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站起來了」 外骨骼機器人讓癱瘓殘疾人重拾信心

2020-12-25 四川新聞網


「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現場。

  關注國際殘疾人日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丹 文/圖

  對於廣大因病或意外造成截癱的殘疾人來說,從床上、從輪椅上重新站起來,是他們的渴望。

  12月3日,由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藉助外骨骼機器人,部分截癱殘疾人從輪椅上重新站了起來。

  現場體驗

  「穿」起機器人 癱瘓的他圍著會場走了起來

  32歲的自貢人林寒現場帶頭體驗了這款「機器人」。林寒2013年因意外造成腰椎斷裂,神經嚴重受損,下肢癱瘓。

  現場,林寒熟練地操作起「機器人」,通過胸部、腹部和腿部的幾條綁紮帶,將這款設備穿在腰上,並固定好。摁下肘杖上的按鈕後,「機器人」將林寒的臀部緩緩抬起,直至其站立狀態,林寒則依靠肘杖穩穩站住。隨後,林寒摁下按鈕,右腿被緩緩抬起,往前邁出一步,緊接著,左腿被抬起,又往前邁出一步。「因為腿部沒有感覺,所以對行走已沒有概念,要保持平衡,需要肘杖及時跟上。」在「機器人」的幫助下,林寒圍著會場走了起來,臺下隨即掌聲四起。

  林寒是這款「機器人」研發團隊的志願者,2015年9月,他被邀請參加全國第九屆殘運會暨第六屆特奧會開幕式,並依靠外骨骼機器人進行了聖火傳遞。這一幕,讓無數腿疾患者看到了希望。

  「身體在恢復,心情也好了很多。」林寒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現場的殘疾朋友,「站」起來後,他的身心都在快速康復。

  科技賦能

  不只幫助行走 更讓殘疾人樹立生活信心

  電子科大外骨骼機器人研發工程師邱靜介紹,目前,研發團隊根據不同身高、體重需求,研發出了最新版本,使用者只需要一至兩天,就能實現「人機互動」與「人機合一」。

  據了解,本次展驗的外骨骼機器人是由電子科技大學程洪教授帶領團隊十年磨一劍,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並實現產業化應用。該機器人於2018年首批獲得國家NMPA(CFDA)認證,是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製造」。它能幫助肢體殘疾人通過有效訓練,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目標。

  「在外骨骼機器人的幫助下重新站起來,感覺太好了!」現場,45歲的殘疾人王大姐在「機器人」的幫助下,剛剛站起來的一刻,激動地叫出了聲。她說,重新邁開腳步的那一瞬間,感覺熱血沸騰,呼吸也變得順暢。

  科技改變生活。省殘聯副理事長馬駿表示,目前,國內還有更高能的外骨骼機器人,通過腦、肌聯動,更加智能地為脊髓損傷患者服務;同時,新型材料的運用,讓這種穿戴設備更輕盈,讓損傷更厲害的殘疾人也可以使用並站起來。「通過穿戴設備讓殘疾人站起來,除了緩解癱瘓病人褥瘡、壓瘡等疾病,更能從心理上幫助他們康復,樹立生活的信心。」馬駿說。

