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宛如從藍色天空上飛來的一縷陽光,它總是那麼的美麗,那麼讓人意亂神迷,所以很多人最後就沉浸在了這些財富之中,為了黃金萬兩,為了富貴生活,而不惜鋌而走險,犯下大罪,但是他們有所不知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只要犯罪,法律的正義之劍,必然將降臨到罪人的頭上,讓自己所擁有的美好一切都化為烏有,同時,還有可能遭遇最嚴重的懲罰,這難道是大家想看到的局面嗎?
王紹興是一個有名的盜墓賊,上世紀10年代初,他生於民國,掌握了一門很厲害的盜墓技術,一開始他天天都在各處亂逛亂混,後來就專門去從事盜墓行業,每天都蹲守在清東陵附近,悄悄的進行古墓內寶藏的搬運工作,因為他一個人單打獨鬥,沒有什麼力量,所以一直以來也沒有取得太大的突破,屬於一天搬走一點這樣的狀態,然而後來他遇到了坐擁兵力、愛好盜墓的軍閥孫殿英,他知道清東陵他是待不下去了,所以就只好另謀出路,因為害怕自己被孫殿英給盯上,他在全國各地流浪漂泊,浪跡天涯。
好在他還有一門不錯的手藝,可以給人彈棉花掙點飯錢,後來他漂泊多年後,重新回到清東陵附近,並且在這附近找了一個村子落了戶,因為在王紹興的內心,一直有個想法,他還想繼續盜墓,他只是在等待一個時機,只要孫殿英走了,這個墓地就又一次歸他了,他又可以得到更多的墓地寶藏,帶著這樣一個想法,王紹興一路堅持了好十幾年,一邊彈著棉花,一邊做著美夢,日子也就這樣慢慢的順水流過了。
幾十年之後,孫殿英終於離開了那個地方,而就在這個時候,連清朝都已經悄然改變成了新朝,世道改變,王紹興覺得自己的機會也就已經到來了,那一年王紹興五十多歲了,他為了能夠盜墓,還是煞費苦心,想了很多辦法,雖然不再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對於盜墓的這一腔激情,他從來都沒有消亡過,他認為首先要趕走墓前的把守、買通精通盜墓的人跟他一起去盜墓,同時還要弄點火藥槍枝,他這個思路是很正確的,基本上當時的情況下,時局很亂,想做到這三點都非常的簡單,所以後來他用好酒好肉買通了把守墓前的兩個民兵,同時還湊齊了另一個一直精通三教九流的老盜墓賊,再從黑市上面倒騰到了一點火藥,這樣一來,一個臨時的盜墓團夥就組成了,一共二三十個人,以王紹興為老大"。
萬事俱備,人員齊聚,現在似乎就只需要解決一個問題:怎麼才能進到墓室裡面去?後來還是為首的王紹興特別神通廣大,他憑藉自己多年盜墓的經驗,再加上之前彈棉花時練就的一手好手藝,直接用普通的鋼板子,做成了一把看起來像是皇陵鑰匙一樣的東西,這真是讓人驚嘆連連,覺得他太厲害了,同時又感到有點害怕,如果像他這樣厲害的賊,生在了現代,那豈不是稍不留意就會把家家戶戶洗劫一空?畢竟他的做鑰匙撬鎖技術太厲害了,一般人都達不到這個水平吧?閒話少敘,收歸正題,當時他們撬開了鹹豐與皇后的棺槨,金銀珠寶金光朔朔,簡直是要刺瞎了他們的眼睛,貪婪的欲望籠罩在所有人的頭頂,大家都紛紛表示,還要再次盜墓,爭取得到更多的寶藏,他們的厲害之處就在於,這一次他們把主意打到了慈禧的墓葬,來到慈禧墓葬後,他們又如法炮製,再一次贏得了無數珠寶,華麗精緻的陪葬品,然後就滿載而歸,在家裡分贓,每個人都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隨著他們愈發的囂張之後,還是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警方和公職人員趕緊對此事展開調查,最後他們把嫌疑犯鎖定在村裡一個彈棉花的老頭,王紹興知道自己的罪行已經敗露了,他為了逃避懲罰,連夜逃進了深山野林之中,想著自己一定要逃過這一劫,只要逃過這一劫就能坐享榮華富貴了,但是誰曾想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王紹興最後還是跟他的二三十個同夥一起被抓獲,分別被法院判處了罪行,其中的王紹興因為罪行嚴重被判了死刑。他被處死的地方離康熙陵墓不遠,這倒是讓人覺得有些有趣的巧合,似乎正是被他禍害過的皇帝陵墓,在不遠處注視著他的死亡,擁有一種充滿正義的悲劇美學色彩。
其實,像王紹興這樣的人就是因為不學無術,才總是想著去鋌而走險,如果他真的能夠多讀點書,學識和涵養一定能夠讓他變得更好,讓他不再拘泥於用不正當的方式,去獲得榮華富貴,哪怕我們沒有太高遠偉岸的志向,達不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境界,我們也應該用讀書,用勤學苦練,去擴展至自己的視野,不要心安理得的貪圖安逸,沉溺於懶惰!像王紹興這樣的人,本來是非常聰明的,他的聰明從他做鋼板鑰匙、召集人馬、買通士兵就已經可見一斑,如果他能把他這聰明靈巧勁兒用在正途上,好好學習,提高素質,想必最後的結局也不會如此的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