了社會的常態。

朱元璋一家,本來就是社會最底端的農民,被敲詐勒索,有著切膚之痛。明王朝建立以後,朱元璋對於侵奪百姓、貪汙腐化的處理,手段特別狠辣。朱元璋殺貪官的血腥程度,確實超過了以往的王朝。

對於地方上的豪強地主,朱元璋往往強迫他們遷徙到別處,這樣連根拔起,豪強們就不能再作威作福了。

至於官員群體,朱元璋非常刻薄,在朱元璋看來,官員本來就該清心寡欲,苦行苦修,磨礪自己的品格,才能做好父母官。為此,朱元璋確立了貫通明清兩代的一個重要做法,最大限度壓低官員的正式俸祿,用這個辦法壓低官員的欲望,讓他們變得廉潔。

這個低薪養廉的做法,背後的邏輯是道德嚴苛主義,實在是有些違背人性,所以明朝初年的官員的貪腐行為非常多,對於這些不法行為,朱元璋往往掀起大獄,用嚴刑峻法來應對,一旦出事,殺官員殺到幾乎清空一個部門的行政人員。

這裡頭比較典型的,有兩個,分別是空印案,和郭恆案。

第二個個人因素,就是嗜權如命,他要用盡一切辦法從肉體上消滅可能威脅他權力的人。

說起對權力的渴求,我們都知道,明清兩代是中國專制制度的巔峰,開啟這個巔峰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這個觀點,在明朝滅亡後,就有學者黃宗羲提出,朱元璋開啟了皇帝把天下當作私產的風氣。

朱元璋是馬上得的天下,深知兵權如果出於一人之手,能有多大的威力,於是他對全國軍事制度做了調整,拆解兵權,防患於未然,在他的制度安排裡,兵部有調兵權,卻不能統兵,兵員的管理、操練則歸另一個機構,叫五軍都督府的機構負責。

朱元璋對文官系統的改造,給歷史留下的印記特別深。在中央,朱元璋以「擅權結黨」、「裡通蒙古」的罪名,處死了宰相胡惟庸,連帶著處理了大批開國文臣。之後他永遠停廢了宰相制度,從此皇帝直接面對六部,獨攬大權。

搞定了文臣武將,朱元璋算是達到了他權力的巔峰,成了這成了後來歷代皇帝的榜樣。不過,在把天下當作私產的路上,朱元璋給他自己上了最後一道保險,這就是把他的兒孫們都分封出去,讓諸王在國家的各個要害地方駐守,給他們豐厚的俸祿,配備了近萬人的護衛部隊,邊境上的藩王,像後來的永樂皇帝朱棣,更是接手防務,節制邊境上的將領。對自家人如此放心,對異姓武將又如此防範,真的是有天壤之別。

1398年,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這年五月間,虛歲71的朱元璋病倒在床上,在病床上躺了三十天後,他離開了人世,一代傳奇皇帝的故事就此落幕。不過他的統治手法、還有他個人風格鮮明的君主專制制度,還會繼續影響未來500年中國的歷史走向。

