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的機器人外骨骼正變得越來越實用

2020-12-15 中國機器人網

  當你想像外骨骼時,它可能看起來有點像Sarcos Robotics的Guardian XO。XO實際上是一個你戴著的

機器人

。太空衣的動力四肢可以感知你的動作,並在很短的時間內與你的姿勢匹配,給你毫不費力的超級力量和耐力——舉重200磅的感覺就像10磅。 

  機器人和人類和諧合作的願景。這不是很好嗎?

 

  當然,外骨骼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新奇之處。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概念和演示。其中包括為工業環境量身定製的輕型外骨骼套裝(其中一些正由本田等公司進行測試)和用於支持老年人或殘疾人的醫療保健外骨骼套裝。

 

  全身供能的機器人外骨骼比較少見,這使得Sarcos套裝看起來非常酷。但就像機器人技術中的所有東西一樣,實用性和遠見同樣重要。值得問的是:會有人購買和使用它嗎?這不僅僅是一個概念

視頻

嗎?

 

  Sarcos是這麼認為的,他們對此很興奮。「如果你問這個問題,30年的時間和3億美元是什麼樣子,」Sarcos的執行長Ben Wolff告訴IEEE Spectrum,「你會在樓下看到它。」

 

  XO似乎選中了幾個鍵框。首先,它對用戶很友好。根據Sarcos的說法,外行只需幾分鐘就能把安全帶系好並趕上速度。穿著西裝工作要舒服幾個小時。這要歸功於基於傳感器的高度自動化,使機器人能夠無縫地匹配用戶的動作。

 

  XO還可以工作幾分鐘以上。它的電池續航時間為2小時,如果有備用設備,它可以工作一整天。電池是熱插拔的,這意味著你可以在不關閉系統的情況下用新的電池替換電池。

 

  這套西裝針對的是製造業,那裡的工人經常搬運重物。此外,沃爾夫告訴CNET,太空衣還可以用於軍事用途。但這並不意味著阿凡達式的戰鬥。沃爾夫說,XO主要用於後勤(搬運重物),並不是為裝甲設計的,所以它不太可能出現在前線。

 

  這套系統每年將向客戶收取10萬美元的租金,這聽起來似乎很多,但對於工業或軍事用途而言,6位數的租金可能不會嚇倒潛在客戶,如果訴訟證明自己是一種有用的設備的話。(隨著這項技術越來越普及,競爭對手不斷湧現,可以合理地想像價格會下降。)

 

  Sarcos是在幾十年前進入外骨骼系統的,最初是由軍方資助的(和許多機器人研究一樣)。早在2008年,

視頻

就在YouTube上被點擊,但在今年早些時候宣布公司接受XO訂單後,Sarcos公司表示,他們將在1月份交付首臺alpha機組,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裡程碑。

 

  總的來說,機器人技術近年來有了很大的進步。像「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這樣的YouTube熱門話題經常會獲得數百萬的瀏覽量(不可避免的是,頭條新聞也會引發對機器人的恐懼)。他們從拴住跑步機的訓練到在盒子上不拴住後空翻。雖然今天的機器人確實比它們的祖先優越得多,但它們一直在努力證明自己的用處。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機器人挑戰賽與YouTube上的炫酷視頻形成了鮮明對比。機器人跌倒、顯得笨拙。

 

  今年標誌著幾十年研究的首批商業成果。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在2019年向客戶提供其機器狗Spot。這是否會被證明是值得頭條關注的閃光,還是某種可持續的東西,仍有待觀察。但是有了更多的自主能力和像XO這樣的外骨骼機器人,外骨骼的品種可能更容易在各種用途上更實用。

 

  而自主機器人需要高度先進的自動化來駕馭不確定和不斷變化的環境——自動化,在目前,仍然很大程度上是難以捉摸的(儘管像谷歌這樣的機器人正在配對最新的人工智慧來解決這個問題)——外骨骼主要需要物理自動化。真正硬的部分,如導航、識別和與對象交互,都外包給人工操作。

 

