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黑猩猩太聰明,後來被送上太空,返回地球後的變化讓人心疼!

2020-12-17 科技爆發點

這隻黑猩猩太過聰明,後來被送上太空,返回地球後的變化讓人心疼!

現在航天領域的發展標誌著一個國家綜合水平的發展,而航天探測領域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人類需要克服重重的困難,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第1顆人造衛星,人類就是開啟了探索宇宙的大門,在人造衛星成功發射之後,科學家們開始考慮什麼時候才可以把第1個人類送進太空呢?

一直到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帶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的登上了月球,而阿姆斯特朗成為了第1個登上月球的人。前蘇聯的太空人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在1961年成功的進入太空,也成為了第1個進入太空環境的人,但是你知道歷史上第1個進入宇宙的生物是什麼嗎?這並不是人類,不是阿姆斯特朗也不是加加林,而是一隻大猩猩。

正是由於這些動物的前僕後繼,為人類做出一次又一次的犧牲和風險實驗,才保證了人類在後來發射過程當中的安全,如果不是他們的出現,可能人類實現太空夢還有很遠的距離。在前蘇聯發射了第1顆人造衛星之後,同年的11月3日,他們將一個叫做萊卡的流浪狗送上了太空,這隻流浪狗也成為了人類航天歷史發展過程當中的犧牲品。

在這隻流浪狗登空之前,他們對這隻流浪狗進行了多方位的訓練,還在它的身上安裝了感應器,來測量她的心跳和體溫,太空艙內也有專門的攝像頭來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原本的計劃是讓這隻流浪狗在太空中飛行一周的時間。為了減少這隻流浪狗的痛苦,科學家們決定,讓萊卡在吃完最後一頓晚餐之後將其毒死,可是沒有想到的是,萊卡並沒有成功的在太空當中飛行運營中,因為在升空5個小時之後,可能是太過於恐懼,也可能是由於中暑,萊卡就死在了太空艙內。

流浪狗萊卡並不是第1個被人類用來作為航天旅行的唯一犧牲品。蘇聯還曾經把一個和人類擁有共同祖先的黑猩猩送上了太空,和其他的生物相比,黑猩猩的很多行為和人類都非常的相似,在基因上的相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八,在眾多的猩猩當中,一隻特別聰明的黑猩猩成為了首選。當時只有三歲的他,後來被送上了太空,1957年10月4日她順利升空,在距離地球150公裡處環遊了18分鐘,並且成功的返回了地球。