相關焦點

  • 從《朱元璋》到《大明劫》,影視劇中大明王朝的面孔越來越清晰
    在他創作的五部歷史劇中,除了《康熙王朝》《三國》,其餘三部——《朱元璋》《鄭和下西洋》《江山風雨情》,都是明朝劇。 2006年,中國電視劇塑造了兩個朱元璋,一個是胡軍版的《朱元璋》,一個是陳寶國版的《傳奇皇帝朱元璋》。 相比之下,胡軍版的朱元璋更加立體,並且通過精妙的文本和考究的表演,把歷史與現實做了一次勾連。
  • 朱元璋:大明王朝創始人,草根出身,後來十九世孫成國家總理
    朱元璋出身農民,幼年貧窮,為地主放牛為生,後來卻通過自己的一步步努力成了大明王朝的創始人。朱元璋25歲時通過兒時夥伴邀請加入了紅巾軍首領郭子興帳下為兵,由於作戰勇敢而一步步高升。逐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後來,採取李善長,劉伯溫等人的計劃而在消滅完張士誠集團後形成了明王朝的雛形。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刀血猶腥。捨我其誰的沖天霸氣暗藏其中。
  • 大明王朝:奇特的開局,正常的滅亡
    大明王朝:奇特的開局,正常的滅亡。公元一三六八年,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之後,在應天(今江蘇南京),登基稱帝,改元洪武,國號大明。由此,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由漢族人民建立起來的大一統封建集權政權——朱明政權在中國歷史的大舞臺上拉開序幕,一直到公元一六四四年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死。大明王朝統治中國長達二百七十餘年。在講述大明王朝的歷史正劇《江山風雨情》中有這樣一段開幕詞:中國五千年歷史長河流淌過,許許多多朝代。每個朝代的開始與結束,都是歷史最震撼的時刻。
  • 朱元璋到底有多厲害?開局一隻碗,打下大明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真實版的歷史穿越網文主角,他不僅沒有帶金手指,穿越的起點還是最低的,只有手上的一隻碗。 在中國歷史上各朝代的開國帝王中,朱元璋也是起點下限最低,成就最高的開國帝王。 朱元璋稱帝後,更是不惜人力物力,搞了多次跨省千裡大移民,只為填補那些久經戰亂的荒蕪地域。
  • 到底是什麼特質使得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帝王
    這些東西對他成年之後起義反元,並最終創建了大明王朝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 與當時環境下的農家孩子一樣,砍柴、放牛、幫助父母種地,以及饑寒交迫是朱元璋童年與少年時的全部。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還是能從朱元璋遊戲童年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兒時的朱元璋雖然饑寒交迫,但是最喜歡玩的遊戲竟然是「當皇帝」。
  • 大明王朝錦衣衛,衛道有功自封神!首發
    文:季詩魂在洪武年間,大明王朝時代發展規律中!朱元璋,在自己的帝都王城裡面!建立了,一支比較特殊的保密部隊!據傳,這支龐大的保密部隊!打造出,一支保密又真正符合大明王朝新時代發展規律的部隊!這支龐大的精英護衛部隊,在明朝王朝之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他們,就是朱元璋安全的最後保護神!在人間仙境奇緣地球山上,這支龐大的神聖保密部隊!
  • 小冰河時期塑造出大明王朝
    近年來氣候變遷的議題相當熱門,然而姑且不論古早恐龍時代地球表面的均溫遠高於現代,或是演化出長毛象等動物的冰河時期,根據新的研究,人類進入歷史時代的這幾千年,已經歷經多次的氣候變遷,只是當年沒有足夠的測量技術,去測量和記錄這些改變而已。
  • 解讀大明王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寓意,誰的年號最霸氣?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把蒙古人逐出中原,光復漢人江山,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卓越,使國家富強,當之無愧的一位偉大的皇帝,明太祖還有一項政策對後世的影響很深,包括對後面的大清王朝,就是「一世一元制」,所謂一世一元制,就是一位皇帝一生只用一個年號,因此明清兩朝的皇帝我們多用年號稱呼,既然一生只用一個年號,那麼皇帝們當然會起一個很有寓意的年號,現在小編以自己的觀點,解讀大明王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寓意
  • 大明王朝16帝結局盤點,正說、實說或戲說