  事實證明,對於今天的機器人來說,最好的人工智慧仍然是我們。我們可能還會有像羅西機器人那樣的自動機器人,但是在那之前,對於複雜的

應用

程序,我們將憑藉其強大的力量和耐力紮緊機甲,讓他們為我們的大腦而疲憊。

相關焦點

  • 外骨骼機器人的潛力如何
    近日有消息稱,美國知名機器人研發企業Sarcos Robotics本月內會將新研發的新款工業用外骨骼機器人Guardian XO交付給客戶。 這款外骨骼機器人可以廣泛應用於搬運重物,是製造業重要的機械裝備,並且在物流、建築、航空航天、軍事等領域也頗具潛力。
  • 《科技》外骨骼機器人
    外骨骼機器人除了成本和工藝外還要考慮以下幾方面:高強度材料的機器人不僅可以滿足其使用過程中強度要求,減少零部件截面積尺寸;外骨骼機器人為穿戴式結構,輕量化材料的選擇不僅可以提高穿戴舒適性,減輕穿戴者的負擔,還可以節約機器人能源消耗;採用較大阻尼材料或增強阻尼,提高定位精度,以及手臂、下肢等在終止構件運動後能平穩停止,不會給人體造成身體損傷。
  • 快遞小哥的外骨骼機器人來了,實用化離我們不遠了
    快遞外骨骼機器人來了 快遞小哥的外骨骼機器人來了 ,實用化離我們不遠了: 目前,快速發展的快遞物流領域成為重要市場之一
  • 柯馬MATE被動型外骨骼機器人
    自1965年第一個軍事用外骨骼機器人面世起,外骨骼機器人在製造業內越來越受到歡迎,它們不僅為工人的工作提供輔助,還能提高工作質量。ABI Research數據顯示,2018年有7,000多個外骨骼機器人面向製造業出售,但全類型的外骨骼機器人的潛在市場需求為60,000套,預計從2019年至2024年增長率將超過50%。考慮到工業化國家平均人口年齡的增長,其需求可能會再次增長。
  • 未來醫療康復領域霸主-外骨骼機器人
    機器與人類的結合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專業術語叫外骨骼機器人,如果你看過好萊塢科幻大片《明日邊緣》,那麼你應該對於外骨骼機器人應該會有一個具體形象的認知,外骨骼被湯姆·克魯斯和士兵穿上後立馬成為超級戰士,戰鬥力爆棚,雖然是科幻大片,但並不是異想天開,因為外骨骼機器人其實已經有了不少應用,尤其醫療康復應用領域,未來可期!
  • 【拓斯達|前沿】「改變生活」的外骨骼機器人
    得益於機器人技術的最新進展,我們現在能夠使用主動式外骨骼機器人進行治療,以支撐患者的身體,並大大改善治療效果。 Marsi Bionics公司製造的外骨骼機器人能夠使肢體殘障人士自由站立、移動及與周圍環境互動。
  • 外骨骼機器人的普及之路還有多遠?
    對於機器人來說,在我們的腦海中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種鋼鐵機身、力大無窮的模樣,可是隨著科技發展,機器人不再限定於單純的機器,一種可穿戴的外骨骼機器人進入到大眾的視線中。外骨骼機器人並不是為代替人力,而是與人結合,賦予勞動者更多的能力、力量。
  • NO,快遞行業早已開始使用「外骨骼」
    路人驚奇地看著配送人員的外骨骼裝置照片中,某配送平臺的一位工作人員正通過使用「外骨骼」裝置,背起三層快遞箱運送貨物。像「外骨骼」這樣的高科技裝備對於科幻迷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常常能在類似於《極樂世界》和《明日邊緣》的科幻電影之中發現它們的身影。但是在現實世界中,「外骨骼」的使用並不多見。也許我們能在某些科學、軍事、醫療等研究領域聽到它們的消息,但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或者使用昂貴的「外骨骼」裝置依然是個低概率事件。所以,有些網友看在到這張照片時,忍不住懷疑「外骨骼」是被P上去的。
  • 外骨骼機器人都能做什麼?一探究竟
    外骨骼機器人如鎧甲一般,讓人擁有超級強大的戰鬥力。電影《鋼鐵俠》、《明日邊緣》、《流浪地球》中出現的外骨骼機器人都非常完美的展示了這一點。外骨骼機器人已經不僅僅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生活中各種形態的外骨骼機器人漸入眼帘……
  • 「我們站起來了」 外骨骼機器人讓癱瘓殘疾人重拾信心
    「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現場。  12月3日,由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藉助外骨骼機器人,部分截癱殘疾人從輪椅上重新站了起來。
  • 外骨骼機器人能否撬動千億級工業場景?
    工業外骨骼千億級市場亟待爆發外骨骼機器人最早用於軍事。1960年美國軍方的增強型軍用裝甲就是最早的外骨骼項目。到2011年美國Sarcos公司就出品了較成熟的用於搬運炮彈等重物的外骨骼機器人。 隨後外骨骼機器人進入醫療康復領域,輔助中風、偏癱等患者做行走類康復。一時間入局醫療康復類外骨骼機器人的公司如雨後春筍。
  • 外骨骼機器人如何在各行各業提升人的力量和效率?