然而情況並沒有我們想像當中的那麼順利,為了獎勵哈姆,工作人員給了她一顆蘋果。後來它也過上了正常黑猩猩的生活,在它的23年生命當中一直承受著痛苦,科學家認為可能是周圍的無重力環境和輻射給它的身體造成了影響。這隻為人類做出突出貢獻的猩猩,在返回地球飽受折磨,23年之後離開了我們,這未免也讓人有些心疼,對於這隻黑猩猩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這隻黑猩猩過於聰明,後被送上外太空,還是難逃悲劇!
    這隻小狗特別的聰明,雖然它是一隻流浪狗,但是還是被科研團隊所選中,畢竟第一次登陸外太空,很多事情都是我們無法預估的,我們無法承擔後果和風險,所以只能選擇讓流浪狗代替我們人類登上外太空,但是科學家的預想是可以呆二至三天左右,沒想到萊卡呆了短短的5個小時就死亡了,原因還是因為艙內溫度過熱和緊張。
  • 59年前,美國送上太空的黑猩猩哈姆,後來怎樣了?安全著陸了嗎?
    但儘管這種美好的願望已經持續了上千年,而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卻是上世紀50年代才起步。最先進行太空探索的兩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和蘇聯,它們都是當時的航天強國。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率先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而美國也不甘落後,不管是人造衛星還是載人飛船的研究上都緊追不捨。
  •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黑猩猩,代替人類探索宇宙,後來發生了什麼變化
    1957年10月4日,蘇聯將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了太空,之後也為世界載人航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不能將人類送上太空,想要將人類送上太空還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 它是第一隻,在太空旅行的黑猩猩太空人,它最後的結局怎樣了呢?
    黑猩猩太空人漢姆曾於1961年,被美國宇航局送入太空,事實上,它也是第一隻在太空完成旅行的黑猩猩,人們不禁感嘆,貧窮可以限制人的腳步,而科技的發展卻永遠不會被限制,畢竟數十年前,第一批進入太空的生物不是人類,而是動物,為了更加深入地探索太空,人類訓練了不少動物進行實驗,大猩猩就是其中一種令人們不禁好奇,當年被美國送上太空的大猩猩,它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 為什麼返回地球的太空人,基本都要坐輪椅擔架,背後原因讓人心疼
    為什麼返回地球的太空人,基本都要坐輪椅擔架,背後原因讓人心疼眾所周知,只有聰明的動物才有無限的求知慾。而人類恰恰屬於這一類,所以自從有人類文明以來,就沒有停止過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同時也在不斷研發探索的工具。
  • 世界上最孤獨的狗,被人類送上太空,至今未能返回地球!
    世界上最孤獨的狗,被人類送上太空,至今未能返回地球!網羅天下趣事,縱觀世界奇聞。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但是選對地球以外的世界非常好奇,因此探索宇宙成為人類的重要使命。但是卻有一隻世界上最孤獨的狗,被人類送上太空,至今未能返回地球!
  • 有多少只猴子上過太空?它們後來的命運如何?
    然而,好動只是猴子的一個特徵,對於人類來說,這些活潑的靈長類可以為探索宇宙做出不小的貢獻,由於它們與人類生理結構的相似性,在太空探索的早期,用猴子代替人類進行太空飛行試驗最合適不過了,那麼上過太空的32隻猴子們後來怎麼樣了?通常來說,所謂「太空」,是指海拔100千米處的卡門線以上的部分,卡門線作為一條人為劃定的分界線,將大氣層和太空區分開來。
  • 59年前,美國曾把一隻3歲的黑猩猩送入太空,猩猩的結局令人痛心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物種,是一個對人類貢獻非常之大的蟲類。早在二戰剛剛結束的1947年,美國就將一枚從德國的繳獲來的V-2飛彈發射近了太空。跟隨而去的就是幾隻果蠅以及一些地球上的玉米種子。那時候的人類對於太空環境一無所知,這幾隻果蠅以及種子在太空環境中停留了一陣子就成功回到了地球。
  • 第一隻被送上太空的猴子哈姆,如今怎麼樣了?結局令人心酸
    經商議後,一隻名為哈姆的靈長類黑猩猩代替家禽類動物進入太空探索。 哈姆是第一隻接受過專業訓練然後進入太空的黑猩猩。那哈姆返回地球後又經歷了什麼呢?在1961年,各國的航天科技還處於探索的起步階段。出於對太空人生命安全負責的初衷,美國的科學家為研究載人航天專門培訓了40隻黑猩猩。這40隻黑猩猩,讓他們根據不同的聲音和光線秩序做出相應的動作來操作一些設備。
  • 59年前,美國將一隻3歲的黑猩猩送入太空,後來的結局很心酸
    自從人們開始喜歡仰望星空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星空的探索,就像59年前被美國送到太空的黑猩猩哈姆一樣。可是,最早見過宇宙的哈姆,結局究竟如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聯和美國作為當時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為了全球霸主地位,開始了「冷戰」時期,為了獲得讓對方足以折服的軍事實力,兩國的目光逐漸由地面,轉移到空中,最後瞄向了太空。
