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彈棉花老人,用鋼板做鑰匙,差點把皇陵搬空

2020-12-19 富強瑞欽

農村彈棉花老人,用鋼板做鑰匙,差點把皇陵搬空

《三國志》當中也有「乃徙天子都長安,焚燒洛陽宮室,悉發掘陵墓,取寶物」的記載。足以看出一些人將盜墓作為了「發家」的手段,但是卻忽略了這個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文化破壞。

從曹操開始,盜墓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如今,盜墓賊已然成為一種職業。世人總說孫殿英是東陵大盜,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孫殿英之後,還有一個真正的東陵大盜,他以彈棉花的老人的身份做掩護,險些將東陵搬空。他就是河北彈棉花老人王紹義,差點將東陵搬空,卻不曾被人察覺。

王紹興是上世紀一個有名的盜墓賊,他生於民國,那個國勢動蕩的年頭,老百姓都一窮二白,搶活人倒還真不如"搶死人",於是王紹興便為了錢改做盜墓了。王紹興盯上的可不是一般的墓葬,而是清東陵,試想還有誰的墓穴,比皇家的更值錢?

王紹義覺得該大幹一場了!他又僱了二三十個小嘍囉。這幾十個人開始了瞞天過海的盜墓活動,為此王紹義還作的一個特殊工具就是用厚鋼板做的鑰匙,具體啥樣子也沒人知道。他們一開始還是很謹慎的選擇盜墓目標,最後定陵作為他們的目標,因為這裡地廣人稀,不易發現

據後來統計,東陵內清朝的一百五十多個陵墓竟然都慘遭毒手,無一倖免。東陵被盜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因為所涉及的文物數量巨大,價值極高,所以很快政府就對此展開了調查。經過一番調查,人們震驚地發現,這膽大包天的盜墓賊,居然是村裡一個彈棉花的老頭!

1949年隨著東陵被盜的風聲漸漸變小,王紹義自以為已經沒有人再管這回事了,就大膽地在北京城中亂逛。而這一次,他終於被暗中監視的警察逮住了。隨後就因為罪行嚴重被判了死刑。可巧,王紹興被處死的地方,恰好離康熙帝的陵墓不遠,倒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報應。

