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丘印,摸金符,護身不護鬼吹燈!",說到這句詩,讓人想起《鬼吹燈》和《盜墓筆記》,而提起這兩部小說,當然要提到其作者——南派三叔。
盜墓,通常是指偷入他人墳墓,做出不問自取的勾當。本是違法之舉且平民百姓較少問津,源於南派三叔而在諸人之中興起一陣熱血之風。
南派三叔筆下"二月紅""吳邪"又或者"張啟山"等人心中懷有家國大義,為保華夏之財富不落入侵略者之手,進而做出盜墓探尋財寶之舉,此乃正義之舉。而現實中盜墓者稱之"賊",乃不義。
盜墓者分為官盜和民盜兩種,官盜者諸如漢代末年的曹操、董卓之流,民國孫殿英等,他們更多的是發揮領導者的作用,而真正起作用的當屬民盜,正如民國時期與孫殿英結仇的王紹興。
01土匪轉行盜墓,被孫殿英追殺
王紹興,生於民國,正恰逢軍閥混戰時刻,那時的王紹興既沒有文化,也沒有富貴公子哥們殷實的家底,能夠天天混跡夜總會,抱著小姐,聽著小曲過著燈紅酒綠的奢靡生活,而他,就只是貧苦農民一個。
本來倒也老實,可在那個年代,一個個都是窮得叮噹響。好漢也被逼上梁山,做起了土匪,但土匪的生意也做不長久,正一籌莫展之際,靈機一動,王紹興把如意算牌打在了清東陵的死人身上,於是開啟了他的盜墓生涯。
王紹興獨具慧眼,剛有了盜墓的打算,就把目光瞄準了清東陵,一方面,王紹興常年活動在清東陵周邊,對這周圍的風土人情和住戶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當時一窮二白,被逼無奈,相比較其他孝墓穴,清東陵更值得盜。
在做了一定的調查之後,王紹興料想自己一人定不能成事,便招募了幾個同夥,幾個人成天守在清東陵外,只等一個好時機,就可成事。
剛開始一群人也不敢往墓穴深處去,只在邊緣打轉,雖沒挖到什麼大的金銀珠寶,但也陸陸續續盜到了不少寶物,換了錢,暫時滿足了生活,兄弟幾個商量,只等另一個時機便能繼續下墓。
但好景不長,盜墓畢竟是偷竊行為,即使他們隱藏的再隱蔽,但圈內人可是早就聽過這幾個人的事情了。
尤其是當時大軍閥孫殿英,孫殿英本是土匪出身,就算被蔣介石改編成了正式軍隊,但仍然改不了土匪習性,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把軍隊明目張胆地駐紮在了清東陵外,目標便是慈禧墓,王紹興的盜墓行為被孫殿英得知後,便立馬派兵對其搜捕,王紹興這才急忙逃竄。
好不容易逃脫了孫殿英的搜捕,王紹興不敢大肆宣揚,但還又一門心思地惦念著墓中的財寶,便在清東陵附近逃竄,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
之前的錢也揮霍得差不多了,王紹興便在附近的村莊裡幫人彈棉花,靠著自己的一門手藝,王紹興竟還在村莊裡有了一席之地,平日裡就靠著彈棉花勉強餬口度日,但對於清東陵的財寶可沒有一日不覬覦的。
02制金匙開陵墓,差點搬空皇陵
就這樣憑藉高超的彈棉花的手藝,王紹興在村子裡一待就是十年。幾十年的時間滄海桑田,外面的世界早就變了天了,孫殿英早就已經將慈禧墓裡的財寶盜了一空。
王紹興聽說孫殿英已經離開,又重新打起了清東陵的主意,而這時的王紹興已經是一個五十有餘的糟老頭子。
幾十年的時間,王紹興在夢裡都會夢到自己去了清東陵,因此早就做好了規劃,在孫殿英去過清東陵之後,那裡現在的安保強了許多,守墓者和當地的警察也增添了不少,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買通這些守墓人,讓自己有機會下墓。
同時,作為一個年近花甲的老頭子,時間和精力早已不足,再加上這麼多年過去,盜墓手段早就變了不少,他只能去尋求專業的盜墓賊,很快,他就招募到了一群願意和他幹的盟友,緊接著又從黑市上買到了火藥等必備品,隨即準備下墓。
而在下墓前,他們遇到了難題,那就是如何打開墓室?這個問題也難倒了和他一起的盜墓賊,但王紹興驀然一笑,之前的下墓讓他大致了解了清東陵的內部構造,但當時苦於沒有技術,因而難以進入墓室,要不何能輪到現在?
所以這些年,在這件事情上,王紹興下了苦功,他先是利用鋼板固定,然後利用自己多年彈棉花的輕巧功夫,鋼板做成的機械就像是打開皇陵大門的一把金鑰匙,憑藉這把鑰匙,墓室大門隨即打開,王紹興等人很快便進入了墓室。
03落網處死刑,屍骨埋皇陵旁
走進墓室,面對眼前成山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珠寶玉器等玩意,這群沒有見識的農民一擁而上,抱著珠寶興奮不已。成功盜取了這個陵墓之後,王紹興的貪婪之心已有,早就按捺不住了,早早就把目光瞄準了慈禧墓。早就聽聞慈禧墓金銀珠寶更加數不勝數,王紹興等人如何能再等下去?所幸一不做二不休,盜取了慈禧墓,差點搬空了皇陵。
發現墓被盜了之後,相關文物部門和公安局不會善罷甘休,連忙派出警員大肆搜查,有了上一次被孫殿英搜捕的經歷,王紹興早就熟地和泥鰍一般,帶著自己的兄弟一溜煙的逃進了深山,滿心歡喜以為自己下半身衣食無憂,可誰知,沒過多久,王紹興連同他的團夥一同被警方逮捕。
王紹興作為團隊頭腦,首當其衝被判處死刑,其餘一干人等均受到了處罰。沒過多久,盜墓大盜王紹興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說來也巧,王紹興執行槍決的地方正好離著康熙的墓不遠,在後人看來,也算是為自己的行為的一種贖罪吧。
結語
佛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王紹興的一生都在為了盜墓而活,可最終也為了盜墓而死,早年的王紹興或許只是為了餬口度日,但最終難以抵擋心中的貪念,貪念起,諸生退!
最終王紹興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同時在盜墓史上,王紹興憑藉一己之力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但同時也給後人以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