  • 它是第一隻飛上太空的貓,任務完成後回到地球,但結局讓人心疼
    費利切特是什麼時候發射到太空的?在完成培訓後,費利切特於1963年10月18日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太空任務地點被送入太空。在返回地球之前,她在亞軌道飛行中花費了大約13分鐘。 當她漂浮在地球上空時,科學家們對她大腦中的電極進行了監測,以了解它們在旅行中對各種元素的反應。
  • 《一隻黑猩猩的宇宙史》:黑猩猩太空人的飛天故事
    這隻叫哈姆的黑猩猩可不一般,它是歷史上第一個飛上太空又活著回來的「太空人」,正是由於它的成功,人類的載人飛船才能獲得突破性進展。《一隻黑猩猩的宇宙史》講的就是哈姆如何從數星星的猩猩,變成世界航空航天的奠基者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曾被霍金講了無數遍。
  • 歷史上首個登上太空的黑猩猩哈姆,為人類的科技進步少活了10年
    50年前,美國已經研究出載人航天技術,於是選擇了將黑猩猩送上太空,黑猩猩與人類最為相似,而且它的智商也較為接近人類智商,科學家們從動物園選擇了四十個黑猩猩訓練。科學家們把黑猩猩固定在座椅上,面前放著指示燈和控制杆,然後在黑猩猩身上連接感應器,科學家們給出指令,讓黑猩猩必須在五秒之內做出正確的操作,如果做對了會獎勵它一個香蕉,但如果做錯了就會被電擊懲罰。
  • 1961年,美國把一隻3歲的黑猩猩送入太空,猩猩的結局讓人心酸
    讓人諷刺的是,在計劃結束之後,前蘇聯官員遺憾的向全世界宣布:「小狗太空人萊卡在宇宙中平靜的生活了一周後,最終平靜的、毫無痛苦的死去了。」人類為這隻「勇敢偉大」的小狗太空人哀悼,無數誇讚敬佩的新聞登上報紙,我們歌頌它向它致敬,卻沒有人問問這隻小狗,它是否願意。
  • 當年送上太空的猩猩,按指令完成任務後,回到地球卻成了這副模樣
    但在去到宇宙之前,沒有人知道太空究竟是怎樣一副模樣,那裡又隱藏著怎樣的危險,因此,為了保障太空人的生命安全,首先被派到太空執行任務的不是人類,而是動物。一條名為「萊卡」的流浪狗就是史上第一個進入到天空的生物,承載著眾人希望的萊卡於1957年11月3日上午10時28分被發射到太空,但誰也沒有料到,這是萊卡一生中最後的一場旅途。
  • 從小和嬰兒一起長大,這隻黑猩猩認為自己就是人類,結局卻很悲慘
    我們都知道,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8.5%,不過,卻因為1.5%的差異,導致人類成為了地球上的主人,而黑猩猩則只能在野外生存,同時,它們還需要被人類進行各種實驗,因為它們和人類的相似度,會讓實驗的數據更加準確。
  • 上過太空的猴子再回到地球過得怎麼樣了?
    而登月並不是一蹴而就,在人類踏上月球之前,美國和蘇聯這些當時在該領域擁有相對先進技術的國家,不止一次地將各種動物送入太空,所以,第一個從太空返回的地球不是人,而是猴子。即便萊卡的生命在進入太空之後結束,但卻激勵了航天人終能進入宇宙更廣闊空間的夢想,而蘇聯也在之後為這隻未死去的流浪狗豎立了只屬於它的雕像。而美國科學家則更偏愛猴子,有不少猴子都在之前發射的缺陷火箭中犧牲,比如艾伯特3世、艾伯特4世和艾伯特5世這三隻猴子還沒進入太空就意外死亡。
  • 50年前被送上太空的狗和猴子,後來怎麼樣了?成功了沒有?
    在50年前,科學家曾將狗和猴子送上太空,後來怎麼樣了?從上個世紀開始,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人類已經成功走出了地球踏上了月球,甚至馬上就可以飛出太陽系,到達遙遠的銀河系,然而在人類發展航天科技的過程當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事物發展的過程當中有成功也會有失敗。
  • 太空人從太空返回後,身體通常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太空人是登陸其它天體,或者乘坐宇宙飛船進行太空實驗,之後返回時一般是乘坐飛船的返回倉返回地球。在這兩種情況下,無論是搭乘登陸倉登陸其它天體,還是在宇宙飛船內活動,由於沒有定期的補給,有保障的活動空間也比較有限,再加上工作計劃的時效性也非常強,因此在太空環境中停留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比如,搭乘阿波羅11號的3位美國太空人,從土星五號火箭升空到返回地球,共經歷了10天時間;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從神州五號火箭發射升空到返回倉返回地球,一共在太空中停留了約21.5小時。
  • 60年前,3隻狗1隻猴子1隻松鼠2隻猩猩被送入太空,如今怎麼樣了?
    人類現在正在計劃向火星移居,這在半個世紀前是難以想像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類剛剛從二戰的陰霾中走出來,在冷戰的氛圍中努力發展,太空事業也在美蘇兩國競爭中被提上了日程。這一階段,人類開始計劃把自己送入太空,但是一開始卻並非是人類打頭陣,而是動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