相關焦點

  • 河北彈棉花老人,隱姓埋名數十年,用鋼板做鑰匙,差點把皇陵搬空
    彈棉花這項老手藝,作為我國的傳統手工藝,現如今在國內的大多地方,依舊能看到很多從事這項工作的手藝人。彈棉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棉花變得更加柔軟蓬鬆,以此來製造更多的日用品。曾經,河北一彈棉花的老人,隱姓埋名數十年,用鋼板做鑰匙,差點把皇陵搬空。這位老人名叫王紹義,早些年曾是悍匪馬福田的手下,做過很多雞鳴狗盜之事。究竟在王紹義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當年,王紹義曾與馬福田等人,偷偷進入過東陵,並在其中盜取了不少文物。最後還是被孫殿英以剿匪為由趕走的。
  • 河北彈棉花老漢,潛伏東陵十餘年,將鋼板做成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彈棉花是一種傳統手藝,可以讓棉花更加鬆軟。在技術相對落後的舊時代,國內各個地區都有做相關工作的人。河北省曾有一個看似普通的彈棉花老人。他潛伏的清東陵附近十餘年,曾用鋼板做鑰匙,夥同其他人進行盜墓活動,差點搬空了整個皇陵。
  • 河北彈棉花老人,潛伏皇陵近10年,鋼板做鑰匙,幾乎將皇陵搬空
    在我國的河北,就有這樣的一個老漢,他平時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樣子是以彈棉花為生,但實際上他是一個盜墓賊,悄悄的潛伏在皇陵近十年,還自製了一把鋼板鑰匙,幾乎將整個皇陵搬空了。這個人究竟是誰,他又是如何進行盜墓行徑呢?
  • 50歲彈棉花老農,潛伏東陵十幾年,用鋼板自製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而下面要講的就是一位傳奇的盜墓賊,50歲彈棉花老農,潛伏東陵十幾年,用鋼板自製鑰匙,差點搬空皇陵。那麼他是誰呢?曹操可以說是歷史上地位最高的盜墓賊了,他的軍費大多數都是由盜墓所得,不過曹操即便手下能人很多,但是他也沒有對漢室的皇帝們動手,他所盜的也只是藩王古墓。
  • 彈棉花老人王紹興,潛伏清東陵十多年,鋼板做鑰匙幾乎搬空皇陵?
    在做了一定的調查之後,王紹興料想自己一人定不能成事,便招募了幾個同夥,幾個人成天守在清東陵外,只等一個好時機,就可成事。剛開始一群人也不敢往墓穴深處去,只在邊緣打轉,雖沒挖到什麼大的金銀珠寶,但也陸陸續續盜到了不少寶物,換了錢,暫時滿足了生活,兄弟幾個商量,只等另一個時機便能繼續下墓。
  • 河北彈棉花老頭,潛伏東陵十多年,自製鋼板鑰匙,差點將皇陵搬空
    在河北就曾有這樣一個案例,彈棉花老頭,潛伏東陵十多年,自製鋼板鑰匙,差點將皇陵搬空。他經常在清代皇陵一帶活動,想要盜竊皇陵裡的寶物。後來,軍閥孫殿英來到這裡,孫殿英是有名的盜墓賊,他對皇陵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時他所帶領的軍隊,糧食不夠,所以想著盜取皇陵,拿去換一些錢財。正所謂:一山不容於二虎,王紹興的存在,阻擋了他的進程,所以孫殿英就將他趕走了。
  • 河北彈棉花老頭,潛伏清東陵十多年,自製鋼板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但是從古代開始,就有那麼一群以盜墓為生的人,他們不惜驚擾死者的安寧,將別人的墳墓翻個底朝天,以獲取私利,盜取高額的財富,有的甚至因此而出名,就比如河北一彈棉花老農,潛伏清東陵幾十年,自製鋼板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 河北彈棉花老漢,潛伏皇陵10餘年,用鋼板做鑰匙,險些將皇陵搬空
    文物的超高價值,讓不少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比如河北一位彈棉花的老漢王紹義就是行業的佼佼者,耐心蹲守皇陵十年,終將皇陵搬空。那麼,王紹義為何選擇以盜墓作為自己的職業呢?事實上,一切不過是被利益薰心的結果。
  • 河北一彈棉花老人,潛伏東陵數十年,用鋼板做鑰匙差點把皇陵搬空
    民國時期,臭名昭著的孫殿英帶領屬下,用七天七夜的時間,盜掘了清東陵,導致眾多珍貴文物下落不明。然而,清東陵的厄運並沒有結束,繼孫殿英之後,一個名為王紹義的盜墓者潛伏多年,一舉搬空皇族陵墓,成為名副其實的「東陵大盜」。此人究竟有何能耐,為何能夠屢次得手?早年經歷早在孫殿英進入東陵盜寶之前,就有一個名為馬福田的悍匪對東陵虎視眈眈。
  • 河北彈棉花匠人,潛伏東陵數十年,鋼板做鑰匙,險些搬空皇陵
    本文筆者要為大家講的便是關於上個世紀的一次盜墓的事件,一位來自河北的彈棉花匠人,潛伏在清東陵數十年,用鋼板做成鑰匙,險些搬空了皇陵,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1945年出現了一個罕見的盜墓案件,而案件的主要犯罪人員叫王紹義。這個人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盜墓賊。