相關焦點

  • 國際殘疾人日|我們站起來了!四川殘疾人體驗外骨骼機器人
    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12月3日,由四川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四川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
  • 重新站起來感覺太好了!四川殘疾人體驗外骨骼機器人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12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國際殘疾人日」,旨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促進和維護殘疾人的權利和福祉,並提高人們對殘疾人處境的認識,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由四川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四川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
  • 帕運會冠軍再次站了起來!浦東這家人工智慧企業邀殘障人士體驗...
    通過浦東企業——傅利葉自主研發的下肢康復機器人,帕運會輪椅擊劍冠軍姚芳再次站了起來。多年前一場車禍,姚芳脊髓受損,從此只能與輪椅為伴。深耕康復機器人領域的傅利葉智能就一直在做這件「賦能」的事,致力於運用智能康復技術研發康復機器人,儘可能地在較短的時間內使脊髓損傷者等殘障傷友重新開始自理生活,幫助他們擺脫生活困境,重拾信心。
  • 科技賦能,公益助殘 讓殘疾人圓「行走」夢
    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徐鳳建認為,外骨骼能夠幫傷友自信行走,增強信心,對傷友需求來說是最大的福音。「希望企業不斷優化升級,讓全國脊髓損傷傷友和其他患者及早使用。」傅利葉智能CEO顧捷介紹了企業五年來的發展歷程,他表示有信心未來讓幾十萬殘疾人患者走起來,「讓脊髓傷友站起來走路不是一個太遙遠的事情,我們的願景是通過智能化輔具設計生產,讓人人享有康復。康復不是奢望,隨著我們生活的提高,外骨骼機器人等智能康復輔具將走入尋常百姓家。」
  • 傅利葉智能公益助殘 首場品牌開放日邀殘疾人體驗「行走」
    徐鳳建在致辭中表示,自己見證了傅利葉外骨骼機器人的發展,看到上海有了自己的外骨骼,見證了國家科技水平的提高,非常激動。他認為外骨骼能夠幫傷友自信行走,增強信心,對傷友需求來說是最大的福音,「希望傅利葉不斷優化升級,讓全國脊髓損傷傷友和其他患者及早使用,相信這一天肯定會早日到來。」
  • 福祉科普|人生的第二次學步——外骨骼助力系統
    圖:下肢癱瘓 圖片來源:lybrate這就不得不提到一種名為外骨骼機器人的機電系統,可以非常好的擬合人體,幫助下肢癱瘓者重新站立、行走,幫助正常人應對重載勞動場景。本期科技版塊福祉君就帶您認識一下國內外幾款民用、軍用的外骨骼機器人。以色列ReWalkRewalk是一個由以色列製造商ReWalk Robotics公司設計製造的外骨骼系統,主要用途是協助下肢癱瘓的病人能夠再次站立行走。
  • 行動不便老人和癱瘓病人的福音 腦波控制外骨骼系統
    據外媒報導日本機器人專家三井(Yoshiyuki Sankai)開發的腦波控制外骨骼已經成功地在多名患者身上起到輔助作用。該設備可用於因脊髓受傷而癱瘓的病人或者因歲數大而行動不便的老人,改設備可輔助病人進行正常活動,強化病人神經和肌肉組織。最令人震驚的是:病人可以用他們的腦電波來控制他們。
  • 中科大先研院團隊開發新一代外骨骼機器人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採訪獲悉,其實科幻片中出現的穿在人身上的設備,在科研領域叫做「外骨骼機器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外骨骼在軍事、民用以及醫療等領域前景廣闊。在軍事領域主要用於突破人體力量、速度等方面的身體極限;在工業領域方面,可以增強工人的工作能力;最成熟的應用領域是在醫療康復,主要用於輔助殘疾人、老年人以及上肢、下肢無力患者、癱瘓病人等的康復治療。
  • 【拓斯達|前沿】「改變生活」的外骨骼機器人
    這家公司設計和製造用於醫療應用的定製外骨骼機器人,以期未來取代許多患者每天依賴的輪椅。 數以百萬計的人患有截癱、腦性癱瘓和脊髓性肌萎縮症 (SMA) 等神經生理疾病。採用被動式輔助工具(如手杖、拐杖和助行器)進行神經功能康復治療,對於改善因這些疾病造成的行動不便至關重要。
  • 碳纖維外骨骼機器人在軍民兩用市場發展前景如何?
    江蘇博實科技:外骨骼( exoskeleton)原指為生物提供保護和支持的堅硬的外部結構外骨骼機器人( exoskeleton robot)可理解為一種結合了人的智能和機器人機械能量的人機結合可穿戴裝備。外骨骼機器人技術在許多領域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