    大明王朝為明太祖朱元璋開創,1368年建都南京,明成祖朱棣於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即北京。南京作為陪都。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共計276年。大明王朝的皇帝寶座上,坐過16位皇帝,其中有有為的,有平庸的,還有胡鬧的,最終都走了。今天,只說他們的結局,有正說,有實說,也有戲說。
  • 大明王朝的國號不是隨便取的,竟然是與這個宗教有關
    歷史上的王朝總有一個代名詞,就是它們的國號。上至春秋戰國,下至滿族人的清朝。每一個國號都代表了那一個時代的記憶。西漢王朝更是奠定了我漢家子弟的名字。那麼作為歷史認同感最強的王朝——大明王朝,它的國號又是怎麼來的呢?各位看官一看便知。
  • 明朝國號「大明」起源於明教?別開玩笑了!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開國君王,他出身貧農,當過和尚,做過乞丐,最終卻能驅逐蒙元,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可算是「千古一帝」。武俠小說巨匠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中描述說明教教主張無忌將「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重任交給了朱元璋,自己和趙敏郡主退隱江湖。
  • 朱元璋稱帝前既已稱吳王,卻為何最終定國號為大明
    故而,朱元璋早期並沒有像張士誠、陳友諒那樣稱王稱帝,在政治上仍依附韓林兒的龍鳳政權,而被封為吳國公。在戰勝其爭奪天下最大的勁敵--陳友諒,確立自己一統天下的絕對優勢之後,朱元璋才接受百官的勸進而改稱為吳王,民間稱朱元璋建立的吳政權為西吳,張士誠在蘇州建立的吳政權為東吳。
  • 丁丁:《大明風華》有毒,朱元璋被醜化,罪魁禍首是誰?
    //丁丁:《大明風華》有毒,朱元璋被醜化,罪魁禍首是誰?//《大明風華》有毒,朱元璋被醜化,罪魁禍首是誰?最近火熱的《大明風華》自開播以來就受到了觀眾的瘋狂diss,不是因為演技,也不是因為劇情,而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的長相。
  • 探析明朝衛所制度,明王朝如何建立完善的大明軍隊?
    衛所制度的來源衛所制度在明王朝時期非常重要,並且也是比較獨特的一種軍事組織管理制度,行政組織管理制度,它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便是軍戶世襲制度,其來源主要是借鑑唐朝的府兵制,宋代的更戍法,漢代的屯田制度還有就是軍戶世襲制。
  • 朱元璋稱他為兄,為建立大明立下不朽功勳,卻因兒子荒唐導致被殺
    在朱元璋小時候周德興就和他已經是很要好的夥伴了,他們之間就像兄弟一樣。由於周德興年長於朱元璋,在幼年的時候朱元璋就稱周德興為兄。在朱元璋成為紅巾軍將領的時候,他最先考慮的就是建立一支忠誠於自己的軍事力量。
  • 為保大明千秋萬代,朱元璋花六年寫一本家法,規定:一字都不許改
    不管是朱元璋在位期間一手造成的無數次大案冤案,還是一手斬殺曾經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臣子,都是為了穩固統治。 而朱元璋穩固統治核心就是讓這個社會固化,包括自己的子孫後代。如何固化呢?
  • 朱元璋:乞丐皇帝的傳奇
    說到傳統的世襲制,其實是中國傳統的一種傳位方式,有的皇帝在退位之後將所有的權利傳給自己的皇子,讓他們繼續穩固自己家的政權和地位,有的是傳位給自己的孫子侄子等人,但是總歸是自己家族的人,所以這是一種傳承方式。
  • 大明王朝,被埋了
    解決了前領導人這個麻煩後,朱元璋北伐南徵,幾乎統一中國全境,洪武元年(1368)在應天登帝位,建立明朝。天生性格多疑,又擔心太子朱標軟弱壓制不了大臣,朱元璋在胡惟庸、藍玉案中牽連上萬人,並把徐達、廖永忠等功臣殺盡。朱元璋分封兒子們為藩王,希望保得朱家江山邊境的安穩,結果遭到平遙縣訓導葉伯巨上書反對。
  • 朱元璋晚年曾考慮遷都,南京有什麼不好,為什麼最終沒能成行?
    我們都知道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王朝,朱元璋一生歷經艱辛,最終擊敗了無數的對手,並在南京建都稱帝,南京也算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市,曾有很多朝代在此建都,比如三國時期的東吳就曾在此建都,此外南北朝時期,東晉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等等,也都是在此地建都。
  • 沐王府最後主人沐天波:忠貞不二,不屈而死,一生無愧於大明王朝
    沐英作戰十分勇猛,立下戰功無數,為朱元璋最終能夠掃平南方各路諸侯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而在朱元璋一統天下後,沐英繼續奮戰,為大明王朝疆域的拓展和邊疆的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沐英在明洪武九年(1376年)被晉封為「西平侯」,賜丹書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