  • 河北彈棉花老人,潛伏東陵十餘年,用此物差點搬空皇陵
    從那以後,越來越多的人也對這個清代皇陵產生了非分之想,其中就包括一位叫做王紹義的彈棉花的手工藝人。1935年,東陵附近只有少數村民居住,國家也只派了個守陵人看守東陵,畢竟那個時期的中國正值多事之秋。當時一位外表淳樸又看起來很善良的彈棉花手工者王紹義搬到了東陵附近居住。由於他有手藝,能夠幫助當地的居民翻弄棉被,所以非常受當地人歡迎。
  • 河北彈棉花老漢,潛伏皇陵數十年,用鋼板做鑰匙,差點搬空清東陵
    比如在河北的唐山,有氣勢恢宏的清代皇陵,在這片皇陵墓地中埋葬了天子和一些地位尊崇的妃子,也有自古以來陪葬文化宣揚的無數珍貴的陪葬品。這些寶藏的價值不說是傾國傾城也是價值不菲,自然就引起了很多賊人的惦記。
  • 河北山村彈棉花老人,潛伏東陵十餘年,險將清朝皇陵搬空
    河北山村彈棉花老人,潛伏東陵十餘年,險將清朝皇陵搬空早在東漢時期,曹操便建立一直特殊的盜墓隊伍,並且給他們起名「摸金校尉」。從曹操開始,盜墓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近代時期,孫殿英用炸藥炸開清東陵,可謂是驚天動地。
  • 河北一彈棉花老人,潛伏東陵幾十年時間,差點就將其搬空
    而摸金校尉這個職業也是在漢朝末期時期開始流行起來的,眾所周知,在我國古時候就出現了盜墓的這種行為,而在現在也是有著比較多的,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這篇文章,就是關於盜墓的一篇文章,一位河北的彈棉花的老人潛伏在東陵幾十年的時間,而且還自製出了鑰匙,差一點就將皇陵給搬空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一探究竟。
  • 河北彈棉花老頭,潛伏東陵十幾年,自製鑰匙,險將皇陵搬空
    人走茶涼,很多人去世之後都已經成為過往,不過對皇族以及官貴人來說,儘管已經去世,卻要有一個風風光光的葬禮,他們更是要有非常豪華的陪葬品,因此每當我們發現大型皇陵的時候,都會被裡面的寶物震撼。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盜墓賊惦記著這些這些珍貴的陪葬品,不少盜墓賊也開始潛入黃陵。
  • 偽裝彈棉花,潛伏十餘年,用鋼板自製鑰匙,清東陵差點被他搬空
    20世紀的河北省有一位老人,表面上是以彈棉花為業,實則是老實人,可實際上他是個盜墓賊,一直隱藏自己的身份,潛伏在東陵十幾年,為的就是要翻天覆地的盜墓牟利,但最終他逃不過法網恢恢,只能受法律制裁。在我國的古墓中,被劃分為四大門派:摸金校尉、卸嶺力士、搬山道人和發丘中郎將。
  • 潛伏清東陵數十年,利用彈棉花遮掩盜空皇陵的河北老人,結局怎樣
    好在他還有一門不錯的手藝,可以給人彈棉花掙點飯錢,後來他漂泊多年後,重新回到清東陵附近,並且在這附近找了一個村子落了戶,因為在王紹興的內心,一直有個想法,他還想繼續盜墓,他只是在等待一個時機,只要孫殿英走了,這個墓地就又一次歸他了,他又可以得到更多的墓地寶藏,帶著這樣一個想法,王紹興一路堅持了好十幾年,一邊彈著棉花,一邊做著美夢,日子也就這樣慢慢的順水流過了。
  • 河北彈棉花老者,深居古墓數十年,自己製作鑰匙差一點清空皇陵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位關於盜墓賊的故事,他的經歷可是堪稱奇蹟這位大名鼎鼎的盜墓賊叫做王紹義,曾經可是非常出名的一位人物,在以前當過土匪馬福田的部下,因此盜墓的行當也經常去做,偷盜的文物古董數不勝數。伴隨著時代發展,盜墓賊的行當也是逐漸在消逝,之後王紹義在一次追捕中逃脫,雖然有幸逃出一劫,不過王紹義心思可一直都在盯著清東陵這個古墓,他深知裡面擁有無數的寶貝,就喬裝打扮成一位彈棉花的老者,等待機會到來。這期間,王紹義也不與別人交流,就擔心別人知曉他的真實身份,就這樣生活了好幾年,一直到國家成立之後,他也不曾忘記。
  • 此人潛伏東陵幾十年,彈棉花為生,實際每天都在偷盜皇陵財物
    今天要說的就是一位河北的老人,他表面是以彈棉花為生的,但是背地裡卻是一個實打實的摸金校尉,他在東陵待了幾十年,自己制了鑰匙,差點把一座皇陵給搬空了。一、摸清地形,準備下手這件事還是發生在新中國沒有成立之前,在河北離東陵很近的地方,有一位老手藝人,他是彈棉花的,這個人叫王紹義。他看起來與普通人沒有什麼差別,老老實實的,穿著打扮也沒有什麼怪異的地方。
  • 河北彈棉花老頭,蟄伏清東陵十餘年,用鋼板做鑰匙,幾乎盜盡皇陵
    但對做慣了賊,賺慣了快錢的王紹興來說,現在的他,既不能當強盜,也不能盜墓,這種滋味還夠難受的,他只好在東陵一帶四處遊蕩,尋找機會,可沒想到,兵荒馬亂,王紹興卻是死活也找不著機會,眼看連飯都吃不上了,這位昔日的大盜,為了謀生,只好靠彈棉花來賺些錢。於是,王紹興差強人意地在清東陵附近的村莊裡落腳,成為一名專門彈棉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