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之下,美國最大的潛在風險或許並非股市,而是企業債市場。
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美股連續熔斷持續牽動著投資者的神經。道指創下史上最差一季度表現,累計跌幅超過23%。
然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給美國金融市場帶來的最大潛在風險或許並不在股市,而是企業債市場。
紐約大學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認為,美聯儲推出的一級和二級市場企業信貸工具可以讓美聯儲購買包括規模達1萬億美元的BBB評級債券投資級債券在內的企業債,但大部分BBB評級的債券將被下調至垃圾級,美聯儲將為此承擔不計後果的信貸和市場風險。
企業債面臨降級及債務到期雙風險
本周,穆迪下調總值6.6萬億美元的美國非金融企業債務評級展望,由穩定降為負面。
穆迪高級信貸官德弗裡斯特(Edmond DeForest)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下調評級展望旨在反映疫情衝擊下,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企業整體遭到打擊,以致違約風險上升。
德弗裡斯特指出,被調低評級展望的美國非金融企業截至2019年底的發債總額為6.6萬億美元,較2009年中期金融危機結束以來增長了78%。
美國聖路易斯聯儲銀行公布的數據更顯示,非金融企業債務總額已從2010年第四季度的6.06萬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10.11萬億美元,佔2019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6.52%,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高。
低利率和寬鬆的融資條件助長了本輪企業債的繁榮。摩根史坦利投資管理部全球首席策略師夏爾馬(Ruchir Sharma)日前表示,由於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監管措施,全球最大和最具風險債務已從美國家庭和銀行轉移到企業。
還有一些企業債處於投資級的邊緣,有滑向垃圾級成為「墮落天使」的可能,這也給企業債市場增添了風險。
據高盛估計,價值7650億美元的投資和高收益債券已在2020年經歷了評級下調。而即使在投資級債券中,據美國金融穩定報告的統計,大約50%的評級也是投資級中的最低等級(BBB級),一旦經濟增長放緩,大量債券將面臨被降級至高收益債(即垃圾債)的風險,進而導致拋售潮、引發債市流動性下降。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個人銀行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部主管吳晶晶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許多企業增加槓桿使用,導致面臨經濟衝擊時,更多這類型企業出於被降級的邊緣地帶。如今,有50%的投資級企業為BBB評級,而在全球金融危機時期這一比例僅為36%。
「好消息是,債券市場價格通常在評級調降之前已經反映。市場整體的降級浪潮通常是對外部衝擊的反映,市場估值已經提前消化了降級預期。因此,實際上在上一周隨著福特等公司被降級之後,高收益債券市場出現反彈。」不過,她稱,這並不意味著市場已經出現底部,這或許僅是降級浪潮的第一波。
能源企業債或是重災區
吳晶晶告訴記者,一段時間以來,由於俄羅斯與沙特的石油價格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導致全球大規模停工停產,對於石油需求也大幅降低。中期來看,原油需求的下降繼續向下遊傳導。長期而言,價格的大幅下挫毫無疑問將重塑全球原油行業。大量的國營或私有生產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場,而在一些產油國中,如果國營原油生產商退出運營,疊加長期的治理危機,其國內政治局勢可能出現不穩定性因素。
花旗認為,由於疫情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疊加原油價格戰對油價的拖累,能源相關企業債券可能風險較高。過去數年,隨著美國頁巖油技術的不斷成熟,美國頁巖油企業迅速擴張,在低利率的刺激之下,其紛紛舉債擴大規模,迅速膨脹的背後是大量的債務風險。
根據國盛證券研報數據,美國能源行業企業債存量規模達8043億美元,其中97%以上是原油相關。美國能源企業債中,高收益債佔比達31.2%,高於整體企業債市場的21.5%。上述研報還指出,2020年美國能源行業共有448億美元企業債到期,明顯高於2019年的293億;其中投資級為307億,高收益債為141億。
穆迪的數據也顯示,北美石油勘探和生產公司有860億美元的債務將在2020年至2024年期間到期,管道公司還有1230億美元的債務將在同一時期到期。
雖然隔夜沙特呼籲OPEC+產油國舉行緊急會議的消息令油價略有回調,但近期,國際原油價格經過不斷暴跌後,已跌至29美元/桶左右。
摩根大通能源分析師認為,若油價在2021年處於每桶30或40美元,美國能源企業面臨的壓力將升高,25%至43%的能源類債券將會違約,主要集中於上遊勘探生產和油田服務企業。
果不其然,本周三(4月1日),知名頁巖油公司懷丁石油公司(NYSE:WLL)成為了第一個撐不下去的大型石油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
瑞銀集團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官黑費爾(Mark Haefele)也稱,能源板塊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中的權重達14%,能源企業的違約可能會帶來更大範圍的資本流出,並令非能源企業更難以發行債券。
此外,吳晶晶還向記者表示,評級公司3月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調整由於油價暴跌而受影響的能源公司,而未來其下調關注點可能轉向更多領域,包括醫療保健、TMT和消費品等行業。
弗裡斯特也警示稱,除了油氣行業,「對消費者需求最敏感的行業的企業」都將面對最大打擊,包括航空業、旅遊業、郵輪業與汽車業。
美聯儲購債新政策「拆彈」效果恐有限
近日,美聯儲推出了「無限QE」政策,並在23日宣布推出向投資級企業債券市場推出一級市場公司信貸工具(PMCCF)和二級市場公司信貸工具(SMCCF),從而直接買入投資級企業債以維持流動性。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預計,通過加槓桿和注資,一級市場公司信貸工具可以向美國投資級企業提供7190億美元的額外借款能力,二級市場公司信貸工具的規模則可以達到5470億美元。
但對於美聯儲的史上首次購債措施,不少分析師認為從當前的規模和覆蓋度來看,美國企業債這個「定時炸彈」仍未被拆除。
吳晶晶表示,美聯儲開啟無限QE措施,開始購買企業債券,而評級機構同時開始以創紀錄的速度下調企業債券評級,一定程度抵消了美聯儲政策的積極效果。若評級機構將所有負面展望債券均下調一級,則全年可能有2500~3000億美元投資級別企業債被下調為高收益債。
她還指出,美聯儲的企業債券購買計劃,將引導高達2000億美元資金投入市場,將給部分投資級別企業帶來更多現金流,收益率曲線陡峭化也使市場對於債券違約風險擔憂有所降低。「但美聯儲的購買債券類型僅為投資級別債券,因此評級機構是否下調企業評級將直接影響到企業能否得到美聯儲的援助,高等級的投資等級企業和處於降級邊緣的企業未來發展可能出現明顯分化。」她稱。
德弗裡斯特也表示,「政府的支持將緩解一些企業受到的衝擊,但不太可能阻止那些長期生存能力不太確定的企業陷入困境」,一些負債最重的行業仍將脆弱不堪。
英為財情分析師莫寧認為,美聯儲政策能否「拆彈」的關鍵在於其能購買多少企業債券,是否足以穩定市場。而實際情況是,「美聯儲在企業債券市場的購買力不是無限的。其不能持有任何一隻ETF的20%以上以及單個公司債券的10%以上比例。」
此前,在美聯儲宣布購債計劃後,iShares高收益企業債券 ETF (NYSE:HYG)和SPDR彭博巴克萊高收益債券 ETF (NYSE:JNK)隔夜分別下跌1.6%和1.8%。近日稍微反彈後,但又再度轉跌。