  • 像這樣的機器人外骨骼正變得越來越實用
    機器人和人類和諧合作的願景。這不是很好嗎?   當然,外骨骼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新奇之處。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概念和演示。其中包括為工業環境量身定製的輕型外骨骼套裝(其中一些正由本田等公司進行測試)和用於支持老年人或殘疾人的醫療保健外骨骼套裝。
  • 未來醫療康復領域霸主-外骨骼機器人
    機器與人類的結合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專業術語叫外骨骼機器人,如果你看過好萊塢科幻大片《明日邊緣》,那麼你應該對於外骨骼機器人應該會有一個具體形象的認知,外骨骼被湯姆·克魯斯和士兵穿上後立馬成為超級戰士,戰鬥力爆棚,雖然是科幻大片,但並不是異想天開,因為外骨骼機器人其實已經有了不少應用,尤其醫療康復應用領域,未來可期!
  • 中國智造再創佳績 悠行外骨骼機器人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
    」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悠行外骨骼機器人的推出,標誌著中國首款適用於截癱、偏癱患者康復訓練的外骨骼機器人設備正式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打響了「中國智造」的品牌。人人都夢想著擁有「鋼鐵俠」一般的外骨骼戰甲,增強自身的肌肉和行動,還可以幫助下肢不便甚至癱瘓的人重獲行走能力。近些年科技的飛速發展,讓這項外骨骼技術已經走進了我們真實的生活。
  • 外骨骼機器人的潛力如何
    近日有消息稱,美國知名機器人研發企業Sarcos Robotics本月內會將新研發的新款工業用外骨骼機器人Guardian XO交付給客戶。 這款外骨骼機器人可以廣泛應用於搬運重物,是製造業重要的機械裝備,並且在物流、建築、航空航天、軍事等領域也頗具潛力。
  • 外骨骼機器人都能做什麼?一探究竟
    外骨骼機器人如鎧甲一般,讓人擁有超級強大的戰鬥力。電影《鋼鐵俠》、《明日邊緣》、《流浪地球》中出現的外骨骼機器人都非常完美的展示了這一點。外骨骼機器人已經不僅僅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生活中各種形態的外骨骼機器人漸入眼帘……
  • 通道農民畫家勇奪省級獎項 車禍致殘喪失信心 幹部幫扶重拾畫筆
    我們給你送獎品來了。」11月13日,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黃家堡村殘疾貧困戶石慶幹收到來自長沙的獎項。在由湖南省殘疾人聯合會、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組織舉辦的2020年全省殘疾人文化周活動「書法、繪畫、手工藝品及徵文作品評選」活動中,石慶幹的油畫作品《播夢者》榮獲三等獎。
  • 從重達百斤價值百萬,到能負載2噸,外骨骼機器人未來會如何?
    但是,無數電影導演和科幻迷們告訴我們,其實可能還有另一種方式,那就是外骨骼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一直是科幻電影中人類自身能駕馭力量的極限。外骨骼機器人的發展與場景外骨骼的定義最早其實來源於動物,即外部的骨骼,這些外部骨骼一般用於支撐和保護動物,與之相反的是人類這樣「內骨骼」的生物。
  • 外骨骼機器人在物流和製造業的倉儲搬運環節的展望
    後背式 外骨骼機器人 背重物 如履平此類可穿戴機器人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五角大樓就要求提供可穿戴機器人以提高士兵作戰能力,從那時起,外骨骼機器人技術開始迅速發展。2000年,美國國防部基於增強士兵體能、提高單兵作戰能力的目的,正式提出「外骨骼機器人」概念。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名下肢癱瘓少年穿著智能機械骨骼外衣開球的颯爽英姿引爆了全場。
  • 快遞小哥的外骨骼機器人來了,實用化離我們不遠了
    快遞外骨骼機器人來了 快遞小哥的外骨骼機器人來了 ,實用化離我們不遠了: 目前,快速發展的快遞物流領域成為重要市場之一
  • 《流浪地球》中的外骨骼動力裝甲真的存在嗎?
    同時,俄羅斯還在研發第三代「勇士-3」主動外骨骼系統。這是一款未來單兵作戰系統,固定在戰士腰部,能實現單手發射機槍,且準確率極高。系統外層材質是鈦金屬,內層採用輕質碳纖維材料。鋼盔可根據周邊環境自動變色。美軍裝備的外骨骼設備民用領域除了軍用領域外骨骼機器人還可以幫助我們來完成更多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