    後面還出現了一些氣動外骨骼。像國內的鐵甲鋼拳,他們現在也開發了一些電動類外骨骼。國外的日本一家公司也有一些氣動肌肉外骨骼出現,這種驅動形式在物流有部分應用。電動伺服驅動形式的外骨骼公司目前是最多的,除了傲鯊智能之外,日本的 ATOUN 還有德國 Bionic 等都屬於電動型外骨骼,主要在工業、物流搬運、汽車底盤工位等一些特定工位有較多應用。
  • 超輕便超實用!科學家研發新型柔性外骨骼手套僅重148g!
    導讀全球範圍內有超過5千萬人由於中風或脊柱損傷導致永久性的手部損傷,手是人類與周圍環境相交互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一旦喪失了手部功能,一個人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生活質量將大大受到影響,連吃飯喝水都將變得充滿挑戰。機器人外骨骼手套可以協助手部失能的人,為他們提供一些抓握能力從而幫助他們獨立生活。
  • 碳纖維外骨骼機器人在軍民兩用市場發展前景如何?
    江蘇博實科技:外骨骼( exoskeleton)原指為生物提供保護和支持的堅硬的外部結構外骨骼機器人( exoskeleton robot)可理解為一種結合了人的智能和機器人機械能量的人機結合可穿戴裝備。外骨骼機器人技術在許多領域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
  • 中國智造再創佳績 悠行外骨骼機器人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
    」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悠行外骨骼機器人的推出,標誌著中國首款適用於截癱、偏癱患者康復訓練的外骨骼機器人設備正式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打響了「中國智造」的品牌。人人都夢想著擁有「鋼鐵俠」一般的外骨骼戰甲,增強自身的肌肉和行動,還可以幫助下肢不便甚至癱瘓的人重獲行走能力。近些年科技的飛速發展,讓這項外骨骼技術已經走進了我們真實的生活。
  • 開發外骨骼機器人,「鐵甲鋼拳」助力京東618物流大戰
    不過隨著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意識到簡單粗放型的經營模式及人力操作所帶來的高成本低收益已不再適應當下的企業運營。想要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企業率先把視線放在了分揀環節。在配送中心搬運成本中,分揀作業搬運成本約佔90%。在勞動密集型配送中心,直接參與分揀操作的人力佔到50%。同時,整個配送中心作業時間的30%-40%更是被分揀作業時間所佔。
  • 外骨骼機器人在物流和製造業的倉儲搬運環節的展望
    外骨骼機器人技術是融合傳感、控制、信息、移動計算等科技,為操作者提供一種可穿戴機械機構的綜合技術。不同於軍事戰爭電影或科幻電影中的「鐵甲洪流」,外骨骼機器人是附著於人體外部的「人工智慧」。後背式 外骨骼機器人 背重物 如履平此類可穿戴機器人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五角大樓就要求提供可穿戴機器人以提高士兵作戰能力,從那時起,外骨骼機器人技術開始迅速發展。
  • 四川殘疾人體驗外骨骼機器人
    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12月3日,由四川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四川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
  • 智慧康復 「大艾」升級版訓練機器人讓行走變得簡單
    原標題:智慧康復 「大艾」升級版訓練機器人讓行走變得簡單   我國每年新發現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多達數百萬人,然而,由於醫療資源和康復治療技術上的限制,致使很多患者行走能力下降,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如今,這一難題在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上找到了答案。
  • 外骨骼機器人送餐,外賣小哥背百斤重物輕鬆上樓
    ▲《死亡擱淺》遊戲畫面如今,這樣的場景被搬到了現實中,據了解,這位外賣小哥所穿戴的外骨骼機器人,是由傲鯊智能研發的HEMS-GS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一、20年發展,送餐行業首秀外骨骼機器人其實就是一種可穿戴機器人,通過擬人化的機械結構設計,融合傳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動計算等技術於一身,幫助人類增強身體機能,或是幫助人類恢復某些身體機能的一類機器人。也正因外骨骼機器人的這兩類主要用途,它被分為增強型和康復型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