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李丹 韋維 攝影報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2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國際殘疾人日」,旨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促進和維護殘疾人的權利和福祉,並提高人們對殘疾人處境的認識,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
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12月3日,由四川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四川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
本次活動以電子科技大學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技術為基礎,以數字、互聯、可視、智能的國產外骨骼機器人為體驗產品。由脊髓損傷患者穿戴體驗,感受人工智慧為傳統康復注入新的動能,重塑康復醫學提供的無限可能。外骨骼機器人與康復醫學場景的結合,實現輔助診斷、輔助決策和輔助治療的便捷和高效,切身體會科技給殘疾人生活帶來的改變。
本次體驗的外骨骼機器人是由電子科技大學程洪教授帶領團隊十年磨一劍,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並實現產業化應用。2018年首批獲得國家NMPA(CFDA)認證是一家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製造」。它能幫助肢體殘疾人通過有效訓練,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目標,可以針對患者的損傷和康復程度,提供不同強度的個性化訓練方案,增強患者的主動參與意識,並對康復進度給予實時反饋,作出量化評價,為改進康復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它的亮點是個性化、智能化定製。
現場多位殘疾朋友體驗後,激動的紅著眼眶表示:今天在外骨骼機器人的幫助下重新站起來,感覺太好了!在重新邁開腳步的那一瞬間,感覺體內的血液再次沸騰,仿佛回到了曾經,呼吸也變得更加順暢,在體驗過程中身體也在微微冒汗,這都是多年不曾出現的反應。科技改變命運、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現在國家支持的這項科研項目,完全滿足了我們脊髓損傷患者強烈站起來的需要,支撐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改變我們的生存、生活、生產的狀況。我們可以與正常人一樣站起來了!我們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